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如何排除異己,殺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歷史一書生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極去世之後,其長子肅武親王豪格與異母十四弟睿忠親王多爾袞爭位。由於二人均不佔據絕對優勢,加之各大利益集團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最終,清太宗第九子福臨意外地撿了個漏,成為了皇帝,即後來的清世祖。之後,由於各大利益集團相互妥協和權力平衡的需要,爭位失敗的多爾袞和旁支出身的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清太祖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之子)一同輔政。清軍入關之後,多爾袞成為了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成為了信義輔政叔王。再之後,多爾袞不斷挑事兒、對濟爾哈朗進行打壓,甚至一度將濟爾哈朗降為了郡王。而多爾袞自身先皇叔父攝政王、而後皇父攝政王,逐步成為了事實上的“皇帝”。



由於對明、順政權的戰爭仍在繼續,多爾袞並沒有立即拿豪格開刀,僅僅是找了點兒小藉口削掉了豪格的親王爵位。清軍入關之後,入主北京的多爾袞大封群臣,被削去親王爵位的豪格重新被自己的這位十四叔封為了肅親王。個人認為,此舉或許是多爾袞有意為之。一來,給予豪格一些教訓,讓他認清形勢。二來,先削掉了清太宗封給豪格的肅親王,然後自己再重封豪格為肅親王,立時間自己與豪格的“君臣”地位就確立了,雖然名義上豪格的肅親王並不是多爾袞封的。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而已,為此就是事實。被重新封為肅親王之後的豪格被多爾袞派上了戰場,先是率軍進攻山東,轉而又被派往了對付大西政權的四川戰場。豪格絕對對得起他九弟清世祖給的諡號“武”,一路所向披靡,最後一舉平定了四川。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四川大捷回京之後,豪格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隨著豪格開疆拓土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小,而多爾袞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多爾袞已經不再侷限於小打小鬧地警告豪格了。豪格回京之後不久,多爾袞便以“恂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弟”等罪名將豪格下獄。說這些罪名不存在倒也未必,豪格本來就和多爾袞不對付,這些事情又怎麼會向專程向多爾袞請示彙報?因此,這些罪名應該是真的,但是怎麼著也罪不及死。換作是阿濟格或者多鐸,很可能就是象徵性地處罰一下也就算了。可是豪格不同,多爾袞正愁沒有理由收拾他呢。這倒好,自己送上門了,多爾袞還能客氣?於是,多爾袞藉此發難,豪格立時由功臣變為了階下之囚。兩個月後,豪格神秘地“卒於獄”,死因不明(一說自盡),年僅四十歲。一個剛從戰場上下來的將軍,短短兩個月時間就猝死獄中,經歷了什麼,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豪格死後,多爾袞強佔了豪格所領正藍旗的所有牛錄,與自己的正白旗混編成新的正白旗與鑲白旗,而將其胞弟多鐸的鑲白旗改編為了新的正藍旗。同時,多爾袞和胞兄阿濟格還“笑納”了豪格的妻妾。自此,豪格一無所有,連小命也沒了……



直到順治八年,在多爾袞墜馬去世之後,正式掌權的清世祖才重新恢復了長兄豪格的肅親王爵位,併為之正式平反。順治十三年,清世祖追諡豪格“武”,是為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豪格以軍功配享太廟,其後代又被清高宗弘曆從顯親王改回了原來的肅親王,並且成為了最終確定的九家鐵帽子王之一(恭、醇、慶三家是晚清的事情了)。近代著名的漢奸(其實用滿奸似乎更準確一些)、間諜金碧輝(川島芳子)就是豪格的後代、末代鐵帽子肅親王善耆之女。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1)豪格稱帝之路被多爾袞斷掉,多爾袞稱帝之路也因豪格受阻。雙方結下仇怨。

豪格是皇太極的在世的皇長子,在皇太極死後,誰來繼承大清的帝業?

