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給李政道和江青當裁判

毛澤東給李政道和江青當裁判

1974年,毛澤東會見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

1978年3月,中國科技大學開設了“少年班”。從此,“少年大學生”風靡一時。鮮為人知的是,這件事背後有一段針鋒相對的爭論,而毛澤東則是這場爭論的裁判。

李政道的建議

1972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秦惠歸返闊別了近30年的祖國。那時,祖國處在“文革”時期,李政道參觀了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發現教學和科研院所的工作秩序很不正常,基礎科學研究被嚴重忽視,科學人才培養的路子不對頭。他對此頗為憂慮。

1974年5月,李政道夫婦再次踏上祖國故土,情況更令人不安了。幾經考慮,他決定向中央領導人寫封信,鄭重建議祖國要大力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工作。李政道在寫建議的過程中,提出一個觀點: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應從娃娃抓起,要從十二三歲的少年中選拔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但是他一時苦於不瞭解國內的情況,無法找到合適的例子。

這時,李政道的夫人秦惠女士想起了一件往事:1972年,李政道夫婦首次歸國訪問時,周恩來總理曾設宴款待李政道夫婦。當時,秦惠女士與江青相鄰而坐。她記得,在席間,江青曾向她誇耀上海芭蕾舞學校培養年輕演員的成功經驗,說他們在十來歲的少年中選拔有培養前途的孩子,到芭蕾舞學校既學文化,又學芭蕾舞技藝。並說這是一條很成功的經驗,云云。秦惠把這件事說給了李政道聽,李政道興奮不已。5月中旬的一天,李政道夫婦參觀了上海芭蕾舞學校。

李政道在以《參觀復旦大學後的感想》為題的建議書中提出,完全可以參照選拔培養芭蕾舞演員的辦法來培養基礎科學人才。

1974年5月22日,李政道把自己在西南聯大的老學長、一同赴美國留學的朱光亞先生請來。把建議書和致周恩來的信一併交給他,請他呈報給周總理。朱光亞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是中國方面指定接待李政道的官員之一。

 人民大會堂西廳的“爭論”

周恩來總理很快看到了李政道的信和建議,他極為重視。5月24日晚,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主持了對李政道夫婦的高規格大型會見。參加會見的有剛剛復出的鄧小平、郭沫若以及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陪同會見的有著名科學家吳有訓、周培源、錢學森、朱光亞、王淦昌、張文裕、周光召以及黃宛等近20人,還有遲靜、謝靜宜,以及王海容、唐聞生等。

周恩來首先告訴李政道,他寫的信和建議書已經呈報給毛主席了。“今天,還是請你先講講你的想法好不好?”

在李政道闡述自己觀點時,在座的江青就顯得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她對李政道講話本能地顯出反感、牴觸和不耐煩,忍不住想“批判”他幾句。當李政道提出可以像上海芭蕾舞學校那樣在十三四歲的少年中,選拔培養基礎科學人才時,江青反問說:“50歲就不行了?”李政道當即回敬:“舞蹈人才不是從小開始訓練的嗎?”江青見李政道“頂”了過來,馬上又打斷李政道的話:“舞蹈,是有持續性的。”李政道迅即針鋒相對頂了一句:“基礎科學也有持續性。研究效率最高也是在年輕時候。所以,也應該在年輕時開始訓練,也許在十三四歲,或更早一些。”

江青顯然反對要用培養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反對從少年中選拔培養基礎科學人員。江青看看會場上沒人響應她,也發現自己失態和太霸氣,於是,她故作輕鬆地問:“是不是在這個問題上頂了牛啦!小謝,你講啊!”

謝靜宜受寵若驚應聲上陣,一本正經地說:“我認為首先要解決為誰服務的問題。”李政道不知道這位“小謝”是何許人也,便直言與之相辯:“為人民服務,這不錯。問題是用什麼、怎樣為人民服務?怎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沒有基礎科學,就沒有將來的應用科學,也就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周恩來看江青一而再地“頂”李政道的建議,但又不好再跟江青“頂”起來,他很機智地問李政道:“(從少年中選拔培養基礎科學人才)這個問題你看有沒有阻力?”李政道很理解周恩來問他這個問題的含義,他會意地回答說:“我想阻力是會有的。”

 毛澤東當“裁判”

5月30日,也就是李政道夫婦擬結束北京訪問的那天早晨6時,他接到一個令人意外的通知:毛澤東主席即將接見他和他的夫人一行。

在書房裡,毛澤東很快切入了正題:“你提的培養人才的建議我是贊成的。”李政道聽毛澤東說贊成他提出的培養基礎科學人才的建議非常高興,擔慮多天的建議能否被採納的問題有了最權威的答案。

由於有了毛澤東的“最高指示”,李政道提出的從少年中選拔培養基礎科學人才的建議終於得到貫徹,但是,也拖了近4年時間,其間遇到的困難與阻力可謂“山重水複”。直到1978年,經過撥亂反正,在方毅同志擔任副總理、主持科學教育方面的工作後,貫徹落實李政道的建議的工作才放到了議事日程。這年3月,在中國科技大學開設了“少年班”,這是我國開闢的“第一個少年大學生集中培養基地”,第一期招收了21名學生,平均年齡14歲。最小的是11歲。在美國的李政道得到消息後欣喜不已,他特地發來賀電:“人才代出,創新當少年;桃李天下,教育數科大。”

(張秀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