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錢幣價格怎麼樣?

唐代開元通寶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 ,開創了新紀元,在錢幣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唐初沿 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開元通寶”錢幣價格怎麼樣?

銅質開元通寶是比較常見的一類開元通寶,由於年代較遠,出土錢幣較多,故大多表面有鏽,磨損嚴重。除銅質開元通寶外,唐朝也鑄造過金、銀質開元通寶。這兩種貴重金屬幣僅限皇家賞賜,供顯貴玩賞,並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極小,尤其是金開元,仿銅開元通寶鑄造,並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為宮廷賞賜錢,更彌足珍貴。

“開元通寶”錢幣價格怎麼樣?

開元通寶,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刀幣、五銖錢等,而自開元錢後,改稱“寶”、“通寶”、“元寶”等。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另外,日本、越南、朝鮮錢制也受到開元通寶的影響。

“開元通寶”錢幣價格怎麼樣?

對於“開元通寶背上月”背面的月紋,收藏界有個比較流行的說法:這是唐朝某位娘娘的指甲印。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那麼在銅錢上留下指甲印的是哪位娘娘呢?有的說法是文德皇后,有的說法是太穆皇后,有的說法是楊貴妃,總之,說法越來越離譜,使人無法相信。關於傳說中各種各樣的說法,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這都是在側面地反映出有很多的藏家藏友在默默地關注著:月”幣。

“開元通寶”錢幣價格怎麼樣?

在唐代,這種青銅鑄造的開元通寶廣為流行,是當時主要的貨幣形態。除此之外,還有兩種錢幣也出現在唐代,那就是金質開元通寶和玉質開元通寶。這兩種錢並不是流通貨幣,既然不是流通貨幣,為什麼會出現呢?

在唐代,有一種重要的習慣,那就是賞錢,當某一位大臣或者其他人員做出了重要貢獻,又或者紀念重要的活動時,政府都會開鑄少量的金質或者玉質的錢幣,這些錢不參與到流通環節,而是被擁有者珍藏,因為這些錢都是皇家所賜,象徵著身份和擁有的榮耀,他們往往會珍藏在家中,死後隨著主人被埋入地下。在1997年甘肅還發現了幾枚銀質的開元通寶,存世更少甚為珍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