最有力的競爭者是豪格和多爾袞。

當時清朝八旗裡面,豪格掌有正藍旗(21牛錄);

皇太極死後,他的正黃,鑲黃兩旗(40牛錄)應該由豪格繼承,此時支持豪格。

多爾袞和多鐸兄弟倆掌有正白和鑲白兩旗(65牛錄);

代善掌有正紅,鑲紅兩旗(51牛錄);

濟爾哈朗掌有鑲藍一旗(33牛錄)。

在這八旗裡面,除了多爾袞兄弟,其餘的六旗都傾向於支持豪格繼位,但是多爾袞堅決反對豪格繼位,由於多爾袞能征善戰,而且兄弟倆持有65牛錄,一旦雙方出現內訌,後果不堪設想。

由於鬧的太僵,正黃鑲黃兩旗將領表示,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繼位。

而豪格雖然佔盡優勢,但他性格軟弱不定,此時也沒有采取果斷的方法讓自己登位,只得答應了八旗探討出來的折中方案:讓年幼的福臨繼位,濟爾哈朗做第一攝政,多爾袞做第二攝政。

(2)豪格被多爾袞削爵。

1644年,也就是多爾袞剛當上攝政王的第二年,何洛會告發豪格,稱他和兩黃旗大臣揚善、俄莫克圖、伊成格、羅碩圖謀叛亂,於是豪格被削爵,其餘人或被殺,或議罪,多爾袞藉此來打擊豪格。

不過此事僅僅過去半年,豪格又被複位。畢竟當時清軍主要的矛盾是和明軍戰鬥,加上支持豪格的仍然有很多人,所以豪格得以東山再起。

(3)豪格被下獄治罪而死。

豪格作戰勇猛,多爾袞也是能征善戰,二人都在清軍對明軍的戰爭中功勞頗大,不過多爾袞由於佔據了攝政王的有力位置,加上他本人功勞極多,政治地位越來越高,浩哥已經無法與之抗衡了。

1645年,多爾袞晉皇叔父攝政王,遇到大禮的時候,群臣拜完順治帝之後,就要立即去拜多爾袞,可見其權勢之盛。

1646年,多爾袞將皇帝印璽收入自己府中,出行儀仗和皇帝等同,1647年,多爾袞見皇帝可以不用行禮。

這一切跡象表明,多爾袞是有篡位奪權的想法的,而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不僅有許多人支持他,本人也能打仗,故而多爾袞必須除去豪格。

1648年,豪格平定四川之後,班師回京,等待他的是下獄。多爾袞以隱瞞部將冒功,啟用罪人揚善之弟吉賽的罪名,將他投入獄中,兩個月後,豪格就死了。

豪格死後,他的一個側福晉被多爾袞納了。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皇太極突然撒手離去,讓朝廷上下措手不及,多爾袞和豪格兩人都有資本繼位,他們兩個都是戰功卓著,地位顯赫!而且各自勢力都很強,誰也不把誰放在眼裡。最後的結果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皇帝。從此多爾袞和豪格結下仇恨! 順治帝年幼,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輔佐大臣攝政王,管理國家和軍隊,可以以皇帝的名義發佈各種政令,權力很大。豪格沒有進入權力中心,多爾袞也不是那種心中豁達之人,一旦有機會他就會發起攻擊!

清兵入關前,豪格因為沒有繼承皇位,因而經常牢騷滿腹,並在多個場合表達對多爾袞的不滿。這讓多爾袞更加的不舒服,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正月,多爾袞將豪格削爵,順治皇帝死活不同意而復爵。清兵入關後,豪格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一起進兵四川征討張獻忠,雖然豪格知道這是多爾袞借刀殺人,但他也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去送死,但沒想到的是張獻忠不堪一擊,豪格親手射死張獻忠。得此喜訊,順治非常高興,嘉獎豪格,但豪格剛到北京不久,多爾袞便指使他人舉報豪格在西征戰爭時,欺騙手下殺良冒功,重用罪人子弟為將。把豪格關進監獄,不久便不明不白的死在獄中。豪格死後不久,多爾袞不顧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的極力反對,強行迎娶豪格福晉。可見多爾袞的狹隘與自私!

