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郭德綱是在發揚民族文化還是在做生意?

肖鵬38225277


說起郭德綱,如今是家喻戶曉,相聲界的代表人物,從草根民間藝人一步步走到今天,憑的是對相聲的熱愛和堅持,這其中也體現了郭德綱夫婦的商業頭腦,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相聲團體發展成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傳播公司。

如果論郭德綱是個文化傳播者還是生意人,我覺得這兩者並不衝突,首先,德雲社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既然是公司,那就是做生意,而且旗下還有德雲華服,紅酒等多種經營門類。再者,通過郭德綱的努力,讓老百姓認識到了真正的傳統相聲,並通過諸多作品,讓年輕人瞭解了我們的部分傳統文化,掌握了很多過去不知道的規矩,這無疑就是弘揚了民族文化,本身相聲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說,論做生意,老郭是成功的,論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傳統藝術,郭德綱的功勞也是不可磨滅的!





用戶名怎麼會違規了呢


郭德綱也要吃飯,因為他不是體制內的人,他一天不說相聲,就沒有收入,吃什麼,喝什麼,再他最困難的時候,養著徙弟,他夫人把小車都賣了,那時怎麼體制也好,同行也好,沒有人去關心她,幫助她,還是他師傅拿出錢來幫他度難關,當馬季拿起筆提寫德雲社的時候,還有人給使拌子。現在郭德綱出名了,掙錢了,有些人就害了紅眼病,不斷打壓擠兌郭德綱,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及,凡是髒水都往老郭身上潑-,但是老郭現在實在聰明,那就是你說你的,我幹我的,兩耳不聞曲藝事,一心只為說相聲,帶領德雲社和徙弟們不斷的把相聲事業發揚光大,越說城好,現在成為了一個產業,觀眾越來越多,錢也掙的不少,這正是德雲社全


手機用戶15996925117


他們這是一舉數得!這個我最有體會了,我父親是剪紙傳承人,就一個虛銜好聽,沒錢啥都弄不了,書都出不了,搞個個展,申請報告打上去都沒動靜,沒資金場地支持,你能做啥,找政府,各種難。這年頭沒錢如何發揚,肚子都顧不上了還能發揚個鬼,家裡人不用吃飯,城市裡,自己房子,哈都不做一個月都要不少錢,能發揚還能賺錢當然是最好了。

郭德綱一直說:什麼叫藝術,藝是能耐,術是把能耐賣出去。

他那麼大一攤人馬,吃喝拉撒都要花錢,像已經有名氣了,能接電影了的,已經跨領域發展的還好,其他人還要吃飯啊。


逍遙懶兔子


郭德剛先生,別把自己弄得那麼高尚,你只是為了賺錢而亦。沒有人反對你賺錢,大家都在為掙錢而活著,但既當婊子又樹牌房就有點得瑟過頭了,這種手段,現在只能騙騙那群沒有文化且又空虛的腦殘。郭一夥人,出錢買通小編,時不時出一些“挽救“、“傳承”、“傳播”傳統文化的標題來讓網民討論,其目的,一是為了試探廣大民眾是否承認他“挽救”、“傳承“了傳統文化,二是深知自己的相聲藝術正在失去熱度,過幾天弄出個標題來讓大家炒作,只怕網民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相聲演員身上。從相聲的歷史角度來說,郭德剛是“俗藝”裡的佼佼者,僅此而亦,俗就是俗,不要總企圖往“傳統文化”那種雅的層次上靠了,靠不上去的。即使是傳承,就憑什麼“太平歌詞“也不代表傳統文化,同時代唱過的也不是你一個人,何必都貼在自己身上呢?從文化的層面上來說,苗阜王聲的相聲比你的“俗藝”更具有文化意義,那才叫雅俗共賞。也許苗王在說的水準上還比不上你,但文化層面高出你,這就足以讓人們轉移注意力了。“郭俗藝“,少搞這些沒用的標題炒作吧,每搞一次,就多一些人討厭你。相聲藝人的陣地不在水軍炒作上,而是在相聲創作上。這是因為,藝術不是房地產,住上幾年之後才能夠發現質量問題,恰恰相反,人們對一個相聲藝人的認知,在你表演的瞬間就己經分出了雅俗高低。俗不是你的錯誤,豐富、提高自己俗的創作內涵和層次才是你應該做的。告訴你,俗也是分層次的。


打尖問店


當然是做生意,老郭的利益就是想靠相聲髮際,至於什麼藝術不藝術,金錢才是硬道理!

