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剿匪時,為什麼寧願揹負殺俘虜的罵名,也要將5000土匪全部剿滅?

進而讀史


宋哲元幹出的這一出,叫做“鳳翔大屠殺”!被屠殺的一方,則是被稱為“黨柺子”的黨玉昆。

一,鳳翔大屠殺始末。

在《鳳翔縣誌》中,有過記述這件事情,提到了“先後殺1600人,黨玉昆思域亂軍之中”。《陝西民國戰爭史》中,則直接提到了宋哲元“將已繳械的官兵300餘人,驅至紙坊村風女臺畔,用機槍掃射,一律掩埋”。可見,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史家的重視。

現今關於鳳翔大屠殺大多數的說法,都來自於張宣武的回憶文章《宋哲元殺戮陝軍俘虜五千人目擊記》。張宣武1922年加入西北軍,先後擔任排、連、營長,在這場屠殺中,張宣武擔任手槍營營長,直接負責指揮行刑,他的說法,當屬信史。

黨玉昆所部有7000人,1928年宋哲元用坑道爆破方式攻克鳳翔城,殲敵2000,黨玉昆死在亂軍之中,有5000人被俘虜。戰後,宋哲元找張維璽商議,要把5000俘虜全部殺掉。宋哲元認為,只有殺了這些土匪,才能震懾各地陝軍,實現陝西軍政統一。張維璽同意了。

後來唱著“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大刀隊,參加了首先殺掉500俘虜的任務。俘虜被駕著胳膊帶到枯井邊,一刀一個腦袋,掉進枯井,屍體也被扔進枯井。在張宣武的回憶文章中,有這樣極其細節的描寫:

“有的俘虜被架到井旁喝令跪下時,為了避免挨刀斷頭之苦,連跪也不跪就活生生地撲進井去;有的俘虜被架到井邊時,早已神魂離竅像泥塊一般,使劊子手無法下手,也就只好一腳,不死不活地把俘虜踢入井中;有的俘虜跪下之後,脖子挺得較硬,只消一刀即可人頭落地,立時斃命;而有的俘虜由於嚇得魂不附體,脖子挺不起來,一刀不能斷氣,以致連砍數刀,因疼嚎叫,那種怪聲使人慘不忍聞;而有些劊子手則是初次殺人,當手舉刀落時,手腕忽而軟下來,只能砍進三兩分深,這就使被殺的人,遭到了最大的痛苦,當然更會哀嚎亂叫起來”

就在這一片活地獄的景象中,宋哲元在關帝廟前談笑風生,喝茶品茗。宋哲元對營以上軍官下達命令,限期當天殺光所有俘虜,一個不許放走,於是有3000多人當夜被處死。只有張維璽十三軍第十七師趙鳳林師長,於心不忍,放走了1000人。

二,為何要如此殘暴?

宋哲元在當時,也算是陝軍名將,為什麼要對黨玉昆所部這樣殘忍暴虐?

究其根本來說,亂世用重典。這是軍閥混戰中最容易讓人想到的理由。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宋哲元把這些人繳械、遣送回家,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他們沒有生計,投靠了其他匪幫當土匪。又或者他們嘯聚鄉里,打家劫舍,成為廣大農村治安的不穩定因素。

某種程度上說,宋哲元殺俘虜的這種做法,有其正面的考慮。

事實上,在陝西這個地方,土地貧瘠,十年九旱,沒有生計的貧苦老百姓很容易落草為寇。做了一次土匪,恐怕再也無法再安分守己做良民。宋哲元不殺掉這些人,恐怕社會還會把他們逼上絕路。

另一個角度來說,說明宋哲元沒有改編和控制這支隊伍的能力。

通常來說,軍閥混戰的大背景下,有人有槍有地盤,實力就會不斷擴張。馮玉祥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那麼,宋哲元俘虜到5000敗兵,第一考慮為什麼不是把他們打亂編入行伍,最大限度利用他們的“正能量”?

這是因為,宋哲元沒有這個能力。

通常來說,維繫一個幾十萬以上軍隊的紐帶,最流行的方式是地緣方式。陝西人治理陝軍陝土,以鄉黨、同學為紐帶,牢牢控制住這些人、這些槍、這些土地,然後不斷擴張。可是,令人糟心的是,宋哲元是一個山東人,沒有能力控制這些陝西冷娃。

宋哲元的老長官馮玉祥,也是無法用地緣關係控制軍隊的大軍閥。馮玉祥是河北滄州人,原籍安徽巢湖人。馮玉祥的長官陸建章,也是安徽人出身的陝西軍閥。另外,陳樹藩雖是陝西人,卻引進鎮嵩軍禍害陝西人,最終被陝西靖國軍所驅逐。

總而言之,陝西這個地方,整個民國始終都不是安身之地,軍閥混戰和伴隨著的屠殺和虐殺,始終是陝西人的噩夢。

三,宋哲元其人。

大多數人對宋哲元的看法,主要集中在盧溝橋事變這件事上。事實上,從1935年宋哲元掌握察哈爾、河北、北平、天津等地後,始終都在風口浪尖。

對於抗日前線的非蔣系軍閥來說,要隨便給他下一個忠奸評價,實在是太難了。宋哲元因為主持了長城抗戰,得到了青天白日勳章。當張學良因為九一八事變和熱河事變身敗名裂時,宋哲元就成為了華北抗日的夾心餅乾。一面是步步緊逼的日軍,一面是不許抵抗的蔣軍,如何能保住地盤?如何能守住民族大義?宋哲元不容易。

