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哪裡有不公平不公正,哪裡就有矛盾。在教育領域裡,由於職稱評審的人為因素而產生的不正之風和職稱工資制度造成的分配不公,引起了諸多矛盾。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近水樓臺先得月

領導在獲取榮譽、制定規則、群眾評議、跑關係等方面,都具有一般的老師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所以他們往往”近水樓臺“佔據先機,率先”得月”獲益。從而產生領導與普通教師的矛盾。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老實人吃虧。

有些善於鑽營的教師善於巴結領導,進而撈取各種晉職所需要的榮譽證書,買論文,在課題研究上掛個名,甚至賄賂評委,這些人”準備充分”,晉升職稱是得心應手。而那些有能力苦幹的老師卻很難順利晉升。這就造成了老實人與”識時務的俊傑“(善鑽營的人)之間的矛盾。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多勞未必多得。

職稱工資制度的核心是職稱,職稱等級決定著工資等級。工資按職稱來定,不依據實際工作量的多少和好壞,因此多勞少得、少勞多得、優勞不優得、同工不同酬已是常態。職稱高者並不會多佔課時,往往工作量反而少,工資水平卻穩居高位,這就造成了課時量多者與課時量少者之間的矛盾。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職稱工資制度的激勵作用很有限。

年輕人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很想幹一番事業。可因為職稱低、工資少,剛入職時的激情一下子鬆懈下來,被職稱晉升裡藏著的貓膩和驚險感到沮喪,工作積極性無法提高,無心教學,產生惰性。但職場上的”公關”和”黑厚學“方面的學問,他們卻開始熱衷研究起來。晉上高職稱又感覺到頂的老師,坐著不動也比那些勤爬苦做的低一級別的老師收入還要高,又再無追求,教不教書待遇工資總是那麼多,所以對教書沒有熱情,無所謂,分配課時量時總是找藉口推辭,儘量少幹,產生怠性。愛崗敬業是師德標準之一,無論惰性和怠性,都淡化了愛崗敬業精神,有違師德。這就產生了職稱工資制度的設計初衷與實際產生的消極效果之間發生衝突,這種衝突不斷地危害著教育。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教師身心健康受職稱所累。

隨著降門檻、增指標、自動晉升以及非正當的晉職現象依然存在,職稱的技術含金量越來越少,而真金白銀的含金量眼下卻越來越高。職稱越低者,生存尊嚴被貶低,沒有幸福感、獲得感,他們一方面在良心地工作與不想認真工作的矛盾中折磨著自己;另一方面既想著”珍惜生命、遠離職稱“,又不顧一切地辛苦工作並夢想著哪一天有機會晉上高一級職稱;而有機會交上材料卻因某種原因沒晉上,心裡難免非常失望和痛苦。許多教師因職稱而身心疲憊,有的甚至得了身體和心理上的疾病,極個別還跳樓自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地活著,可教師為了有尊嚴地活著,卻被職稱嚴重地摧殘了健康。這就是職稱本身與教師健康的矛盾。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應試教育的背後有職稱在作怪

不是所有的晉升職稱都是靠歪門邪道整上的。部分人是通過正當渠道晉升職稱的。為了晉職就必須工作優秀,帶主科的教師,學生成績是主要的衡量標準,為了出成績,教師必須對學生加大壓力,作業量大,測試多,死記硬背也多,學生成了教師晉升職稱的工具。如果有學生不好好學習,教師常常首先想到的是影響自己的晉職利益,因而無名的火氣湧上心頭,亂髮脾氣或懲戒學生,再聯繫家長對學生施壓。於是近視眼的學生多了,身體有病的學生多了,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多了,跳樓自殺的多了。天天喊全面發展學生,可學生成了學習機器和考試檢測儀,同時又成了教師職稱晉升的一種工具,這何談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又何談減負?高考指揮棒和職稱指揮棒的雙重導向,使素質教育和減負難見成效。職稱呀,你間接地成為教育壓抑、沉悶而又躁動的魔咒。這是由職稱而引起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也是改革與守舊的矛盾。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總而言之,職稱工資制度使職稱具有強大的功利性,為了追名逐利,為了爭職稱,教育領域裡因職稱而節外生枝地滋生出諸多矛盾,職稱成了這些矛盾產生的根源。只有斬斷職稱與工資掛鉤的鏈條,使職稱失去功利屬性,那些危害教育的矛盾才能化解和消失。對於不在教育教學現場的人來說,教育教學是無痕的,誰都不知道某位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究竟做了什麼,很難用職稱來評估教師的工作,誰能保證職稱高者教育教學工作就一定用了高技術?因此,它本質上是良心活,是教師自己監督自己,良心和師德是教師積極性的最大動力源泉。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希望廣大老師說起“職稱”時,不再“滿是淚”,也希望主管部門在談及職稱時不再是一根筋地固執地認為職稱能激勵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也建議主管部門為國家和民族負責,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負責,早日對職稱工資制度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革!讓教師安下心來,遠離職稱的困擾,迴歸思想覺悟的引領,迴歸勞動,迴歸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來!

職稱是教育領域內諸多矛盾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