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神坑,遠征軍無路,戴安瀾:突圍,只能朝著祖國的方向!

1941年末,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開始進兵東南亞,這樣的做法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一旦滇緬公路被切斷,中國將再無國際補給物資供給通道,抗戰將難上加難。

英軍神坑,遠征軍無路,戴安瀾:突圍,只能朝著祖國的方向!

1942年,應盟國要求,中國最高統帥部決意派出10萬遠征軍赴緬作戰,抗戰名將戴安瀾所部作為這隻遠征軍的先頭部隊當即開拔。

對於這次中國軍隊赴緬作戰,從一開始就波折不斷。因為英國不願意外國軍隊進入自己的殖民地,加上英軍骨子裡對中國軍隊的蔑視,因此中國軍隊遲遲不能進入防區,先手之利已被時間消耗殆盡。

而自負的英軍很快就受到了懲罰。面對日軍的進攻,不可一世的英軍才發現自己原來這樣的不堪一擊,他們的表現簡直是一觸及敗。看到這樣的表現,丘吉爾才不得不請中國軍隊及時進駐。

英軍神坑,遠征軍無路,戴安瀾:突圍,只能朝著祖國的方向!

對於戴安瀾來說,時間上無疑是過於倉促的。但是為了營救英軍,戴安瀾所部9000餘人仍星夜兼程前往營救。3月7日,戴安瀾部到預定位置,在緬南小城東瓜與英軍匯合,而戰事似乎隨時可能爆發。

17日,一個毫無徵兆的意外來臨,膽怯的英軍竟突然撤走了所有東瓜守軍,當英軍的通報來臨之時,戴安瀾部已經確確實實成為了一支孤軍。

現實是無比殘酷的,但是,戴安瀾並無懼色,他以必死之心通告全軍:“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團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士兵聽到無不感動而受鼓舞。

英軍神坑,遠征軍無路,戴安瀾:突圍,只能朝著祖國的方向!

20日,戰鬥打響,戴安瀾率二零零師9000官兵抵擋兩萬日軍的瘋狂進攻。激烈的戰鬥進行了十餘天,全師以傷亡不足千人的代價,生生幹掉了5000多鬼子。大敗日軍後,戴安瀾按計劃撤出了小城,留下的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打贏這樣一場硬仗,令包括自大的英軍在內的盟軍也十分歎服,蔣介石尤為高興,特地召見了戴安瀾,為了表示相當的認可和喜愛,還特意讓戴安瀾在其隔壁住了一晚。

當盟軍還在為中國軍隊的英勇表現而讚美的時候,重返戰場的戴安瀾去正面臨著最危險的境地。英軍的不斷潰退已經讓中國軍隊陷入孤軍深入的境地。

英軍神坑,遠征軍無路,戴安瀾:突圍,只能朝著祖國的方向!

由於緬北戰場的失利,遠征軍的後方已經被日軍掐斷,敗局似乎已經無法挽回,而遠征軍也已經接到撤退的指令。但是就突圍方向的選擇上,盟軍卻給出了一個意外的建議。按照英美的指示,中國軍隊被要求以難民身份撤進印度,並由英軍收容。

這樣的安排被遠征軍高層拒絕,戴安瀾當即表示;“我生為中國軍人,絕不撤到印度聽洋鬼子使喚”,併發誓寧與日寇戰死,決不偷生。隨後,無路可退的戴安瀾率部進入緬北野人山,開始向著祖國的方向突圍。

英軍神坑,遠征軍無路,戴安瀾:突圍,只能朝著祖國的方向!

這樣的突圍,艱難不難想象,泥濘的山路和日軍的不停追擊讓部隊不斷減員,而沒有補給則更是致命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連緬甸的嚮導也逃走了。

5月18日,遠征軍終於突圍到緬甸朗科地區,祖國已經近在咫尺。但是狡猾的日軍早在這裡佈下了埋伏,激戰中,戴安瀾腹部連中數彈,倒在了血泊之中。

因為沒有藥品,傷口感染之下,戴安瀾終究沒能挺到回國。最後,戰士們用臨時砍下的樹枝做成擔架,把戴安瀾遺體將軍抬回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國,而他的身上,則一層層披著將士們脫下的軍裝。

英軍神坑,遠征軍無路,戴安瀾:突圍,只能朝著祖國的方向!

1942年10月16日,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並批准戴安瀾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1943年4月1日,在昔日遠征軍出征的地方,廣西全州香山寺,國民政府為戴安瀾舉行了盛大的國葬,萬餘人的場面展現了人們對這位一代儒將的無限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