多爾袞為了除了豪格,本想借張獻忠的手除掉心腹之患,沒想到張獻忠不行,反被豪格殺死,沒有辦法他只能陷害豪格!可憐的豪格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一本夏


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母親是大福晉烏拉那拉氏,滿洲正藍旗人,後任正藍旗旗主,封和碩肅親王。在努爾哈赤時代,豪格無疑是一員優秀的青年將領,在追隨努爾哈赤征討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等蒙古部落時屢立戰功,努爾哈赤相當高興,封他為貝勒。要知道,在努哈赤時代,能夠被封為貝勒的必須得有軍功,多爾袞則是因為努爾哈赤深愛其母妃阿巴亥才“免費”送給他。也許豪格因為軍功受封貝勒,而多爾袞則是因為努爾哈赤“賞賜”所得,為此在多爾袞心中自己好像比豪格缺少了點什麼。後來兩人成為對手時,多爾袞這種早年不如豪格之“屈辱感”更強烈,這自然也是他打擊豪格的動因之一。


1643年,皇太極正在謀劃著如何進攻中原,如何趁著李自成、張獻忠鬧事之時奪取全國政權,突然暴斃而亡。按照滿洲制度,新任皇帝要由議政王大臣會議選出,也就是八大旗主決定新皇帝的歸屬,其實就是拼實力,誰厲害誰得。當時,多爾袞集團掌握正白旗、鑲白旗,具備相應的實力,豫親王多鐸於是提議擁戴睿親王多爾袞,試探大夥態度。此時,兩黃旗表示不服,索尼、鰲拜等人直接按劍上前,聲言:“若不立先帝之子,寧願追隨陛下於黃泉”,警告多爾袞不要覬覦皇位,否則大夥今天誰都別想出大殿。那麼,先帝之子應該立誰呢?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是長子豪格,但豪格在關鍵時刻“謙虛”一把,說什麼自己“德福淺薄”,不堪重任之類的。為此,鄭親王濟爾哈朗趁機提出擁戴皇九子福臨,大夥表示同意,是為順治帝。

1646年7月,豪格大軍從陝西南下,張獻忠率10餘萬大軍從成都移師西充,大軍屯駐在鳳凰山,準備迎擊清軍。此時,大西軍前鋒大將劉進忠叛變,引豪格部將吳三桂間道殺進西充。時值大霧,十尺人莫辨,看到清軍突然殺到,大西軍陣腳大亂,倉促迎戰。為了鼓舞士氣,張獻忠親臨前線督師,單騎巡視戰場,不幸被箭射中(據說是豪格親自射殺),墜馬陣亡,大西軍陣腳大亂,一潰千里,被斬首數萬。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率殘部退入貴州。1647年8月,豪格又連續攻下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穩住了四川局勢。



平定四川獲勝,擊殺張獻忠,這無疑是豪格的得意之作,是他獨自領兵作戰所取得的最大戰果。1648年2月,豪格凱旋迴京,攝政王多爾袞表面上很高興,於是設宴慰勞他,順治也親自到場。但是,豪格有軍功,這對多爾袞獨攬朝政大權十分不利,為此多爾袞便開始設法除掉這對手。3月,多爾袞指使固山額真何洛會誣陷豪格,說他“殺良冒功”、“起用罪人之弟”,並將其逮捕入獄。4月,豪格死於獄中,死因成迷。豪格從凱旋迴京到死於獄中,僅僅2個月,可謂是相當悲催。更慘的是,豪格死後,多爾袞便不顧孝莊和順治反對,強行將豪格福晉納為妾。


巖巖說史


從性格而言,多爾袞和鰲拜都是屬於專橫而且飛揚跋扈的那種人。多爾袞被後世評為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對這樣的論斷,另類君怎一個“呸”字了得。

