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老家方言怎么说馒头?

娱乐小练儿


我的老家山东聊城冠县,我老家管馒头叫馍馍,又叫干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我老家的人一年四季吃馒头,吃米饭不习惯。我老家靠种植小麦为主,小麦磨成面粉,面粉做成馒头。面食淀粉多,人吃多了精壮,所以北方人都比较高大。再者我老家是农业大省,农民下地干活很劳累,吃馒头顶的时间长。山东姑娘基本都会做馒头,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做馒头也是一种手艺,我老家好多开馍房的,靠卖馒头发家致富。他们做的馒头外观净白好看,有方有圆,4个1斤,吃起来有劲道,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以前,我老家红白喜事,随礼都是买这种馒头。白事3斤或5斤,红事6斤或8斤,这都是有讲究的。家里来了客人也是用这种买的馒头招待,以示尊重。





ZhuiMeng异乡人


我们老家方言称馒头为馍馍,我第一次知道馒头就是馍馍,可是费了很大力气的。

小时候跟几个小伙伴去村外的一个砖厂玩,在那里干活的有很多南方人,我们玩累了正准备回去,路过砖厂的食堂,一个厨师正从车上往厨房搬白菜,看到我们过来,就喊我们:你们帮我把白菜搬到厨房,搬完了让你们吃馒头。馒头是什么啊?我们几个面面相觑,谁也没听过,都以为是什么好吃的呢?于是就帮厨师搬白菜,搬了半天好不容易搬完了,厨师说等着啊,我去给你们拿馒头。我们几个在外面欢欢喜喜的等着,看到厨师拿了几个馒头出来,我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唉,原来馒头就是馍馍啊…

我们几个一人拿着一个馒头,带着失望边吃边回家了,不过也是有收获的,那段时间经常问别的小伙伴一个问题:你吃过馒头吗?对方回答没吃过,我就哈哈大笑:你连馍馍都没吃过啊。

时间过得真快啊,回忆这件小事的时候,几张天真的笑脸,仿佛就在眼前,但时间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


陶源深处


我们老家慢头叫”馍馍”,”饽饽”。

开革开放已前,饽饽可是稀罕物,只有过年才可以大吃一顿,以饱口福。饽饽还是过年走亲戚的重要礼物,记得我十来岁的时候,正月初四跟妹妹去大姨家,带着8个饽饽,2条饼干,用苑子盛着,上面盖了个花包袱,苑子把上系根细绳,再用根木棍,一头放细绳套儿里,一头放在肩膀上背着,整个苑子靠在后背上,既省力又得劲儿,母亲嘱咐我和妹妹:你们两个替换着背啊,一个人背着太累。我和妹点头答应,高高兴兴地出了门。

到大姨家有五六里的山路,要爬一个很陡的坡,而且路崎岖不平,一边是很深的河沟,以前去大姨家走这条路总是多加小心,现在更要提高警惕,因为肩膀上背着饽饽,万一摔到,饽饽滚进沟底,可就麻烦了,尤其是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路很滑,我正这样想着,脚下一滑,还是摔倒了,肩膀上的苑子翻了个个,幸亏妹妹一把扶住了,没滚下山坡,可苑子里的饽饽却轱辘辘滚过了山坡,滚进了沟底,我和妹妹立即下沟去寻找,白色的雪地与白白的饽饽浑然一色,我和妹妹找了好长时间才将8个饽饽找到,等我们赶可大姨家吋快响午了,把经过对大姨说了,大姨心疼地说:你娘也是,还让小孩子带饽饽来,怪累得慌……妹妹插嘴说:俺娘说饽饽是圆的,过年是团圆的日子,不带饽饽能行?大姨一下子将我和妹妹拥入怀中……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里大姑娘找对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发面饽饽白也好,漂亮小伙穷也嫁”。


落英乡间


我们老家叫馍馍,也叫馒头,我们这里以面食为主。

现在出门多了,接触了不同地方的面食,比方说河南人爱吃面,也就是面条一类的,甘肃人也喜欢吃面,什么炒面、臊子面、拉面。

感觉他们的面太硬,吃一吃两次还可以,吃多了胃就不舒服。

再就是很多地方喜欢吃大米,有的米饭也是很硬,对于我们山东人来说,不大习惯。

外地人也对我们喜欢吃馒头表示不理解,不止一次有朋友问我,吃馒头能吃饱吗?我对这个问法大惑不解,吃馒头怎么会吹不饱呢!

现在知道了,这是风俗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我们的胃适应情况也不一样,他们吃馒头只是当作吃“零食”,而我们这里是主食。

小时候,能吃上一次白面就不错了,那时候常常在想,长大一定要向邻居张家大哥那样,天天吃白面馒头,张家大哥在供销社上班,经常吃馒头,把我们这一群小屁孩馋的直咽唾液。

时过境迁小时候的美食现在已经是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食物了,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还是喜欢吃馍馍,咀嚼着馍馍,慢慢的享受,感觉它甜甜的滋味,一种惬意便由心而生。

感谢滋养,滋润我成长的大馍馍。经常在外面跑,现在自己也学会了蒸馒头,在蒸馒头中也体会到了一种心情,掌握了蒸馒头的技巧,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理解生活的艰辛,懂得做人的道理。




