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還需不需要魯迅?

樂活自在天


要回答我們這個時代還需不需要魯迅?

那就要先弄清魯迅是誰?他代表了什麼?他過時了嗎?

我們這個時代是需要魯迅先生的作品,還是魯迅先生所傳達的精神?又或者,兩者都需要。

我的答案很簡單:我們現在還需要魯迅。

其實不光我們現在需要,我們的未來,未來的未來,都需要魯迅。

魯迅先生最重要價值的體現,其實並不在於教科書中的那些節選文章的多少,也並不在於讓我們的孩子們會讀背幾篇先生的文章。

先生的價值還是在於他身處舊社會,但是所表現出來的批判舊文化的精神。

這種精神中的嘲諷,隱喻,倔強,頑強與深刻與獨立,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是永不過時的。

但是人無完人,就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喜歡抓著魯迅先生身上的瑕疵,大肆的詆譭先生,或者再來個極端,將先生抬入神位。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讓先生的書籍和思想,都離人們遠遠的,讓人們逐漸將先生遺忘。

先生在舊社會時,就是當時被封殺和打壓的對象。

他腹背受敵,當局要封殺他,文人們要打壓他,但是他卻“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胸懷啊。

但是還是有許多人說魯迅先生不懂民主,不懂現代政治,那這些人也只是不懂裝懂,一葉障目罷了。

一定要由事及人,看一個人要先看他做的事,再看他這個人。

先生的文章中所表現出的懷疑和批判,難倒不是他的精神所在?

去年過世的李敖就曾不遺餘力的打壓魯迅,但是先生已經離去,不然他哪有說先生不是的勇氣。

先生一出口,就會把他辯得啞口無言的。

其實文化圈多爭論也是好事,真理不辯則不明,大家批判魯迅,打壓魯迅其實也是對魯迅先生文化,思想的一種傳播,也是現代社會需要魯迅的一種具體表現。

當今世界文壇,都以是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作為這個人的最高成就,可是你知道當時魯迅先生在有機會獲得提名時,他說了什麼嗎?

先生說:在中國他不夠格,別人好像也不夠格。如果只是因為要在提名中要一箇中國人的名字,那他寧可不要。

這對於今天的文壇這種見榮譽就上,見利益就要的極其功利風來說,先生的那股風,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文壇清風。

先生在文壇其實是一個悲劇人物。

如果先生活到現在,那麼他應該會好一些。

因為我們都需要他的存在!


早晨從下午開始


魯迅咳嗽的很嚴重,胡媽給魯迅拿來痰盂,然後又拿了藥,倒了杯熱水,我看魯迅狀態不佳,便為我的到訪略感不安,但也很清楚,這已經是1935年了。

我問:“先生要不要先休息一下?我們擇期再約?”

魯迅喘著氣,伴著胸鳴,吃力的搖了一下手:“須藤醫生說,我並無大礙的,不妨事。――對了,這麼說,你真的來自將來?”

我:“是的!”

魯迅:“你講一下將來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我:“這是個充滿朝氣和希望的時代!國家富強,中國國力僅次於美國!人民愛國愛家,科技也崛起了,對了,我們連奧運會都辦過了!”

魯迅微笑道:“真好!‘希望將來’果然是有用的!但你還有些地方沒說吧?”

我放慢了聲音:“先生,有傳聞,說是要刪除學生課本中您的文章!”

魯迅先是皺了下眉頭,右手摸了下鬍鬚,思索片刻後,沉思道:“國民進步後,自然不需要我寫的這些文字了,這就好比我不吃藥了,說明我的肺病好了一樣!好事!”

我說道:“也不盡然的,路邊老人摔倒,常常沒人敢扶的!”

魯迅很詫異:“你繼續說?”

我:“有些摔倒老人,會故意誣陷好心人,就為了訛別人錢;還有些人乘公交車,就因為別人沒讓給他座位,就去辱罵責難別人!”

