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偏高,是怎么导致冠心病的?

用户69229526034


胆固醇偏高,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通常胆固醇是无法单独在血液中运转的,通常它会通过与血液中的脂蛋白结合,才能在血液中形成可溶性的胆固醇,从而由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参与代谢,因此,我们的血脂检查指标,会包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等多个值。

冠心病与高血脂确实息息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胆固醇偏高都会对冠心病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于高血脂引起的疾病风险,我们更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这两者,都是造成心血管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形成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影响血管健康,导致个冠心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个胆固醇就会进入血管的内皮下方,在内皮下层形成滞留,并逐步被氧化修饰,形成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这个物质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最终不断增多融合,形成动脉硬化的脂质核心,这个脂质核心通常呈黄色,因此,我们又将其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冠状动脉因为粥样硬化的形成,不断的血管壁变硬变厚,血管变得狭窄,当狭窄程度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相比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称作是好的胆固醇,这个值高一点,反而会好,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负责转运体内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回到肝脏,在肝脏进一步代谢为胆酸,排出体外的胆固醇,因此,如果这个值高一点,反而是好事,但如果这个值偏低,说明身体对于多余胆固醇的转运代谢能力差,反而是一种形成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因此,不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还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都应该值得注意,想要避免冠心病的发生,控制好这两个血脂指标很重要。

想要减缓血管硬化的发生,控制好胆固醇很重要,对于有血脂异常问题的朋友,不管是不是有血管硬化或者冠心病的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加上合理的药物调节控制,把血脂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是减少血管硬化狭窄,最终导致冠心病的重要方面。生活方面,应该注意清淡饮食,控制食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控制饮酒,戒烟,适度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控制肥胖,这些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血脂代谢的调节,改善血脂异常是很重要的方面。如果血脂升高的情况,已经属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或以上的情况,通常在生活调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合理用药,他汀类药物是常见的药物,长期服用注意身体的耐受性和各项指标的检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很关键。

除了控制好血脂,想要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等相关慢病也要及时的控制和治疗,另外在生活上注意坚持前面谈到的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诱因,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药师谈健康


正常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

当人体的胆固醇偏高时,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过高,就会在动脉内膜上沉积。正常的动脉内膜是非常光滑的,一旦有了LDL的沉积,就会变得粗糙,从而吸引巨噬细胞沉积,来吞噬掉LDL,美国心脏病学会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6个阶段。第1,2阶段发生在0-10岁,第3,4阶段发生在20-30岁,第5,6阶段发生在30-40岁。

第一, I 型,脂质点,就是指动脉内膜出现的小黄点,他是由数量较少的巨噬细胞构成,巨噬细胞内吞噬了大量的LDL,随着LDL的数量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泡沫细胞。 第二, Ⅱ型,脂质条纹。这时候的动脉内膜,能够见到黄色条纹,是因为巨噬细胞进一步增多,并形成了一层脂滴。

第三, Ⅲ型,斑块前期。脂滴进一步增多,在内膜和中膜之间堆积成了小山形状的脂核。

第四, Ⅳ型,粥样斑块。脂质越聚越多,形成脂质池,像一潭水池一样,血管的内膜结构已经破坏,动脉壁已经变形。

第五, V 型,纤维粥样斑块。由于血管的内膜已经被破坏,所以会增生一层白色的纤维帽,并像动脉管腔内突出,引起血管狭窄,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当引起的血管狭窄大于50%时,即成为冠心病。这种病变不仅向内伸入管腔,还可以向外向中膜扩展,破坏血管壁,同时可以继发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坏死等。

第六, Ⅵ型,复合病变。是最严重的病变。是因为纤维斑块发生了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粥样斑块可因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粥样溃疡,掉落的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


心血管Dr张


我们先简单说说啥叫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单理解就是心脏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的时候就叫冠心病。

那么心脏血管的这种狭窄是怎么引起的呢?

我们看看这张图

有一个小车源源不断的像血管里面输送垃圾,垃圾越积越多,就会形成斑块,就会引起血管狭窄,就会引起冠心病。



这个向血管输送垃圾的小车叫做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是什么呢?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

这其中最坏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不断的制造血管垃圾,逐渐引起斑块,引起狭窄,引起冠心病。

大量的研究显示:

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1 mmol/L,可使主要冠脉事件下降21%、冠脉血运重建下降24%、卒中下降15%、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12%、全因死亡率下降9%。所以,我们要去医院化验血脂的时候,一定是化验血脂四项,而不是只看总胆固醇,更不是看血流变、血粘度。

如何控制胆固醇升高?

无非就是两点: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的药物。

健康生活方式最主要是饮食+运动+戒烟戒酒。

少吃的食物或一定要控制的食物:

比如肥肉、动物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蟹黄等。酥饼、油条、油炸快餐等。

足够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大量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吃哪些健康食品?