用户4496285841096从


我是西安闫良的,我们关中人把馒头叫蒸馍。过去女和外甥去娘家和舅家拿的馍叫角角馍,把面用酵面一搓,起好,然后用碱面揉匀,饧好,搓条,丢成拳头大的面圪瘩,用擀杖擀成扁圆形状,里边包一疙瘩清油和面拌匀的油面,包好。上蒸笼(草圈)一蒸三十五分钟就行了,拿六到八个角角馍,回两个。这是讲究。再就是大馍,简单的花馍。老人给晚辈回拜的馍叫拽把馍,小巧玲珑,小魚,小猫,小兔,小鼠等造型,栩栩如生。过年,或者红事,白事蒸的是小馍,一口一个,香的很。可惜,如今叫钱财攀比把过去那些温馨的亲情弄的面目全非了。亲戚间来往也少下了。一年到头,我看过年都快要完蛋。因为道德礼崩,人浮于事。金钱把人都害成机器了,闸刀一推,恨不得连轴转。


丁怀亮734


我的老家在豫北地区的内黄县。以沙地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而馒头是必不可少的主食。在内黄把馒头叫做馍。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内黄的馒头。我们内黄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华夏始祖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于内黄。稳固的农业基础黄地势平坦,沃野千里,是国家小麦的主产地。在内黄的梁庄乡。以前每到春节的时候。梁庄乡各个村的人都会蒸出各种各样的花馍。来祭祀颛顼 帝喾两位先帝。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所以当地形成了蒸花馍的习惯,当地蒸出的花馍颜色丰富,造型多样。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丰富。每到春节的时候,家里不再蒸那么多馒头。而把做花馍的优良传统保留了下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蒸出各种各样的花馍拿出来比赛。看看谁家蒸出的花馍造型好看,颜色漂亮。让大家选出前几名代表村里面去和别的村参加比赛。最后再有乡政府来选出冠军,亚军,季军。给予适当的奖励,这就是梁庄镇春节蒸花馍的习俗。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对馒头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吃饱而已。把馒头也做出了花样。比如我们老家非常受欢迎的豆包 糖包。就是把砂糖或者红豆包进馒头里面。这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吃到嘴里面甜甜的。春天的时候,我们从树上摘下新鲜的槐花,榆钱。夏天时候的青菜叶子,秋天的红薯叶,冬天的菠菜。都可以把他们掺进面团一起蒸,蒸出的馒头我们当地人叫菜窝窝,如果再配上一点蒜汁蘸着吃,那才叫美味。是当地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最爱吃的一种馍。馍 可以说是我们当地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主食。

在我们豫北地区馒头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请问你的家乡把馒头叫做什么?请您分享一下,





徐任伟


在河南老家,特别是农村,感觉还是说“馍”的多一点,馍也算是一个统称吧,还分花卷、菜卷、油卷、菜包子等等。

蒸馍的面需要发酵,有用“面扎头”(上次蒸馍余下的小面团放在面袋子里自然风干)发酵,也有用老酵子(用麸皮或者玉米糁制作的酵母)发酵,还有现在常用的发酵粉发酵。

一般来说,年轻人喜欢发酵粉蒸的馍,可能是用面扎头或者老酵子蒸的馍稍微有一点酸,然后老年人又不愿意放碱,而老年人吃惯了用酵子蒸的馍,总觉得用发酵粉蒸的馍有一股味道,于是,在一个家庭里,吃馍也会有不同意见。











探味郑州


我们那里除了叫它馒头、馍馍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叫法——板凳腿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怪异?但这名字绝不是我瞎叫的,真有这个叫法,对了,我老家是湖北钟祥的,钟祥的老乡们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亲切。

为什么这样来称呼馒头了?首先,馒头在我们那的做法,是在面团发好了后将它揉成粗细适中的长条状,然后用刀把它切成宽度6-7cm的块状上锅蒸,切的方式就像把板凳的腿砍成一块块的样子,由此得名板凳腿。

还有一个说法,听老人们讲,过去物资馈乏的时候,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不够吃,过年过节又不能太寒酸,所以就用做板凳剩下的木料劈砍制作成假馒头,和白面馒头一起上锅蒸再端上桌,这种木馒头只能看不能吃,撑场面用的。吃一口蒸红薯,看一眼木馒头,权当是在吃馒头了。

这种刀切的方形块状的面团制作出来的叫板凳腿,如果面团不用刀切,而是用手揪一小团再揉捏成球状,蒸出来的才叫馍馍,而我的家乡人对它也有一个有趣的叫法,石疙瘩子,就是外形像一个球状的石头。

有没有钟祥的老乡们,绐我点赞加个关注吧。




业余历史研究者







淡淡地淡淡看世界


普通话的馒头,西北人叫“馍馍“,有的地方叫“波波”,还有的地方叫“杠子头”,中国幅员辽阔,十里不同音,自然叫什么的都有。



最著名的馒头,当数中国山东青岛的“王哥庄铁锅大馒头”。大的都有两斤多一个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铁锅铁苾上蒸熟并结焦黄的“格扎”,面香味十足,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我们一个亲戚从美国回来,临走时还要专程带一些回去。

我的朋友万延斌,当年为了让全国人都吃的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王哥庄铁锅大馒头”,在推广上下了不少功夫,才使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民间瑰宝,成为全国各地家喻户晓的抢手货,摆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也带动了当地这个专门以馒头加工著称的产业,现在很多家著名的面粉加工企业,专门为“王哥庄大馒头”加工专用面粉,这个特色产业十分红火,行销海内外,誉满中华。

您要是到了青岛,一定要尝尝这个有木柴火加工出来的“王哥庄铁锅大馒头”,你一定会赞不绝口!

朋友,吃好了,别忘了是我给你推荐的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