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烏巢根本就不靠什麼神機妙算

火燒烏巢根本就不靠什麼神機妙算

官渡之戰靠的不是神機妙算

據老劉讀史書的經驗,戰爭的勝負很少是靠什麼神機妙算來決定的,基本上的戰略戰術敵我雙方都明白,什麼誘敵深入,什麼迂迴穿插,破壞敵方戰略物資,策反敵方關鍵人員,這些個玩意估計誰都懂,誰都會玩,就看玩的速度和力度如何。

比方說官渡之戰吧,都說勝敗的關鍵在於許攸獻計,老曹恍然大悟,自己沒糧了,那還不趕緊去燒別人的糧?於是,曹操燒糧,袁紹大敗,從此北方是老曹的天下。你以為混三國就這麼簡單嗎?火燒敵人的戰略物資,動搖敵方的軍心,這是軍事常識好不好?這點子智商,袁紹也是有的,在東漢末年,能混得有個名字的軍閥,走到公孫瓚、呂布這個層次的,基本都具備這些常識,更何況袁紹還曾經是排行榜上第一名。

火燒烏巢根本就不靠什麼神機妙算

我們對比一下當時雙方的情況,從曹操的角度出發,自己兵力薄弱,必須出奇制勝,燒對方的軍糧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傾盡全力去燒糧的時候,自己的大本營得死守,大本營一旦守不住,曹操的前途也就葬送在偷襲烏巢的路上了。從袁紹的角度出發,哪怕是個傻叉,都知道烏巢要保住,他也確實派了重兵守護,而且在老曹偷襲的時候,他也派了大兵緊追不捨,這個沒毛病,是正規戰術。在阻截老曹的同時,還要派兵攻打老曹的大本營,而且頗有把握攻下來。

雙方的戰略戰術都沒毛病,你燒我軍糧,我一面阻攔一面打你大本營;我燒你軍糧,又要保住大本營不被你端掉。可是,曹操卻贏了,為什麼?原因只有一個:執行力度和速度。

火燒烏巢根本就不靠什麼神機妙算

曹操一旦把戰略定下來,就開始玩命了,自己親自充當敢死隊隊長,月黑風高地衝在前面,帶頭去放火,敵方的大軍在後面死死追擊,左右告急,說敵軍已經相距很近了,老曹卻只管往前面衝。曹家大本營呢?就玩命地死守,死命地扛。攻的死命攻,守的玩命守,沒有猶豫,沒有彷徨,不遺餘力地朝著戰略目標挺進。袁紹那邊呢?都知道烏巢要保,都知道敵營要攻,可是,到底側重哪一點?大家為此吵起架來,曹操在路上奔跑,袁紹卻在軍營吵架,這就是執行力度的問題。這麼一吵,然後決定兵分兩路,兩邊都側重,但時間已經耽誤了,這就是速度問題。弔詭的是,袁紹攻敵營那麼拼,曹操的留守部隊卻扛住了。這情形有點類似塔山戰役,敵人的打法看上去也沒毛病,他也不是不知道塔山重要,攻打也不是不用力,連炮艦都動用了,然而,就是沒打下來,塔山扛住了就是扛住了。執行力度稍稍大一點,咬一咬牙,整個戰局就大不相同。

曹操的謀略並不見得比袁紹高到哪裡去,但是他的執行力度和速度比袁紹高,難怪老曹說袁紹幹大事而惜身,這一點確實幫了曹操的大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