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能“跑”多快?贵州用几个数字告诉你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文君 综合整理

近日,贵州发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统计情况。数据显示,

我省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增幅位居全国第三位,连续5年增幅在全国保持前列。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

城镇化进程究竟能“跑”多快?贵州用几个数字告诉你答案。

城镇化进程能“跑”多快?贵州用几个数字告诉你

378.98万人

自实施“三个1亿人”城镇化行动计划以来,贵州5年新增城镇人口378.98万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

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值缩小到8.87个百分点,2018年这一差值降到8.3个百分点左右。

1477平方公里

贵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77平方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有较大提升。

全省小城镇在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得到发展,建成了一大批“8+X”项目。

建成了427个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29个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1000万人

黔中城市群城镇人口突破1000万人,城镇化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贵阳市中心城市迈入I型大城市、遵义市中心城市迈入Ⅱ型大城市,市(州)所在地城市陆续进入中等城市行列,盘州、兴仁撤县设市,黔西、仁怀、德江、瓮安等一批节点城市发展较快,100个示范小城镇引领全省小城镇加快发展。

“山水城市、特色小镇、和谐社区、美丽乡村、多彩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

100个示范小城镇

为积极探索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全省以100个示范小城镇为抓手,小城镇建设在镇村联动、小康创建、整县推进、特色培育、绿色发展、文化彰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助推了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15个乡镇

2018年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个,25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实施,茅台镇等15个乡镇入选全国特色小城镇;

完成历史建筑普查873处,城镇特色保护和个性塑造逐步加强,传统村落数量进一步增加,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大,传统文化特色和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结语:五年间,贵州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7.83%提高到47.52%,年均增长1.94个百分点,年均增幅高于全国0.77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城镇人口从1324.89万人增长到1710.72万人,年均增长77.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同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到12个百分点。

新闻多一点

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镇化进程的四个方面: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

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

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

城镇化的本质特征:

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

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

解决“三个1亿人”的目标: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这一目标是在2013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被提出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期限是到2020年。

资料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人民网、贵州省统计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