老郭從小就立志相聲事業,從幾個觀眾的街頭攤販,到04年炒火,老郭也是歷盡艱辛,幾經周折於2010年改制成家族企業,徒弟們都成了簽約聘用演員!既然簽約對於明白企業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原理,從而避免了,曹,何,等棟樑傾覆頹勢!靠“良心賬”難以服眾,醜話說到頭裡就有了說服力。

如此,對於賺的盆滿缽滿的老郭,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從只有一個聽眾到滿坑滿谷,人還姓郭,相聲味還是舊味,咋就滿足了喜歡的人不要不要的呢?這就靠老郭的商業頭腦,一如既往,肯定沒有出頭之日,因為他相聲立意和主題始終不被大眾所接受,只做茶餘飯後談笑扯皮的笑料而已!老郭知彼知己以後,開始運籌帷幄!真正站起來,就得找準支點,要上天就得增加推力,要持久就得找平衡,這三步,老郭走的是穩準狠,他的支點定位在姜昆,和北京電視臺。以俗庸上位挑起主流的抨擊,從而老郭讓家喻戶曉的姜昆,生生從北京牆角,“踢”上了中國大眾視野,老郭也因此開始露臉,相聲飢渴大眾的逆反心理恰恰找到了宣洩的依託,老郭也順利成章撈到了無數粉絲,第二步優衣庫的網絡“暴力”真正成了老郭不可一世的後盾,這才真的火了一發不可收拾,北京臺,周立波,“記者”綠地給老郭加了不少乾柴。眾所周知,火總有過勁的時候,特殊的饃咀嚼過了人們就開始品味了,如果人們發現是包裝的雞肋,也就是暴露了商人的軟肋。

是藝術嗎?怎麼沒發現他自主經典的語句和立意?傳承,弘揚的咋不可能全是《飽暖思淫慾》吧,尖刻刁鑽的接龍,販賣一些賤萌的表情包,語言遊戲倒是可圈可點;不否定,藝術也有別門旁類,只不過也算是一家之言吧,總之,尊者為師,蔑者為草而已!


我是來送西瓜的1


沒錢怎麼發揚傳統文化?

首先你的能活下去有飯吃才能有精力去發揚吧,沒見過哪個乞丐能發揚傳統文化~

都說德雲社現在生意經,那麼多人需要養活,不做商演,不賺錢,不給開工資,有幾個能留得住?

何雲偉現在說相聲不是為了賺錢和名利?那他天天蹭什麼熱度?

現在多少去學相聲的敢說不是為了生活為了錢?

郭德綱能讓這麼多人選擇學相聲,已經是發揚傳統文化了~

也別說他往麒麟劇社裡砸了多少錢,不就是為了將京劇發揚光大嗎~

還有搶救平戲,太平歌詞等一些將要失傳的文化,他在賺錢後終於有實力去做以前他都不敢想的發揚傳統文化這件事了~



九辮兒的守護者


從商業化角度,郭德綱確實是在經營相聲這門“生意”,而且賺得盆滿缽滿,相聲界自古及今真沒第二個人能在這門傳統曲藝藝術上,建立一個如此規模的商業“帝國”。

從相聲復興角度,以及麒麟劇社、太平劇社所帶動的京劇、評戲小熱潮,郭德綱也確實是在弘揚民族文化藝術。如果沒有德雲社,今天的相聲估計還在“電視相聲”的老路上苦苦掙扎、不知所終吧。

這兩者並沒有矛盾。藝術如果僅靠稅收“圈養”,必定走向衰亡,尤其在經濟導向型社會更是如此。藝人首先要生存,再談創作,但僅僅是“活著”,顯然不能反哺藝術的推廣和普及,更別談弘揚了。

讓更多觀眾願意掏錢買票,藝術才有存在的價值和土壤。沒人看沒人聽,觀眾花十塊錢都覺得冤了,剩下一群藝人、幾名專家和一小撮“票友”,在那一邊孤芳自賞、一邊談論藝術魅力之無窮,是不是有點“浪催”。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人才。今天京劇的窘境、十幾年前相聲的沒落,行業人才青黃不接是很大的主因。既有夯實藝術底蘊、又有藝術商業化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了。

而這兩方面結合體的高手,相聲界非郭德綱莫屬。不是捧,如果有一天,梨園能出現這樣一位“複合”型藝人,京劇走入商演並座無虛席的盛況就隨之而現了。王佩瑜具備這方面的雛形,但有些勢單力薄、謹小慎微,難形成“井噴”之勢。

在推廣京劇這條道上,王佩瑜也許起步得比郭德綱早,不過郭德綱憑藉個人知名度和魅力,以及整個德雲社加持,麒麟劇社引來了許許多多年輕觀眾駐足,而且經常滿座。

評戲,一種流行於北方的戲劇,已故藝術家趙麗蓉老師就是評戲演員,在春晚舞臺也表演過短暫的評戲唱段,但為觀眾所熟悉的是她和鞏漢林合作的小品。潘長江老師早期也唱過評戲,出名也是因為小品。

郭德綱前不久正式成立了“太平劇社”——專業評戲舞臺。以評戲今時今日的受眾度,“太平劇社”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走,郭德綱如果沒有在相聲“生意”上的成功,哪來的財力和底氣重拾評戲。

