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有什麼能力能讓清朝皇帝退位?

況天佑558


1912年2月1日,紫禁城金鑾殿,滿朝文武哭作一團,隆裕太后對年幼的溥儀說:“大清能有今日,都是袁大臣的功勞。”,要求溥儀賜座給袁世凱,袁淚流滿面,始終跪在地上不敢仰視聖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隨即陝西、湖南、江西宣佈獨立。清廷派陸軍大臣蔭昌前去平亂,結果清軍半月之後才出現在漢江邊上,革命軍早已做好應對措施,清軍戰敗。10月25日,廣州將軍鳳山被革命黨人炸死,噩耗傳回北京,清政府大驚,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陸海軍,前去討伐。

10月29日,清政府下詔:先懲戒率先逃出武昌的湖廣總督瑞澂,並且下令廢除由滿清皇室控制的內閣,實行責任內閣。11月1日,內閣總理大臣奕劻等皇室成員相繼辭職,隨後袁世凱接任總理大臣。到12月2日,上海、蘇州、浙江、貴州、廣西、安徽、福建、江蘇等省市相繼宣佈獨立。

北洋新軍南下一舉攻下漢陽,俯瞰武昌,城內的革命軍死傷慘重,人心沮喪。誰知袁世凱按兵不動,等到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袁世凱派代表主張議和:說這次事變,不是用武力鎮壓就能解決問題。

此時,朝廷分成兩派:一派主張議和,一派主戰,屬於主戰派的大都為滿清貴族,以良弼為首。袁世凱為說服皇室成員一致議和,先是利用自己的部將,恫嚇他們,說是軍餉困難,平定叛亂最少需要一千二百萬兩,現在南方各省脫離清政府,糧餉困難,雪上加霜的是海關稅收又被列強扣押。隆裕太后號召權貴們為打仗募捐,結果應著寥寥。

統兵大員薑桂題宣稱:凡不買政府公債的,會招來殺身之禍,權貴們信以為真,紛紛向朝廷上貢財產薄,隆裕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錢黃金八萬兩作為軍餉。可就是不見北洋軍有所動作。

皇族開始懷疑袁世凱的“良苦用心”。袁安撫他們說:民主其實就是堯舜禪讓,不是所謂的亡國,要是再讓局勢惡化,鬧得像法國革命一樣,皇帝是要掉腦袋的!

1912年1月16日,隆裕太后召開御前會議。會上溥倫、奕劻主張議和,溥偉、載澤主戰,兩派吵得不可開膠,最後只得草草結束。袁世凱在回家途中突然遭遇同盟會的暗殺,袁沒死,他的衛隊被炸死十人。這時清廷宗室皇族紛紛認為袁世凱是忠於大清的賢臣。主戰派良弼暗地裡組織旗兵,想密謀暴動,推翻袁世凱的反動勢力。

袁世凱躺在病床上尋思,幾番恐嚇不行,皇族不為所動,要不行動,自己處境堪憂。於是秘密召喚親兵進京援助,1月27日,軍諮使良弼遇刺身亡,皇族主戰派頓時元氣大傷。親信段祺瑞聽說:老頭子幾次計謀都沒有成功,於是號召主力干將二十八人向朝廷致電:要求共和。

隆裕太后沒辦法,和滿朝官員痛哭流涕,答應還政於民,於1912年2月12日發佈下詔書。


民國不曉生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歷史上非常有爭議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早年間,發跡於朝鮮半島,之後開始在天津小站為奄奄一息的清政府編練新軍。辛亥革命爆發後,在革命黨和清政府之間左右謀利,最終逼迫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政權,成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1915年12月,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自己登基稱帝。此舉引發了國內的強烈反對,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佈退位,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1916年6月6日因病而亡,葬於河南安陽。

在1908年11月15日時,統治了清王朝半個世紀的老太太慈禧,終於拜拜了。在她臨終前,還捎帶腳的毒死了光緒皇帝,安排了3歲的小娃娃溥儀繼承皇位,任命他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成為事實上的掌門人。

載灃此人,大本事沒有,最大的特點就是脾氣好。但這麼一個脾氣好的人,上任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砍殺袁世凱。WHY?

