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古山小学李美智:从教23载甘为桃李尽芳菲

石井古山小学李美智:从教23载甘为桃李尽芳菲

李美智和学生打成一片

每个上课日的早上,石井古山小学校长李美智总是早早来到学校,在校园里逛几圈,到每个班级走走看看。

这几年,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这所农村小学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原本味道刺鼻的旱厕进行了翻建,宽敞的五人制足球场给学生带来运动的乐趣,而附属幼儿园的孩子则有了300多平方米的学习生活新场所……校园里花草茂盛,教室里书声琅琅,办公室整洁明亮,这一切,让踏上讲坛23年的李美智充满希望,也过得踏实。

1997年,李美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回到自己的家乡石井镇任教,这一教,就是23年。23个春秋里,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提为教导主任,再从教导主任升任一所小学的校长。同中国农村万千人民教师一样,平淡如水的生活中,除了家庭,教书育人便是她的全部。

“我想,我最自豪的不是自己曾获得什么荣誉称号,而是学生记得我,我也记得学生。”面对记者的提问,李美智毫不迟疑说出了这句话。

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在古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科黄老师看来,美智校长总是很忙,因为忙于教学,她的声音总是略为沙哑,但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谈到学生,她总是那样熟悉,经常在下课时拉着学生嘘寒问暖,关心学生情况,和他们有说有笑。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多数是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也有个别是残疾儿童,所以我和同事们要更耐心地去培养他们。”李美智告诉记者,自己教书这么多年,也遇到很多家庭条件较为一般甚至贫困的学生,自己和学校老师经常想方设法为孩子们争取社会捐助和政府扶持,而老师们也会尽自己的一分爱心帮助他们。

“每年开学,村里的适龄儿童总有几个因自身或家庭情况特殊无法来上学,我们就得去了解情况。”李美智回忆道,1999年,她带的第三届学生中,有一个男孩子家庭条件不好,大冬天还穿着一双凉鞋上学,自己便给他买了一双鞋。没想到这男生一记就是十几年,现在虽然在外省工作,还经常打电话给她。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得太多,但是孩子都记住了,我很感动。”在李美智的印象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002年,学校来了一位省外的学生,叫陈君,来自单亲家庭,跟着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以卖卤味为生,居无定所,陈君跟着他,学习、生活很没有保障。李美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家人商量后,她决定将陈君接到自己家中,和自己的小孩一起围桌吃饭,也方便自己指导陈君的课业。

“陈君在石井读到初二就转回老家了,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总是可以接到她的祝福电话。”李美智告诉记者,她一直相信帮家长、帮孩子解决好生活问题,能让老师安心,学生开心,也让家长放心。

乐于奉献的好干部

其实不只在学校,在整个村里乃至石井镇,李美智的热心肠也是有口皆碑。

作为一名党员,她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定期为杨山村的一户老人家送去油、米及慰问金;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和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热心社会志愿服务。

2018年3月,石井镇鼓山书苑成立,书苑下设图书阅览室、文化大讲堂、书画展览馆、书画创作室和文化艺术沙龙等5个功能室,为村民阅读提供了好场所。李美智无偿当起了管理员,利用自己的周末时间打理好书苑的大小杂事。

利用书苑这个平台,她组织策划了师生书画作品展、暑期自愿辅导活动、剪纸艺术教学进课堂、创建同心书屋等近30场活动,不断丰富鼓山书苑的藏书量,真正为周边学生及村民打造一个提升居民素质、传播精神文明的优质阵地。

而每一场活动的背后,都可以看到李美智利用休息时间精心策划、组织和现场协调忙碌的身影,更别提活动结束后她还要整理报道材料,及时发表在《鼓山书苑》微信公众号上。

“南安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南安市优秀教师”“南安市教研积极分子”“南安市首届十大感动教师”“南安市劳动模范”“石井镇孝亲模范”……李美智的努力,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她走过20多年的乡村教师生活,有艰辛、有酸楚,但更多的是温馨的爱、动人的情。本报记者 陈振东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