魯迅臉色鐵青:“簡直無恥!”


我:“記得還有一個外國老闆發火,讓120多箇中國員工下跪!”

魯迅急切問道:“結果呢?”

我:“只有一個孫天帥的小夥,寧被開除也不下跪!而其他人,都――全都跪下了,這是1995年的事!”

魯迅:“我們民族從來不乏捨身求法之人,但還是太少!”

我:“還有個別人,乘火車時會強行霸佔別人的座位,無視眾人的指責,無視鐵路乘警,無視道德。”

魯迅搖了搖頭,苦笑:“這才是真正的猛士!”

……

……

終於,魯迅站起來了,手裡習慣性的夾了一支沒點燃的煙,在手上輕輕叩了一下,望著窗外說:“我能肯定,你聽到的傳聞一定是假的,我的文章暫時不會刪除的,但將來會有刪除的一天,這個‘將來’,確切來說是屬於你們的‘將來’!”

我知道,這是魯迅希望我們的國民性格更強大,更進步!然後,就不需要他文字“藥”方了,這一定是他的期許!

考慮到魯迅可能會會問我他身體情況,甚至死亡時間等等,穿越的我真不知作何回答,也只得匆匆告辭,並祝他早日康復!


行書一點通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時候都非常需要魯迅這樣的人,有嫉惡如仇的個性,有深明大義的情懷,有堅守正義和真理的決心,可以督促著人們向著文明發展。魯迅能出生在中華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大財富。



魯迅像一面鏡子,把人性的光輝反射給了社會,讓社會上每個人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暖和陽光。魯迅又把人性的陰暗反射給了社會,讓人們看到了自身的冷漠,麻木,自私,虛偽,狂妄,等等,看到了人身上所隱藏的動物本能。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魯迅用充滿熱情的文字對人性醜惡進行批判和矯正,人們會怎麼樣?只會越來越自私,做事越來越沒有底線。

看到老人摔倒在馬路上,不但不會走過去扶起來,還會站在原地等著看好戲。看到小偷偷東西,不會上前提醒失主或制止小偷,會孰視無睹。看到有人賣假冒偽劣產品,不會想著舉報,會認為那不關自己的事。看到老人乘坐公車,不知道主動站起來讓坐,認為自己坐著理所當然……



難道我們就需要這樣冷漠,沒有愛的生活環境嗎?這樣的環境,會讓每個人得到什麼?恐怕只會讓每個人活在自己自私自利的世界裡,最終變成一個毫無價值的廢人。

偉大的作家,首先是一位思想家,魯迅是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傳承者,可以說,他是民族脊樑,他的言行和思想就如同中華民族的信仰。



魯迅正是用自己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們的心理陰暗,讓人們激發出自身潛能,為自己打拼的同時,遵循著既定的公俗良序,為整個社會奉獻著能量。

如果沒有魯迅那些聽著刺耳的言辭,人們恐怕對什麼都會習以為常,都會麻木不仁,做什麼事都不會感到羞恥和害怕,那樣將會很可怕,會自取滅亡。


鴻鵠迎罡


我們現在還需要魯迅嗎?問得好!先讓我們看看魯迅在八十年前對我們說些什麼吧。

“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經驗》一九三三年

“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他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一九二五年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論睜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中國語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吧,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象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還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今天的兩種感想》一九三二年

……

讀了魯迅上面的話,我們有沒有一身冷汗呢?會不會讓我們想起跌倒在大街上的我們不敢去扶的老人?會不會想起那些在網上肆意詆譭我英雄的惡劣行徑?會不會想起我們付出了慘烈代價之後才知道的三鹿奶粉、長春長生……

再過一百年,中國人仍需要魯迅!


50後男人


明白魯迅!就是一個髒字,就是知識分子髒,也就是官僚髒,儒家思想所代表官樣文化髒,就是舊社會大黑喑!

