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好好的真维斯说没就没了,曾经年售40亿,如今关门似退潮

根据旭日企业2019年3月末公布的数据,在成功剥离真维斯后,截止2018年12月31日,旭日企业在2018年全年完成纯利润超过1亿港元,而在未剥离真维斯前,纯利润为7867万港元。真维斯对于曾经的母公司旭日企业来说就像烫手山芋,吃不到嘴里还烫了一手泡。

再见!好好的真维斯说没就没了,曾经年售40亿,如今关门似退潮

2018年8月初,景添公司出资8亿港元从旭日企业那里收购了真维斯(中国)品牌的全部权益。杨钊和杨勋兄弟俩既是景添公司的老板,也是旭日的老板,不同的是,旭日是上市企业,由于连年亏损,真维斯把整个旭日拖入了泥沼,杨氏兄弟不得不“左手倒右手”,把真维斯品牌从上市公司剥离。

牌子货“真维斯”

1972年,真维斯在澳洲诞生,1990年,服装制造商旭日收购了真维斯,1993年,旭日成立了真维斯国际(香港),开始在国内布局休闲服装市场,凭着先进的理念和出色的设计,真维斯很快就在国内打开了市场,90年代中期,真维斯就已经拥有了500多家直营店,从川渝内地到江苏上海,真维斯遍地开花。

再见!好好的真维斯说没就没了,曾经年售40亿,如今关门似退潮

可以说,真维斯是现代中国服装连锁品牌的开山鼻祖,1998年,真维斯全面调整产品定价,紧盯中档消费人群,布局全国二三线市场,并且推出了“29元T恤”等引流品,至此,真维斯开启了占领中国休闲服饰行业半壁江山的征程。

2005年,真维斯连锁店到达1100余家,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成为了绝对的行业领军者。此后十年,真维斯稳扎稳打,2014年,在全国拥有2400余家门店,销售额也突破了40亿港元,为母公司旭日企业贡献了58%的营业收入。

再见!好好的真维斯说没就没了,曾经年售40亿,如今关门似退潮

大败局

短短5年,真维斯落伍了。从财务上来说,转折发生在2016年和2017年,2016年,真维斯尚能获得税后利润6674.7万港元,但在2017年全年亏损4509.6万港元,在2018年剥离旭日企业之前,真维斯中国2018年前5个月亏损高达4594.2万港元。

伴随着亏损,一二线城市的门店也开始大规模收缩,2014年时真维斯门店数量为2284间,到2017年年末为1298间,几乎每天都有一家真维斯关门。此外,真维斯在香港的门店数量也从17年的12家变为18年年末的11家,在旭日的年报中,对香港真维斯的描述为:大体上仍能维持,加盟商表现参差,订货量低于去年。

再见!好好的真维斯说没就没了,曾经年售40亿,如今关门似退潮

当然,亏损和关店只是表象,真实的原因还是出在了自己身上。其实真维斯的扩张步伐一直是非常谨慎和稳健的,在90年代的500余家门店中,80%属于直营店,对于门店管理,真维斯一开始就做的很好,但是由于品牌老化、“洋品牌”冲击,加之没能在跟住电商,导致了销售业绩不佳,反噬了出品质量,2018年,武汉市工商管理部门就在抽检中发现真维斯服装在多个指标上不合格。

“真维斯们”的迷茫

当GAP、ZARA、H&M、优衣库等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攻城略地的同时,“真维斯们”却陷入了尴尬。这里的“真维斯们”有班尼路、佐丹奴、美特斯邦威等等,在电商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冲击下,传统服饰品牌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再见!好好的真维斯说没就没了,曾经年售40亿,如今关门似退潮

服装行业从业人士说,在早期,本土品牌“装”的很像进口品牌,从品牌名称到设计款式全面西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把国外品牌的款式拿过来改一改就能在内地卖的非常好,但如今,互联网电子商务已经几乎把这种信息不对称消减的一干二净,消费者能够轻易的发现和买到质量更好、款式更加新颖的服装。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也在享受着同样的便利,服装品牌的生命力源于能够持久更新,紧跟时代的设计,而真维斯长久以来都是在跟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语言,更不要说设计理念上的进步了。

再见!好好的真维斯说没就没了,曾经年售40亿,如今关门似退潮

面对困境,真维斯只能通过打折来维持销量,平衡库存,十年前我们能找到29元的真维斯T恤,现在依然能找到29元的T恤,整体产品价格甚至比十年前还要低,这样的定价策略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它直接造成了品牌价值感下降,整个价格体系全面奔溃,甚至在一些消费者的心目中被定义为廉价品牌。真维斯的起势和失势告诫着服装行业的后来者们,做好产品才是生存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