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压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

公门志荣


长期吃降压药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这是很多朋友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的原因之一,虽然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对于确实需要服药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朋友来说,如果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风险,而拒绝长期用药,血压控制不好带来的健康风险可能更大,无异于“因噎废食”。

“是药三分毒”,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药物的副作用,也要辩证的看待,长期服降压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控制好血压,减缓动脉硬化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这种健康的获益是绝对的,而降压药物发生相关的副作用,是有一定几率的,其个体差异也是巨大的,因此,服药的副作用风险是相对的。举个例子,有的朋友服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完全没有任何的不适,但有的朋友服用这个药,却出现了牙龈增生的问题,这就是个体的差异,因为这种相对的风险而放弃绝对的健康获益,您说这么做合适吗?

有很多朋友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伤肝肾,但实际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类(各种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各种普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各种沙坦),β受体阻滞剂(各种洛尔),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虽然几乎所有的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特别是口服药物,几乎都有肝脏的首过效应,还有很多的药物的代谢物需要经过肾脏的过滤后排泄,但并不是经过肝脏代谢就会对肝脏有损伤,经过肾脏排泄,就会对肾脏有损伤,长期服药控制血压,通常对于肝肾功能影响不大。

对于服药控制血压来说,一方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性,即合理的选择药物,把血压控制平稳,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靶向器官损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即尽量的选择身体耐受,长期服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来服用,因此,了解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在服药过程中注意和控制也就显得很重要了。给大家简单介绍下5大类降压药可能发生的副作用风险——

1.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各类地平):心跳加速、面色潮红、脚踝水肿、牙龈肿痛、牙龈增生,便秘等;

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各种普利):容易引起持续干咳的副作用,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妊娠期禁用,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

3.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各种沙坦):高钾血、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禁忌症同普利类;

4. β受体阻滞剂(各种洛尔):心动过缓、乏力,疲惫,头痛,头晕,男性性功能影响,脂质、血糖代谢影响,停药注意逐渐减量,小心;

5. 利尿剂:升高尿酸风险,痛风患者一般禁用,另外,氢氯噻嗪等利尿剂还要注意低钾血等问题。

总之,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很重要,了解这些副作用和禁忌,尽量的减少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合理的选择药物,也很重要。


李药师谈健康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很高,可是仅有46.1%的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很多人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而不愿意服用降压药。那么长期服用降压药对身体副作用有多大呢?徐医生觉得非常有必要科普一下,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的确,药物都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发生率并不高,这是其一。

其二,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如果出现相关的副作用,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比如吃普利类药物出现喉咙干痒、咳嗽无痰,可以换成沙坦类药物;服用利尿剂出现了低钾乏力、尿酸升高或者痛风,服用地平类药物出现牙龈增生、脚踝浮肿等,都可以换成其它种类的降压药。

其三,某些降压药联合使用,可以避免药物副作用。如地平类和普利或沙坦类联用,可以减少地平类药物的脚踝水肿副作用,利尿剂和普利或沙坦类药物联用,可以减少利尿剂低钾乏力的副作用。

降压药虽有副作用,但不一定发生,即使发生也会有应对措施。因此,需要服药时还是要吃药,否则高血压本身带来的身体伤害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重视非药物治疗带来的血压获益(详见心血管徐医生头条号文章),没有任何副作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做到了,可能可以不服药或者少服药。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不得不说,我国高血压患者是越来越多,患病率达到25%,就是每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血压偏高。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通过药物稳定血压,就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还无法完全治愈高血压。

既然要吃药,就有患者会担心,长期吃降压药,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一、降压药的消极作用

1、地平类降压药:这类药物名字都会含有“地平”二字,服用该降压药,可能会发生面色潮红、心跳加快、恶心、牙龈增生等问题。

2、普利类降压药:普利类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降压药之一,选择该药物的病人经常会有干咳、低血压、高钾血症等现象的发生。

3、沙坦类降压药:这类降压药可能会引起血钾和血肌酐的升高。

4、洛尔类降压药:容易造成心率缓慢、加剧心衰等不良反应。

5、利尿剂降压药:包括电解质紊乱、尿酸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血脂升高等副作用。

6、唑嗪类降压药:服用该类降压药,有的人会发生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症状。

二、降压药的正面作用

1、稳定血压。作为降压药,把血压稳定在一定范围是最主要的作用,可以减少因为高血压而导致的头晕、头疼等问题。

2、降低脏器损害。血压得到控制,对大脑、心脏和肾脏的损害都会有所降低,可以预防脑梗、心梗、肾衰等并发症。

3、保护靶器官。有的降压药除了可以降低血压外,还可以缓解心绞痛、心衰等症状,降低因为心脏不适而引起的伤残。

降压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对于血压正常的人群,当然不需要服用,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即便药物有副作用,也还是应该按时服药,毕竟高血压带来的伤害远大于降压药带来的伤害。