宋哲元在天津修養了幾天,副手秦德純就與日軍土肥原賢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秦土協定》。宋哲元控制京津冀,掌握統稅、鹽稅、關稅、鐵路,兵力四萬人,從不敢輕言抗戰。當學生髮動一二九運動時,也正是宋哲元下令鎮壓學生,造成了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混亂局面。

1936年,日軍加緊侵略的時候,宋哲元和昔日西北軍兄弟韓復榘一起搞起了對日媾和的把戲,並且還打著“防共”的旗號,想從蔣軍那裡得到援助。

不過,宋哲元始終咬緊牙關,沒有迅速倒向日本,當了漢奸,值得稱道。最終1937年5月,宋哲元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把軍事交給馮治安,外交交給秦德純。不過,形勢越來越惡化,宋哲元一直以為用“和平方式”可以滿足日軍野心,事實上這是錯誤的。七七事變後,宋哲元始終寄希望與日軍和談,結果7月28日,日軍對北平發動總攻,二十九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傷亡五千餘人,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於南苑壯烈殉國。

北平失陷後,宋哲元所部一潰千里,從此只能擔任一些軍隊虛職。


歷史知事


“殺俘不祥”,是中國古代的一句諺語。

人說“古人誠不我欺”,這話被反覆驗證過,古哲人的這句“殺俘不祥”也是如此。

中國古代史上,殺過俘虜的人數不勝數,秦將白起曾在長平“坑趙卒四十萬”,楚霸王項羽曾坑投降秦軍二十萬,唐朝名將薛仁貴曾活埋鐵勒軍十三萬,拓跋珪活埋投降燕兵五萬......

這些屠殺過戰俘的將軍幾乎無一例外地最終下場淒涼,即便是勉強算是得了“好死(病死)”的薛仁貴,他也曾在屠殺戰俘後不久曾被撤職、因罪被流放,也終未逃過那句“殺俘不祥”的古諺。

可近代史上的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國民黨一級上將宋哲元卻偏偏冒著“不祥”的風險屠殺了俘虜。

1928年9月5日,宋哲元在陝西鳳翔縣,發動了那場慘絕人寰的“鳳翔大屠殺”。而被殺的人,都是陝西軍閥黨玉琨的手下官兵,在宋哲元執行屠殺命令時,這些被殺的人早已投降。

宋哲元為何又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虐殺毫無抵抗能力的戰俘呢?要解開這個謎團,還得從宋哲元的出身說起——

相比同時期的軍人而言,宋哲元的特殊性體現在:他算是一個真正的“馬背上的讀書人”。

宋哲元於1885年出生在山東樂陵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家庭,他的祖父宋槃是當地著名的愛國政治家,父親宋湘及則是一名進步人士。

家長從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政治家爺爺的悉心教導下,宋哲元從小便被灌輸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遠大理想。

17歲那年,宋哲元還在當地辦了一傢俬塾,為了所有孩子都能夠讀書,宋哲元對窮苦人家的孩子義務授課。此時的宋哲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人”。
這一年,中國正處於清末亂世,宋哲元的家鄉剛剛經受義和團動亂,樂陵當地早已被“帝、反、封”盤剝的七零八落,誰家都難揭開鍋。由於沒幾個人交學費,宋哲元的私塾一直都處於“虧損”狀態。

在當了幾年“教書匠”之後,宋哲元終於頂不住生活的壓力,被迫關閉了私塾。在投筆之前,宋哲元仔細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在22歲的宋哲元看來,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憑藉手中的筆是不行了;唯有將筆換成槍,立志從戎方可!

於是,宋哲元在這一年,即1907年,報考了北洋陸軍第六鎮隨營武備學堂,並在這裡進行了系統的軍事教育和革命教育。

也是從這時開始,宋哲元的戎馬生涯被正式開啟。很快,擅長用兵、有勇有謀且心懷大志的宋哲元便開始在戰場上立下戰功。

1926年9月17日,宋哲元參加馮玉祥的“五原誓師”,加入國民革命軍協助北伐。

也正是這一年,宋哲元與陝西軍閥黨玉琨有了第一次短兵相接,而黨玉琨沒打幾下就投降,並接受了馮玉祥的改編。

對於黨玉琨,宋哲元還是多少有些瞭解的。此人和當時的絕大部分軍閥一樣,趁著國家動盪,憑藉一把鳥槍立足鄉里,組建了自己的流氓組織,併成了鄉里一霸。後來結識陝西靖國軍(其實就是土匪)首領郭堅,轉而成了他手下的走狗!

後來,郭堅被馮玉祥設計打死,靖國軍餘部就如同寄存在母蟲體內的蠱蟲一般,隨時擇人而噬,所到之處如蝗蟲過境。對此,宋哲元是看在眼裡恨在心裡。

因此,在得知黨玉琨要投降馮玉祥之時,宋哲元便力諫馮玉祥:

“他們也配當革命軍?你收編了他們,早晚得出事,不如我現在先替你宰了他們,省的以後敗壞革命軍的名聲!”

當時,軍閥之間互相吞併收編,已是常有之事,馮玉祥並未把黨玉琨放在眼裡,直勸宋哲元多慮了。馮玉祥都發話了,宋哲元也不便再執拗。然而他對這夥“土匪”,從來沒有掉以輕心。

五原誓師之後,宋哲元就積極備戰,隨後奔赴北伐戰場。一直到1928年5月,宋哲元還在洛陽與樊鍾秀作戰。就在這時,西北軍後院起火,由於北伐戰場抽調的兵力太多,致使西安空虛,宋哲元夥同靖國軍舊部公然背叛馮玉祥,並圍攻西安城。

宋哲元得知此消息,大怒!立即親率三萬大軍奔赴西安,並後悔當初沒有親手斃了這幫土匪頭子。

黨玉琨開始圍攻西安,是在5月10日;宋哲元當天就西進,並在17日解了西安之圍,並開始反攻“叛軍”。首當其衝的,就是離西安城最近的位於鳳翔縣的黨玉琨部。

正是冤家路窄啊!宋哲元定會好好“招待”這位“前同事”的。

然而,黨玉琨經營鳳翔縣多年,防備力量之完善遠超宋哲元的想象。經過三個多月的圍城攻堅戰,還是沒能拿下黨玉琨,反倒是犧牲了3000多名戰士!

