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团结花 齐享进步果

——阿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见闻

■记者 姜国春 王太龙

一条条平整的公路通向千家万户,一群群牛羊在养殖暖棚里惬意十足,一处处牧民定居点干净整洁……在阿坝县这片传统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的土地上,各族群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和谐局面。

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的腹心地带,自古商贸活跃,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素有“高原商城”的美誉,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源远流长。

近年来,阿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省委藏区工作思路和州委决策部署,聚焦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州级示范单位38个,州级先进单位23个,县级示范单位31个、县级先进单位37个,文明和谐平安寺庙40个。

创建+生态旅游群众富了

“我们村里发展起了旅游,日子是越过越好。”生活在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的拉青在村里开了一家“和平旅社”,主要通过吸引游客入住、售卖土特产品增加经济收入。

神座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神座村辖3个村民小组,共98户471人,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0元。

时光回溯,10多年前,生态失衡、载畜载牧、收入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增收致富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破题走出新路子,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和农牧民群众思考最多的事。

变化始于2006年,得益于全县旅游发展的持续升温,神座村于2006年在网易旅游主办的“中国世外桃源”评选活动中荣膺第一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神座,一件关乎当地群众生计的“大事”自此萌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强势打出“生态牌”,发展旅游业,让当地农牧民群众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10余年来,“还林”“还草”成为神座村的共识,山青草绿已经重回大地。生态旅游发展让当地脱贫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牧民纷纷放下了牧鞭发起“旅游财”,腰包比以前更鼓了。

“去年,我家旅游接待收入就有10多万元。”拉青笑着告诉记者,他表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村子的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村民富起来了,邻里间的关系也更亲近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片世外桃源绚丽绽放。

创建+法治促稳群众安了

“现在,扫黑除恶正在有力有序地进行中。”

“宣讲员经常到我们村开展法律政策宣讲活动。”

……

在阿坝县,各族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们一致认为,生活在这里有满满的安全感。

近年来,阿坝县坚持把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全面实施“法治阿坝县”创建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依法常态化治理,创新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包村分组联户管理等,寺安、乡睦、镇和、县稳的格局正在形成,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年初,“雪山草地”群众宣讲团分别深入该县麦昆乡、哇尔玛乡、武警中队,用藏汉双语向农牧民群众、武警官兵宣讲了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州调研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州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宣传解读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

宣讲现场,干部群众、武警官兵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一定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加快推动该县成为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区区域发展先行县和“五个阿坝县”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走进阿坝县,法治的春风扑面而来,普法的春雨润物无声。一幅幅盛世和谐的优美画卷,一个个平安有序、文明美好的景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阿坝县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享受到普法宣传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各族群众在法治的阳光下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创建+厚植民生群众乐了

新建集体经济104个,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100万元;

全面推行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州检查验收;

医疗卫生“十免四补助”政策全面落实,控制住贫困对象合规医疗费用不超过5%;

实施2480户易地搬迁、藏区新居和危房改造,确保群众住有所居;

……

截至2018年底,阿坝县圆满完成25个贫困村退出,3083户14521名贫困人口脱贫。

民生是最大的民心。近年来,阿坝县全面厚植民生福祉,民生工程硕果累累,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在统筹实施牧民定居、大骨节移民搬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破“七难”等民生工程的基础上,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下足“绣花功夫”补齐民生短板。

日前,记者在阿坝县一广场处看见,几十位老年人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锅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纷纷表示,随着全县民生工程的不断提质增效,自己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如今的阿坝县,无论是乡镇、机关,还是大街小巷、广场公园,处处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各族群众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