現在一片大好,統一聲音,統一步調,統一宣傳,統一唱讚歌,媒體屁股坐在那,自然大叫好!連大實話,都刪文章,刪,刪,刪!好似房地產商樣拆!拆!拆!記得先輩話,殺了夏明漢,還有後來人,洗乾淨屁股,準備坐牢了!之而說魯迅大家,當代是否容得下,見人見智!全天下知識分子都不敢說實話,也就沒有骨頭了!

商業文明,商業社會,不是談發展經濟,發展製造業,出口,找市場,看外部,發展新市場!而是一味內部經濟,土地經濟,房地產開發,房子!連院士不研究,卻說房地產無泡沫,泡沫與不泡沫同你有關係嗎?院士應該研究見長,成為學術界,研究界,世界上頭臉人物,解決國家難題,為民分憂!房地產根本沒有市場化,也就不存在泡沫,還用說嗎?你可是院士,國人驕傲!

鄧小平偉大!一手抓物質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都硬!物質建設就是發展經濟!精神文明不重要過道德!精神好,人有勁,有精神頭,有激情,衝勁,力可以一起使,向心力有,大國崛起不難!為什麼不宣傳精神文化呢?老是道德,有人還說用道德改造人,把全國人當勞改犯嗎?改造人!




說道231960427



我們還需要魯迅。

但是很顯然,這裡的我們,是有所指的,不包括所有人。

民國需要魯迅嗎?

很顯然,民國是不需要魯迅的。

這裡的民國,當然也不是指民國所有人。


世間人或事物的價值,多半並不取決於事物本身的價值,而是取決於觀察事物的人或組織的需要。

一件古代的破爛玩意,當時當世不值分毫,倘若能夠保留到現代,便是價值高到看不懂的文物。破爛玩意還是破爛玩意,但是觀察破爛玩意的人不同了,價值也就不同了;

2000年前後,對待玩遊戲入迷的人,討論的是要不要去進行電機治療;2018年前後,人們討論的是遊戲高手們能不能成為下一個電競明星;

冉閔,陳慶之在歷史的長河中,本不過是一個並不特別出色的人物;然而在近現代,隨著時代的改變,卻名噪一時,被賦予了各種光環。

改變的往往不是人或事物本身,而是觀察人或事物的人們。


魯迅,亦然如此。

魯迅早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也不能醒過來為自己辯解或者說些什麼。

所以只能讓不同的人或組織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釋他這個人,他的思想,他的價值。

而他的真正的形象,其實已經遠離了普羅大眾的認知。



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人存在於天地間的意義,到底為何?人死則燈滅,一切繁華盡落,一切哀怨塵埋。縱有聖賢之作流世,不過被後人打扮來打扮去,早已經失卻本人之真意;便是聖君名將,也多半子孫凋零,或流落異域,化為蠻邦之人。流芳百世,不過虛名一場;遺臭萬年,也難傷人分毫。

老師告訴我們,要尋真理;組織告訴我們,要循正道而行;

何為真理?何為正道?



近些年來,慢慢琢磨出一些道道來。人之存在於天地之間,尋的並不是什麼真理,也求的並非什麼正道。尋的,不過是理;求的,不過是道。魯迅之所以為魯迅,就其本人而言,不過循本人之所思所想罷了,至於是非曲直,那是別人的事情;汪精衛前為革命先烈,後為漢奸巨賊,亦不過是循本人之所念所察罷了,至於眾生如何評判,則是眾生之事,於他卻已然無關。


無論如何,在人類的歷史上,曾經存在著魯迅這樣一個人;他本人之思想與精神,皆存留於他的文字之間,任何有心之人,皆可通過他的文字,體味到他的世界;而一切通過解讀他的文字來了解這個人的人,終究不過是隔靴搔癢,霧裡看花,看不得他本人。


我們還需要不需要魯迅?