這,更加激起了宋哲元徹底清除黨玉琨部的決心。

1928年9月5日,宋哲元以挖地道炸城的方式,破開了鳳翔縣城牆的豁口。頓時,攻城軍魚貫而入。按照《鳳翔縣誌》的描述:城破之後,攻城軍分途逐街巷捕殺敗兵,先後共殺了1600人(死傷於亂軍的平民也不計其數),黨玉琨也死於亂軍之中。

戰鬥結束之後,宋哲元還俘虜了近5000名叛軍。

對於這近5000名半匪半兵的俘虜,宋哲元是深惡痛絕!他深知,如果此時饒過這幫俘虜,他們還會像郭堅死後一樣,繼續四散而逃,成立更多的魚肉百姓的“軍閥”,深知落草為寇成為土匪。

自小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理想的宋哲元豈會容許這種隱患存在,相比破了自己的“聲名”、留下“殺俘虜”的罵名,他覺得:理想顯然更重要。

於是乎,宋哲元並未多想,便果斷下令:將這些叛軍統統“用機槍掃射,然後一律掩埋”。

震驚中外的鳳翔大屠殺過後,宋哲元也成了輿論的焦點,關於他是否該殺死這群俘虜,也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

易得無價寶,難得少年心。

宋哲元在下令屠殺這近5000俘虜之前,要榮譽有榮譽、要地位有地位、要金錢有金錢,這些在別人眼中的“無價寶”,他都擁有了。他只嚮往最初的“少年心”,也就是為生民立命!

為此,宋哲元不惜揹負殺俘之罵名,也要將這幫俘虜徹底消滅。說來,這真真難得!

實際上,後來發生的一切證明:宋哲元的決斷是正確的。

在他殺了這些俘虜之後,陝西境內的土匪,無不望風而降,亦或是逃亡別的地方。至少,在宋哲元出任陝西剿總的時期,沒有土匪敢作亂,說來,宋哲元果然也算是實現了他最初的理想了。


記者李滿


殺俘數字是不準確的,宋哲元在風翔一戰中確實俘虜5000匪眾,但只殺掉了4500人,雖然只差500之數,那也是人命關天。西北軍重要將領宋哲元一生中有兩次事件被人所詬病,其一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戰和首鼠兩端,其二便是1928年8月25日的“鳳翔大屠山案”,宋部當天攻克陝西省鳳翔縣,夜裡便下令處死了俘虜的全部黨玉琨匪眾,致全國輿論譁然,畢竟殺俘為各路正規軍所不恥。

(宋哲元在華北)


先弄明白宋哲元當時是什麼職務和立場,1928年4月南京政府決定“二次北伐”,馮玉祥的西北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誓師出動,其中“五虎上將”宋哲元擔任該集團軍第八方面軍總指揮。在馮玉祥遠在河南前線督師期間,宋哲元被南京政府任命為“陝西省主席”,有穩定西北軍後方的重要任務,而陝西境內軍閥割據匪患嚴重,宋哲元及其所屬部隊的中心任務就是綏靖地方,督剿陝甘邊境和陝西境內的地方頑匪。

黨玉琨早年是關中地區的反清“刀客”,逐漸拉起武裝成為一個小軍閥,早期投靠在盤踞陝西鳳翔一帶的地方軍閥、靖國軍首領郭堅部下,就任陝西精國軍第一路第三支隊司令。1921年馮玉祥第二次入陝時,整肅陝西大小軍閥,把拒不聽從調遣的郭堅本人幹掉了,但其部隊卻基本被黨玉琨接管,從此這股力量就算與陝西省當局勢不兩立了。

(黨玉琨)

黨玉琨則從1916年到1928年盤踞鳳翔整整十二年之久,已然形成了一個小的“獨立王國”,陝西省的政令在這裡根本行不通。黨玉琨早年因傷跛腿被稱為“黨柺子”,不僅個人生活極度腐化,其部隊也是軍紀非常敗壞,殺人越貨民憤極大。

同時這廝派兵大肆盜掘西府一帶古墓葬,竊掠了大量珍貴文物據為已有,或者變賣供其揮霍,被視為破壞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與孫殿英、靳雲鄂齊名成為聞名民國的三大盜寶梟雄。就這一層來說,宋哲元發兵剿滅他倒也無可厚非,這樣亦兵亦匪的武裝,確實是民國時期的禍害,但殺光俘虜屬實有些過了。

(北伐時期的馮玉祥)

鳳翔在今天的寶雞行政區劃內,地處陝甘交界之處,是為著名古城和關西重鎮,素有“金寶雞,銀鳳翔”之稱,其城池異常堅固,城外壕寬達三丈,易守難攻。黨玉琨為把鳳翔建成自己的封建堡壘,對城防又進行了加固,同時備足了可資三年之用的糧草和彈藥,宋哲元率本部數萬人馬攻擊兩個月仍未克復,傷亡卻高達4000餘人。