因為!光緒皇帝之所以在後半生被慈禧關在贏臺的籠子裡,全拜袁世凱所賜!而光緒皇帝,是載灃的親哥哥,宣統皇帝的大爺。

甲午戰敗後,光緒帝積極要求變法圖強,挽救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開始了維新變法。由於涉及到了頑固勢力的權益,慈禧逐漸轉變態度,開始阻擋變法的推行。

不切實際的維新黨人,為了能夠掌握軍隊,竟然找到了袁世凱幫忙,希望他出兵頤和園,抓捕慈禧老太太,搬掉變法路上最大的絆腳石。真不知道這幫知識分子是用哪隻腳想的,居然拉袁世凱入夥!

袁世凱辦事效率極高,很快便向榮祿密報了此事,告發了維新派,出賣了光緒皇帝。這樣,慈禧找到了出手的理由,輕輕鬆鬆一抬手,撲滅了維新變法,囚禁了光緒皇帝,要不是老外攔著,早就廢掉光緒皇帝了。

從此,告密有功有功的袁世凱成了慈禧老太太的心腹人馬,一步步扶搖直上。

宣統即位後 ,北洋軍早就在袁世凱的操作下,從一鎮擴充到了六鎮。並且北洋軍最大的特點,不是戰鬥力強,而是吃著朝廷的俸祿,卻只聽袁世凱一個人的話,基本上成了他的私人武裝。

載灃作為攝政王深知,不除掉袁世凱,他這個攝政王就是擺設。可是,在慈禧手下委屈多年的他,又養成了優柔寡款和謹小慎微的性格。一個人不敢拍板,不敢做主,找來奕劻和張之洞等人商量。

這一商量,壞事了,奕劻就堅決不同意。張之洞也以“新君初繼,不可殺重臣”為由,反對誅殺袁世凱。隨後,其他軍機大臣也附和,表示不能殺袁世凱。怕這股勢力不夠大,英國公使也出面向清廷施壓,力保袁世凱。

載灃一看困難重重,猶豫了,只得退而求其次,以“足疾”為藉口,免去了袁世凱的所有職務,趕回老家養老去了。

之後辛亥革命爆發,載灃根本無法調動袁世凱留下的北洋軍隊。迫於無奈,在奕劻等人的建議下,載灃又腆著臉,請求袁世凱出山領軍。

袁世凱開始坐地起價,以“足疾未愈”為由,遲遲不動。直到載灃徹底交出所有軍政大權,辭去了攝政王一職後,他才“不情不願”地接受了內閣總理大臣一職,成為了清王朝的CEO。

成為CEO後的袁世凱,不說積極剿滅革命黨,而是在兩派之間左右逢源,最終逼迫清帝退位,逼迫孫中山下臺,自己當了中華民國大總統,攫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







文史不假


清室到了1911年前後,早已經是強弩之末,支撐不了多久了。

八國聯軍侵華時,東南互保的局面形成,南方諸省幾乎已經形成了不聽中央號令,各行其是的局面,慈禧光緒雙雙歸天后,清廷迫於形勢,無奈只能搞憲政,

清末最後那三年的新政,等同於將絕對的中央集權放棄,使得本來就獲得地方大權的各地督撫們,利用諮議局以及編練新軍的“變法”更加壯大了自己。

在如此形勢下,中央權威江河日落,地方權力開始逐漸加大,各位督撫權威日盛,兵權成為了當時最重要的保障,大家都敏銳地嗅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且當時活動成風,不斷滲透新軍、地方勢力的革命黨人活動,地方官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革命黨們再新軍中的革命宣傳工作,就差沒有直白地說要扯旗造反了。

這種情形下的滿清四處漏風,一個太后一個皇帝,一個皇族內閣加上一群遺老遺少,又能起到什麼用的作用?

是故,南昌城內一聲槍響,南方十七省紛紛通電全國宣佈獨立,並於1912年元月,會於南京成立了中國民國臨時政府,孫中山成為臨時大總統。

而這時候驚慌失措的滿清朝廷,即可需要一個政治軍事強人來度過這次危機。而放眼諸個朝廷,能挑出來的唯有之前被解除權力的袁世凱一人而已。於是袁世凱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

袁世凱,甲午之後,在小站練兵,以淮軍舊部班底為基礎,編練北洋三鎮,成為當時中國最具有戰鬥力的新式軍隊。對於這隻軍隊,袁世凱從一開始編練的時候,其目的就是想將其打造成自己的私軍的。是故,北三鎮之諸將,各自不服氣,也只服於袁世凱一人而已。

