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邊的耕田人
殘破三百里,殺人十餘萬,最終席捲了大半個山東的登州兵變,看似後果已經十分嚴重,其實真正不堪承受之痛卻不止表面這麼簡單,可以說是幾十年明清戰史上最為重要的軍事轉折點之一,冷兵器對抗後金不切實際,而火銃、佛郎機這類熱兵器後金也繳獲的足夠多了,算不得優勢。勵精圖治發展三年的熱兵器優勢也因登州兵變而喪失,處於國力衰弱期的大明王朝再次遭受沉重打擊。
登州兵變的發生,同時也造成了以徐光啟為代表的“改進派”們所倡導的強軍抗虜計劃也因此擱淺,改進派重臣全部去職,更可怕的是,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3年的火器成果一朝殆盡,全部便宜了後金軍,銀錢無算倒在其次,投入的這份心血和精力付諸東流,著實可惜。
三個問題點:亞洲第一炮兵部隊、登州兵變、火器實力逆轉。
對於大明來說,一切都是最糟糕的安排,先有袁崇煥矯昭擅殺毛文龍,本以為經安撫後能控制局勢,即便不能,一群土雞瓦狗也沒被袁放在眼裡,是否該殺暫不討論,反正某一群人是徹底解放不再有人能真正鎮得住他們了。
明廷可是非常不放心這一不穩定因素,索性打散編制,分而治之,於是孔有德、耿仲明等人被分配到孫元化麾下,孫當時的頭銜就是袁督曾經擔任過的寧前道。後因調任,一干人等又隨著孫元化趕往登州赴任,對這一任領導孔、耿還是比較感恩的,不單沒有收到苛待,反而受到重用,這也是後來二人放老領導孫元化一馬的原因。
大淩河之圍,明廷令孫元化馳援,而孔有德怯戰怠師,祖大壽八月被圍,孔則十一月底剛到河北省吳橋,就在他到吳橋的轉天,祖大壽投降了。而此時的孔有德給養耗盡,有兵士偷了新城王姓士紳家的一隻雞吃掉,立時引來大禍,王姓士紳家中多人在朝廷身居要職,孔有德迫於壓力軍法從事,這就引發了兵變,直接將士紳的莊園一把火燒了,後遇到貪汙軍費反不反都是死的李九成,被其要挾叛亂。
孔有德部一路高歌一直進兵到登州城下,老領導孫元化派人抵擋,他就沒想到出去廝殺的人也是毛文龍的老班底,虛晃一槍就投降孔有德了,再用詐降之計,登州失守,孔有德得餉銀10萬兩,紅夷大炮20門,西洋炮300門......崇禎派人清繳孔眾,卻因兵敗再次送紅夷大炮6門......老領導孫元化被念舊情的孔有德釋放。
最終,明廷的清繳行動有了效果,孔有德被逼回登州,固城自守,但因糧草乏絕,孔有德也學會了祖大壽那一套,開始吃人肉了。在著名太監高起潛的“雌威”之下,孔眾敗退入海,在海上歷時兩個月,遭到明廷的圍追堵截窮追猛打,不得已,孔有德投降後金。
被地方、明廷逼反的孔有德和耿仲明部,其炮手歷時一年,經葡萄牙銃師高標準、嚴要求培訓,屬於訓練有素的火器精兵,雖然後金也有大炮但是絕談不上先進,而且火器操控的技術實在差強人意,和孔有德部的火器操控水準相比,還是有相當大差距的。而大炮本身的品質更是後金所不具備的先進重型火器。來源?大明重金購入。
說的簡單點,就是一整支訓練有素的經葡軍鍍金的炮兵部隊帶著亞洲最先進的火炮投降了,難怪皇太極出迎10裡!自此一支漢軍炮兵部隊成為後金滿蒙八旗的有力臂助,不知道當時的崇禎作何感想,本已談成納降孔有德,孔有德還非常樂意,崇禎卻又再次反悔,以致縱虎歸山。
其實炮兵部隊也好,紅夷大炮也罷,都無法改變大明危局,炮兵部隊的叛變只不過是讓勝利的天平加速偏向於後金一方,僅此而已,大明積重難返,看似龐大的身軀,實則千瘡百孔,做為最後一個漢王朝,他的滅亡雖然可憐、可惜、可悲,但卻也有太多的可恨之處。
董少新.黃一農.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中研院.崇禎年間招募葡兵新考[J].歷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2009,05
李文釗.清代吳橋兵變:一場雞犬引發的叛亂[J].文史天地,2016,02
古今通史
登州兵變導致了四個個後果 一是明庭原來希望登州鎮成為制衡遼鎮一隻強軍,兵變使得這一計劃落空,登州從此一蹶不振。
二是 登州兵變後孔有德等人降清,帶走了火炮及葡萄牙炮手。客觀上促進了後金的火器實力,且孔等人是強軍去投,不是李永芳這樣的弱旅去投,開了很壞的先河。
三 孔有德等人原是東江鎮毛帥手下大將,登州兵變前,東江鮮有大規模軍將叛到逃後金,登變後,孔叛逃後金,從此東江鎮內部開始瓦解。
四 登變後 東江 登州二鎮迅速瓦解,明庭的三方佈置戰略(遼東 遼南 東江)徹底失敗,明軍只能依靠關寧軍,逐步喪失戰略主動權。
zhangchi1209
我認為不是,登州兵變又稱吳橋兵變,是因為袁崇煥殺了皮島守將毛文龍,所引起一系列事件,最為出名的一件,產生了清楚三大漢蕃王的兩個。明清軍事力量對比,不可能因為幾個叛將,帶來的幾個技術就能改變的,在這之前清朝就掌握了火炮技術,明朝的紅夷大炮也不是自己的。我認為清朝重視火炮技術也不比明朝弱,明朝雖說制度完善,但是過多的體系束縛了發展,最終敗亡。所以,我認為登州兵變不是關鍵。
關鍵字:
兵變
後金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