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印象之雙溪村

在仙源,有這樣一個村落:

它開荒於兩山之間,春來雨潤秋碩果,夏至風清冬暖陽,可謂佔得天時;

它建居於一水之濱,草木欣榮皆地靈,清泉甘爽育人傑,可謂坐擁地利;

它築夢於多姓之族,鄉鄰和睦同患難,父老團結共榮華,可謂盡享人和!

這便是雙溪村,建立在一河兩岸上縱貫南北的人文風景線!

家鄉印象之雙溪村


說起這雙溪村,西北面毗鄰新市村和橫嶺村,東南邊則接壤於茭湖的東江村和槽頭村,地勢上北高南低,自橫嶺南下的槽頭水和窪坑東來的溪流在村部交匯,雙溪之名由此而來。

而鄉親們卻多以“雙料”稱之,這源自於雙溪建居的歷史。大約近四百年前的清初,陶氏先祖自新昌首遷至此,先造茅寮(即茅屋)一雙(即兩間),得名雙寮,清朝中期陳、邱、曾、張等姓相繼遷入後,依諧音改稱雙料。自此,雙料之名貫穿河道,從上游到下游分別取名上雙料、中雙料、下雙料。

家鄉印象之雙溪村


其實我心底裡也是更喜歡雙料這個名稱的,除了有歷史緣由,還因雙溪這個村名真的很容易被誤解。

事實上,雙溪村溪流眾多,遠遠不止兩條,而且條條清澈可見魚,條條甘甜可潤喉。

在這個連山野鄉村都受到汙染的今天,雙溪村卻依然保持著這樣一股清流,這除了天時地利的厚愛,還得益於政通人和的庇護,前些年,雙溪村開仙源管制溪流河道之先,明令禁毒、禁電、禁炸、禁網等措施保護環境,並投放大量魚苗改善生態,同時提升村容民風,到如今,竟真的可以說是最清莫過雙溪水,最鮮莫過小河魚了。

你看那大雨之後,河岸多了許多頭戴斗笠的垂釣之人,這便是雙溪鄉親農閒之際打發時間的最好方式,不僅修身養性,每每出門也必有所獲,那鮮美的石斑魚就是最好的饋贈吧。

家鄉印象之雙溪村


在雙溪,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應該是永福橋吧,那裡橫跨著一座歷經歲月的石橋,橋旁有幾株刻滿滄桑的老樹,再配上一些老蔓新藤,就構成了一副絕佳的風景,烙印成美好的記憶,一起寫進了雙溪人的一生。年少時在橋底下追逐戲水,點綴童真;長大了在橋沿上呼朋喚友,暢飲豪情;而父輩們勞作之餘則在樹底下休憩乘涼,快語豐年。

家鄉印象之雙溪村


石橋日日送流水,老樹年年迎新芽。新時代的雙溪村,因地制宜,在堅守傳統勞作的同時,也不忘與時俱進,引進茄子和辣椒等有機蔬菜的規模化種植。 如今的雙溪,經常看到成片綠油油的五線譜,而鄉親們便如同那跳動在地裡行間的音符,有的低聲細作,有的高調侃談。我想,鄉親們一彎腰便能親吻肥沃沃的大地,一抬頭便能享受湛藍藍的天空,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時光吧!

家鄉印象之雙溪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