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羅振宇說: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人生在世,困難和痛苦總是難免的,面對困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而思維方式的不同,絕大程度影響了人的不同發展。

有一個年輕的研究學者非常執著於瞭解人們是如何面對失敗的,於是做了一個實驗:通過觀察學生們如何應對困難來獲得這一問題的答案。

她將學生單獨帶進一個房間,然後給他們一系列智力測試題來解答,智力題開始很簡單,越往後越複雜,這位研究者通過觀察他們的對策,詢問想法以及感受,發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現象:

有一部分學生表現的很激動、興奮,“搓手錶示我愛這個挑戰”,“我就愛做這種信息量大的測驗”;

而更多的學生則是越做越抱怨,“這個太難了”、“沒有人能做出來”。

為什麼,面對困難,會有截然兩種不同的反應呢?

答案就是思維方式不同。

這是一種特有的思維,叫「成長型思維」。


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01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是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提出的概念。

Carol Dweck教授在對成功數十年的研究後,發現了這種思維模式的力量,為此,專門著作了一本書——《終身成長》,書中列舉了大量的案例,涉及體育、商業、人際關係、父母教師和教練,分析了諸多成功者和失敗者的思維方式。

與「成長型思維」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這兩種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一言以蔽之。成長型思維模式很簡單,就是相信人們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而固定型思維模式則認為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被證明。

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不同的發展路徑,也造就了不同的結果。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遇到挫折時,不懼怕,堅持不懈,反而能將挫折轉變為成長。書中介紹到,有一項針對143位創造力研究人員開展的調查,關於取得成就的第一要素是什麼,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大概率能做成功一件事。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面對困難,天生就已經產生了失敗感和無力感,更多的人是給自己貼標籤,對自己失去信心,關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總之,固定型思維,面對挫折,總是先持否定態度。

02你是屬於哪種思維模式?

如何判斷你是哪種思維模式?在《終身成長》中,Carol Dweck教授給出了一個智力小測試,通過閱讀下面每一條並判斷是否同意:

  • 1. 你的智力屬於你比較基本的特質,很難做出很大改變。
  • 2. 你可以學習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無法改變的。
  • 3. 無論你的智力水平怎麼樣,你總是可以大幅改變它。
  • 4. 你什麼時候都可以對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改變。

問題1和2屬於固定型思維模式,3和4屬於成長型思維模式。你是屬於哪種呢?

研究顯示,幾乎每個人都屬於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只不過所佔比例不同而已,但大多數人都傾向於固定型思維模式,也就說,有時候你展現的是成長型思維,但更多時候是展現的固定型思維。

拿我自己對標,我是實實在在的兩種思維的混合,但更傾向於固定型思維。

在我剛畢業開始工作的時候,每當老闆佈置任務時,總是愛第一反應說:這個恐怕有點困難。當時還並沒發現有什麼不對,也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直到後來,吃過一些虧後才猛然醒悟:都還沒有嘗試去做就已經否定了,這不是典型的窮人思維嘛。認識到固定型思維從最開始就在阻止你進步。

經過觀察發現,大多數人並不是一種純粹的固定型思維,他們也認為,人的能力不是一層不變的,也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的。

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因為,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中,更多關心的是能力是否提高,自身是否有成長,而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更在意自己的表現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證明自己。

比如,在一門課堂上,被老師點名問答問題,固定型思維的同學很在意自己的回答是否讓老師和同學滿意,在意大家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在意自己是否在這種場合會出醜……

而成長型思維的同學,更關心自己來課堂的目的就是學習,更關心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確答案……

不管你是屬於哪種思維,作者在書中明確說到: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03兩種思維模式有哪些影響?

是的,正如成長型思維模式所定義的,一切能力都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甚至包括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在談及改變思維模式之前,我們得先知道,不同的思維模式,對我們會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在《終身成長》中,Carol Dweck教授說,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需要不斷證明自己,他們的思維就圍繞一件事:驗證自我價值;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摒棄了突出自己優越性的想法,相信一個人的潛能和潛力是無限的。

書中用擁有固定型思維的艾柯卡和成長型思維的傑克韋爾奇為對照來說明。

艾柯卡曾做過福特和克萊斯勒兩家汽車巨頭的CEO,不管是在福特,還是在克萊斯勒,艾柯卡總能一上任,就創下不少壯舉,比如,在福特時,開發並推廣了福特野馬,在克萊斯勒時,聘用了合適的員工,推出新車型並遊說政府援助貸款阻止了克萊斯勒瀕臨破產的困局。

