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中卷帘人听起来很暧昧,是和现在的人说的某人是一个意思吗?

阳光照大地24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虽然仅有短短33字,但内容却让人回味无穷,读这首词的时候仿佛自己是一个导演,结合该词内容前后反复推敲琢磨着剧本。我给出的剧本是这样的:

夜里忽然大雨滂沱,狂风四作。诗人想到屋外盛开的海棠花,忧心忡忡,不能入眠。无奈之下,诗人借酒消愁,方能睡去。第二天诗人于醉意中醒来,第一件事便问已经起床的丈夫海棠花开的景象。丈夫心知妻子多愁善感,愁于事情发生之前,感于事情发生之后,心疼妻子便谎称海棠花仍与昨日一样。诗人虽未曾亲见,但心如明镜,戳穿了丈夫的谎言。此时的诗人伤心已是必然,安慰已然是无用了。隐藏的剧情是夜里诗人的丈夫哄诗人睡觉无果。

对于词中的卷帘人,并未明确身份,在百度百科里以丫鬟解读,我个人认为以丈夫解读情境更美,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注意体会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从这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在询问之前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注:以词人代指易安觉得别扭,作者一词称之又觉得欠妥,还是觉得诗人来的习惯。




落寞的小汉


李清照《如梦令.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2)

浓睡不消残酒。(3)

试问卷帘人,(4)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5)

注:(1):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33字,5仄韵,1叠韵。

(2).雨疏风骤:雨稀疏而风急骤。

(3).浓睡不消残酒:睡醒后仍然带着酒意。

(4).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处专指侍女。

(5).绿肥红瘦:绿叶繁盛,红花凋零。此句带自喻意。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篡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前后。

词中的卷帘人,按常理看也应该是一个女性,一个女性侍者,不会在少女春闺夜寐的门口,安排一位男性佣人来服侍主人的。何况还是一个少女。这应该不会受到质疑的。

从整篇词意来看,透露着一个少女伤春情怀,没有丁点爱情或暧昧不明的口气,这个不难理解。况且,文史上也没有李少年时有过暧昧的传闻,用不着作多余的遐想。

况且当时是封建礼教社会,李还是一个有产家庭子女,不会有这些事情的。



葡萄爷爷1


卷帘人指的是卷帘大将沙和尚。

昨天夜里一阵狂风夹杂着零星细雨,睡了一大觉酒劲还是没消。沙僧,看看外面天晴了没有,如果晴了我们师徒好上路。沙僧出去探了一下脑袋就回来说,不行啊师父外面还刮着风下着雨呢,我们再歇会儿再走吧。你这个偷懒的家伙,看就没看就来汇报,你说昨天我们进来时门口的那株海棠怎么样了?沙僧摸摸脑袋说,海棠?噢,还是那样!你这个蠢货,知道什么!我不用出去就能猜到,一定是叶子更肥花瓣都落了!沙僧说,是吗?我再去看看!看什么看,听不到声音了,就是风停雨住了,收拾东西,上路!


多维观世界


真是的,李清照写词时都没有想那么多,就是你们想来想去想太多。嗯,卷帘人,就是将帘卷起来的人。想一下意境,李清照在床上醒来,要醒未醒,醉眼蒙胧,看见有人将帘卷起来了,就问了一下海棠怎样。这话有暧昧吗?没有好不好。

1、能出现在家中睡房的人,去打窗帘的人,就一定不是外人,不是丈夫,就是家人,都有可能。但这个是谁?李清照后来没有特意地去作出说明。所以后人没有办法知道,这个去卷帘作答的人,到底是侍女还是她丈夫还是说哪一个很亲近的人。

2、试问卷帘人与上句浓睡不消残酒相呼应,就是词人还处在一种醉眼朦胧的状态,只是模糊地看见有个人去把帘卷起,但没有看清是谁,就试着去问一句海棠怎么样了。就两句话就将整个场景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暧昧。


用户101550121599


昨天雷声大雨点小,风到是刮得挺大。昨天有点喝高了(喝的啥酒忘了一觉睡到自然醒,但是酒好像还没醒,我就问拉窗户帘的保姆,后院的海棠花咋样了没被风吹坏吧,她却说没啥事儿呢还和昨天一样。我就纳闷了呢,你知不知道知不知道,这样的天气就应该是红花谢了,只剩绿叶了。[呲牙][呲牙][呲牙]



青蚨入怀


不是的。词中的"卷帘人"指的是卷帘子的侍女、女佣人。


刘楚云817


卷帘人,在女眷是指贴身女仆。


hitman1


应该是侍女比较靠谱。


紅色浪漫


不是,词中的“卷帘人”指的是侍女


初夏染指忧伤151113280


清照和仙对辞,与俗类无关!哈哈哈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