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晚年為何後悔莫及、檢討自己?

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晚年為何後悔莫及、檢討自己?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明星皇帝,出場自帶光環,西漢在他的手裡奠定版圖,北到陰山以北,南到夜郎、南越,向西打通了河西走廊,東到沿海。可謂風光無限、不可一世,但就是這麼個豐功偉績的人物,晚年卻向全國人民下了一份檢討,主動承認自己的過錯,並加以改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敢於否定自己,公開承認錯誤呢?

漢武帝以征伐匈奴著稱,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至今讀起來,還讓人熱血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但這句話是在漢武帝去世後半個世紀左右才問世的,是西漢大將陳湯給漢元帝上書中提到的一句話,至於漢武帝抗擊匈奴,其實打的並不漂亮。

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晚年為何後悔莫及、檢討自己?

經過戰國不斷征伐,秦末農民起義,劉邦、項羽的楚漢相爭,當西漢建立時,這個帝國早已是個爛攤子了,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史料記載,作為皇帝想湊齊四匹顏色一樣的馬駕車都不能如願,其他將相只能做牛車出行,當時馬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可見當時的西漢有多麼積貧積弱。

西漢建立後,北方的匈奴勾結西漢反動力量,屢屢犯境,劉邦曾親率大軍出征,但是不敵匈奴,被圍困今山西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屬下將士多次突圍,但衝不破匈奴的鐵騎,無奈之下靠賄賂匈奴首領的妻子,才脫離險境,劉邦意識到,西漢國力羸弱,在武力上很難和匈奴抗衡,於是採取和親政策,和匈奴維持和平。

可是這個和平雙方並不平等,應該說是靠西漢忍辱負重換來的,劉邦去世後,匈奴的單于甚至給呂后寫騷擾信,說劉邦去世,呂后正值壯年,難免寂寞難耐,作為匈奴單于他想跟西漢親上加親。呂后知道,這是赤裸裸的挑釁,雖然大怒但是隻能忍氣吞聲。西漢這時的國策正是無為而治,全力恢復元氣,提升國力。

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晚年為何後悔莫及、檢討自己?

到劉邦的兒子漢文帝、漢景帝,依然奉行這一國策,經過四十多年的積累,漢帝國已經完全脫胎換骨,一片盛世景象。所有糧庫的糧食都滿滿的,國家和地方的財政充盈,錢多得花不完,連串錢的繩子都爛掉了。作為戰略物資的馬也開始多了,大家出行都騎著馬,而是品種名貴的好馬,你要是騎了一匹母馬,你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全然不是漢初年,連皇帝都湊不齊四種同顏色的馬的時代了,這段輝煌的時期,叫做“文景之治”。雖然國力雄厚,但是在竇太后、漢景帝那裡,還是堅持與匈奴保持和平關係,可漢景帝去世後,漢武帝登基了。

漢武帝登基後,竇太后垂簾聽政,漢武帝幾次想出戰匈奴,都被竇太后壓了下來,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終於沒有掣肘的了,與匈奴的大戰不可避免了。

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晚年為何後悔莫及、檢討自己?

不只攻打匈奴,漢武帝向四方開疆拓土,北方邊境從長城沿線推到陰山以北,封狼居胥山,收復河套地區,打的匈奴元氣大傷,南方的夜郎,南越也歸附漢朝,南越就是現在的越南北部,向東到今天的朝鮮,都是漢帝國疆域。雖然表面上看,戰功赫赫,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慘重的。

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軍14萬,分兩路出擊匈奴,衛青斬殺2萬匈奴軍,霍去病斬殺7萬,可14萬人回來的僅僅3萬,也就是說匈奴陣亡9萬人,而漢軍陣亡11萬人,這不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是殺敵八千,自損一萬啊,仗打成這樣,贏得很不漂亮,只能說慘勝。

打通河西走廊也是如此,漢朝主力在茫茫西域找不到匈奴騎兵,兩國力量在西域一帶遊蕩,突然有一天撞上了,兩軍開始了長達一年的對峙,武力上誰也征服不了誰,但誰都不服輸。都知道戰爭就是燒錢的,軍餉、糧草、輜重、兵員補給,缺一不可。兩個武林高手,雙掌一對,接下來就是耗內力,兩國也一樣,這就是比拼國力的時候,最後匈奴終於撐不住了,漢軍這才取得勝利,勢力範圍擴展到西域。

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晚年為何後悔莫及、檢討自己?

連年戰爭,漢代建立以來的多年積蓄,消耗殆盡,漢武帝開始狂徵暴斂,出現了鹽鐵稅,與民爭利,國家動用行政手段,弄得民不聊生。漢代彷彿又回到了幾十年前,民生凋敝一副衰敗的跡象,到漢武帝晚年,國家的財政實在支撐不起戰爭了,國力枯竭了。

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晚年為何後悔莫及、檢討自己?

《資治通鑑》記載,公元前89年三月,漢武帝封禪泰山後,曾對眾臣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這一年,67歲的漢武帝還像天下發布了一道罪己詔,承認治國策略失誤,以後不再征伐戰爭,全力恢復農業生產。這是歷史上的第一道罪己詔,作為一國之君,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並且敢於承認錯誤,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少有的,僅憑這一點,漢武帝還是值得後人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