除了相聲、京劇、評戲,還有評書、大鼓、蓮花落、太平歌詞、小曲小調等,許多都是靠郭德綱和他的徒弟們重現舞臺,這何嘗不是對民族文化的弘揚。


岑詮


藝術文化,為什麼非得要勒緊褲腰帶,餓著肚子,那才叫藝術文化?這本就是一個病態的偽命題,藝人吃飽了飯,才有精力去創作藝術或者說普及藝術,的確,困苦也可以催生讓人稱讚的藝術,那也不能否認,視而不見,那都是些苦難的藝術文化,是藝人撕裂自己的痛楚給普羅大眾看,然後看客頂多扼腕嘆息,嘖嘖稱奇而已,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正確的價值觀,藝術無罪,文化不可束之高閣,搞藝術的人,有理由吃飽了肚子,只是熬過去苦難,鮮花掌聲紛至沓來的時候,別迷失了自己,或許苦難不能使真正的藝術家折腰,糖衣炮彈卻可以慢慢腐蝕心志,德雲社,也是起於毫末,歷經坎坷,乃至現在大紅大紫,中興相聲,畢竟那一大幫子人,吃喝拉撒都是支出,靠手藝賺錢,不可恥,不丟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使相聲更普世,有時候直白通俗些,這也無可厚非,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個個除了基本的貫口,繞口令啥的,還都會其他的手藝,這是在以往認知的相聲演員身上看不到的,說明他們沒忘了初心,說下去,大起來,走出去,這才是德雲社的強大思路,也應該是所有藝術的發展路數,為什麼非得把藝術營造成個高深莫測的樣子?把藝術拉下象牙塔,真正投入人民大眾懷抱,藝術才能發揚光大,長盛不衰啊



世沫歌者JoKer


不能說郭德綱在做生意,娛樂圈大小明星,普通演員,個個大錢,小錢都不放過,各種店慶,公司成立,地方縣市,招商引資,小的幾萬,多的上百萬,更多的四天6OOO千萬!為什麼郭德綱不可以?聽郭德綱的相聲,大部分是老百姓,老百姓高興的事太少,看不起,也看不到高雅歌劇,更享受不到京劇名家唱腔!只有郭德綱能讓老百姓高興一會是一會!忘記一天的勞累!郭德綱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教會現代年青人許多規矩,禮節,做人不卑不亢,敢愛敢恨!不怕姜昆以權打壓,憑自己真本事吃飯,人活的有底氣,有骨氣,術業有專攻,幹好自己的工作。


手機用戶63633032603


德雲社的發揚民族文化和做生意難道是敵對關係麼?難道是非此即彼麼?難道不能共存麼?

藝術家只有掙到更多的錢,才有更大的動力去發揚藝術。純粹靠著情懷和熱愛,第一不持久,第二推動作用微乎其微,因為沒有人會關注並在乎你。

梅蘭芳等四大名旦發揚了京劇,侯寶林、馬三立發揚了相聲,趙本山發揚了二人轉,他們都在揚名的同時,掙到了錢。

梅蘭芳,被稱為梅老闆,便是例證。

財富是一個人的技能+影響力的變現。一個藝術家,如果他的藝術達到了一定水平,有了一定的名氣,能掙到錢才是正常的。洗漱水平高超的藝術家卻依舊一貧如洗,這才是不正常的。

貌似大家都覺得,老郭做綜藝,開劇場。辦商演,掙了好多錢。

貌似大眾覺得,藝術家就應該喝西北風,藝術就應該曲高和寡,藝術就應該給人帶來啟迪。

德雲社的小劇場越開越多,北京就四家,東北有哈爾濱和長春分社,長江以南有南京分社。哦,對了,小嶽嶽的徒弟,尚筱菊還說。他師爺郭德綱準備開東莞分社。

長春分社是德雲社2016年開的,然後三年間沒有開其他分社。為什麼呢?

因為不掙錢。給各位算一下,德雲社小劇場一張票均價200左右,小院子賣滿了200人。咱們算個整,一場演出小院子滿打滿算40000元,除去房租,除去演員演出勞務費,除去一些後勤人員,還會有多少盈餘呢?德雲社的劇場都在城市中心地帶,租金不菲。目前人員工資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德雲社的票錢。已經有五年左右沒有漲過價了。

如果郭德綱只想掙錢,根本沒必要開小劇場,經營操心;也沒必要收徒弟,費心虐心。他只要每年多參加一些綜藝,多參加一些商演,多參演一些電影,多接一些廣告,甚至可以學一些明星做投資人,來錢要更快。

順便說一句,除了藏蜜排油,郭德綱私下沒有接過任何廣告。

如果郭德綱只想要掙錢,他沒必要開麒麟劇社,更沒必要零片酬去參加山西衛視的《伶人王中王》。

郭德綱作為當代相聲業務水平頂級的一個演員,作為帶領相聲走向市場化的旗手,作為當下娛樂圈最有影響力的藝人之一,他理所應當的掙這麼些錢。而且,我覺得掙少了,應該掙得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