多爾袞主張將北京、南京、太原等城市夷為平地,種草放牧。這是個呆頭呆腦的愣頭青。他做事會過腦子,但也只是過一下而已。他剷除異己的方式就是殺戮。

皇太極死後,圍繞皇位爭奪權,豪格、福臨、多爾袞都有繼承的資格和勢力,然而在關鍵時刻,擁有三個旗支持的豪格卻將皇位然給了福臨(順治),讓眼巴巴覬覦皇位已久的多爾袞惱羞成怒,從此種下禍根。

豪格本人性格溫馴,做事講究條理。從施政綱要這個層面來講,豪格就不同意多爾袞那種毀滅城市種草放牧的腦殘方略,他甚至直接反對多爾袞剃髮易服的政策。以多爾袞飛揚跋扈的性格,自然恨不得將自己侄兒碎屍萬段。

順治元年,豪格的某個部下檢舉豪格“悖亂”。多爾袞直接派人將豪格羈押審判,他親手將忠實於豪格的幾個重要部下殺死,而後將豪格廢為庶人,卻對外宣稱自己“宅心仁厚”。

三年後的順治三年,或許是看豪格已經不具備興風作浪的勢力,大權在握的多爾袞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軍去四川清剿張獻忠。兩年後,豪格將“大西皇帝”張獻忠殺死,班師回朝。

多爾袞本來是想看豪格出醜的,但人家凱旋而歸,他無話可說。

但一個月後,多爾袞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豪格又一次幽禁起來。不過這次,多爾袞在沒有給豪格活下來得會,四十歲的豪格在軟禁期間詭異的死亡。

有史學家考證,豪格是被投靠滿清的原大明錦衣衛人員授命殺死的。這種人受過專門訓練,擁有專業技術水平,能殺人於無形,做事不留痕跡,而且檢查不出任何死因。

多爾袞為非作歹早已常態化,所以豪格之死並不稀奇,而且多爾袞在豪格死後還霸佔了豪格的福晉,這一點對多爾袞這個人渣而言,也不稀奇。

不過一直和豪格感情深厚的順治皇帝悄悄記下了這筆賬,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親自掘墓鞭屍,將多爾袞的屍體暴屍荒野,也算給豪格出了口氣。


另類文史


多爾袞自成為輔政大臣之後,不止一次欲置豪格於死地,但無奈幼帝順治與豪格兄弟情深,每日哭泣絕食抗議才保下豪格,但這並不代表多爾袞就次罷休,明的不行便來暗的。

在順治三年,多爾袞先以順治名義藉機派遣豪格出兵剿滅四川張獻忠期

在這期間,朝廷大小事物由兩個輔政大臣決斷,一方是多爾袞,另一方齊爾哈朗格,這齊爾哈朗是豪格政權的代表。

多爾袞首先聯合言官朝臣,彈劾濟爾哈朗建築府邸逾制擅用銅器,上書罷免其輔政職務,先除掉了自己的勁敵,由於順治年幼無力主政,只好聽之噴之,輔政大臣被多爾袞除掉,多爾袞自封攝政王,就掌握了大權,滿清的江山可以說的上是多爾袞的天下,隨後等待時機在消滅豪格

豪格班師回朝,三月便被其勾陷削爵,四月被囚禁,然後莫名其妙死去,享年日四十

從調離豪格離京平叛到罷濟爾哈朗輔政再到勾銷、囚禁暗殺豪格,多爾袞事情做的滴水不漏,機密圓滑,豈是那個性格柔弱的豪格能比的,豪格焉能不敗?