我們或許需要;

但是組織,已經不需要了。


無需為魯迅會最終走向歷史的深處籍籍無名;

因為歷史早已經如此這般的忘記了許許多多的人。

我們總以為,聖賢之人豈能默默無名於世間;

我以為,聖賢之人,又豈能看不透此等微末之理,卻會去爭得這般虛名。


人之所求者,不過心安二字罷了。

魯迅一生,我們總以為是為國為民;

而我看來,亦不過求自身之心安而已。

至於旁人怎麼解讀,那終究是別人的事情。


需要也好,不需要也好,魯迅就在那裡。

何必問需要不需要?

若想接近,便接近;

若不想,便遠離。

倘若問需要不需要,

便已經是不需要了。


張子曰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及時而且十分必要的問題!一個國家需要魯迅嗎?一個時代需要魯迅嗎?我們今天還需要魯迅嗎?多麼直白的問題,它指向的不單單是魯迅文章從課本刪掉的事件,它叩問的不僅僅是魯迅的文章本身,而是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的精神。

一個時代,倘若只剩下歌舞昇平,人民的凝聚力會大大下降;倘若只有好人主義的盛行,民族的精神會大大受損;倘若只有三月的暖風和秋日的豔陽,那麼,再多的堅船利炮,再多的鋼筋水泥,再長的萬里長城,都抵擋不了外族的入侵。在製造的龐大,以及科技的發達之外,我們需要構建的是一種新時代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的構建,魯迅是最好的源泉和最豐富的營養,棄之不用,無異於數典忘祖。

魯迅的海量文章中,折射出我們民族中最可貴的精神和品質,這些精神和品質,已經在西風東漸的過程中,被稀釋得越來越稀,越來越薄,一旦今日再丟棄,我們何日還能夠重建這種精神長城?尤其是在物質日漸豐富之時,尤其在光怪陸離之時,這種日漸稀少的精神品質更易在世風日下的過程中消失殆盡。

有些東西就是這樣,只有在它蕩然無存之時,我們才能想到它的珍貴,比如曾經被我們結夥燒掉的書籍,曾經被我們推倒的古建築,曾經被我們打倒的孔家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魯迅精神就是如此,如果不警醒,不珍視,也會像一切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其他東西一樣,燒掉、毀掉、拉倒。我們祈禱:真正的巨人活在時間的深度裡。應當相信,歷史終會把最有分量的東西保留下來!

魯迅的文章充滿批判精神:

一、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娜拉走了後怎樣》)

二、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歡喜。(《燈下漫筆》)

三、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雜感》)……

魯迅的文章充滿民族意識:

一、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論睜了眼看》)

三、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吧,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象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還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今天的兩種感想》)

三、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中國語文的新生》)……

魯迅的文章充滿悲憫情懷:

一、自然賦與人們的不調和還很多,人們自己萎縮墮落退步的也還很多,然而生命決不因此回頭。無論什麼黑暗來防範思潮,什麼悲慘來襲擊社會,什麼罪惡來褻瀆人道,人類的渴仰完全的潛力,總是踏了這些鐵蒺藜向前進。(《生命的路》)

二、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記念劉和珍君》)

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哪一天沒有了批判精神、民族意識和悲憫情懷,那麼一切都是叢林法則,一切都是成王敗寇,一切都是功利至上,那麼,這個民族的精神和國家,誰可以去擔當?所以,魯迅是時代的,也是長期的,只要是中華民族的國家裡,不但現在,而且永遠需要魯迅,永遠需要魯迅精神!


帝國的臉譜


我們現在還需不需要魯迅?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想清楚這個問題——魯迅是誰,他生活在什麼時代,他搞了些什麼?

魯迅是一位心繫蒼生、憂國憂民、愛憎分明的文人和思想者。他生於“亂世”,卻也是新中國黎明的前夜!他經歷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辛亥革命中轟然倒塌,以及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現實,那時的中國內憂外患、狼煙四起、民不聊生,內“不統一,政治派系眾多”,外“列強橫行,任意踐踏”,處於劇痛必須革命和朝代更迭的十字路口!