1928年7月,宋哲元電請馮玉祥同意,調回張維璽(馮的十三太保之一)的第13軍增援鳳翔前線,張部30000餘人於8月初由西安開來,與宋哲元合兵攻擊鳳翔。張維璽吸取了之前攻打同州的教訓,深知爬城硬攻乃不可取,遂改用地道爆破的方式。西北軍官兵從距離城牆200米處開始挖掘,歷時半月終告峻工,運入七棺木共計4000公斤炸藥,同時調集1500門野炮、山炮、迫擊炮和500挺輕重機槍準備總攻。

(北伐時期的宋哲元)

1928年9月5日上午,宋哲元一聲令下工兵起爆,鳳翔城牆被炸塌約一、二十丈寬的豁口,數萬攻城部隊從豁口蜂擁而入,經過激烈巷戰,鳳翔城終於被宋張兩部協力攻克,黨玉琨死於亂軍之中,所部官兵傷亡約2000人左右,其餘5000多官兵被生俘,城內無辜居民葬身炮火和亂軍之中的也在萬人以上,鳳翔城內死屍遍地一片廢墟。

攻克鳳翔後宋哲元便找張維璽商議,要把俘獲的黨部5000多宮兵全部殺掉。張起初並不同意,認為這樣未免太過殘忍和不人道,但宋哲元擺出了幾條道理,讓張維璽最終放棄了自己的意見,不過他最後還是偷偷放走了500人,於是便有了一場駭人聽聞的鳳翔大屠殺,宋當時的理由基本如下:



(西北軍大刀隊)

宋哲元所部傷亡慘重決心報復。

宋哲元的第八方面軍圍攻鳳翔長達四個多月,傷亡非常慘重,惱羞成怒殺心漸起。並且馮玉祥西北軍與當地陝軍各部的矛盾不斷升級,雙方皆有將對方驅逐出陝西的目的,之前黨玉錕曾經聯絡其他陝軍圍攻西安,試圖推翻馮玉祥部隊在陝西的統治,正是宋哲元千里回師救援,是故他對陝軍中最頑固的黨玉錕及其手下深惡痛絕。

西北軍和陝軍並非同宗無法兼併。

陝軍大多是陝西本地人,而馮玉祥的親信部隊和骨幹將領則是在河北起家,雖然號稱“西北軍”,卻實際上與西北並與血脈相連,對於擁兵自重的陝西大小軍閥,西北軍很難吞併和收編,既然不能為其所用,所以痛下殺手毫不手軟。



(蔣介石在保定會見宋哲元)

1927年同州戰役後張維璽曾經拒絕殺降。

1927年6月,張維璽曾經率部平定同州府(今大荔縣)的軍閥麻振武,耗時一個月傷亡官兵2000餘,還是久攻不下。馮玉祥怒而給了張維璽撤職留任、戴罪圖功的處分,並展限一個月為期。直到8月末張維璽才得以攻克,當時宋哲元就建議他殺掉俘虜震懾其他土著,張維璽沒有照辦。如今宋哲元認為正是因為之前的心慈手軟,才釀成各路軍閥憑城死守的局面,話已至此,張維璽便不好再堅持。

震懾陝西境內尚未歸順的其他地方武裝

此時陝西境內,尚有隴州、寶雞、眉縣等地若干股土著武裝沒有臣服,宋哲元認為幹掉全部俘虜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事實證明老宋的這一狠招確實管用。鳳翔大屠殺案後,消息很快傳遍三秦大地,甄士仁、張九才等陝軍土著,先後單騎拜見宋哲元跪求開恩,宋哲元的大開殺戒,使土著軍閥和小型陝軍很快被全部肅清,自此關中底定。

(紅圈為鳳翔縣的位置)


度度狼gg


民國時期社會混亂,陝西境內土匪橫行,他們各佔山頭殺人越貨無惡不作,老百姓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稱呼這些土匪為“關中刀客”,馮玉祥五虎上將之一的宋哲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奉命前往剿匪。


宋哲元出生于山東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就喜歡武術,曾參照民間武術書籍,早晚舞棍弄棒。1907年宋哲元考入北洋陸軍武備學堂,畢業後一直在馮玉祥的部隊任職,剛開始只是一個小哨長,逐步成長併成為馮玉祥西北軍的五虎將之一,深受馮玉祥賞識。

1928年,馮玉祥任命宋哲元為陝西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負責陝甘邊境及陝西境內的剿匪任務!宋哲元到陝西后就展開了剿匪行動,有些土匪守上十天半個月支持不住即行突圍潰逃,有的土匪勢力比較大的守個一兩個月,等大勢已去的時候才繳械投降,宋哲元在攻打鳳翔黨玉琨時,遇到了頑抗。


黨玉琨也叫黨柺子,是個破壞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曾經是靖國軍郭堅的部下,郭堅死後,大部分手下被黨玉琨編收,黨柺子帶著這些人盤踞在鳳翔長達十幾年,強取豪奪,殺人越貨橫行一方,搞的老百姓幾無寧日,當地老百姓無不恨之入骨!鳳翔是關中的一個重鎮,城牆又高又厚,異常堅固。黨玉琨在鳳翔經營了十幾年,城內的囤糧充足,武器彈藥也很充足,宋哲元久攻不下,只得請馮玉祥派張維璽前來支援,因為原先爬城硬攻犧牲太大,二人就決計以挖掘坑道從地下進攻,將城牆轟倒後,攻城部隊迅速攻城,這種戰術成功的攻陷鳳翔,將困擾鳳翔十餘年的土匪連窩端了,黨玉琨在亂軍之中被擊斃,他的部眾還有5千餘人被生擒。


面對這麼多俘虜,換作別人可能就是教育教育一下,要麼收編要麼放走,然而宋哲元卻是寧負罵名也要將這些人全部剿滅,其中有兩個原因:

  1. 這些人在黨柺子的帶領下,平時就是無惡不作橫行一方,所犯下的罪行足以論死,而且這種人純粹就是兵油子,如果收編只會降低軍隊的整體素質,如果放走,這些人很可能又跑到別的山頭繼續為害一方!
  2. 當時陝西匪患嚴重,張維璽在打下同州時,當時宋就要求張將俘虜全殺死,張維璽不忍心,將俘虜放走,這次攻打鳳翔遭遇黨玉琨的頑抗,讓宋哲元損失了不少人馬,所以決定將黨柺子的這些俘虜全部殺死,以震懾陝西餘下的土匪。
宋哲元不顧道義將5千多俘虜全部殺死,確實在當時也收到了奇效,陝西境內餘下的土匪個個心驚膽戰,自動前來投降,陝西的土匪問題終於被徹底解決!

