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生鱼养殖发展的重大问题——生鱼肝胆病,如何做?

生鱼对水质、水温、溶氧的适应性强,具有生长快、发病少、易管理、耐运输等优点,因而生鱼的养殖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是近几年养殖前景最好的特种水产养殖对象之一。但脂肪肝等肝胆疾病以及养殖中后期由此引发的大面积死亡,成为制约生鱼养殖发展的重大问题。

制约生鱼养殖发展的重大问题——生鱼肝胆病,如何做?

生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以吞吃鱼类、小虾等水中的生物为主,在养殖生产中,投喂冰鲜带来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而言,配合饲料具有营养均衡、饲用安全、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发病、方便管理、节省劳力成本等优势。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鱼配合饲料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配方也在不断的优化和成熟,配合饲料代替冰鲜在生鱼养殖中已成必然趋势。

但生鱼的配合饲料中脂肪含量较高,普遍达到8%以上,虽然可以较快地提高生鱼的生长速度,但也容易造成鱼体肝胆、肠道中脂肪的过度蓄积,造成脂肪肝、鱼腹肥大等问题。脂肪在体内的过度蓄积会使黑鱼的营养代谢失调,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影响黑鱼的生长,造成饵料系数增大;生鱼抗应激能力也会大大地下降,因为肝脏功能发生障碍使鱼的血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失活会造成鱼血管破裂时血液难以凝固,一旦受到拉网、运输、水温突变、水质不良等的刺激将发生应激性出血综合症,甚至大量死亡;还会使黑鱼的免疫系统紊乱,造成黑鱼的抗病能力下降,更容易暴发大规模的传染性鱼病如出血病、烂鳃和肠炎等,从而引发大面积的死亡。

到养殖中后期,为了加速生鱼的生长,养殖中往往会过度加大投喂量,加重生鱼肝脏和肠道的消化负荷,加速脂肪的蓄积。再加上高密度养殖环境中水质、底质的恶化,以及消毒杀菌杀虫药物的频繁使用,对本来就病弱的生鱼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因此到了生鱼养殖的中后期,肝胆病会病来如山倒,一朝发病,满塘飘死鱼!

在生鱼饲料中添加促进脂肪转化、保护肝胰脏和预防脂肪肝的饲料添加剂胆汁酸,可以有效解决生鱼养殖中的顽疾——肝胆病。

1、胆汁酸是脊椎动物肝脏都会分泌的胆汁的主要成分,可以促进生鱼对饲料中的脂肪的乳化、消化和吸收,减少脂肪在肝脏和肠道的蓄积,减轻肝脏和肠道的负担;

2、胆汁酸可以通过参与肠-肝循环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疏通胆道,将蓄积在肝脏和肠道中的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毒害物质随胆汁排除出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胆健康。

3、胆汁酸可以增强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由此促进损伤的肝脏得到修复。

制约生鱼养殖发展的重大问题——生鱼肝胆病,如何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