北洋三鎮,是北方唯一能夠抵禦革命之火的資本,然而遺憾的是,這支部隊的頭領,早就成為了一個攪局者。他利用形式,巧妙地將自己置身於最恰當的位置,尋求最大的政治利益。與南方秘密談判南北議和,最終取得了成立民國政府,清廷退位後自己成為大總統的條件。

在得到南方革命黨勢力的許諾後,袁世凱開始了他逼迫清帝退位的計劃。

首先,隆裕太后要跟南方叛軍幹仗,就只能指望袁世凱發兵,於是袁世凱以沒有軍餉為藉口不發兵,老袁開口就要一千二百萬兩銀子,可大清連年都要應付諸國鉅額賠款,國庫都快窮得揭不開鍋了,無奈之下太后只能號召朝廷諸公捐錢。然而滿清的皇族們只有慶親王憤慨地捐了十萬,少數人捐了數萬。

老袁很生氣,抱怨說,又要我打仗,又不給我錢,這不是致我於死地麼?

隆裕太后無奈,只能發內帑8萬兩黃金給老袁,老袁收了錢全存了銀行,然後授意北洋諸將聯名上書內閣說,大清的親貴大臣們在外國人的銀行裡存幾千萬、如今如果不拿出來輸國難,遲早落得個人財兩失的局面。

之後,北方諸督撫也聯合發難:逼迫滿族親貴大臣們出錢,他們不出錢,軍界就不發兵!

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們見了奏摺後十分驚慌,一部分說自己家窮啊,拿不出錢來,不如議和算了,一部分叫囂著要主戰,以良弼為首組成“君主立憲維持會”發佈宣言,成立宗社黨,要除掉袁世凱,重新組皇族內閣,以鐵良為清軍總司令南下平亂。反正,就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錢。

一時間京師波譎雲詭,風雲再起。

而與此同時,京津的同盟會開展刺殺活動,先刺袁世凱未遂,老袁開始稱病,後刺殺良弼,刺客與良弼同歸於盡。連番刺殺,搞得整個北京城風聲鶴唳,謠言四起。有說是良弼先暗殺袁世凱未遂,隨後袁世凱為報前仇派人炸死了良弼。皇族內部人人自危,於是急忙收拾鋪蓋逃亡天津,青島租界避難去了......

之後袁世凱開始著手逼宮,先是派外交大臣胡惟德代替他入朝,其後又買太監總領小德張,給隴裕太后吹風,一番言語之中全是在說,不如讓位,讓袁世凱來給太后您和皇帝保平安。

同時,在前線作戰的湖廣總督段祺瑞聯合四十七名將校聯合電奏朝廷,請求諭旨,要求共和,措辭嚴厲,直斥皇族內閣敗壞大局。

至此,隆裕太后算是明白過來了,不僅軍民反清,連倚重的北洋軍也不支持大清了。於是她召集滿族親貴,將前線奏電給諸親貴看,大家看後驚恐萬分,一言不發。次日,再召集御前會議時,應者寥寥,來的人都沒有決斷之詞,只有一人提出從長計議。看著沒有擔當的皇族,隆裕太后長嘆一聲,看來,只能自己承擔責任了。

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是隆裕太后最後一次臨朝,而這一次朝會,也只有一個目的,即宣佈南北議和,清帝退位。

自此,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徹底終結。


朝代說


袁世凱原本是個落第書生,後投筆從戎,在清軍出兵援助朝鮮之亂中嶄露頭角,獲得“知兵”之名,後主持小站領兵,並逐漸以此發家,建立了一支屬於自己的強大軍事力量,並滲透到政治上,使其成為清末李鴻章後,首屈一指的權臣。

1902年,袁世凱奉命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北洋軍)。他利用這個機會,大肆培植自身勢力,北洋六鎮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而且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

可以說,袁世凱幾乎將北洋新軍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北洋新軍,偏偏又是清末武器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強悍的軍隊,袁世凱掌握了北洋新軍,無疑掌握了與清廷分庭抗禮的武力資本。

更何況,袁世凱在練兵的同時,也沒有耽誤政治資本的擴張。清末新政,他還兼任督辦電政大臣、督辦鐵路大臣及會議商約大臣等職,通過辦理新政,他得以“內結親貴,外樹黨援”,很快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

