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赤水 一條酒的河與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碼(三)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赤水河源密碼(三)

走近赤水

一條酒的河與一座土的城

“萬里赤虺河,山深毒霧多。遙疑驅象馬,直欲搗岷峨。筏趁飛流下,檣穿怒石過。勸郎今莫渡,不只為風波。”這是明代詩人、貴州提學使吳國倫《赤虺河》一詩描寫的赤水河。從海拔1760米的雲南省鎮雄縣長槽滮水巖到海拔210米的四川省合江縣石盤角雷劈石,1550米的巨大落差讓穿行在懸崖峭壁間的赤水河灘險水急。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莽莽赤水河

灘險、水急,赤水河在雲南省鎮雄縣、威信縣,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肆意奔跑之後,到了仁懷市茅臺鎮喘了口氣,變得溫順很多,這得益於茅臺鎮兩岸平緩的山勢。造物主對它所鍾愛的地方有時難免偏心,茅臺鎮三面環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小氣候,冬暖、夏熱、少雨,適合上百種微生物群繁衍生息,這為國酒茅臺的釀造提供了獨特的水質、土壤、氣候、微生物條件。資料顯示,至少有100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茅臺酒的主體香醬香的形成。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赤水河流域特有的醬香型白酒從一個西南邊疆小鎮走向世界。

清代以前,茅臺鎮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據記載,茅臺古代是濮人部落,濮人是西南地區最先居住的土著少數民族,屬於彝族的一個支系。濮人居住的茅臺,長滿馬桑樹,故名馬桑灣。後來,濮人在赤水河東岸發現一股純淨的泉水,就用沙石砌了一口方形水井,馬桑灣改名四方井。後又因歷代濮人祭祖之地是一個長滿茅草的土臺,四方井改名為茅臺。元朝,定名為茅臺村。直到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茅臺鎮,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一次來茅臺鎮,好友敖永剛相伴。敖永剛是仁懷市本地人,曾供職於當地媒體遵義日報社,後辭職經營醬香型白酒。這一段經歷讓他對赤水河流域的人文地理及經濟社會有一個全面瞭解。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土城十八幫之船幫簡介

釀酒和紡織、製陶一樣,是人類社會物質生活進步的表現形式和必然結果。經過漫長的奴隸社會尤其是封建社會以後,赤水河兩岸的漁業和農業進入一個相對發達時期。此時,赤水河上游末端的仁懷市一帶已經形成田園牧歌的景象,兩岸盛產的高粱、玉米、小麥及其他穀物為規模化釀酒創造了條件。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赤水河中游就出現過“習酒”,這種當時名為“構醬酒”的野生酒,曾經被漢武帝所讚賞,一度時期當作貢品。建元六年(公元前140年),唐蒙上書漢武帝建議開通夜郎道得到採納,後被委任中郎將出使夜郎,建立了犍為郡。據《漢書·地理志》,犍為郡轄僰道(今四川宜賓)、江陽(今四川瀘州)、武陽(今四川彭山)、南安(今四川樂山)、資中(今四川資陽)、符(今四川合江)、牛郫(今四川簡陽)、南廣(今雲南鎮雄)、漢陽(今貴州威寧)、鬱鄂(今雲南宣威)、朱提(今雲南昭通)、堂琅(今雲南巧家、會澤及東川部分)。換句話說,早在漢代,赤水河兩頭的四川省合江縣與雲南省鎮雄縣曾經同屬同一行政區劃,只是社會發展的分合,這一段經歷湮沒在歷史風雲中,今天,要藉助古籍、資料,才得以明曉。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和文化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酒類發展的重要階段。《漢書·武帝紀》記載了天漢三年(公元前99年)“初榷酒酤”,這是中國古代最早實行的酒類專賣。此時,西南邊疆的赤水河,其所屬的構醬酒已經擔當了溝通巴蜀、連接中原的重任。到了唐代,赤水河沿岸主要生產“咂酒”,即甜米酒。北宋時期,赤水河流域已經出現了蒸餾酒。宋人張能臣在其《酒名記》中,記載了赤水河中游滋州的“鳳麴酒法”,滋州為今天的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這與北宋朱翼所撰的《北山酒經》中介紹的“傳醅”和“乾酵”制曲做法相似。這種沿用至今的蒸餾酒的出現,標誌著赤水河流域酒業進入到工業時代。

茅臺酒或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它將赤水河的歷史演繹為一段關於酒的歷史。端午踩曲、重陽下沙、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這是赤水河兩岸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複雜且漫長。每年九月,赤水河河水開始變得清澈透亮,從此至次年五月,是釀酒的一個週期,沿岸的人們一直沉浸在溫潤的酒香裡。2018年11月20日,我和敖永剛一起來到距茅臺鎮50 公里的二郎灘。赤水河流淌到二郎灘,河水變得平緩,像一個平靜的湖。這裡的酒香更為濃郁,一河之隔的貴州習酒和四川郎酒相互對峙,這在赤水河流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相對於茅臺鎮的茅臺酒,二郎灘的習酒或郎酒都顯得很年輕,郎酒建廠稍早一些,始於1920年,而習酒始建於1952年,它們與赤水河沿岸大大小小數百家酒廠連成一串,讓人懷疑赤水河流淌的不都是酒嗎?