然而,艾柯卡的固定型思維讓他不滿足現狀,急於想證明自己,用工作的時間來打造自己的形象,員工提議學習日本汽車,也被艾柯卡指責和詛罵,每天都害怕自己不能載入克萊斯勒的史冊,最終避免不了被解僱的結局。

艾柯卡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的人,做出一點成績後,就一味的想要證明自己,而不管公司利益和自身的成長髮展。最終,落得一個被解僱的命運。

通用電氣公司(GE)的CEO傑克韋爾奇,他作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相信人的潛能和發展潛力,致力於個人和公司的成長與發展,正是這種信念,讓他控制了自我意識,沒有脫離現實,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


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終身成長》中還說到,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習慣失敗後去責備他人或者找藉口,即把失敗原因歸為外界因素。

Carol Dweck教授講了網球運動員約翰·麥肯羅的例子。

失敗從來都不是他的錯。

有一次他輸掉比賽是因為發燒了;一次是因為背疼;一次是因為外界對他的期望太高,另一次又是小報八卦害了他,一次是因為吃得東西太多,一次是因為他太胖,一次又是因為太瘦,一次是因為太冷,一次又是因為太熱,一次是因為他缺乏訓練,一次又是因為訓練過度。

最痛苦的一次是,在領先對手2:0的情況下,最後反輸掉了比賽。最後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一名攝影師摘掉了他的耳機,所以一直有噪音傳過來。

約翰·麥肯羅的失敗註定是必然,儘管有再多的天賦,也不夠這麼揮霍。

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遭遇了同事的擠兌,而四處抱怨同事的不滿;

有多少人捱了領導批評,而說領導太苛刻;

有多少人眼高手低,沒有能力卻嫌工資太低。

仔細想想,應該是大部分人,再仔細想想,誰的責任更大一點呢?

04如何從「固定型思維」變成「成長型思維」呢?

“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Carol Dweck教授在書中如是說。

比爾蓋茨也曾評價過本書,說:

“我愛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它不僅提供了理論,還闡明瞭方法。”

那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別急,接著往下看。

第一, 接受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去接納你的固定型思維。因為你現在的思維方式,是基於你過去的認知和思考形成的,而你現在的認知和思考,決定了未來你的思維方式,正如現狀是無法立馬擺脫的,所以,先接受你的固定型思維吧,而後,再相信可以改變。

第二, 觀察

要知道:改變一個性格,並不是一下就能讓它沒有的,而是讓新的性格參與進來,而後,讓新性格慢慢的替換老性格,這其中就要學會觀察。

觀察什麼時候固定型思維會出來?觀察是什麼激發了固定型思維?不要急著去評價,先觀察一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第三, 命名

當固定型思維出現的時候,嘗試著給他一個名字,就像意識與潛意識一樣,面對一個特別喜歡的零食,意識上讓你忍不住想去吃,可潛意識層面告訴你,不行,你不能吃,你吃了要長胖,況且你正在減肥呢。好比內心有兩個小人在做鬥爭一般。

給你的固定型思維取一個名字,下次當它出現時,告訴自己,那個固定型思維的小人出現了,這無形中提醒了你,他是你絕不想成為的人。

第四, 教育

當你知道了什麼時候會觸發固定型思維,並且瞭解了固定型思維出現的原因,且命名後,那麼接下來就是對他,進行教育了。

批評和鼓勵,鼓勵永遠都是上策,面對固定型思維也是如此,只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導。才能在固定型思維出現時,讓其淡化,或轉變,或消失。


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05結語

首先,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每一個人都擁有兩種思維模式。

每時每刻,不同的思維方式,都決定了不同的未來發展,一個選擇不同,造就了一個不同的結果,多個選擇不同,就拉開了人與人的差距,所以,回到標題上來:

正是「成長型思維」,拉開了人與人的差距。

要知道,在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是思維模式的踐行者,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刻有采用思維模式的烙印。

所以,想要拉開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或者減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保持成長型思維模式吧。

共勉。

END


閱讀書籍:《終身成長》,作者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


人與人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或者讀讀這些文章


易客志 ∣有用 | 有料 | 有趣

閱讀 | 思考 | 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