在這種形勢下,當清廷面對南方革命黨步步緊逼,又無力平定“叛亂”時,便不得不依賴袁世凱,且受袁世凱的擺佈。

而袁世凱採取“養敵自重”的策略,將革命黨氣焰打下去,奪回失陷的武漢三鎮中的兩鎮——漢口和漢陽後,突然停戰,與革命黨談判起來。同時,袁世凱又不斷向清廷誇大革命黨的勢力,導致清廷既害怕革命黨,又生怕袁世凱和革命黨聯合,不得不接受袁世凱的建議——宣佈退位。


趙營平


袁手握重兵,內外交困的皇室豈敢不聽!袁公實力翻手間不輸前輩曾國藩,曾國藩有四次被勸說當皇帝但他是保皇派,所以咸豐帝時太平天國踏遍大半個中國,有曾公保著皇室仍安然無恙,當年曾公若反戈一擊,清朝隨便也就滅了,可惜曾公沒這樣做;而袁公若是保皇派,武昌起義基本沒戲,孫先生光靠一張嘴拿什麼成功!只要有袁在,誰也滅不了。好在袁是倒皇派,且兵不血刃(改朝換代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並設計了亞洲第一個較為先進的資產民主共和制。他的初心並沒想當皇帝,否則何必等到別人來慫恿他復辟。所以中國近代史,袁公居功至偉!雖有復辟帝制的汙點,但別人反他時立馬又親自廢除了帝制,恢復了共和,只可惜患尿毒症過早離世,若多活十年,小日本就不敢窺視中國(至少不敢那麼早入侵中國)!他走後群龍無首,軍閥都自立門戶,給了小日本可乘之機。


Q氣吞萬里Q


袁世凱是清朝末年一個非常有實權的任務,他當時掌握的新軍是中國最強、最有戰鬥力的軍隊,清朝後期的軍事行動基本上都是由新軍進行的,體現了袁世凱的軍事實力。

北洋軍只服從於袁世凱一個人的命令,而清朝其他人,無論是皇帝,還是攝政王實際上處於架空的狀態,對新軍都素手無策。當時清廷沒有人比袁世凱更熟悉運用新軍打仗,袁世凱在新軍中威望非常高,他對新軍有絕對的控制力,他有實力逼迫皇帝退位。當時的清王朝已經風雨飄搖,而清朝其它的軍隊沒有什麼戰鬥力了,而且民心向背,所以,袁世凱可以輕而易舉地逼迫清朝皇帝退位。


福蘊堂主


袁世凱被開缺的三年(1909一1911),也是大清王朝艱難撐持的三年。在這段時間裡,國內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各革命階級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反抗鬥爭。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在這一時期有了快速發展,對清朝統治者產生猛烈的衝擊。在另一條戰線上,資產階級立憲派也在開展著鬥爭,他們用和平手段在全國範圍內擁逼清廷儘早立憲,搞的熱火朝天。袁世凱同清廷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這是由他們的利害關係所決定,據黃興說,袁在開缺回籍之前,因感到“地位頗覺危險”,曾讓直隸總督楊士驤派人前往見黃,說袁“甚願與革命黨聯合,把清室推翻,復我故國”。孫中山答覆說不願輕易受騙,所以未能合作。袁世凱希望革命早點爆發,逼迫清政府對他重新起用。他的黨羽為其出山一直在努力活動,1910年下半年更加頻繁,唐紹儀因外交失敗,在軍機大臣面前活動起用袁,以應付困境,1911年3月,徐世昌看到國內政局困難,政府束手無策,便向載灃提出起用袁,以解決面臨的複雜問題。1911年4月,由於英俄交涉,日俄加緊侵略,東三省危急,以奕劻為首的滿漢大員十餘人聯名同請起用袁,力保袁世凱任東三省總督,以挽危局,但是,載灃、隆裕不為所動。清政府的腐敗黑暗,如火如荼的群眾鬥爭,各方面的輿論,使袁世凱看到了希望,其東山再起的慾念日益強烈,無法抑止。1911年9月,當全國的保路運動風起雲湧、四川暴動烽火連天時。10月,新軍裡的革命黨決定提前起義,一舉攻佔武昌,10月11日光復漢陽,12日光復漢口,武漢三鎮全為革命黨人控制。革命黨人一舉攻克武昌,瑞瀲、張彪棄城逃跑的電文奏到北京,清廷舉朝惶恐,立即研究對策。清廷只能從新起用了袁世凱,並答應袁世凱六個條件,其中第二條就是組織責任內閣。袁世凱上臺後,一面派部下聯名電奏朝廷不好的消息,一面又和革命黨討價還價,袁世凱決定利用雙方的矛盾,抬高自己身價,攻其弱點,來個一石二鳥。具體地說,就是以清政府為工具去壓迫南方革命力量,迫使其就範投降;以革命力量威脅清政府,逼它交出全部權力。隆裕太后嚇得只好哭求袁世凱:“務要保全我們母子二人性命!”隆裕授權給袁世凱,與南京臨時政府磋商退位條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帶著六歲小皇帝,在養心殿舉行了凊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但是,內閣總理袁世凱仍然稱病不入朝。隆裕悲道:“袁世凱世受皇恩,把這樣的局面應付到今天,為國家、為皇室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議和能使南方滿意,做到優待皇室等條件,已是不易。我和皇上為了全國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逸,國家早一天得到統一,過太平日子,不再打仗,所以我按照議和的條件,把國家的權力交出來,交給袁世凱辦共和政府。今天頒佈詔書,實行退位,讓袁世凱早日出來,使天下安寧吧!”頒佈詔書後,隆裕太后攜著溥儀,由內監扶著回到內宮,群臣遂散,到此,清王朝統治中國268年後,便宣佈結束了。





