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距上次發文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真有點對不起關注我的朋友們,主要原因就是懶,哈哈哈~希望大家理解。

最近在做一個項目,關於品牌包裝設計的,所以正好也就總結下我認為的一些包裝設計策略,發出來大家探討一下,互相進步吧,廢話不多說,言歸正傳。

在以前沒有線上線下兩個渠道的時候,商品的只有一個銷售渠道,那就超市和商店,與消費之直接面對面的溝通,著名的“杜邦定律”指出,超過60%的消費者是根據商品包裝的外觀設計為依據進行購買決策的;到超級市場購物的家庭主婦,由於精美包裝的吸引所購買的商品往往超過他們出門時打算購買數量的45%。但現在由於互聯網和微商的不斷壯大,有些商品只在單獨一個渠道銷售,數據是否還是這樣呢?我沒有調研,不好瞎說,但有些思考。所以在設計策略上有一些不同和差異。這一點後面再說。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首先回到原點,消費者購買某一商品的決定因素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也就三點;實惠、方便、有面子。這三點根據購買場景和作用的不同先後順序也會發生變化。而且三者各有偏重,不太可能一個商品同時滿足等同重要的三個心理需求。

第一點:實惠

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某一件商品的時候,實惠、性價比是一個決定購買的重要因素,消費者追求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具有一定的商品鑑別能力;如果我們的商品定位在中低端、且性價比高的時候,這一條就會直接影響到包裝設計、切忌誇張,誇大,甚至過度包裝,

第二點:方便

這一心理特徵就是怕麻煩,如果一件商品我用它、帶著它都不方便,那麼在消費者希望所購買的商品能夠便於開啟、方便使用、方便攜帶,甚至方便回收時。這就要求包裝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產品的應用場景結合人體工學開發出適應消費者心理的產品包裝,為商品增添無窮魅力。

第三點:有面子

這個就比較複雜,人心多變而且善變,有些商品是為了炫耀、為了時尚、為了滿足各方面的心理需要,先拋開品牌層面的因素,但從包裝設計的本身要符合不同心理需求,對應不同的心理訴求來呈現不一樣的設計風格和畫面。

這三個基本的心理訴求是輔助包裝設計的重要思考因素,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心理,品牌商(商品生產方)通過各種手段在包裝正面(主展示面)展示內容和效果的設計,因為商品包裝是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最後一環。所以好的包裝應該聚合品牌宣傳、營銷推廣以及產品廣告三大功能。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根據這三個心理來思考下線上線下包裝的差異,線上線下的本質差異在於消費場景的不同,

無論是線上線下,從品牌商到銷售平臺,決定購買人員都能看到實際商品,到消費者的時候線下可以完全感受到商品的各方面,甚至試吃;而線上購買只能看到商品包裝圖、各種圖片介紹或者視頻介紹。至於質感、重量規格很難想象、更不用說口感。所以在策略上應該會有一定差異。我的方法是根據傳統的線下的商品包裝來反推線上,畢竟那些成功在線下渠道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司機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這裡說的只是新品,對於常見的商品,主要決定因素是品牌本身比較多)

一、名稱大與小

線下商品今本都具有這一特點就是商品的品名比較大,不信去逛個超市~其實道理很簡單,雖然線下的陳列有品類的分佈,但是當商品名稱比較小的時候,消費者很難一眼辨認的話,就缺失了一次商品介紹自己的機會,但是線上一把商品圖下面就會有商品名稱、規格等信息,所以一般線下商品名稱很大,如果放在線上也不影響,但是隻針對線上的品牌放在線下就不太合適。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二、圖片和鏤空

商品在通過正面吸引到顧客之前,線上線下基本是差不多的,所以商品的正面一定要有商品圖,而且是精美處理的(實物根本不長那個樣子)的美顏圖片;而且要儘可能的完美展現商品就像咖啡雖然真實的產品是粉末而不是飲料,但還是應該重點突出飲料,速溶咖啡的包裝上都是一杯現成的咖啡,而不是咖啡粉。因為消費者對現成的東西更感興趣。這一點是都通用的。區別在於鏤空,線下包裝可以通過鏤空的方式讓消費者直接看到裡面的商品,但在線上,實物的效果遠沒有“圖騙”來的直接。

三、陳列因素

線下包裝要考慮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當商品擺在貨架上銷售的時候,線下一般會同品類放在一起,所以就需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產品能在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眼球,也就是要搶眼。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這就要完全調研市場上其他品牌的設計風格,尋找不同。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設計包裝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確定是豎版還是橫版,但在實際的產品陳列中,豎版的不一定能豎著放,橫版的也不一定能橫著放,因為超市的工作人員還要考慮貨架的尺寸和使用效率。這種情況下,最好將正面和背面分別設置為橫、豎兩種版式。這樣一來,不管是橫著放還是豎著放,都能讓消費者一眼就讀懂上面的內容,而不用歪著頭,這也能大大增加購買率。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四、面面俱到

一般包裝都是2個面或者6個面,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每個面的展現,因為在線下,消費者是不斷移動的,他不可能永遠都能看見包裝的正面。如果他站得高,看見的就只有頂面;如果是站得偏,看見的就只有側面;有時還可能只看得見背面...這一點線上也適用,儘量展示多個面來吸引消費者。

五、規格與質感

線下商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消費者可以明顯感受到商品包裝的的材質以及細小的質感、但是線上就不同了太細小的設計以及特殊質感或者包裝材質的感受就會大幅度減下,所以這要要區別對待考慮。

還有就是規格包裝的問題,如江中猴姑米稀:在線上,它主要是賣盒裝,一盒裡面有很多條;而在線下超市裡,則大多都是一杯一杯地賣。其實很簡單。因為當時米稀還算一種相對小眾的新品類,超市裡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這種情況下,你如果直接要求他買一大盒,肯定不太現實,所以就只能讓他買一杯試試。


一套價值30萬包裝設計策略!


線上就不一樣了,如果消費者感興趣看了詳情頁,可以慢慢跟他講喝這個的好處。如果他聽進去了,很可能就下決心買一大盒。

以上就是對於線上線下包裝的一些淺顯的思考,當然還有一些系列化、等級化、成套化、贈品、再利用、趣味化、機構創新化、防生化、等等一些設計手法,後續有機會再說。歡迎持續關注~

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勿生搬硬套。上面這些也只是基於市場上的現有案例分析而來,做好這些基本上可以設計出一款不會出錯的包裝,也算是要創新的的基礎吧,畢竟好的包裝需要有好的商品做後盾,商品不好包裝再好也不會成為大品牌。套用一句不知道出自哪的話:“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痴於肉體,迷於聲音,醉於深情。”包裝之於商品,再合適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