大廚天天說


經過皇太極死亡,爭奪皇位無果的事實,多爾袞聰明地暫時後退一步,遵皇太極幼子福臨為繼承人,自己與濟爾哈朗輔政。

多爾袞深知自己只有兩白旗98牛錄,遠不是皇太極本系勢力兩黃正藍117牛錄的對手,何況代善兩紅與濟爾哈朗鑲藍96牛錄也是反對自己登位的,比如代善親自處決一子一孫作為擁護順治的宣示。

但是隨後的清軍入關過程,令最後決策者多爾袞威望大增。順治冊封為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已實質凌駕於濟爾哈朗之上。

第二年,1645年多爾袞再晉皇叔父攝政王,所用20種儀杖與順治相同,只數量略少。而輔政王濟爾哈朗只15種。

事實上多爾袞與皇帝已無區別。1646年,多爾袞將皇帝璽印全部拿到自己王府使用。1647年後不再向皇帝行跪禮。就是這一年,多爾袞抓住機會將濟爾哈朗踢出輔政王。

到此,經歷四年時間,多爾袞徹底控制中樞政權,才有機會收拾豪格這個最大政敵。

1648年二月,消滅張獻忠的豪格凱旋,次月就被逮捕下獄,四月處死。死後不僅正藍旗被吞併,連老婆都被多爾袞與阿濟格分了。


四川達州


豪格應該不是被多爾袞殺的,而是豪格主動自殺,然後清朝調回豪格軍。豪格之死充分說明,清朝人比明朝人團結,因為最後豪格之死平反了。

豪格死後發生了一場影響清朝發展的大事,叫做第一次抗清高潮。從結果看,豪格之死對清朝不是敗筆而是貢獻。

豪格死前,在四川軍功很大。豪格滅大西軍張獻忠,將大西軍趕出四川。特別是豪格手下大將鰲拜和索尼,十分出彩。

但是豪格智略在同期名將,比如多爾袞吳三桂姜瓖李定國等相比,還差一點。豪格雖然擊退了大西軍——也有可能是李定國故意帶兵退出,因為大西軍此時和大順軍殘部夔東十三家李過高一攻部,已經形成呼應之勢,夔東十三家和大西軍已經把豪格軍包圍了。豪格等於是深入敵軍,背後的援軍有兩個,一個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一個是陝西巡撫孟喬芳。孟喬芳在陝西拼命殺人,為了貫徹多爾袞的圈地政策,以及陝西是李自成老家,孟喬芳怕死灰復燃。但是孟喬芳戰力一般,畢竟他的對手只是一般農民,對付軍隊會怎樣,不好說。可是吳三桂什麼打算呢?

可是多爾袞已經發現北方形式不對——姜瓖在大同已經有隔斷京畿,大破北京的意圖。因為此時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在草原被喀爾喀蒙古一戰之後昏迷,京城空虛一覽無餘。多爾袞已經命令曾經追殺李自成阿濟格的八旗軍回到京城,佔領南京的八旗軍也退回京城,只剩下豪格在四川的八旗軍。此時鄭芝龍就在北京城,從後來看,鄭彩配合姜瓖反正,那麼此時鄭彩和姜瓖竄通多爾袞是知道的。

問題的關鍵是,姜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為什麼一定要豪格軍回京城?從第一次抗清高潮就能看出來。姜瓖的特點有:

1.軍威強盛。姜瓖和他的雁北軍,本來就是就是大明精銳。北京保衛戰,袁崇煥戰鬥的時候,雁北軍和大同總兵滿桂也參加了。寧錦之戰,雁北軍和大同總兵王樸也參加了。李自成偷襲大同,所以吳三桂聯合多爾袞擊破李自成,大同總兵姜瓖和雁北軍直接宣佈效忠明朝決定,配合清軍阿濟格攻擊李自成軍。需要說明的是,和阿濟格姜瓖對峙的李過高一攻部,就是後來的夔東十三家。而且阿濟格放棄攻擊李過高一攻部後不久,李過高一攻就撤退了,可見李過高一攻部和姜瓖的私交不錯。在第一次抗清高潮之前,姜瓖和他的雁北軍,可以說是南明北方最重要的一支勢力。