來今雨軒39655858


1912年2月12日,在考慮了再三之後,隆裕皇太后決定讓溥儀皇帝退位,而清帝之所以在1912年年初選擇退位,與袁世凱有很大關係。清帝之所以能夠退位與袁世凱連哄帶騙有很大關係。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袁世凱一邊,所以袁世凱能夠成功逼退隆裕皇太后。

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再度出山,北洋軍除了禁衛軍之外,幾乎都在袁世凱的掌握之中。但是,袁世凱在一開始還有一些挑戰者,比如清廷內部的良弼、鐵良等人,因此,在袁世凱建議隆裕皇太后讓溥儀皇帝退位後,良弼、鐵良等人極力反對。但是在1912年2月初,革命黨人彭家珍炸死了良弼,清廷的其他大臣紛紛樹倒猢猻散。

再者,當時的列強都很看好袁世凱,對於清廷已經逐漸失去了信心。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列強也是十分支持袁世凱的額,特別是英國和日本。

再加上南方革命黨步步緊逼,孫中山一度準備北伐,清廷真正慌了,袁世凱於是能夠成功逼迫清帝溥儀退位。


青年史學家



袁世凱在歷史上最個有爭議的人物。相當一部分國人的印象就是竊國大盜,復辟帝制開歷史倒車的反動派!然而歷史並不是那樣簡單,袁世凱在中國歷史的地位很難抹掉。說他是埋葬中國二千年封建帝制掘墓人之重要人物也不為過!


武昌起義後,清廷面對革命黨人的咄咄攻勢,焦頭爛額,可用之兵少之又少,唯一能征善戰的只有袁世凱在天冿小站一手打造的北洋勁旅。可是這支軍隊只認袁宮保,不識大清皇上,儼然成了袁氏私家軍!


清廷糾結中無奈再次起用袁世凱,請他率北洋軍隊平定南方革命黨人。老袁也真不含糊,麾下大將馮國璋對陣南方革命黨,連連告捷,這時老袁的政治家素質就體現出來了,急命馮國璋延緩攻勢,私下裡和革命黨眉目傳情,討價還價。雙方達成共識,由老袁逼清廷退位,並就任民國大總統!

可以說,就當時各方勢力對比,老袁碾壓一切對手不是大話,起碼革命黨人想掀翻老袁難度不小。所以說袁世凱對結束帝制,滅亡滿清功不可沒!如果沒有後來的稱帝敗筆,袁世凱的歷史地位必然另當別說!

拭想,老袁如果是曾國藩那樣的死抱封建制度至死不渝的人,歷史還𣎴知道怎麼改寫呢?


秉燭品春秋


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說這樣才能自由,百姓聽了他的話之後同意,之後就命八國聯軍讓溥儀退位 。之後用槍桿子下出政權做好了政治,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成了竊國大盜。這是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