魯迅先生搞了一件大事——用文字作為武器和黑暗作鬥爭,企圖撕裂出一些光亮,讓同胞們減少麻木和觀望,認清所處時代和民族的缺失,吶喊民眾反思自我,思想覺醒起來,勇敢團結起來,把所有腐朽與壓迫革命掉!

在此基礎上,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時代究竟還需不需要魯迅?我的觀點是肯定的,需要!

雖然時代變了,但心繫蒼生、憂國憂民、愛憎分明的情懷不能丟!雖然國家和平了,但居安思危、銘記屈辱、拼搏向前的思想不能丟!雖然民眾知識巨增了,但懷疑批判、靜心鑽研、學以致用的方式不能丟!

我在想,大到國家和民族,小到家庭和個人,我們需要不斷反思剖析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勇敢地自我革新,這樣才不至於故步自封、夜郎自大、麻木不仁,這樣我們才會不斷走向更好的未來!這就是我認為這個時代需要魯迅的最大原因,也是魯迅給我的最大啟示!

(學識淺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有用! 原創是一種態度,我原創我自豪!)


紙墨晴空


從九十年代以來,形成一股孔子熱國學熱讀經熱,專門研究儒學孔子的機構越來越多,孔子研究所孔子基金會等等各種各樣的社會團體層出不窮,從小學到大學從電視到網絡,子曰的聲音響徹雲霄,專家們忙著解讀孔子的思想。孔子學院遍佈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孔子變成大國崛起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孔子很熱孔子很忙孔子責任很大,有人覺得孔子不僅要拯救中國還要拯救世界呢。

孔子歸來魯迅離去,孔子熱的同時,魯迅這邊很冷清。除了少數專家學者為魯迅奔走呼號以外,基本上沒什麼動靜。有的學者說在社科院研究魯迅的就是一幫六七十歲的老人,中青年基本沒有,在大學裡專門研究魯迅的更少。魯迅好像變成了過時的代名詞,連他的一些文章也被逐出課本,孔子很時尚很摩登,魯迅則是灰頭灰臉無人理睬。

1937年,毛澤東在陝北公學演講中說道:“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在毛澤東眼裡魯迅和孔子的價值是一樣的,魯迅對於現代的中國的意義更是深刻的,毛澤東高度評價“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孔子是大成至聖萬古師表,是封建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魯迅是精神界戰士,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創造者。

從孔子到魯迅形成一個傳統,是一代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的探索勇氣,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韌性精神,是不斷尋找精神家園的理性實踐。

孔子是過去式,魯迅是現在式。孔子思想是麻醉劑,安貧樂道中庸為主;魯迅思想是最好的清醒劑,猶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

孔子是復古派,喜歡說好久沒有夢到周公了;魯迅是疑古派,從來如此,便對嗎?

孔子是教師,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要求人們要做君子;魯迅是醫生,針砭時弊看到中國的病根。

孔子講的是中庸,妥協奴性安於現狀;魯迅是批判家一生都在戰鬥,不管是古是今全都踏到在地。

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要當王者師;魯迅紮根與普通大眾中,最恨當什麼青年人的鳥導師。

孔子鄙視大眾,“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禮不下庶人”;魯迅關懷底層為喚醒民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是在於將來”。

孔子講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專制者的利益;魯迅主張立人思想,“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

我們不能否定孔子的巨大意義,儒家思想的德性倫理、經世致用和人格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對歷史文化的積極貢獻。但是文化最怕的就是陳陳相因千古不變,“湯武革命,順乎天應乎人”,“苟日新,日日新”,魯迅思想就是對孔子思想的反叛和繼承,是現代文化思想的精神之父。

馮雪峰曾經告訴毛澤東,有一個日本人說,全中國只有兩個半人懂得中國,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魯迅,半個是毛澤東。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然後沉思著說:“這個日本人不簡單,他認為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

魯迅是懂得中國的,這一百多年來,有誰比魯迅瞭解中國人的文化,有誰比魯迅更瞭解中國人的人性!