2.武藝高強。姜瓖本人後來三次和多爾袞對戰,就可見姜瓖的武力。因為多爾袞本人武力高強,曾以少勝多戰勝過俄羅斯,比起康熙朝以多打少不在一個水平上,多爾袞厲害的多。姜瓖能和多爾袞對戰,可見姜瓖水平。姜瓖不是一個人,除了族弟姜建勳外,還有大將王輔臣,萬夫莫敵。而豪格軍鰲拜此時是清軍第一勇士的威名,已經開始傳播,畢竟攻克四川,豪格出力不少。

3.四處勾結。除了大順軍,南明鄭氏水軍,姜瓖與喀爾喀蒙古勾結已經不是秘密。此外姜瓖還與回民關係很好。而清軍是聯合藏族打擊回民的,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就是此時來到草原。此外姜瓖還和山東劉澤清勾結,劉澤清的勢力已經到達天津。劉澤清為什麼幫姜瓖,因為劉澤清是大同人,也是江北四鎮之一。此外姜瓖此時和厄魯特蒙古首領巴圖爾琿臺吉有勾結,巴圖爾琿臺吉就是噶爾丹的父親。

4.政見不和。姜瓖和多爾袞真正的分歧在政見不和。多爾袞主張圈地,主張只能滿族和科爾沁蒙古賣馬。而姜瓖主張漢人種地,主張蒙古人和漢人也能賣馬。所以二人的對抗不是私人恩怨,而是世界觀不同。

豪格死去對於清軍的好處有:

首先,清軍完全退回。其實姜瓖和多爾袞打仗的時候,鰲拜他們都還沒到大同城下呢,撤退非常及時。

其次,哀兵之將。原本豪格軍是驕兵,但是豪格無故處罰,豪格軍是灰溜溜走回來。特別是經過吳三桂和關寧鐵騎防區,豪格軍十分低調。避免了不必要麻煩。

最後,主力匯合。八旗軍在明末中國唯一一次全軍單獨作戰,就是大同城下和大同姜瓖大戰。山海關之戰,也是八旗軍和關寧鐵騎聯合。豪格軍無論戰力還是鰲拜,都是八旗軍前線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可見豪格之死對清朝並不是壞事。若是豪格在四川帶兵會發生什麼?

第一是八旗軍軍力不夠。大同城下少了三個旗,喀爾喀蒙古還會和後來第一次抗清高潮中,一點亂不給清軍找嗎?喀爾喀蒙古偷襲,姜瓖未必會輸。甚至厄魯特蒙古也會來。

第二是吳三桂反正。第一次抗清高潮中,孟喬芳吳三桂和夔東十三家三家半年休戰,關鍵原因就是吳三桂。因為夔東十三家和孟喬芳是死敵。吳三桂在第一次抗清高潮中沒有幫助多爾袞,就可以看出,吳三桂此時未必是真心投靠清軍。但是吳三桂不是沒有參加第一次抗清高潮,姜瓖大將王輔臣最後就是投降吳三桂,可見可能私交,姜瓖和吳三桂還不錯,不然姜瓖不會在城破時,讓手下大將隨便投靠人。但若是豪格軍在四川,吳三桂聯合夔東十三家和大西軍李定國,先滅豪格,再滅孟喬芳,聯合姜建勳進入太原和姜瓖大同會師,天下會是另一番模樣。所以說這一仗決定清軍走向。

其實清軍評定天下關鍵人物是順治,多爾袞長於戰爭,短於政務。從多爾袞殺豪格調回八旗軍可見,多爾袞計策偏於低水平向。而同時順治憑著一個和親意願就能安撫厄魯特蒙古,就能看出多爾袞和順治的差距。姜瓖死了不到一年多爾袞也死了,死的很突然,順治都不信。多爾袞很有可能就是被姜瓖餘黨害死的。順治給豪格平反,本身就證明豪格之死有問題。最有可能豪格自殺換取清軍主動後退,可以說豪格為了大清拼盡全力。而多爾袞在陣前重用豪格部鰲拜,也體現出多爾袞的大度和清軍團結。多爾袞的圈地和賣馬都是敗政,毫無疑問。