對於宋哲元的評價,歷史上也頗為複雜,世人也是褒貶不一!


摯潷畫畫紅塵


關於宋哲元在鳳翔究竟殺沒殺到五千人,縱橫是持懷疑態度的,在民國時期能夠俘虜五千人,絕非易事,但是殺的人數應該是不少。這裡就不去質疑了,本文專門來探討一下宋哲元在陝西為何要大開殺戒。

自古以來就有殺降不詳的說法,白起號稱戰神因為坑殺趙兵,一直被人詬病,近代以來,最出名的殺降應該就是李鴻章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時候,在蘇州進行殺降,這個情節還被人加在電影《投名狀》中進行演繹。

宋哲元為何不懼怕留下罵名也要把這些俘虜全部殺了?

宋哲元是馮玉祥手下五虎上將,能力是槓槓的,這一點從後來宋哲元主政平津也能看出來,其手下的二十九軍更是在長城抗戰和盧溝橋事變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然而,誰又知道,宋哲元部在馮玉祥中原大戰失敗後,差點被人遺忘,沒有軍餉差了成了叫花子軍,好歹後來張學良沒有忘了他,讓他到察哈爾駐防,當時二十九軍接防的時候,白天不敢行軍,原因就是士兵穿得破破爛爛的,宋哲元害怕老百姓以為是土匪。

可見,宋哲元對土匪是有多忌諱。

要知道宋哲元這一輩子,除了抗戰外,最值得人誇讚的一件事就是剿匪,1928年馮玉祥國民軍參加二次北伐後,任命宋哲元為陝西省主席,主要負責剿滅陝西境內的土匪。

你說當時全國都在北伐,唯獨這個陝西在剿匪,說起來,當時陝西匪情實在是太嚴重了,已經到了土匪和軍閥已經分不清了,很多軍閥跟土匪已經無法區分了,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展現,比如《關中匪事》講的就是民國陝西時候的情況。

陝西在之前一直處於鎮嵩軍首領劉鎮華的管轄,鎮嵩軍本身就是豫西土匪起家,隨後藉著反清起義被收編,但是其管理模式跟土匪沒有什麼區別。

正因為如此,在鎮嵩軍治理下的陝西,形勢極為糟糕,最終加劇了土匪的發展。

民國時期,各省軍閥發展都有特色,以四川來說,多年軍閥混戰,是為國中之國之戰;而陝西也是封閉的地理環境,卻因為險峻的地理環境發展成很多小股勢力的軍閥,他們把自己的地盤進行封鎖,造成陝西境內割據的情況,鎮嵩軍攻打西安的時候,只有陝人楊虎城據守孤城,其他各路軍閥無動於衷。

馮玉祥出兵解了西安之圍,自然法理上也佔領了陝西,但是真正想要統一陝西,還是要把陝西境內頭頭腦腦的“匪軍”給解決掉。

宋哲元接到命令後,展開對陝西境內“匪軍”的掃蕩,在打黨玉琨的鳳翔城之前,就已經攻打了大大小小的20多場仗,然而這些匪軍卻依靠城池,負隅頑抗,堅守到底。

使得宋哲元的剿匪進度很緩慢,尤其是在攻打鳳翔時,更是艱苦卓絕,黨玉琨原本參加過陝西靖國軍,後來盤踞在鳳翔長達十二年之久,儼然就成了鳳翔的土皇帝。

宋哲元為了打下鳳翔,調集了三萬多軍隊,圍了半年最終還是靠土工才打入城內,黨玉琨亂戰中被擊斃,其部隊在被打死打傷兩千人後,剩五千多人被俘虜。

在俘虜這些人後,宋哲元決定把這五千多人全部殺了,很大一定程度上的而原因就是宋哲元部在攻打鳳翔時,圍困半年,死傷也有五六千人,因此對這些守軍有一定怨恨;另一方面這些土著軍閥,掌管地方,為非作歹,黨玉琨在鳳翔當土皇帝這些年是壞事做絕,尤其是其盜墓行為,更是為人所不齒。

實際上,這些行為主要都是黨玉琨造成的,或者高層軍官,跟士兵是沒多大關係的,宋哲元此舉無疑是要殺雞儆猴,當時馮玉祥的處境很艱難,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宋哲元這樣慢慢攻打陝西匪軍。

在宋哲元將鳳翔的匪軍全部看了之後,陝西境內的其他軍閥都膽戰心驚,乖乖投靠了西北軍。

當然,有種說法是,別人私下放了很多人,宋哲元此舉很可能是虛張聲勢。

總之,宋哲元這個人不簡單。


史論縱橫


越是混亂的時代越是容易誕生土匪,雖說外敵當前,但做土匪的可不會介意這個,對他們來說只要是朝廷不讓自己活了,他們就要拿著砍刀上山建造地盤,時不時地下山去劫掠百姓。

正經的官員是不太怕這群土匪的,他們也是很勢力的。土匪一般對過往的官員手下留情,而對普通百姓卻痛下殺手,這樣可以減少朝廷對他們的痛恨,從而使自己躲開朝廷的屠刀,做官的沒啥事,但百姓可就慘了。


