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哪做了啥 嘉興多地“一把手”今天緣何“不約而同”

2019-04-08 21:2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杭徽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實踐證明,引育一個高端人才,有時候就能帶出一個團隊,崛起一個學科,創造一個產業,甚至成就一座城市。”清明小長假前,嘉興市委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強調,要靠優質的服務招引人才、留住人才,讓天下英才“來了嘉興就不想離開,來了嘉興就不會離開”。

4月8日,清明小長假上班第一天,恰逢嘉興第二個“人才日”。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注意到,嘉興多個縣市區“一把手”不約而同,通過一系列互動活動,走近人才,到訪人才企業,聽取人才發展意見,以實際行動詮釋“建功有你、服務有我”理念,表達對人才的關心和尊重,以及“在最紅的地方遇見最好的你”的期盼。

2018年,嘉興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嘉興人才日”,用以彰顯城市對人才的尊重,體現人才對城市的貢獻。2019嘉興“人才日”系列活動,主要以市縣聯動方式,通過舉辦“項目建設、走訪服務、紅色引領、對接洽談”等四類12項活動,引導全社會禮敬人才、厚待人才、激勵人才、服務人才,積極打造最優人才生態。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南湖:邁向更高質量人才高地

4月8日上午,嘉興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在嘉興科技城舉辦開院儀式。參加開院儀式的有嘉興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Diffie教授、嘉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龔和豔、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濤、南湖區委書記朱苗等。

該研究院由圖靈獎獲得者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團隊,聯合嘉興市、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嘉興科技城共同發起成立,基於長三角地區區塊鏈發展戰略,主要面向數字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物聯網、金融創新、人才培訓等領域,開展相關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和成果轉化等,力爭成為長三角地區區塊鏈技術人才高地。

Diffie教授被稱為“公鑰加密之父”,曾獲得2015年圖靈獎。如今,Diffie-Hellman 協議已成為大多數互聯網安全協議的基礎,保護著世界互聯網的運行。

儀式上,南湖區委書記朱苗激動地說,本次區塊鏈技術研究院的成立,不僅進一步鞏固了產業吸引人才、人才引領產業的良性循環態勢,更為南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特別是作為圖靈獎獲得者、研究院發起人之一的Diffie教授的到來,必定會成為南湖區引進“金字塔尖”人才的一面旗幟,切實推動區塊鏈和密碼學方面的頂尖人才、項目、技術落地,為南湖區人才高地向更高質量邁進唱響“春天的故事”。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秀洲:重走一大路 建功新時代

4月8日上午,懷著崇敬的心情,來自秀洲區的13名領軍人才代表,一早便來到了南湖。

人才專家一行首先來到獅子匯渡口,參觀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渡口舊址,瞭解了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大會就是從這裡坐船的背景和情況。接著,大家沿著“一大”代表當時的路線來到湖心島瞻仰“黨的誕生地”南湖紅船,追溯紅色源頭、回顧光輝歷程。

隨後,大家還來到南湖革命紀念館。一幅幅圖片、一張張圖表、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視頻,把大家帶回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光輝歲月。人才專家一行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解說,細細觀看相關書籍、照片等珍貴史料,不時駐足交流。

活動結束後,大家紛紛有感而發:“作為創業創新的一代,我們要帶領團隊不忘初心、艱苦奮鬥,為中國創造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和力。”“重走一大路讓我們對黨的歷史認識更深了,對嘉興這個第二故鄉的感情更濃了,對自己選擇在紅船精神的發祥地嘉興創業創新的工作幹勁更足了。”

當天下午,秀洲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王永法又帶隊赴王江涇鎮人才企業,實地參觀了企業運作情況,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對企業經營、發展前景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瞭解,並詳細詢問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發展瓶頸、人才發展狀況和需求,現場協調解決難題,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嘉善:致敬為嘉善發展奉獻的人才

“項目產業化過程中有什麼困難嗎?”4月8日上午,在嘉善縣國創新能源研究院,嘉善縣委副書記、縣長徐鳴陽開門見山表明來意。

嘉善縣國創新能源研究院於去年1月成立,是民辦非企業研發與產業化機構。徐鳴陽詳細瞭解了研究院內目前的孵化項目,包括防火的柔性碳纖維、動力鋰電池組、智能電致變色薄膜、聚乳酸項目等項目。研究院負責人則詳細介紹了目前研究院進展情況以及面臨的困難。

徐鳴陽表示,要加快推進現有項目成果轉化,嘉善縣相關部門要主動牽線搭橋,組織與嘉善範圍內有能力有需求的企業家對接,幫助更多孵化項目在善產業化,留住更多原發性技術,併為產業源源不斷輸送技術和人才。研究院要做大做強,做好項目產業化的同時,也要積極導入產業基金,建立園區專業管理團隊,實現孵化、轉化、產業化“一條龍”產業鏈,真正將研究院內的新能源和新材料項目打造成產業集群。

離開國創新能源研究院,徐鳴陽一行又來到同濟大學長三角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深入瞭解人才在嘉善的生活工作情況,傾聽人才需求。在得知研究院人才公寓與上海人才產業園之前沒有公共交通出行工具之後,他當即要求園區及時落實共享汽車布點,加快推進無人駕駛道路試點工作。同時,他表示,嘉善正在謀劃高端人才小區,打造未來社區,吸引更多人才紮根嘉善。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平湖:問需於才 精準服務

