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在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上,寒潮和匈奴之间打了几百年的仗,最终在北匈奴西迁的情况下汉匈之战才逐渐落下帷幕,北方的匈奴边患也彻底解决。那么作为强汉几百年对手的匈奴是怎么崛起兴盛几百年,最终又被打的西迁的呢?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一、匈奴的发展崛起

自商周以来,别放的游牧民族就是中原人民的心腹大患。西周就是因为西北的犬戎才灭亡的,而秦国又是在同西北的犬戎一次次的战斗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到了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就成了中原的心腹大患。

在战国后期,赵国的李牧就多年在北方抵抗匈奴。最终通过示敌以弱将南下的十万匈奴全部歼灭,从此匈奴十年不敢南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经过几十年年休养生息的匈奴有重新崛起,在他们跃跃欲试南下中原的时候却再一次碰的头破血流,被秦将蒙恬打的不敢南下而牧马,并且为了对付匈奴,又将长城修缮连接起来,以防止匈奴入关。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但是庞大的秦国在始皇帝死后迅速分崩离析,中原经过多年内乱,直到刘邦登基为帝之后中原才逐渐安稳下来,但是此时匈奴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灭月氏,征林胡,称霸北方草原了。

不久韩王信叛乱,想要联合匈奴南下太原,于是汉匈之战就在韩王信的背叛中爆发了。此时中原贫弱,并且基本没有骑兵建制,指挥步兵作战的刘邦误陷入匈奴的圈套中,在白登被围七天七夜,后仓皇脱险。在这样一个耻辱的背景下,埋下了汉匈之间解不开的仇恨。

二、隐忍百年,只为一报“白登之耻”

汉高祖刘邦自白登脱险之后,意识到此时的中原王朝远不是匈奴的对手,不能再采取武力措施,于是开始了汉初长达百年的“和亲”政策,只为保得边疆一时安宁。在经历屈辱的百年和亲史后,汉朝在经历了文景之治后,国力逐渐强盛。此时国内七国之乱被镇压,诸侯威胁已被大大削弱,实现中央集权,并且在马政上大费苦心,培养出大量的良马,训练出许多骑兵。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总进攻,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率领下,汉军杀入漠北,直捣汗庭。汉军三征匈奴,有力地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彻底将匈奴赶回漠北,一报白登之耻。但是汉武帝后期的征匈奴失利,让匈奴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此时无力再征讨匈奴的汉朝开始休养生息,而匈奴退到漠北故地之后,继续积蓄力量,准备着有朝一日再向中原这块他们垂涎已久的土地发起进攻。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生内讧事件,分裂为南北两部,相互攻战不休。南匈奴单于被逼无奈,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归附了汉朝。北匈奴仍然游牧于漠北的荒漠之上,一有机会,便骑马南下,偷袭汉朝北部的边郡,使得这些城镇在白天都要紧闭城门。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三、决战漠北,勒石燕然

公元87年,一支漠北东部兴起的部落鲜卑人打败了北匈奴,他们杀死北匈奴的单于。真是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草原上蝗灾泛滥,天灾人祸使北匈奴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漠北地区乱成一片。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南匈奴单于上书汉朝,请求汉朝乘机出兵,与他们合作,共同击败北匈奴。汉朝廷内部分成主战与主和两大派,当时执政的窦太后力排众议,不顾满朝大臣的劝谏和阻挡,毅然派遺她的哥哥窦宪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耿秉为副将,命令他们率领北军五校、黎阳营、雍营、缘边十二郡的骑士及羌族、胡族的骑兵向北进军,进攻北匈奴的大本营。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窦宪、耿秉率领经过长期训练的汉军精锐骑兵8000余人、南匈奴骑兵3万余人和羌人的8000余骑兵,辎重车13000余辆,组成了一支适合于在漠北地区行军打仗的部队。窦宪把队伍分成三路,当他听到消息说,北匈奴单于的部队驻扎在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古尔连察汗岭一带)后,马上派遺大将率领着万余名精锐骑兵,分三路向稽落山赶去。等他们赶到,正巧与北匈奴军队的主力狭路相逢于稽落山,汉朝的士兵个个神勇无比,他们以一当十奋勇拼杀,把北匈奴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北匈奴单于为了逃命,仓皇抛下军队,向北方通去。

这次出兵,汉朝军队大获全胜。北匈奴亲王以下13000人被杀,81个部落共计20余万人降服归顺,余下的匈奴人再也没有力量抵抗,他们只好向西部地区迁移。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窦宪命人在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上立了一块石碑,也就是“勒石燕然”的由来。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风吹雨淋,这块石碑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为了彻底消除北匈奴对汉朝疆土的威胁,稽落山大捷之后,永元二年(公元90年),窦宪又多次派遣部队,在西部和北部作战,以便扫清顽敌,扩大国土。首先,窦宪派遣军队袭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西),切断了匈奴同西域的联系。七月,窦宪率领汉军屯扎在了凉州。九月,北匈奴派遣使节上书汉廷,愿意从此以后向汉朝俯首称臣。窦宪趁着北匈奴人此时放松了警惕的机会,一方面命令班固率领军队出塞迎接北匈奴单于,另一方面悄悄地派遣汉将率领南匈奴8000精锐骑兵从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出发,在涿邪山分兵两路,左路绕西海迂回到河云(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湖西南)一带,右路则沿着匈奴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拜达里格河)北上,渡过甘微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布汗河),乘着夜色,包围了单于的官廷,一鼓作气,杀伤了单于,又杀死了匈奴兵万余人,单于负伤后,只带领着数十名骑兵,向西部地区败走。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的北匈奴单于,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重新设立起了自己的官廷。窦宪听说后,马上又派遣汉将耿夔率领800名精锐骑兵,出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5000余里,再一次与北匈奴军队激战。这一次,汉军更是锐不可挡,共杀死北匈奴兵5000多人,北匈奴单于只好再次向西逃走。

四、结语

北匈奴再次兵败之后,在漠北地区再也无落脚之地,北匈奴开始向欧洲迁徙。西迁的匈奴在路上分散开来,有些和当地民族发生了融合,还有一支却一路向西,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立足欧洲,建立了一番基业。但是这支匈奴人已经不是纯正的匈奴人了,而是在百年不断西迁过程中和沿途种族融合后的混血民族。


从白登之耻,到勒石燕然,汉朝将匈奴打的举族西迁的最后一战



但是,他们身上还是流着匈奴人的血。如今,中欧和东欧国家的部分居民有着匈奴人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