民國時期的剿匪,大多是將土匪收編,但是宋哲文卻不同,他在剿匪的時候,直接下令處決了逮捕到的5000土匪。

當初馮玉祥佔據了大半西北地區,他也是一個大軍閥,算是北洋軍閥裡面勢力比較雄厚的一個了,因為直奉兩系混戰的緣故,他的地盤裡很是動盪,匪患不斷,這樣的形勢下受盡了苦頭的反而是那些百姓,百姓既要接受軍閥的欺壓,又要遭受到土匪的騷擾。

為了清理自己地盤上的匪患,馮玉祥決定派出大軍清剿土匪,而被派出的正是宋哲元,他是馮玉祥最信任的人之一,在軍閥混戰中立下過不少功勞,這次派他來可以看出來,馮玉祥的確是下定了剿匪的心思。

宋哲元這次來剿匪可不像其他軍閥一樣,到達一個地方再臨時徵調當地士兵,因為是在自己的地盤上,馮玉祥也直接讓他帶著軍隊過去了,雖說這次匪患比較嚴重,土匪數目眾多,但是面對著手持現代化武器的軍隊,這群土匪武器上的劣勢立馬就出來了。

畢竟這些土匪只有部分人才有資格拿槍,大部分還是揹著大砍刀,但是軍閥部隊就不一樣了,他們可是人手一把槍,雖說槍的質量不算好,但肯定要遠遠的超過土匪的大砍刀的,沒有任何意外,土匪的防禦很輕易的就被擊潰了。

這群土匪倒也識相,眼看著打不過了,立馬就開始了本色出演,哭訴著自己過的如何艱苦,表示自己也是不得已才上山當土匪的,並且願意接受軍隊的收編。

如果是其他人或許就收編了這群土匪了,但是宋哲元不同,他來這前就聽說了這群土匪犯下的惡行,那不是簡單的被收編就可以洗刷掉的,如果讓這群土匪進入自己的軍隊,雖說自己的勢力會擴大,但是軍隊的質量卻會下降。

如果軍隊裡都是這種隨意欺壓百姓,只會喝酒打牌的閒人,軍隊也就廢了。當然他不收編這群土匪不代表其他人不,他擔心這些土匪被其他的軍閥收編去,到時候再繼續禍害百姓,於是直接將這群土匪全部殺掉了。


為什麼民國時期軍閥之間戰力差距都會那麼大?正是因為軍隊裡有很多收編而來的土匪,許多軍閥可以不介意土匪的暴力行徑,將他們收編,但是宋哲元卻萬萬不可能接受這樣的事情。這件事情過後,當地的百姓紛紛歌頌宋哲元,可見這群土匪的確為惡已久,深受百姓的厭惡。


魏青衣


宋哲元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山東樂陵人。畢業於北洋陸軍隨營武備學堂。中華民國著名軍事將領。

他早年投入馮玉祥西北軍,歷任哨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1922年參加直奉戰爭,立戰功被升為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長,與張之江、李鳴鐘、鹿鍾麟、劉鬱芬一起並稱為西北軍“五虎將”。1930年,蔣、馮、閻中原戰爭爆發,馮玉祥的國民軍被蔣系擊敗,宋哲元部被張學良收編,成為東北軍。1931年,宋哲元部被整編成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1933年2月22日,宋哲元率29軍將士在喜峰口、羅文峪長城要隘與來犯日軍展開血戰。29軍的大刀隊在此戰中殺出了威風,經激烈鏖戰,殲敵6000餘,獲得了喜峰口大捷,震動全國。《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就是以喜峰口血戰為背景創作的抗戰歌曲,一時風靡全中國。1935年他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並任平津衛戍司令、河北省主席等職。1938年春,宋哲元改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1940年患病去世。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

1928年前後,陝西匪患熾烈,這些被稱作“關中刀客”的悍匪燒殺搶掠,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民憤極大,馮玉祥遂派麾下“五虎將”之一的宋哲元率部到陝西剿匪。

宋哲元率軍進剿,很快肅清了陝西境內的各大小匪幫,刀客們要麼接受招安,要麼被剿滅,要麼回家務農,唯獨盤踞鳳翔的大股慣匪黨玉琨部拒不繳械投降,仍然負隅頑抗。

黨玉琨綽號“黨柺子”,此人橫行鳳翔一帶10餘年,官軍屢剿不滅,勢焰反而愈發囂張,在當地稱王稱霸,儼然土皇帝一個。據說黨玉琨痴迷《三國演義》,不知讀過多少遍,自詡為諸葛亮。但現實中他卻嘯聚山林(後攻入鳳翔府),殺人越貨,欺壓百姓,罪大惡極。鳳翔百姓對他又恨又怕,卻敢怒不敢言。

從前不論誰來主政陝西,黨玉琨全不買賬,一概拒聽號令。歷任陝西軍政長官派兵進剿,也一次次被其挫敗,無功而返,因此對他也無可奈何。可這次不同。因為他遇到的對手是虎將宋哲元。

黨玉琨


為了一舉攻下鳳翔,徹底肅清匪患,宋哲元請求馮玉祥將西北軍最精銳的13軍調來助戰。1928年年初,宋哲元指揮3萬人馬圍攻鳳翔。他採用挖掘地道從地下突入城中的戰法, 再裡應外合,不到一個小時就將黨玉琨苦心經營多年的鳳翔府攻破。

混戰中,惡貫滿盈的巨匪黨柺子被亂槍擊斃,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其匪幫有2000餘眾被打死,5000餘人被俘虜。

如何處置這5000多被俘的頑匪呢?宋哲元感到有些棘手。這些傢伙大都是為非作歹的慣匪,如果一念之仁將其釋放,難以保證他們從此會棄惡從善,再也不重操舊業,重新作惡。經過反覆思考,再三權衡利弊,為殺一儆百,他決定把這5000俘虜全部殺掉。

自古曰“殺降不仁”,亦“不祥” ,對於這種說法,宋哲元當然不會一無所知。那他為何敢冒被千夫所指的風險,將這些已經繳械投降的土匪統統殺光呢?

