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孟子寨世居岭南状元莫宣卿后裔,至今已有18代

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第27世后裔莫荣,清朝顺治年间从怀集县岗坪镇庞庙村迁居孟子寨,开基立户,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8代,全寨人口1000余人。

怀集孟子寨世居岭南状元莫宣卿后裔,至今已有18代

孟子寨位于岗坪镇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是红星村辖下的自然村。据族老讲述,莫氏先祖迁居至此时,寨名为“孖仔根”。缘于村中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孖仔树,两根树干非常粗大,树冠覆盖面积足有60多平方米。平日,村民出外耕作回来总喜欢坐在孖仔树根下纳凉、拉家常,小孩喜欢在树底下玩耍。清朝末年,寨里的人们把寨名改成了谐音的“孟子寨”,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莫氏家族十分注重传承“崇学尚贤”的优良家风,尤其对圣贤孟子颇为崇敬,故取此名。

迁居孟子寨后的第10代孙莫龙章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读书人,但因为当时族内人丁单薄,他放弃了出仕的机会,选择在家里教子课孙,传习孔孟等先贤思想、弘扬儒学。从此之后,莫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进入近代,大学生更是层出不穷,科处级领导干部也不乏其人。

清朝末年,莫龙章之孙莫连明,是远近知名的乡绅,那在村寨附近购买了3亩地,种植柚子,然后把出产的柚子通过水路运往广州售卖。发家致富后的他,体恤民苦,救贫济困,深受村民爱戴。20世纪20年代,他与几兄弟一起兴建了“中心居”大屋,还在大屋的左右两旁建了三座三开间三层高的住宅。建筑风格为中西合壁骑楼,砖木结构单檐布瓦悬山顶,三层高 11.8 米,总面阔10.52 米,进深9.3米,占地面积97.84平方米,四檐齐楣,前面骑楼通道,并有木楼梯连接上二三楼,楼板为木板铺设,并贴上阶砖。三层均有3个圆拱,上下对称,前后左右均有窗户,建筑设计独特,保存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今尚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栋族人称之为莫龙章旧居。

莫龙章曾侄孙莫仕冀同样也是乡绅,为人潇洒,仗义疏财,常周济贫困的乡邻。在坊间曾有顺口溜流传,“有戏无戏问仕冀,有奎无奎问阿奎。”(奎,方言,意指潇洒;为人慷慨大方的莫仕冀有“潇洒哥”之美称,故被赋予的绰号叫“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莫仕冀以营商为生,出手阔绰的他经常自掏腰包,邀请广州的粤剧团到怀集表演,令当时怀集喜爱粤剧的观众大开眼界、大饱耳福。他的善行义举深得人们赞赏,故那则顺口溜广为盛传。

怀集孟子寨世居岭南状元莫宣卿后裔,至今已有18代

清朝末年在中心居的背后,族人还开挖了一口井,曰“龙井”。水井为圆形,井壁用青砖砌成圆形,井口用两块花岗岩石块凿磨成圆形,内径0.68米,深5.8米。井水清澈,水源充沛。据今年80多岁的第15世裔莫天禄讲述,这口水井的名称是为了纪念莫龙章等“龙”字辈先祖的嘉言懿行、深仁厚泽。村中还有一个习俗,凡是迎娶新娘进门的当天,新娘都要前来拜龙井,挑井水,以祈求人丁兴旺。

孟子寨还开办过农业大学,创办于1976年末,由怀集县农业局创办,至1979年底停办。旧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人字型斜脊。学校门口为中心,左右两侧各有五间,学校内东西两面各分布有办公室和教师宿舍。旧址占地面积约 2382.6平方米。现已改建为红星村幼儿园,农业大学原旧大部分教室仍保留,教师宿舍已拆除。

莫氏家训中,规劝子弟勤读诗书,修身律己,处世为人谦和,持家俭省等,这些优良的家训备受后辈传习。崇尚读书的家风,孕育了孟子村源远流长的文脉,也带来了莫氏家族的绵延昌盛。如今,孟子寨还建有文化楼、文化广场和篮球场等公共文化设施,莫氏族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可窥一斑。

怀集孟子寨世居岭南状元莫宣卿后裔,至今已有18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