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第一人”去世,他捧红了《吃面条》《难忘今宵》

央视首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黄一鹤,1934年4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59年12月调入中央电视台,曾担任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五届央视春晚导演,不仅捧红了陈佩斯和朱时茂,还让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成为了春晚的“固定菜”。

春晚“第一人”去世,他捧红了《吃面条》《难忘今宵》

1983年,在一个600平米的旧演播室里,黄一鹤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多个第一:现场直播、互动联欢、主持人串联、电话猜谜……央视春晚在一夜之间,赢得无数喝彩,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心中,独特的春节记忆,他也被称为“春晚第一人”。

首届春晚采用直播形式,并在现场开辟电话点播,让观众一起参与晚会,这在当时绝对是个新鲜事儿。姜昆说,黄导提出直播方案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但黄导说,“看足球比赛,不直播有意思吗?我要让所有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年李谷一接连唱了6首歌,观众看见李谷一,想起《乡恋》,就打电话来点播。黄导说,“当时我心里是非常支持的,但是规定要执行,这是“禁歌”,不能播出的。正好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就在晚会现场,他犹豫了许久。其间我让服务员拿了很多点播条给他看,大概有五盘,最后他冲我就走过来了说,‘黄一鹤,播。’这首歌就这么解禁了!”

春晚“第一人”去世,他捧红了《吃面条》《难忘今宵》

首届央视春晚主持人(从左至右)王景愚、刘晓庆、姜昆和马季 受访回忆起参加1984年春晚的情形,朱时茂说,“中间还是有两次都想打退堂鼓了”,回忆,当时这个节目在舞台上演出的时间有25分钟,但因为考虑到春晚时长,要砍掉10多分钟,最后的小品大概13分钟左右,很舍不得。“我们曾经几次就说不去了,黄一鹤7次打来电话,哥儿俩来啊,来啊,请你们吃饭,当时有人请吃饭挺高兴的,我们就又回去了。”当时黄一鹤导演组织了一个“智囊小组”,成员有姜昆、马季、王景愚等人,请他们来帮忙为小品出谋划策,最终该砍掉的砍掉,成为观众之后看到的小品《吃面条》。

春晚“第一人”去世,他捧红了《吃面条》《难忘今宵》

春晚举办了三十多年,有批评有褒奖,但仍然是中国人过年不可缺少的精神大餐,“说穿了,春节晚会是人性真情的留恋”黄一鹤曾说。

黄一鹤曾这样评价春晚:“每到春节的时候,不管是火车、飞机,水上、陆上,都有一亿多中国人要赶回家团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么大的亲情号召力。如果不重视中国人这种亲情,春晚就没有立足之地。春晚应该让大家感到骨肉团圆,要让人民感到春晚是他们自己的晚会,而不单单是看演员美不美,穿得好看不好看。为什么1983年春晚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点播《乡恋》那首歌呢?因为那首歌传达了人们的亲情。如果一个晚会能把这种人心抓住,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说穿了,春节晚会是人性真情的留恋。”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