另外,药物的副作用并不是百分百绝对的,会有个体差异,只有少数人会出现以上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说,降压药的副作用发生几率是比较低的,而其好处却是肯定会有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莫须有的坏处而放弃这些好处。


心态是良药


2016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 : 我国18 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 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已有改善, 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外,担心长期应用降压药会对身体带来副作用是一重要原因。


的确,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属性。中国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这是因为药物作用的广泛性,非选择专一性造成的。比如抗过敏药氯苯那敏,即人们常说的扑尔敏,可以用来缓解感冒引起的流鼻涕,但其还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睡,故驾驶或高空作业容易避免服用。在这里,缓解感冒引起的流鼻涕就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嗜睡就是副作用。


抗高血压药物也不例外,也会引起副作用。但一般较轻,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或换药避免。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可引起踝部水肿,但联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可减轻或避免。联用普利类或沙坦类也可缓解水肿症状。


普利类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常常会引起干咳,中国人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更常见于女性,患者不能耐受时,可选择沙坦类,比如缬沙坦、替米沙坦等,咳嗽的发生率明显少用普利类。


再有,有些降压药的副作用常发生于用药初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机体便可耐受,不用停药或换药。比如地平类降压药,如非洛地平用药早期,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不适症状,但应用一段时间后,不适症状缓解。


总之,不要因为担心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而不用药,不能因噎废食。否则,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得不偿失。


刘药师话用药


长期吃降压药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疼、乏力、腹泻或便秘、肌肉痉挛、液体潴留和心率问题等等。下面“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降压药的副作用,希望能解决你的一些困惑。


1.降压药的分类

血压控制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降压药一般分为6类,包括利尿剂、抗肾上腺素药、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2.不同降压药的副作用

①血管扩张剂

这种药物可以迅速放松动脉帮助降压,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头疼、无力、身体发红和恶心。此外,还会引发毛发生长、液体潴留和高血糖。


②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帮助肾脏将钠和水分排出体外,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供血负担,最终降低血压。利尿剂会耗尽体内的钾,但另一种保钾利尿剂可能会造成钾含量危险升高。


③抗肾上腺素药

抗肾上腺素药可以限制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功能,从而帮助放松血管、减缓心脏收缩的速度和压力。


④钙通道阻滞剂

减缓钙进入血管和心脏平滑肌的速度,减弱心肌收缩和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防止肾脏保留钠和水,帮助降低血压。


⑥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以及水钠吸收,从而帮助降低血压。


3.如何应对副作用?

降压药物虽然有副作用,但出现几率并不高,而且还和个体因素有关。先从最小建议剂量开始服用,然后再逐渐增加,如果出现副作用,再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换药。


小贴士:高血压患者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就不服药,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危及生命健康。




大家都把降压药的副作用想得过于严重了。

医生常说「每种降压药都有副作用」。大家就解读为「降压药对身体有损害」,有点不合适。

不良反应是少数人才发生的

说明书上列出的不良反应,是在药物的安全性试验中,还有临床上长期观察发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结,不是说一个人身上会出现所有的不良反应,也不是吃了这个药肯定出现上面说的不良反应。

有些写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实只在 1%~10% 的人中会出现。

任何一种药物,在应用到病人身上之前,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验的,如果这个药用了反而对身体有害,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

比如:所有的 β 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的说明书上都写了「哮喘患者禁用」,是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患哮喘的人哮喘急性发作,并不是说这个药会让人得哮喘。

副作用不是永久的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可逆的,意思是停药之后,这些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

比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以「XX 普利」结尾的 ACEI 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干咳,这种不良反应在换用缬沙坦、替米沙坦等以「XX 沙坦」结尾的 ARB 类药物后,一般就逐渐好了。

有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抵消。

比如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可能会出现脚踝水肿,但联合使用小剂量的 ACEI 或者 ARB 药物之后,即可消除水肿,还能增强降压作用。

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都是很轻微的,且发生率也很低,只要血压控制良好,长期应用降压药一般也安全。

相比于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规范用药的益处非常明显,希望大家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除了服药,还要注意什么?

