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册亨县巧马镇新市民:搬进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今年以来,册亨县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捷报频传,截止到2019年3月底,该县巧马、秧坝两个镇提前全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全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提振了精气神,在全州树立了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为进一步总结好、宣传好、推广好册亨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易地扶贫搬迁 比学赶超——册亨经验”专题报道,集中展示册亨县易地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讲好在目标落实过程中人和事两方面的故事。敬请关注。

“一个月有2000元的工资,而且我家离学校又近,真得感谢党和政府喽……”4月4日下午,在册亨县巧马镇第一幼儿园门卫室,说起搬到新家后的感受,韦启贞说了一堆感谢的话。

2017年,享受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韦启贞一家5口,搬到巧马新市民居住区,从此,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家门口就业,看病读书方便,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韦启贞反复说道。这些话,都是他的心里话。

在巧马镇2018年度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的2245户9395人中,韦启贞只是其中之一。

“满意、满意,太满意了。”走进册亨县巧马镇新市民居住区117号楼202室,问起对新家是否满意,房主王昌国接连说了三个满意。

来自板坝村的王昌国回忆,当他拿着新房子的钥匙,打开新房子的大门后,心情激动无比,急急忙忙地走进新房各个卧室看了看,转了转,四室一厅的格局、独立的卫生间、独立的厨房、洁白的墙面、铺得很均匀的瓷砖……一切都让他满意。

“做梦都不敢相信,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王昌国说。

而做王昌国一家的搬迁工作,由各方力量组成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小分队没少费心,今年的3月14日,攻坚小分队成员就来到他家,拉家常,谈搬迁。

“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房子帮建好请你们入住,你们还顾虑什么,还不赶快搬迁呀!”板坝村村主任黄凤辉说。

“就是喽,你看我们村的者不组,整组都搬迁了,他们现在在义龙新区居住区日子过得舒服得很呢,娃娃就近在门口读书,政府帮忙解决一人一户就业问题,一个月工资能拿几千块,老家的土地用于流转还有租金拿。现在他们日子过好了,有的几个月、半年才回家乡看看。”回乡助力团团长罗继祥接过话茬说道。

“现在最落后的就是尾妹组了,骑车到镇上都要一个半小时,组里连个大学生都没有,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好环境,大家只有搬迁了才能过上好日子呀。”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惠讲透,把群众心里的顾虑解答清楚。

“其实,大儿子王祖高早就想搬了,都跟我说了好几次了,儿媳妇肚子大着呢,怀孕有8个月了,离医院近点也让人放心些。这个家我说了算,今天你们在这里,就按我们苗族的规矩吃饭、喝酒,明天我就去领钥匙看新房搬新家。”这一次动员,王昌国终于动心了。

“好,就这么决定了,明天村干部就派车来帮你搬家!”村支书黄斌趁热打铁。

第二天,一辆插着红旗的小货车在山间弯路疾驰,带着群众殷切的期盼,板坝村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小分队来了。王昌国站在家门口,看见大家如约而至,心情舒畅,看见攻坚小分队的成员下车后,七手八脚地帮忙搬东西,他忙叫唤儿子去帮忙,车子满载幸福驱动。

做王昌国的搬迁动员工作,只是巧马镇板坝村攻坚小分队助推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

“我们寨子出去的干部谢安静,回家来常常跟我们唠家常、讲政策、算明白账,真心实意地为我家着想。都是亲戚,总不会骗我们嘛。”巧马镇锅厂村搬迁对象王朝荣说。

据了解,巧马镇在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百日大会战工作中,探索建立村级脱贫攻坚指挥长和干部回乡助力团团长“两长”助推易地扶贫搬迁模式。按照该模式,指挥部难以啃下的“硬骨头”,由指挥长向团长开“单子”,请求回乡助力团帮助,回乡助力团以“亲戚”的身份回到寨子向群众讲政策、算收支、谋出路。

“由于群众很乐意信任回乡助力团,助力团的宣传动员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巧马镇人大主席王侨说。

王侨介绍,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巧马镇不断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两长”模式,要从组建党群代表服务队开始说起。

原来,巧马镇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和宣传工作时,组织共商工作组进村入户,但任凭怎么努力,总有一些群众对搬迁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经过研判,工作组发现返乡务工人员、致富能手和大学生这三个群体在共商过程中激情最高涨、发言最踊跃,于是就萌生了组建党群代表服务队的想法,让这些群众身边的群众,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总结的道理,来参与做群众的搬迁动员工作,没想到效果特别好。

“搬与不搬的僵持局面一下子就被打破了。”王侨说,方法对路了,局面就一下子打开了,巧马镇党委政府将党群代表服务队的做法运用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工程建设、产业孵化等各个环节。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地加入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宣传队”“行动队”“服务队”,各个企业和中介力量也迅速地参与了进来。

“册亨县巧马镇共搬迁入住2245户9395人,圆满完成了2018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这对全镇的干部职工来说,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

当前,由“两长”统筹的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小分队,正活跃在巧马镇各村持续作战,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进行。

“同时,我们还将县直下沉攻坚力量、包保干部、村组干部等纳入村级攻坚指挥部,引导群众尽快融入社区,过上新市民美好生活,得到了搬迁群众的好评。“王侨说道。

“在家门口务工就是好嘛,公司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来自巧马镇锅厂村的新市民韦国柱开心地说。去年,巧马镇政府组织人员到村里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宣传工作时,动员搬迁村民到公司应聘,韦国柱通过公司培训后成功上岗就业。

为更好地做好新市民的服务工作,巧马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搬迁后,我家住进了新房子,我一个月有3000块钱的工资。”陈启英是巧马镇锅厂村的精准扶贫户,搬到新家后,经过公司的培训,现在在巧马镇工业园区奇松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上班。

对搬进新家的群众,巧马镇聚合各方力量重点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引进企业、支持创业、保障就业,帮助搬迁群众找出路,至少实现一户一人就业。截至目前,巧马镇不定期地组织企业到新市民居住区,利用赶集天人流量集中的优势开展招聘会,有效解决了招工难、就业难问题。

“目前,仅我们的‘五员’扶贫(五员指护林员、护水员、护路员、网格员、保洁员)就涉及285户搬迁家庭。”王侨说。

王侨表示,下一步,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发挥“两长”的优势,积极帮助搬迁群众发展生产、创业就业,通过就业培训、产业帮扶和金融助力,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提供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肖 雄 陈 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