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點史記】范增之死與教父維託·柯里昂遇刺都是一個原因

《教父》是一部經典影片,講述的是紐約黑幫柯里昂家族面對時代變化引起的挑戰、進化的故事。展現了二戰後美國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也揭示人性的複雜。

二戰後的美國,隨著經濟的發展,慾望的釋放,毒品在地下市場走俏。教父維託·柯里昂,雖然身為黑社會頭子,但是他有自己的底線,他不允許手下碰毒品生意。毒梟索拉索想開拓紐約的毒品生意,要利用維託的關係網,計劃拉維託下水。索拉索與維託·柯里昂會面,出席的有桑尼--維託長子,湯姆--維託養子兼律師、軍師,還有維託的幾個得力干將。

面對索拉索的拉攏,維託做了明確的拒絕,索拉索依然不放棄,想用花言巧語誘惑維託。這時候,桑尼卻表現得對毒品生意很感興趣,並插了話。維託阻止了長子桑尼的話,依然拒絕了索拉索。

【亂點史記】范增之死與教父維託·柯里昂遇刺都是一個原因

會談,灰暗,壓抑

之後,教父維託嚴厲的批評了桑尼,認為把分歧暴露於外人,容易讓其產生從中牟利的野心。

果不其然,索拉索認為可以除掉老教父從而與桑尼進行生意上的合作,聯合其他黑幫勢力,對老教父維託·柯里昂下手了。

【亂點史記】范增之死與教父維託·柯里昂遇刺都是一個原因

維託·柯里昂中彈倒下

幸而維託·柯里昂受重傷未死,住院後,被機警勇敢的二兒子麥克所救。

我對維託·柯里昂對分歧的管控意識非常佩服。

分歧可以內部討論,對外部,必須要一致口徑

後來,我讀史記·項羽本紀,再讀到鴻門宴這一段。

天下群起反秦,懷王約定先入關中滅秦的封為關中王。結果,劉邦利用外交軍事綜合手段撿漏先進關中。項羽在河北與秦軍主力決戰,後到。項羽聽說劉邦要獨吞關中的錢糧財寶,非常生氣,要第二天一早攻打劉邦。謀士范增看到劉邦如關中之後顯露的雄心壯志,認為必須要除掉劉邦。

本來要發動軍隊攻擊,正好劉邦因為項梁通風報信給好友張良,劉邦親自到項羽的大營解釋誤會。范增看到劉邦自己送上門來,喜出望外,想在酒宴之上拿下劉邦,兵不血刃,解除後患。

本來,項羽與范增前一天晚上已經達成了攻擊劉邦的共識,結果項羽經過叔叔項梁的勸說後來變卦了,又加上劉邦以臣服的姿態迷惑項羽,項羽就不想殺劉邦了。但是,范增還是一心要殺劉邦,宴會上又是舉玉珏暗示,又是觸動項莊意圖刺殺,怎奈項羽已經不想殺劉邦了。劉邦看到情況複雜,留下張良應付項羽、范增,自己溜之大吉。

張良估摸劉邦已經回到漢軍營,向項羽替漢王解釋離席原因,並送給項羽和范增禮物。范增收到禮物之後,大發雷霆,認為錯失良機必受其害。

【亂點史記】范增之死與教父維託·柯里昂遇刺都是一個原因

范增大罵項羽

由此可見,范增也是將重大分歧顯露於人,而且,分歧之大,暴露之程度,遠遠大於《教父》裡面的情節,然而,不見項羽對此事處理的記載。當時,陳平是項羽的手下,作為辦事人員參與了這次宴會。

後來,劉、項關係破裂,各自甩兵在如今鄭州以西展開大戰,劉邦處於下風。投靠而來的陳平,奉上毒計--離間項羽與范增及諸將的關係。果然奏效,范增被疏遠後辭官回鄉,范增沒有維託·柯里昂幸運,不等到家,在路上鬱郁而死。而項羽,沒有核心謀士的幫助,只靠軍事對抗,逐漸喪失了優勢,後被劉邦打敗。

我無意拿虛擬人物的故事與歷史作比較,僅僅是借用電影情節和歷史故事,把這個觀點提出來,讓大家能夠思考思考。

團隊內部的討論推崇踴躍發言,然而,對外場合卻有不同的要求。

我們有個老規矩,可能現在都不太要求了---大人與外人說事,小孩不能插話,這一點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尚待各位網友討論。

如果你是一個組織的負責人,一個家庭的長輩,應該怎麼看待、對待這個問題呢?歡迎討論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