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團結花 齊享進步果

——阿壩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見聞

■記者 姜國春 王太龍

一條條平整的公路通向千家萬戶,一群群牛羊在養殖暖棚裡愜意十足,一處處牧民定居點乾淨整潔……在阿壩縣這片傳統民族文化多元並存的土地上,各族群眾在長期的交往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和諧局面。

阿壩縣地處川甘青三省交界的腹心地帶,自古商貿活躍,是川甘青三省結合部重要的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素有“高原商城”的美譽,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源遠流長。

近年來,阿壩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治藏方略、省委藏區工作思路和州委決策部署,聚焦州委“一州兩區三家園”戰略目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創建州級示範單位38個,州級先進單位23個,縣級示範單位31個、縣級先進單位37個,文明和諧平安寺廟40個。

創建+生態旅遊群眾富了

“我們村裡發展起了旅遊,日子是越過越好。”生活在阿壩縣查理鄉神座村的拉青在村裡開了一家“和平旅社”,主要通過吸引遊客入住、售賣土特產品增加經濟收入。

神座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憑藉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風民俗成為眾多遊客的打卡地。神座村轄3個村民小組,共98戶471人,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800元。

時光回溯,10多年前,生態失衡、載畜載牧、收入瓶頸等一系列問題成為阿壩縣查理鄉神座村增收致富的“老大難”問題。如何才能破題走出新路子,成為當地黨委政府和農牧民群眾思考最多的事。

變化始於2006年,得益於全縣旅遊發展的持續升溫,神座村於2006年在網易旅遊主辦的“中國世外桃源”評選活動中榮膺第一名。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神座,一件關乎當地群眾生計的“大事”自此萌芽——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強勢打出“生態牌”,發展旅遊業,讓當地農牧民群眾走上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10餘年來,“還林”“還草”成為神座村的共識,山青草綠已經重回大地。生態旅遊發展讓當地脫貧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牧民紛紛放下了牧鞭發起“旅遊財”,腰包比以前更鼓了。

“去年,我家旅遊接待收入就有10多萬元。”拉青笑著告訴記者,他表示,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村子的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村民富起來了,鄰里間的關係也更親近了,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這片世外桃源絢麗綻放。

創建+法治促穩群眾安了

“現在,掃黑除惡正在有力有序地進行中。”

“宣講員經常到我們村開展法律政策宣講活動。”

……

在阿壩縣,各族群眾對社會和諧穩定給予了極大的肯定,他們一致認為,生活在這裡有滿滿的安全感。

近年來,阿壩縣堅持把各項事務納入法治化軌道,全面實施“法治阿壩縣”創建行動計劃,積極開展依法常態化治理,創新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包村分組聯戶管理等,寺安、鄉睦、鎮和、縣穩的格局正在形成,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年初,“雪山草地”群眾宣講團分別深入該縣麥昆鄉、哇爾瑪鄉、武警中隊,用藏漢雙語向農牧民群眾、武警官兵宣講了省委書記彭清華來州調研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及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州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全面宣傳解讀其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

宣講現場,幹部群眾、武警官兵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表示,一定將會議精神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為加快推動該縣成為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區區域發展先行縣和“五個阿壩縣”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如今,走進阿壩縣,法治的春風撲面而來,普法的春雨潤物無聲。一幅幅盛世和諧的優美畫卷,一個個平安有序、文明美好的景象,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阿壩縣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享受到普法宣傳教育結出的累累碩果,各族群眾在法治的陽光下安居樂業、和睦相處。

創建+厚植民生群眾樂了

新建集體經濟104個,實現集體經濟收益1100萬元;

全面推行15年免費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省州檢查驗收;

醫療衛生“十免四補助”政策全面落實,控制住貧困對象合規醫療費用不超過5%;

實施2480戶易地搬遷、藏區新居和危房改造,確保群眾住有所居;

……

截至2018年底,阿壩縣圓滿完成25個貧困村退出,3083戶14521名貧困人口脫貧。

民生是最大的民心。近年來,阿壩縣全面厚植民生福祉,民生工程碩果累累,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全縣在統籌實施牧民定居、大骨節移民搬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破“七難”等民生工程的基礎上,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下足“繡花功夫”補齊民生短板。

日前,記者在阿壩縣一廣場處看見,幾十位老年人隨著音樂跳起歡快的鍋莊,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老人們紛紛表示,隨著全縣民生工程的不斷提質增效,自己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如今的阿壩縣,無論是鄉鎮、機關,還是大街小巷、廣場公園,處處都能感受到民族團結進步的和諧氛圍,各族群眾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