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著的《竹石》。竹子其枝杆挺拔、修长,全身青翠,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竹子共有1200多种,而且竹子的用途十分广泛,竹笋、观赏、家具、工艺美术品、建材、竹炭、乐器等等用途。所谓是全身都是宝!关键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竹笋,顾名思义是竹的幼芽,也称笋。竹为多年生常绿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在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铁、维生素、纤维等等,是一种优良的保健食品。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分为甜竹笋、苦竹笋、淡竹笋、冬笋、青笋等笋类,可食用,可药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竹笋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笋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历史。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

2、观赏

在我国,各地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竹林。特别是翠绿色竹林拥有着大自然的环境,被一片绿色的海洋所包裹着,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常见的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桂竹、方竹等;丛生型的佛肚竹、孝顺竹等;混生型的箬竹、茶杆竹等,所以,竹子也是一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的植物。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3、生活

其实,竹子也可以制成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居家用品,比如:炎热的夏季必备的竹凉席、竹床、竹垫等床上用品。吃饭时候用的竹筷子,剔牙用的牙签、提东西用的竹篮子、河里的竹筏、阳热夏日大树下必备的神器,竹扇子、竹凳子、竹椅子等等都是我们的生活用品。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4、工艺美术品

除此之外,竹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数千年来,中国先人们用竹子编织和雕刻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考古资料证实,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用竹编织器物,春秋战国时期竹编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尤以楚国最为发达,品种极为丰富,以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了雕刻工艺,汉代有竹雕刻艺术品存世,六朝时期文献中有竹雕刻艺术品的记载。唐代以后,竹刻名家辈出。宋代出现詹成,明代出现了嘉定朱松邻祖孙三代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金陵(今南京)则出现李文甫等竹刻家。清代中期形成了湖南邵阳、四川江安和浙江黄岩等地的翻簧竹雕,并成为竹雕刻艺术的主流,民国初期出现北京张志渔开创的北派竹刻。竹还是工艺美术中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发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中国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被广泛应用于雕刻、织绣、印染、陶瓷、编织、剪纸等各种工艺品的创作中。,比如:竹风铃、竹雕刻、竹编织品(篮子、伞等)、竹乐器、竹的纸巾盒、竹质办公文具、毛笔等等,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山村的人们大量使用竹子,而且竹子可谓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砍完了,过不了一年又是一根好竹!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5、建材

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很疑惑,建材用的多以铁制品和其他材质的居多,用到竹子的较少,其实也不完全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建筑公司在工地上使用竹子作为搭建台。更何况像一些竹胶板、竹地板等建筑装修类材料,也都是竹子制作而成的,使用率也不在少数。更不用说很多山村的人还是用竹子搭建房子,竹子的清香配上幽静的山村,可以说是让人睡得好,吃嘛嘛香!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6、竹炭

以前,人们用竹子来制作木炭觉得不合算,觉得热值低,不经烧。现如今烧制出来的竹炭在各个领域上均有建树。无论是吸附有害物质,进化空气和水质,还是防潮防湿都能大显身手。

由于竹炭拥有的太多的好处,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爱护,在环保界也是积极的倡导。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7、乐器

竹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以后,历代使用竹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可见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

以上就是对竹子一些用途的介绍总结。虽然竹子看似普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一点都不含糊,特别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性质让很多人都在关注它。在保护环境和能源再生上都是杠杠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竹子的用途还会逐渐的被开发出来。到时候,竹子的应用价值才会真正的体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