4月8日,平湖市舉行“改善候選人體驗 重塑人才獲取新方式”——數字化時代引才培訓活動,在平湖創業創新領軍人才、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代表等30餘人參加培訓。

在現場,嘉馳國際、亞鴻人力等6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結合自身細分行業、工作案例就數字化時代引才的方向和趨勢進行交流和探討。高正新材料、億可利環保等8家領軍人才企業代表也就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等人才工作與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就在嘉興“人才日”前夕,平湖市領導開展人才企業“三服務”走訪活動和“人才六問”專項服務活動。平湖市委書記祁海龍走訪立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瞭解企業發展情況,就企業平臺建設、人才培育、做大做強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平湖市長仲旭東赴星月藥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實地考察,瞭解企業的功能分佈、生產工藝、安全風險等,就企業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安全生產等進行專項指導。

4月8日下午,平湖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吳金華還專程赴川源(中國)機械有限公司,走訪省級高端人才王鵬堯博士,並進行現場辦公,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用地難題。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海鹽:感受新發展逐夢新時代

“看中國成就,觀海鹽變化。”4月8日上午,40多位海鹽行業企業優秀人才代表,受邀參加海鹽人才體驗日活動。

人才代表一行首先來到國內最大、最具特色的核電科技館,參觀瞭解秦山核電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從零的突破到世界領先,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蹟;感受秦山核電從“國之光榮”到“國家名片”,民族核電振興的卓越歷程。

隨後,40多位人才還來到海鹽縣通元鎮豐義村,參觀豐義村近些年的美麗鄉村建設,領略海鹽農村的發展變遷,欣賞海鹽在鄉村振興路上展現出的一抹抹亮色。

活動讓大家領略了海鹽發展的成就,也讓人才在進一步瞭解海鹽發展後,有了新的發展目標。“豐義村的鄉村建設做的非常漂亮,我本身也是搞農業項目的,希望有機會能夠與通元鎮、豐義村合作,助力豐義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海鹽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章成君博士在參觀後說。

4月8日下午,海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宗曉慧還率海鹽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等相關單位走訪了海鹽市級創業領軍人才詹俊勇、王平,給人才送去節日祝福,同時瞭解人才企業運行情況,生產經營遇到的困難問題,要求相關部門及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做大做強。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海寧:優化服務為企增動能

面對面聽需求,點對點解難題。4月8日上午,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帶隊走訪海寧人才項目和企業,精準服務企業品質智造,助推高質量發展。

“研究團隊人員到位情況怎麼樣,生產線安裝進展如何?”朱建軍一行首先來到位於科創中心的海寧先進半導體與智能技術研究院,實地調研了研究院的集成電路設計、汽車電子、傳感器設計等專業研發中心以及封測示範性產線,並與科研人員親切交談,詳細瞭解企業組織架構、項目孵化、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情況。朱建軍還十分關心企業員工的生活情況,一路視察了職工餐廳以及園區配套環境提升情況。

朱建軍指出,要用心用情幫助企業解決子女教育、安居落戶等“關鍵小事”,提供品質服務,讓企業沒有後顧之憂;要共同協商、研究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力支持企業創新;要注重集資集智,加快科創中心與鵑湖國際科技城的資源整合,真正讓小平臺擁抱大平臺,促進平臺能級提升。

隨後,朱建軍一行來到浙江美達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並與屬地、部門現場辦公,為企業負責人出謀劃策。朱建軍要求有關部門要綜合運用產業基金和政策性擔保等方式,緩解企業融資壓力,幫助企業“踢好臨門一腳”。企業要抓住產能釋放的機遇,加快廠房改造,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企業在做精產品的同時,也要依託產業鏈上下游積極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去了哪做了啥 嘉兴多地“一把手”今天缘何“不约而同”

桐鄉:匯聚人才“森林”

4月8日上午9時,在桐鄉市區新世紀公園西南角的“人才林”種植現場,桐鄉市委書記盛勇軍與桐鄉領軍人才代表一起,拿起鐵鍬,扶直樹苗,揮鍬剷土,精心種下一棵棵黃山欒樹……大家動作熟練,配合默契,每道工序緊密銜接,有條不紊,現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眾人齊動手,綠樹連成排,在大家的努力下,“人才林”在春日裡展現出勃勃生機,成為新世紀公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盛勇軍說,通過舉辦領導幹部和高層次人才共植“人才林”的活動,目的就是要向社會各界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求賢若渴、愛才如命的桐鄉,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強大的智力支撐,渴望更多高層次人才和項目的落戶,真正讓人才在桐鄉匯聚成“樹林”“森林”。

在植樹活動後召開的領軍人才代表座談會上,5位領軍人才代表暢談了他們對桐鄉優化人才生態的認識以及意見建議,表達了紮根桐鄉創業創新和“以才引才”的願望。盛勇軍認真傾聽領軍人才代表的意見建議,並與他們進行了真誠的互動交流。

盛勇軍表示,下一步,桐鄉將不斷優化人才生態,最大程度地滿足企業和人才的有效需求,讓更多在桐鄉創業創新的人才安心、放心、舒心;進一步精準發力,最大程度地幫助解決人才在創業創新過程中碰到的瓶頸,助力大家跨越“成長的煩惱”;進一步營造“以才引才”的良好氛圍,積極發揮高層次人才的特色優勢,引進更多高端人才和項目落戶桐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