宋哲元考慮到,陝西各地匪患為害劇烈,這次西北軍大張旗鼓的剿匪,雖然誅滅了黨柺子匪幫,但在陝、甘各地仍有相當數量的土匪化整為零,在困獸猶鬥或垂死掙扎。將這5000土匪俘虜全部處死,可以震懾其他仍舊心存幻想的大小土匪,逼他們或前來歸順,或主動解散團伙,回家做個良民。

1928年7月,宋哲元下令將5000被俘土匪統統處決。據記載,行刑時,宋哲元親自監斬。他坐在刑場旁一座破廟的門口,一面喝茶,一面和部下談笑風生。談笑間,5000匪俘灰飛煙滅。

宋哲元這樣做孰對孰錯,一直有爭議。5000匪俘被誅的消息傳開後,在這種簡單粗暴的戾狠手段威脅下,盤踞各地企圖負隅頑抗的殘餘土匪們無不膽戰心驚,紛紛放下武器,下山投降。不久,禍害已久的陝西匪患居然漸漸銷聲匿跡,曾經遍地皆匪、兵燹不斷的陝西關中平原與陝甘交界處,竟然在宋哲元“亂世用重典”的血腥殺戮震懾下,又恢復了很久不見的安寧靜謐之和諧局面。

【插圖源自網絡】【寫作辛苦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宋哲元在陝西殺俘是為了震懾陝西的其他土著軍閥,不是單純好殺。

陝西自辛亥革命以後就出現了很多土著軍閥,紛紛割據自立,陝西曆任督軍,大多隻能管管西安附近的事情。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的西北軍在五原誓師後,就經陝西出潼關,參加了北伐戰爭。此時西北軍也只是控制了西安及附近部分地區,其他地方還有麻振武、黃德貴、韓有祿、田玉潔、衛定一、甄士仁、張九才、耿景惠、耿莊、緱天相、黨玉琨等陝西土著軍閥。

這些土著軍閥大多半軍半匪,割據地方既不聽調也不聽宣,西北軍來了就負隅頑抗。這些土著軍閥盤踞地方多年,往往把自己的老巢修建的堅固無比,以同州的麻振武為例,先是西北軍的方振武攻打了兩個月,後來換成韓復渠打了兩個月,接著又換劉汝明圍攻兩個月,半年下來死了不少人,還是沒打下。最後馮玉祥又派張維璽來增援,張維璽和劉汝明兩部共計5萬大軍,圍攻一個4、5千人的小軍閥,又打了差不多兩個月才拿下來。此戰俘虜了3000人,宋哲元本來建議將他們都殺死,不過張維璽還是發放路費將他們釋放了事。

1928年以後西北軍大部已經投入北伐戰爭,陝西只有宋哲元部和第13軍的第20師繼續攻擊土著軍閥,而在攻打鳳翔時,再次遭遇了頑強的抵抗。守鳳翔的是黨玉琨。黨玉琨原本是郭堅部下,吃喝嫖賭什麼都做,部下也是紀律廢弛,平時欺男霸女,殺人越貨無惡不作。

宋哲元攻打鳳翔也是前後花了8個月時間,傷亡4、5千人,後來在張維璽的幫助下才拿下,並抓到了5000俘虜。宋哲元認為當初在同州張維璽網開一面,助長了土著軍閥的氣焰,所以決定將俘虜盡數殺死,以震懾其他軍閥。宋哲元親自監斬500人,命手槍營代理營長張宣武率部行刑,將500人當眾斬殺,其中只有一人因為他父親求情,說是被強拉的壯丁經張維璽首肯被釋放。當天夜間其他俘虜也大部被殺,只有分配給第17師的1千多俘虜,師長趙鳳林不忍下手,於是大部分偷偷釋放。

所以宋哲元實際殺死了大約4000俘虜,此舉果然震懾了其他土著軍閥,方長張、甄士仁等人主動投降,陝西得以平定。所以宋哲元此舉,也是出於平定陝西局勢所做的決定,不是單純好殺。


不沉的經遠



民國時期匪患嚴重。有些土匪盜亦有道。例如《白鹿原》中的土匪。還有很多土匪,沒有任何底限。其惡行與今天的恐怖組織無異。

民國時期,很多部隊剿匪後,都收編土匪。甚至有些部隊就是土匪出身。例如我們洛陽軍閥鎮嵩軍,前身就是土匪。

鎮嵩軍即使在做土匪時,雖然也禍害百姓。起碼有底限。沒有完全泯滅人性。在抗戰時期,鎮嵩軍付出了極大犧牲,立下赫赫戰功。

宋哲文在剿匪時,俘獲了5000土匪。他聽聞這些土匪惡行時。下令將土匪全部處死。

宋哲元殺盡土匪後,百姓拍手稱快。

在即使有國際公約的今天,恐怖分子和間諜皆不享受戰俘待遇。皆可處死。

宋哲元殺死俘虜的土匪,並未揹負罵名。而是為民除害。應當被歌頌!


