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關於橫嶺,有那麼一首打油詩:

橫嶺問伢子,阿公探水去;

只在梯田中,草深不知處!

正如詩中所言,行走在如今的橫嶺村,你問到的是放學路上的留守兒童,而他們的爺爺奶奶則作為留守老人,多半也到梯田中探水、作田、種菜或者放牛去了,田埂上的雜草叢生,淹沒了村民們的身影,無從尋覓。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俯瞰1

幸運的是,近些年,橫嶺這個地處贛西邊陲的村莊,因為一個姑娘、一所學校和一場持之以恆的免費午餐而備受外界關注。2012年底,江西日報記者童夢寧親臨橫嶺,翻過幾座山,探查了山嶺裡的橫嶺小學,又越過幾條嶺,走訪了山腰上的李夢瑤家。泥濘、貧困、留守;艱難、堅韌、希望,記者心緒難平,當晚便在微博表達了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條微博,立即收穫了縣裡鄉里、公益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免費午餐在2013年初正式入駐橫嶺小學,為家鄉50餘名像李夢瑤那樣的留守兒童帶去了源自大愛的營養午餐,免去了他們中午翻山越嶺的回家吃飯甚至乾脆不吃的艱難處境。至今,夢瑤在愛心的關懷下一天一天的健康成長,橫嶺小學也在社會的關切中一年一年的煥然求新,而免費午餐則在歷史的頌歌裡一餐一餐的持之以恆!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江西日報記者微博裡的夢瑤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小學免費午餐每天都在記錄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昔日的橫嶺小學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現在的橫嶺小學

我們的橫嶺村,它開荒於黃皮尖(2)南麓,太陽自南方無遮無攔的照過來,照出了仙源最美味的西瓜和最火辣的姑娘;它建居於環山漩渦之間,北上的氣流在山間忽冷忽熱的吹過來(3),吹出了仙源最青翠的竹林和最冷酷的帥哥;它築夢於槽頭水(4)之源,清泉從林間細聲細語的流出來,流出了仙源最甘甜的山泉(5)和最純真的品質。俯視這橫嶺村,簡直就是一幅滿眼梯田、漫山疊翠的風景畫卷!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俯瞰2

我們的橫嶺村,它南抵石碓丘與雙溪村交界,西與仙源村接壤,北面翻過黃皮尖就是官元山和高嶺,東面與茭湖鄉上峰村隔山相鄰;它地勢北高南低,槽頭水自橫嶺黃皮尖山腳發源,一路向南經雙溪流入茭湖鄉槽頭村。橫嶺村部所在地叫老屋下,原由楊氏定居,名楊家山。清初福建上杭縣邱氏遷此建居,因一長嶺橫亙屋前,改名橫嶺。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村部

自創居以來,橫嶺村的祖輩們幾百年來一直低調隱匿,默默的依山而建,起了一棟又一棟的農家小屋,默默的傍水而耕,修了一條又一條的肥美梯田。而在革命年代,橫嶺村也曾綻放異彩,它曾是湘鄂贛三省的重要根據駐地,印刷廠、紅三醫院、女子學校等遺址仍有跡可循,聽說它們都在重俢規劃中,期待它們重回舊貌,為你訴說橫嶺村的那些逝水流年!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老鼠尾(地名)

我們的橫嶺村,地處半山嶺,村民們不能像城市般的聚居一起,也不能形成繁華的街道。但也正因為如此,一旦步入橫嶺,就如置身世外,看到的是稀稀疏疏的山居煙火,聽到的是唧唧啾啾的山鳥啼鳴,呼吸的是清清爽爽的山間仙氣,漸漸的,一種隱居山間的靜謐便深入你的五臟六腑,彷彿就要參悟人生!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風景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昂塘湖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橫嶺的人兒就留守在這樣的山水間,枕著梯田,倚著山林,喝著最甘甜的源頭活水,吸著最清新的山間仙氣。吃山山不空,吃水水不絕,橫嶺的人兒在吃這個問題上,做到了適可而止甚至恰到好處。他們在維護著自然山林的同時,也在撫育著方圓幾十公里的公益純竹林;他們在汲取自然山泉的同時,也在保護著周遭上百畝的生態環境。我想,橫嶺村的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倘若有緣,不妨去體驗一回雲峰腳下有人家的橫嶺之旅哦!


▲橫嶺北望黃皮尖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竹林

而如果你要登高鍛鍊或者欣賞美景時,那麼橫嶺也是一個絕佳的起點。如今的林間車道都可直達許家堝,也就是黃皮尖半山腰,從這裡一路盤旋而上,春季是映山紅陪你一路芬芳,竹筍、蘑菇也會時不時的冒出來,給你一路驚喜,你可以盡情的採摘各種山珍;秋天便是微風拂你一路清涼,獼猴桃、酸棗也會在輕輕砸下,迎接你的到來,你可以放肆的品嚐各種野果;夏季雖然炎熱,但置身老林,加上隨處可見的潺潺流水,也是避暑鍛鍊的絕妙之選;冬季雖然寒冷,但銀裝素裹,放眼玉樹臨風的皚皚雪山,也是欣賞美景的絕佳體驗!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橫嶺俯瞰3

一片片綠蔭,守護著一棟棟小屋,一級級梯田,收穫著一片片金黃,一條條小溪,流淌著一彎彎清泉。這就是橫嶺村,美麗無限的家鄉!

家鄉印象之橫嶺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