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关于横岭,有那么一首打油诗:

横岭问伢子,阿公探水去;

只在梯田中,草深不知处!

正如诗中所言,行走在如今的横岭村,你问到的是放学路上的留守儿童,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则作为留守老人,多半也到梯田中探水、作田、种菜或者放牛去了,田埂上的杂草丛生,淹没了村民们的身影,无从寻觅。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俯瞰1

幸运的是,近些年,横岭这个地处赣西边陲的村庄,因为一个姑娘、一所学校和一场持之以恒的免费午餐而备受外界关注。2012年底,江西日报记者童梦宁亲临横岭,翻过几座山,探查了山岭里的横岭小学,又越过几条岭,走访了山腰上的李梦瑶家。泥泞、贫困、留守;艰难、坚韧、希望,记者心绪难平,当晚便在微博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条微博,立即收获了县里乡里、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免费午餐在2013年初正式入驻横岭小学,为家乡50余名像李梦瑶那样的留守儿童带去了源自大爱的营养午餐,免去了他们中午翻山越岭的回家吃饭甚至干脆不吃的艰难处境。至今,梦瑶在爱心的关怀下一天一天的健康成长,横岭小学也在社会的关切中一年一年的焕然求新,而免费午餐则在历史的颂歌里一餐一餐的持之以恒!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江西日报记者微博里的梦瑶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小学免费午餐每天都在记录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昔日的横岭小学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现在的横岭小学

我们的横岭村,它开荒于黄皮尖(2)南麓,太阳自南方无遮无拦的照过来,照出了仙源最美味的西瓜和最火辣的姑娘;它建居于环山漩涡之间,北上的气流在山间忽冷忽热的吹过来(3),吹出了仙源最青翠的竹林和最冷酷的帅哥;它筑梦于槽头水(4)之源,清泉从林间细声细语的流出来,流出了仙源最甘甜的山泉(5)和最纯真的品质。俯视这横岭村,简直就是一幅满眼梯田、漫山叠翠的风景画卷!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俯瞰2

我们的横岭村,它南抵石碓丘与双溪村交界,西与仙源村接壤,北面翻过黄皮尖就是官元山和高岭,东面与茭湖乡上峰村隔山相邻;它地势北高南低,槽头水自横岭黄皮尖山脚发源,一路向南经双溪流入茭湖乡槽头村。横岭村部所在地叫老屋下,原由杨氏定居,名杨家山。清初福建上杭县邱氏迁此建居,因一长岭横亘屋前,改名横岭。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村部

自创居以来,横岭村的祖辈们几百年来一直低调隐匿,默默的依山而建,起了一栋又一栋的农家小屋,默默的傍水而耕,修了一条又一条的肥美梯田。而在革命年代,横岭村也曾绽放异彩,它曾是湘鄂赣三省的重要根据驻地,印刷厂、红三医院、女子学校等遗址仍有迹可循,听说它们都在重俢规划中,期待它们重回旧貌,为你诉说横岭村的那些逝水流年!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老鼠尾(地名)

我们的横岭村,地处半山岭,村民们不能像城市般的聚居一起,也不能形成繁华的街道。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旦步入横岭,就如置身世外,看到的是稀稀疏疏的山居烟火,听到的是唧唧啾啾的山鸟啼鸣,呼吸的是清清爽爽的山间仙气,渐渐的,一种隐居山间的静谧便深入你的五脏六腑,仿佛就要参悟人生!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风景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昂塘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横岭的人儿就留守在这样的山水间,枕着梯田,倚着山林,喝着最甘甜的源头活水,吸着最清新的山间仙气。吃山山不空,吃水水不绝,横岭的人儿在吃这个问题上,做到了适可而止甚至恰到好处。他们在维护着自然山林的同时,也在抚育着方圆几十公里的公益纯竹林;他们在汲取自然山泉的同时,也在保护着周遭上百亩的生态环境。我想,横岭村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倘若有缘,不妨去体验一回云峰脚下有人家的横岭之旅哦!


▲横岭北望黄皮尖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竹林

而如果你要登高锻炼或者欣赏美景时,那么横岭也是一个绝佳的起点。如今的林间车道都可直达许家埚,也就是黄皮尖半山腰,从这里一路盘旋而上,春季是映山红陪你一路芬芳,竹笋、蘑菇也会时不时的冒出来,给你一路惊喜,你可以尽情的采摘各种山珍;秋天便是微风拂你一路清凉,猕猴桃、酸枣也会在轻轻砸下,迎接你的到来,你可以放肆的品尝各种野果;夏季虽然炎热,但置身老林,加上随处可见的潺潺流水,也是避暑锻炼的绝妙之选;冬季虽然寒冷,但银装素裹,放眼玉树临风的皑皑雪山,也是欣赏美景的绝佳体验!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横岭俯瞰3

一片片绿荫,守护着一栋栋小屋,一级级梯田,收获着一片片金黄,一条条小溪,流淌着一弯弯清泉。这就是横岭村,美丽无限的家乡!

家乡印象之横岭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