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春節遊北京,感受中國味!過年說到年味,似乎沒有哪裡比我們的首都北京更濃。春節一定要去北京過一箇中國傳統年,看焰火、逛廟會、吃小吃,去衚衕裡的四合院走走,逛逛皇家園林、看傳統曲藝表、去天壇公園的廟會都可以感受到別樣年味。

既然是說年味,除了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吃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開啟京城北京的春節逛吃之旅吧!

北京烤鴨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北京烤鴨是一道世界名菜,享譽全球。以全聚德為代表的掛爐烤鴨,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在用料上選用肉食鴨,用的是果木炭烤制。烤鴨出爐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裡嫩,飄香十里。最有特色的當屬吃烤鴨的過程。廚師用刀將烤鴨片成薄片,每一塊都有皮有肉。吃烤鴨前先將特製的博餅拿在手裡,放上蔥絲,黃瓜絲,胡蘿蔔絲等配菜,用片好的烤鴨沾上特製的麵醬,一同放在博餅上。卷制之後,一口咬下去,鴨肉的鮮香,鴨皮的酥脆,配菜的爽口,同時在嘴中散開,美味至極。

老北京炸醬麵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老北京炸醬麵被評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麵條煮熟後襬上菜碼,澆上炸醬,即為炸醬麵。我們先來說說炸醬,孔子曾經說過:不得其醬,不食。古人就已經知道用醬來調味了,民間最常用豆類來製作醬,《清異錄》記載:醬,八珍之主也。可見醬在美食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僅僅是民間,在宮廷御膳中,也會製作醬,只不過是用更佳珍稀的食材。炸醬麵的炸醬,是用肉丁加上黃醬炒制而成。菜碼則是根據季節來佐以各種時鮮蔬菜。炸醬麵麵條筋道,炸醬鹹香,菜碼爽口,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老北京涮羊肉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老北京涮羊肉是地地道道的北京火鍋,北京地處我國北部,冬天天氣很是寒冷。羊肉性溫,適合在冬天吃,能幫助人們禦寒暖身。因此,老北京涮羊肉也一直流傳到現在在。一般採用銅鍋炭火,湯底一清湯為主,最大程度保留了羊肉的鮮美。羊肉切成薄片,下過只需一小會變色之後就能吃了。吃之前要沾上自制的蘸料,一般以豆腐乳,韭菜花,麻芝醬,辣椒油等根據自己口味進行調製。只吃肉難免油膩,這時還會配上一些蔬菜和豆製品一起下鍋,營養均衡又十分美味。

老北京羊蠍子火鍋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羊蠍子 就是羊大梁,因其形狀酷似蠍子,故而俗稱羊蠍子。羊蠍子常可用來做清湯火鍋,味道鮮美。羊蠍子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鈣質。易於吸收,有滋陰補腎,養顏壯陽功效。並且這種羊蠍子裡面的骨髓也能吃到,味道鮮美,南北方人都愛吃,並且這麼多肉,還價格實惠,是性價比很高的一道美味。

老北京滷煮火燒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滷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滷煮火燒用豬腸豬肺和火燒以其下鍋煮,使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頗受人們的喜愛。出鍋時用炸豆腐片、滷汁,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共同調製,味道特別鮮美,深得北京人民喜歡。不少的人都喜歡早起去吃滷煮火燒,生怕晚了吃不上了。

老北京炒肝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炒肝的主要食材是豬大腸和豬肝,把豬大腸和豬肝清洗乾淨,切好,燒一鍋豬骨湯,放入生薑、蒜、八角、醋、醬油、黃醬慢慢燉煮,湯燉好後把豬大腸和豬肝放進去繼續燉,最後用澱粉勾芡。雖然名字是叫做“炒肝”,實際上不是炒而是燉的,豬大腸的量也比肝要多。

老北京爆肚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爆肚在清朝乾隆年間就有記載,一般是回族同胞經營,屬於清真食品,一般是用羊或者牛的百葉和肚領製成,把新鮮羊肚或者新鮮牛肚用沸水快速焯熟後,用香油、辣椒油、醋、鹽、白糖、醬油、芝麻醬、蒜末、香菜末、蔥末拌著吃,口感爽脆,質地鮮嫩,深受老北京人的喜愛,特別是農曆立秋之後,老北京人講究“吃秋”,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說法。

老北京豆汁配焦圈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豆汁是北京特色傳統小吃,以綠豆為原料,把綠豆殘渣發酵製成,因為綠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所以豆汁具有養胃、解毒、清火、除燥的作用。但是這豆汁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因為是發酵製成,所以豆汁有一股酸臭味,有的人喜歡喝,老北京人一般都搭配著焦圈喝豆汁,一口焦圈,一口豆汁,滋味獨特,有的人卻聞著這味道就避而遠之。豆汁歷史悠久,據說在遼宋時期就已經盛行於北京地區,清朝乾隆年間傳入宮廷。

老北京驢打滾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驢打滾是老北京經典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為最後一道工序是在最後撒上一層熟的黃豆麵粉,看起來像是驢在黃土中打滾是的,所以起了再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名字,也一直這樣叫了下去。驢打滾先用江米粉和成麵糰,上鍋蒸熟。然後將黃豆麵炒熟。待麵糰正好將其攤平,一層江米麵,一層豆沙。製作完成後將黃豆麵粉均勻撒上即可。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麵,呈金黃色,豆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香甜入心,黃豆麵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別有一番風味。

老北京冰糖葫蘆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冰糖葫蘆,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在北京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並且加的東西也多種多樣,口味可供選擇的很多。冰糖葫蘆具有開胃、養顏、增智、消除疲勞、清熱等作用。在北京經常在超市外面就可以吃到剛出爐的冰糖葫蘆。

老北京艾窩窩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艾窩窩歷史悠久,在明朝萬曆年間就有記載。主要食材是用糯米粉和麵粉做成表皮,用芝麻、核桃仁等當餡料,摻點白糖,質地軟糯,口感香甜。艾窩窩的餡料也很多變,一般都是用營養豐富的堅果、山藥泥等,所以艾窩窩營養也很豐富。

老北京豌豆黃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豌豆黃也稱為豌豆黃兒,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種應時佳品。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

老北京糖火燒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糖火燒色澤淺黃,表皮酥脆,裡面層次分明,做法是用缸做成烤爐,把餅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糖火燒甜味濃厚,老人和小孩都愛吃,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老北京糖耳朵

春節出遊尋年味系列之:春節遊北京必吃美食!

糖耳朵也叫蜜麻花,因為它的形狀像人的耳朵,因此而得名。糖耳朵在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糖耳朵鬆軟綿潤,香甜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