楊朱學派




在馮玉祥的西北軍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下的統兵大將基本上都不是陝西人。本文的主人公宋哲元也不例外,他是地地道道的山東硬漢子。

1928年宋哲元被任命為國民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兼陝西省政府主席。身為一方最高長官,自然以維護社會治安為重任。但當時的陝西經過連年戰亂,各路軍閥你方戰罷我登場。沒有一路軍閥能夠在陝西長治久安,但卻為陝西各地留下了不少割據一方的匪軍。說他們是匪軍,就是因為他們表面上是政府的軍隊,實際上是土匪。


早在1927年初,盤居同州的麻振武部被西北軍的方振武第5軍圍攻兩個月都沒有能拿下,韓復榘的第八軍是西北軍中非常驍勇善戰的,俺同樣在劉汝明第二軍的配合下,依然付出了2000多人傷亡的代價,耗費了兩個月的兩個月的時間沒有拿下。7月張維璽的第十三軍被調上去從正面進攻,依然在一個月的期限內沒有拿下。最後通過掘地道的方式,才攻入城中。

從1917年到1928年,黨玉琨一直盤踞在鳳翔府,成為當地的土皇帝。他在這一帶,經營多年,城中的糧草可供城內的軍民三年之需,城內的武器彈藥也非常充足。之前同州的3000俘虜有不少都投奔了鳳翔,這為接下來的鳳翔攻堅戰製造了很大麻煩。



1928年初,宋哲元親自指揮鳳翔攻堅戰。黨玉琨是一個大煙鬼,他的部隊跟土匪沒有任何區別,在當地民怨沸騰。宋哲元決定為民除害,指揮自己的3萬人馬攻打了半年之久,傷亡4000多人,依然沒有任何成效。

1928年7月,二次北伐基本宣告結束。宋哲元要求把參加同州攻堅戰的張維璽第十三軍調回來參與進攻,因為之前他們有成功的攻堅案例。因為宋哲元當時兼任省政府主席的職務,就坐鎮西安進行總調度,前線由張維璽全面指揮。

張維璽決定故伎重施,重新採用坑道作業的方式,向城內掘進。最終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成功的把地道挖到了城牆下,並買下了4000公斤的炸藥。8月24日,宋哲元親自從西安趕過來坐鎮指揮。


第2天上午10:00,伴隨著轟隆一聲的巨響,鳳翔的城牆像地震了一樣,也像一個喝醉酒的漢子搖搖晃晃,最終倒成了一灘爛泥。同時西北軍的1000多門炮把15萬發炮彈像天女散花一樣投進了城內,隨後500挺機槍把50萬發的機關槍戰傾瀉在鳳翔城頭。

城內的軍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強大的攻勢,人都看傻了。6萬多名國民軍山呼海嘯的像潮水一般湧進城內,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全部的戰鬥。黨玉琨在戰鬥中被擊斃,他的部下被消滅2000多,其餘5000人被俘。

宋哲元要求把5000多人全部消滅,以平復將士們的怨氣,畢竟攻城傷亡太大了。早在同州攻堅戰時,宋哲元就要求把當時的3000俘虜消滅掉,卻被善良的張偉璽給放掉了,給鳳翔攻堅戰製造了很大麻煩。



這一次宋哲元絕不允許重蹈覆轍,他慷慨陳詞說:只要這一次我們把所有俘虜處決掉,其他地方的土匪自然會望風而逃,投向我們。整個西安西部目前都控制在土匪手中,按照過去的模式一路殺過去,恐怕要付出幾萬人的傷亡,利用3、4年才能完成。他表示寧可背上罵名,也要把這些禍害剷除乾淨。

8月28日上午,宋哲元把近5000名俘虜分成10組交給各部隊進行管理。在鳳翔縣城關帝廟附近有一口深達幾十丈的大枯井,先由劊子手把俘虜的人頭砍進井中,再一腳把屍體踢進去。在這個地方處決了500人,讓其他部隊在這裡旁觀學習。


在當天晚上,其他3000多名俘虜都被在其他地方分別處死。只有第13軍的第17師師長趙鳳林認為這樣太慘無人道,就出去了100多名老弱殘兵,放走了3000青壯年勞力。

沒多久,這場駭人聽聞的大殺戮就傳遍了陝甘地區,盤踞在龍州寶雞眉縣等地的殘餘土匪紛紛由自己的首領前來向宋哲元投降。就在這一年年底,禍害陝西關中幾十年的土匪,基本上全部被肅清。



其實這種手段在歷史上早就被採用過了,白起坑殺趙國40萬大軍,項羽活埋秦軍20萬,這些在史記中都有記載。確實給之後的對手起到了非常大的震懾作用,尤其是秦趙長平之戰讓趙國徹底變成了一個弱國,為秦國統一天下,掃平了道路。

明朝的大師級人物王陽明在剿匪時也採用過類似的手段,但殺戮的規模沒有這麼大。清朝的曾國藩手段就更加毒辣,他對所有被抓的人都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對太平軍的俘虜更是手下不留情,因此也博得了一個曾剃頭的名聲。


宋哲元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出於無奈。在歷史上的土匪和士兵基本上都是職業性的,他們習慣了這種好吃懶做的生活,只要他們沒有死,把他們放回去,他們會繼續當土匪和士兵,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繼續去禍害老百姓。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這句禪語的意思就是除惡就是揚善,如果不能把醜惡勢力除掉,就只能讓他們繼續危害地方,甚至製造更大的麻煩。寺院的和尚更是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在抗倭戰爭和抗日戰爭中也曾經下山作戰,為消滅倭寇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