健康的食物有豆类、燕麦、机米、全麦面包、土豆、南瓜等;避免只吃细粮,比如只是白面包、蛋糕、白馒头等等。以植物油为主,补充坚果、蔬菜水果,多吃应季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植物类食物; 至于网上传的大蒜、洋葱、木耳、山楂、海带、魔芋等,这些可以协助血脂代谢,至少吃了没坏处,但不能指望每天只吃这些食物。适当多吃金枪鱼、沙丁鱼、一些海鱼,以及植物油的亚麻酸,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升高一小部分原因是饮食引起,一大部分原因是遗传基因自身代谢引起,所以不吃肉也会高胆固醇,对于控制饮食胆固醇无法达标的可能需要服用他汀来控制胆固醇。

总之,胆固醇升高,要积极控制,至于要不要吃他汀药物来控制,关键是要看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心血管王医生


冠心病的发生和低密度脂蛋白有直接关系,但是低密度脂蛋白只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冠心病的发生现在观点主要是长期血脂不正常的原因(也有高同型半胱氨酸因素)。包括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高密度脂蛋白低,还有甘油三酯高,诸多因素都是发生冠心病的要素。我已经说过:冠心病排除遗传因素,主要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病的必然后果。上个世纪中叶以前,我们身边发生冠心病的人甚少,主要因素是当时的人没有营养极度过剩的情况发生。关键在当时人群生活主要特点:饮食营养均衡,频繁劳作活动,充足休息睡眠,欲望容易知足,社会生活压力轻。所以得患冠心病的极少,糖尿病也罕见。这是说那个时段的人群生活习惯几乎没有不良情况。这主要是社会发展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加速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经历了艰苦岁月的人们迅速适应了日益变化的新生活,但是也出现了饮食食不厌精,不动少动胜于活动,新的生活模式干扰了作息规律,熬夜睡眠不足司空见惯,人群对于未来的欲望压力与日俱增。长期的这种不良生活特征习已平常。正是这些因素导致现在人群营养摄入远远大于消耗,累日积年,长期的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高密度脂蛋白低,甘油三酯高,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高,等等。冠心病顺其自然的也就上身了,其它各种慢性病也自然顺次登场了。我不是专家,今天讲了这些,供希望自己健康不得冠心病的朋友了解,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方式是防止冠心病的最佳办法。防患于未燃,保持健康的体魄,投身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是改革开放前进中的中国人不懈的追求。人的健康是每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础。


知行轩主人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比较专业了。

冠心病开始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临床化验的时候,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代替它)。一部分低密度脂蛋白(LDL)会被氧化修饰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后者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清除。这是因为这两类细胞膜表面具有“清道夫受体”,可与ox-LDL结合,把ox-LDL吞入这两种细胞内,并加以清除。清除的方式主要是把胆固醇交给“高密度脂蛋白”(临床化验的时候,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代替它),“高密度脂蛋白”(HDL)把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排出体外。

然而,如果ox-LDL太多,单核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吞噬了太多的ox-LDL之后,无法彻底清除,细胞内脂质堆积,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堆积形成脂质条纹乃至脂质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事件。

在这后,纤维蛋白以及其他与凝血有关的机制被启动,在血管内皮细胞基础上形成像米粥一样的脂质斑块。最初斑块是软的(胆固醇等脂质较多,蛋白质较少),后来会形成硬的斑块(蛋白质明显增多),并使血管不再通常,甚至形成堵塞。

全身动脉血管都有可能发生粥样硬化,但最引人关注、为人熟知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起始于主动脉,专门为心脏(心肌)本身供应血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狭窄或堵塞,这就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了!其严重程度不一,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部位、斑块大小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斑块越大、血管越堵、部位越关键,则冠心病症状越明显。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

介入治疗(放支架)和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当然,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改善生活方式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措施,有助于减缓冠心病的发展或加重。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胆固醇升高,是造成冠心病的元凶!

2、类似于“河道”,时间久了,河道里积累了“淤泥”,逐渐增多,最终堵塞河道!

3、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类物质,通常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4. 血脂升高的主要危害是血脂沉积到血管壁内,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5. 斑块可以生长在全身各处血管内,长此以往,心脏、脑、下肢、颈部等重要器官的血管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心内科喵医生


并不是胆固醇偏高就会导致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你气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所以动脉硬化是关键,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内皮下的,长期以往会导致血管血管堵塞,血管的弹性变差,这也就容易引起心肌缺血或者坏死了,就容易发生冠心病了。

只是这种风险与胆固醇偏高的时间以及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已经偏高了,或者血脂已经异常了,就应该立即引起注意,及时干预,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避免久坐等等方式来预防和缓解。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的确,胆固醇升高能够增加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想明白这个过程,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是我们所称为的坏胆固醇和好胆固醇。

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首要危险因子,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能够帮助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以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越好,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越好。

动脉粥样硬化型病变的形成不但和血脂有关,也和重要的血管结构---内皮细胞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的动脉系统主要分为三层结构,最外层是外膜层,然后是中膜层,靠近血液的为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是维持血管健康的重要基础,当一些致病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会破坏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进而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入侵致内皮细胞层下,形成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所以说,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控制一些相关的、能破坏内皮细胞功能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遗传因素等等。


惠大夫在江湖


胆固醇偏高,是怎么导致冠心病的?

胆固醇偏高,导致冠心病顺理成章的事啊!胆固醇高血脂就稠,血脂中包括总胆固醇、中性脂肪(主要是甘油三脂、还有少量的甘油二脂、甘油一脂)、磷脂、游离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类固醇。

血液中胆固醇偏高,势必导致血液粘稠,形成粥样流通不畅,加上血管壁的垃圾小斑块黏附沉积,变窄或阻塞,心脏的动脉血管血供不畅,无法正常工作,冠心病的症状随即出现,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就会发生。


所以说,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控制和治疗,保持血液胆固醇在正常范围,才能有效避免冠心病的发生。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冠心病全名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大于50%,其核心基础病是动脉硬化,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临床研究资料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有人做过试验,给动物长期喂食高胆固醇饲料,试验结果确定使动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我们人体中存在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及相应的载脂蛋白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载脂蛋白A降低都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重视程度等同于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渗透入动脉壁后,即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