黄瓜“流胶病”,综合应对是关键!施药方法要改进

来源:中国蔬菜 赵义平 刘广会 祁晓会

黄瓜“流胶病”,综合应对是关键!施药方法要改进


近两年,黄瓜“流胶病”在辽宁、山东等地暴发,严重威胁温室黄瓜产量与效益。主要表现为叶片起皱折或有黄色斑点,从叶背面可见叶片有水浸状,从苗期叶脉上或茎上就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白胶滴,田间茎叶、瓜条均可见流出的白胶滴,严重的植株中上部茎流胶后软化,腐烂折断,茎部溃烂导致植株上部死亡。瓜条流胶处开始腐烂。

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名称,现多称为黄瓜流胶病和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生产上危害十分严重,水黄瓜品种发病严重地块减产60%左右。经辽宁地区调查,工厂化育苗发病程度明显重于农家分散自育苗;旱黄瓜、水果黄瓜系列品种发病较轻该病在其他瓜类也有蔓延趋势,如温室甜瓜已经见到发病植株。

黄瓜“流胶病”的发生直接与品种、育苗方法、雾霾低温寡照有关。低温寡照下植株生长点侧弯下垂,多在生长点下方第2叶节处出现流胶现象,严重的茎部溃烂,导致生长点死亡。应用综合防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选用抗病品种

因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选择抗病品种很重要。目前,旱黄瓜、水果黄瓜类型均比较抗病。但水黄瓜类型还没有公认的抗病品种,需要加强抗病品种的筛选或选育工作。

温汤浸种

种子要晾晒2天,并预浸30分钟,再把黄瓜与砧木种子放入恒温55℃热水中并不停搅拌,持续15~20分钟,再一直搅拌至水温降到25℃,反复搓洗干净。特别是工厂化育苗企业,要调整育苗程序,无论种子是否包衣,都需采用温汤浸种,绝不可省略(温汤浸种已经实践证明可有效杀死细菌等,但方法不正确则效果不佳;目前,种子包衣还不能有效解决引起流胶病的细菌病害,育苗工厂要完善技术流程,像农户那样采用温汤浸种,以应对当前黄瓜“流胶病”种子带菌的问题)。

增温降湿

黄瓜“流胶病”的发生直接与温度有关,低温高湿特别容易发病,一般温度超过30℃,多数棚室不发病。同一温室内,在后墙处栽植的黄瓜经常不发病,而前部栽培畦普遍发病,表明增温降湿度是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

改进施药方法

药剂防治时要以灌根和病部涂抹方式为主,少用喷雾方式。阴天更不能喷雾施药。定植时用72%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每株100毫升药液,7~10天灌1次,连灌2次;或定植7~10天后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750倍液喷雾,10天喷1次,连用2~4次。

药剂防治

阴雪后晴天,浇水前后或湿度大时应及时防治,可用喹啉酮、叶枯唑、恶霉灵、多抗霉素等杀细菌药剂预防。辽宁凌源市还总结应用3种配方:

①溴菌腈30克+瓜菜液态植物保护膜(生物制剂)75毫升兑水15千克全株喷施。同时可在流胶位置或有伤口的地方用溴菌腈(或喹啉酮)+甲基托布津兑水成糊状涂抹。

②恶霉灵(土菌消、绿亨1号)25毫升+溴硝醇15克+甲基硫菌灵15克兑水15千克喷雾,3天1次,连用2~3次见效。

③恶唑菌酮和氟硅唑(杜邦万兴)20毫升+四霉素(梧宁霉素、双功嘧啶)30毫升兑水15千克喷雾,3天1次,连用2~3次;或用恶霉甲霜灵(土菌清)15毫升兑水15千克直接喷雾茎蔓。连用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