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美股上市三個交易日下跌超40%,投資人為何不買網紅的賬?

記者 |陳菲遐

網紅張大奕的高光時刻定格在了4月4日的敲鐘時刻,只是落寞也來得很快。在敲鐘後的幾天內,赴美股上市的如涵(RUHN,O)股價下跌得沒有一絲反彈。截至4月8日,如涵報收7.05美元/股,相較發行價12.50美元,下跌超過43%短短几天,市值縮水嚴重。

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涵上市後表現不佳原因有許多,出於資金角度,可能是沒有找到“基金護盤”。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投資人並沒有買“網紅帶貨”這一商業模式的帳。

早在如涵上市之初,界面新聞就已介紹過,如果單看業績,如涵沒有任何競爭力。招股書中提到,如涵在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收入5.77億元、9.47億元和8.56億元人民幣。當季分別虧損4013萬元、8995萬元以及5750萬元。

但早期投資人顯然是看中了網紅張大奕的帶貨能力。2014年,張大奕和馮敏合開了淘寶店,僅一年時間摘得了銷量冠軍。2016年的淘寶直播節上,張大奕兩小時帶動2000萬的成交額,刷新通過淘寶直播間引導的銷量記錄。

但網紅歸網紅,生意歸生意。一家公司是否有生命力不是由網紅決定,而是由產品決定。特別是上市之後,資本對於業績的回報要求更為嚴格。如涵上市後大跌正說明了,國際投資者看不懂如涵的商業模式。

如涵的網紅商業模式,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

如涵的運營模式,包括了“網紅+孵化器+供應鏈”三大環節。其中,網紅帶動孵化出的新興KOL(意見領袖)們,利用頭部帶貨能力進行銷售端的銷售。目前孵化出的包括大金、莉貝琳等KOL,粉絲數也超千萬。早期投資人顯然想用複製的方式,創造出多個張大奕。而供應鏈,則是公司運營的核心。可惜,如涵這一點做的並不好。

瀏覽了張大奕的網店“吾喜歡的衣櫥”幾個寶貝後不難發現,大多數的寶貝都沒有現貨,等待的天數都超過了10個工作日,有的甚至需要等待20個工作日。另外,從如涵披露的GMV(網站成交額)數據中就能發現,如涵的退貨率並不低。以2018年財年前三季度(3月至12月)為例,其合計GMV約為22.12億元,是8.56億元收入的的2.58倍。

這一點可以說是致命的。

以快消品ZARA為例。ZARA以庫存週轉、供應鏈響應速度快而著稱,包括取得存貨到銷售的整個過程,只需要30-40天。因此上新速度極快。而如涵所代表的網紅供應鏈也有類似的風格。如涵所採取的是“上新閃購+預售”,對應的正是“多款少量、快速翻單”的供應鏈模式。但是從披露的存貨週轉率數字來看,顯然並未做到ZARA那般的週轉。根據平均存貨以及銷售成本計算出的平均存貨週轉天數顯示,這一指標高達190天。換而言之,從取得存貨到銷售入賬,需要接近半年的時間。而這也是如涵控股現金流不佳的主要原因。

如涵納斯達克大跌的背後可能是給中國網紅企業的一些啟示,有合格的銷售模式,對於投資者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相反如何能將流量轉化為利潤,才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