面對著愚昧、麻木、保守和落後的國民,魯迅表示了極大的憂憤,他說:“中國的呆子、壞呆子,它是醫學所能醫好的嗎?”

魯迅開始吶喊批判用思想文化啟蒙這個武器,以喚醒昏睡的中國人,使其覺醒、覺悟起來,看清自身劣根性,達到徹底根治的目的。

因為有魯迅的思想,才使中國的現代文化有與世界對話的資格;因為有魯迅的思想,古老中國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著名魯迅研究專家林賢治曾提出:“魯迅死於二十世紀,活在二十一世紀。”

魯迅活在今天的二十一世紀,就是對魯迅思想的最好註解。因為魯迅思想的巨大魅力就在於其強大的現實性,因為今天的中國還是魯迅筆下的寫真,並沒有經過一百年了有多大變化,阿Q們依舊發揮精神勝利法,病態精神和人性醜惡依舊存在,“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事實卻偏偏讓我們無語。看客們依舊在看,人血饅頭依舊在吃,老人依舊扶不起來,牛奶藏著三聚氰胺,毒疫苗危害青少年,這是什麼樣的人性呢?

魯迅是苦難民族的代言人,底層民眾的代言人,魯迅的標槍和匕首是投向黑暗世界的響劍、是解剖醜惡人性的利刃。

魯迅是最具人民性的作家,是被剝削被壓迫被侮辱被損害被一切不公正不公平對待的弱勢群體的精神資源。

魯迅是個不合時宜的人物,對於整個中國文化而言,魯迅都是一個異端、少數、邊緣的人物。有很多人討厭他批判他遠離他,因為魯迅的冷嘲熱諷橫眉冷對一針見血直指人心讓某些人寢食不安如芒刺背。王蒙曾說“我們的作家都像魯迅一樣就太好了嗎?完全不見得。文壇上有一個魯迅那是非常偉大的事。如果有五十個魯迅呢?我的天!”

魯迅精神是超越時代的,他的思考、質疑、反抗、吶喊,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可詛咒的時代,在《燈下漫筆》中提出:“所謂中國的 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筵席的廚 房。” 中國人在歷史的境遇被魯迅概括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 價格。

魯迅是民族的燈塔是民族的火炬,是千古不朽的“民族魂”。在當代來說不僅需要孔子,更需要魯迅,因為魯迅思想是我們民族的鈣質,因為有魯迅精神我們民族才有對抗醜惡黑暗的最大資源、才能直面淋漓的鮮血和慘淡的人生。正如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所言:“魯迅就在我們身邊,他活在當下的中國,和我們一起憂慮,觀察,思考和探索。我們甚至感覺到了他那銳利的、溫潤的、充滿期待的目光的凝視。於是,我們心裡有了一絲溫馨,一點力量。或許我們應該開始新的更加深入的思考,或許我們應該開始新的更加實在的行動。那麼,就從現在,此刻,開始吧。”


非常道畢延河


國家永遠需要一些批判社會現實的人,關鍵在於我們國家從上到下能不能正確接受批判。當然魯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並不是想顛覆政府,他只是想讓國家變得更好,記得季羨林老先生也說過同樣意思的話。有人批判我們也是好事,能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改正之。最怕的就是整個國家都在麻木地歌功頌德而漠視自己的不足。有人說國家不需要魯迅了,那是因為魯迅先生的批判戳中了他們華麗皮袍下面的小,魯迅當年批判過的人現在的社會里比比皆是,這些人還是現在社會里的精英階層,面對魯迅先生幾十年前對他們的批判,他們百口莫辯,所以只能慢慢抹去魯迅先生在人民心裡的印跡,這是典型的小人更是典型的弱者心態。

我們的社會需要英雄,同時也需要時刻戳我們脊樑骨的另類,一團和氣的社會註定不會有進步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