童琪雅


清太宗皇太極暴斃後,由於他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再次引發了皇位之爭。在這場博弈中,最有機會得到皇位的實力派人物就是豪格,其次才是多爾袞。之所以說豪格最有希望繼成大統,是因為他不僅功勳卓越,還得到皇太極留下的一群老臣的堅決擁護。再加上他在朝中德高望重,掌管鑲藍旗的濟爾哈朗,也公開支持他。宗室中威望最高,說話最有影響力的代善,也提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因此他的希望是最大的。

多爾袞雖然也是戰功顯赫,但他只有親兄弟阿濟格和多鐸支持他,他們手中只有正白、鑲白兩旗。這勢力,顯然遠遠不是豪格的對手了。

所以,誰成為新一任皇帝,大家有目共睹。

但性格決定命運,就在大家已經認定了豪格時,他卻在緊要關頭掉鏈子,非說自己“德小福薄”。結果多爾袞立刻抓住了他這句話,說他高風亮節,無心皇位,把他放在繼位名單之外。

儘管最後在朝臣的力爭下,多爾袞折衷擁立了才6歲的皇九子福臨繼位,但他卻以福臨年幼為由,做了代理朝政的攝政王。

照理說,豪格主動退出競爭,應該能夠過一些安穩日子才對。但事與願違,豪格的厄運也從此降臨了。

順治元年,曾支持過豪格的正黃旗將領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說豪格暗地裡說多爾袞“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多爾袞小題大作,立刻把豪格幽禁起來,並打算把他處死。年幼的順治得知後,哭泣不食,表示要隨豪格同死,把皇位留給他得了。

朝中大臣亦對此事議論紛紛,多爾袞迫於壓力,只得釋放豪格。雖說豪格揀回了一條命,但他卻被削爵罰銀,並被奪去7個牛錄所屬的人口。

此後,多爾袞率清軍入關,豪格作為主力先鋒,立有不少戰功。定都北京後,順治和多爾袞分封有功之臣。在順治的堅持下,豪格得已恢復和碩肅親王的爵位。緊接著,他便被派往陝西鎮壓李自成的大順軍。

在平定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反清勢力後。在多爾袞的安排下,他又馬不停蹄地奔向四川鎮壓張獻忠的大西軍。經過殊死惡戰,豪格“親射獻忠噎”,殺死張獻忠。接著,把群龍無首大西軍打得四散而逃。豪格先後平定了陝西和四川,為清朝政權的穩定,立下了不朽之功。可以說,此時是他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

然而,豪格萬萬沒想到,輝煌的時刻,也是人生的終點。

順治五年,征戰數年的豪格得勝回朝,順治帝親自在太和殿為他接風洗塵。但緊接著,就不斷有人揭發豪格冒領軍功、庇護部將等罪證。多爾袞將這些罪證交給諸王大臣,讓他們看怎麼辦。

諸王大臣們深知多爾袞與豪格不睦,因此揣度多爾袞之意,將豪格定為死罪。多爾袞也知道,如果把豪格定為死罪,順治必然又要插手。所以他對諸王大臣們說心有不忍。諸王大臣又堅持請求將豪格“置於國法”,多爾袞這才表示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再次剝奪豪格爵位,沒收了他的財產和人口,並把他幽禁起來。

一月後,豪格薨於獄中,卒年40歲。


雲孕雲暈韻


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結果兩個人都沒有如願,即位的是六歲的順治,但是多爾袞卻得到了輔政大臣的地位,雖然排在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後列第二,而濟爾哈朗之前是擁護豪格繼承皇位的。多爾袞正是利用政治平衡的關係,把豪格排除出輔政大臣之列。濟爾哈朗後來自己感覺能力遠不如多爾袞,逐步退出,使得多爾袞成為清朝說一不二的人物。掌握軍政大權的多爾袞,在利用完豪格,讓他出徵四川,消滅張獻忠後,開始清算豪格。以豪格隱瞞部下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為罪名將其下獄,不久死於獄中。他的福晉也被多爾袞所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