1.定期检查血压

尤其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自己备一个血压仪,在家也要坚持检查血压。预防要比治疗更好,而且目前高血压逐显年轻化,生活不规律、喜欢抽烟喝酒以及肥胖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要定期测量血压,如果发现血压偏高,及时进行调理。

2.适当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血压的调节有很好的帮助。不过高血压患者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3.低脂低盐饮食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遵循低脂低盐的饮食原则,这样才能降低心脏的负担,同时也有助于控制血压。所以在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当然,清淡饮食并不是说只能吃素,为了让营养更均衡,应该适当多样化一点,只要控制好量即可,这样既能控制血压,又能保持身体获得获得所需的营养。

4.每天喝杯天然硒野兰荞茶

天然硒野兰荞茶口感香醇,是高血压患者日常保健的好选择。这个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长期饮用可以帮助人体补硒。而硒是对人体很重要的物质,它可以维持体内器官的正常运转,改善血管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天然硒野兰荞茶含有丰富的生物类黄酮,能够帮助软化血管,从而提升血管的通畅度。加上它的分子量比较小,能更好的被人体吸收,帮助降低血液的甘油三酯,减少血液垃圾形成,从而辅助调节血压和血脂。


易兴亚法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待,首先不只是降压药,所有的化学药、中药、中成药等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不是每个人服用后都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还有个概率和个体差异问题。

所谓副作用是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随着主要作用而附带发生的不适症状,如过敏,头晕等。降压药也不例外,应用后也会或多或少出现一定的副作用,牵涉到个人应用主要是发生的概率和体质差异问题。总体来讲,临床上应用的降压药都是安全可靠的,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应用后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一般是比较轻微,对人体相对危害不大,发现后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即可,但也有必要了解一些高血压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高血压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1、 皮疹、胃肠道反应。这是降血压药共有的副作用,但发生率并不高,发生后调整药物即可。

2、 咳嗽。这种副作用很常见,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伴有咽部发干,多在夜间或平卧位时加重。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发生在服用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ACEI降压药的患者,多出现在服药后 1 周左右出现。ACEI类降压药引起咳嗽的概率较高,可达5%~25%左右,处理是换成ARB或其他降压药。但少数服用缬沙坦、替米沙坦等ARB降压药的患者也可出现咳嗽,不过发生率非常低。

3、 踝部水肿。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服用氨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的高血压患者。处理是可以调整为左旋氨氯地平或其他降压药物。

4、 电解质紊乱。有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对电解质有影响,如洛丁新、蒙诺等ACEI药物及代文等ARB药物有一定保钾作用,如果合用联用螺内酯及其他补钾药物,特别是合并肾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应注意下。而寿比山或双氢克尿赛等药物有一定排钾作用,长期应用注意有无低钾血症的情况。

5、 面部潮红。服用一些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发烫的感觉。

6、 对血糖、尿酸的影响。常见于利尿剂。

7、 对心率、心律的影响。常见于倍他洛克、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

8、 大便干结。可见于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药。

9、男性性功能减低。可见于β受体阻滞剂。

总之,降压药有一定副作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因此而不吃,不控制好血压对身体危害更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在心血管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医患家


高血压作为一个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患者在服药控制病情进展的同时,长期应用降压药是不可避免的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副作用。接下来简要介绍下临床上最常用的4大类降压药物的副作用。

第一类: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此类降压药起效平稳缓慢,在作用于肾小管钠氯离子同向转运泵的同时,由于钠排出增多,导致远曲小管促进钠钾交换增加,排钾增加。所以第一个副作用:也就是低钾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等。轻者仅有乏力,重者可有心率失常、肾损害;第二个副作用是因为其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脂代谢紊乱;第三个是因为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

第二类:β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此类降压药起效快而强,在抑制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同时,对于心血管引起心脏负性作用,从而导致排血减少而致乏力,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律失常;对于呼吸系统引起哮喘加重;对于内分泌系统,增加胰岛素抵抗。

第三类: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有氨氯地平,此类降压药起效快而强,在拮抗钙进入肌肉或心脏细胞的同时,可能引起血管快速扩张而致的头痛、颜面潮红、下肢水肿等。

最后一大类:RAAS抑制剂。主要包括ACEI和ARB。常用的有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此类降压药起效平稳缓慢,在抑制RAAS系统同时,对于ACEI抑制缓激肽的失活,引起刺激性干咳和血管神经性水肿;ARB由于作用在RAAS系统下游,所以无此副作用。ACEI和ARB均使得醛固酮减少,引起高钾血症。并且此两类药解除了肾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得肾功能受损。

以上就是常见降压药物的副作用。

本期答主:王逸程,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是药三分毒,没错,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中药、补药;更何况降压药。

但高血压患者吃药,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如果不吃药,不好好控制血压,肯定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这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常见降压药常见副作用:xx地平类,可引起下肢浮肿;xx普利类,可引起干咳;xx洛尔(倍他乐克),可引起男性功能障碍;利尿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或短时间耐受……

所以是药确是三分毒,不过这些副作用比起高血压直接带了的危害微乎其微!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副作用。

所以是选择明确的100个好,还是担心有1个潜在的不确定的副作用,而放弃肯定的100个好?

您怎么选!


心血管王医生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长期吃降压药对身体肯定有副作用。但这种副作用与高血压本身的危害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据说,现在流行按摩降压、中药贴肚脐降压,几乎没有副作用。具体效果如何,方法是否可行,高血压患者可以向医师进行咨询。在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降压方法之前,降压药还是要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