獨特的釀造工藝,獨特的生態環境,讓赤水河流域產生了獨樹一幟的醬香型白酒。包括茅臺酒在內的醬香型白酒能走向商業頂峰,從歷史角度來看,與赤水河河運關聯甚密,而赤水河河運的興起,則是川鹽入黔所需。當載滿酒和鹽的舟楫南來北往,西南邊疆開始步入文明的快車道。今天被定義為滇、黔、川三省融入長江經濟帶重要走廊的赤水河,其河運歷史可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東漢,當地居民開始利用赤水河“以通舟楫”。但河運鼎盛時期卻在清代,這不得不提及一個叫張廣泗的人。雍正六年(1728年),追隨鄂爾泰屢建戰功的張廣泗出任貴州巡撫,雍正十三年(1735年),張廣泗升任湖廣總督,一年後出任貴州總督。清乾隆十年(1745年),張廣泗開修赤水河道,茅臺村因此成為“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家為儲酒賣,船隻載鹽多”的黔北重鎮,在赤水河河道上,茅臺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裡是川鹽入黔的水運終點,同時也是陸運起點,川鹽入黔要繼續運送到上游的貴州和雲南,只能選擇陸路運輸。川鹽入黔的古河道上,有一個地方不能忽略,它就是今天的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前文提到的有“鳳麴酒法”的滋州。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吳銑離任鎮雄知州之際,題寫“古芒部”三個字,在不捨中留下一段記憶。

土城是赤水河中游一個重要集鎮,歷史悠久。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在土城建滋州,轄仁懷、承流兩縣。北宋宣縣併入仁懷,歸武都城,隸瀘州。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改武都城為古滋,元代建古滋長官司,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又建仁懷縣,設土城裡。土城之名沿用至今。土城鎮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8.2攝氏度,年降雨量為776毫米,無霜期350天,夏季炎熱,冬季乾燥,有乾土城之稱。歷史上的土城植被良好,這裡盛產的楠木,高大粗壯、材質堅硬,是建築宮殿等大型建築的上等材料。但在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擬把都城從南京遷往北平,赤水河的楠木成為皇家採伐的對象,土城的生態厄運自此開始。據文獻記載,明清兩代在赤水河流域砍伐的楠木就數以萬計,僅雍正六年至十一年6 年時間,“採楠木1738件。”

儘管大肆採伐導致赤水河土城一帶環境惡化,但土城是川鹽入黔的河運孔道,大量的官員、商人和民夫湧入,外來文化的交融,帶給土城經久不衰的繁華。貴州缺鹽,土城輝煌的過去就從鹽這種潔白的晶體開始。川鹽從四川取道赤水河逆流而上,到達赤水市元厚鎮後,載鹽船無法再上行,只得人背馬馱將鹽運送到土城鹽號,等縴夫將元厚的空船拉到土城,再把鹽重新裝上船,駛向河運終點茅臺鎮,最後,雪白的鹽經過陸路運送到雲貴高原。至今在雲南省鎮雄縣流傳的民謠“十七十八下貴州,一路採花一路丟;一路採花一路甩,還有好花在後頭”傳唱的是雲南人下貴州背鹽的故事。很難想象,整個貴州包括雲南部分地區的鹽,都承載在這些船工、背夫的身上。但不難想象,這些潔白的晶體成就了土城,一個小小巷道縱橫交錯的古鎮。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中國醬香型白酒活化石——千年宋窖遺址

走進土城古鎮,是在初冬的一個傍晚。如果不是停下匆忙的腳步,就無法讀懂這個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鎮,為何深藏著那麼多久遠的故事。這是一座與赤水河一樣古老的城,公元前156年至前87年,漢武帝開疆拓土,在西南邊疆先後建立了包括土城在內的七個郡,這使得土城成為赤水河流域上一個記載著中國千年歷史文明的重要符號。青磚、黑瓦、土牆,木屋、雕花、門窗,深井、老藤、小巷,如果你知道這裡是千年鹽道古碼頭,這裡有歷經千年形成的十八幫文化,你將不會懷疑它的牆、它的磚和它古老的青石板是出於古老而深遠的歷史。

作為川鹽入黔的古碼頭,滇、黔、川之間互市的商品在這裡庫存、運送,懷揣著財富夢想的人群在這裡休憩、補給,逆水而來,順水而去,熙來攘往間形成獨特的碼頭文化。晚清時期的土城幫派林立,不僅只有船幫,還有袍哥、鹽幫、馬幫、丐幫、酒幫、棧房幫、糖幫、布幫、木幫等“土城十八幫”,它們造就了土城的繁華與喧囂,但在今天,當歷史的煙雲散去,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看到的是與世無爭的平靜。

在土城十八幫中,不得不提袍哥。“袍哥”是鼎盛於民國時期的民間組織,活躍在以四川為主的西南地區,有葷水袍哥和清水袍哥之分。土城只有清水袍哥,清水袍哥有俠義心腸,倡導互助共濟。毗鄰四川的土城鎮,當時擁有規模龐大的“袍哥”組織。近年來,遵義市推進赤水河旅遊發展,作為赤水河重要碼頭的土城古鎮,“袍哥”作為一種文化被髮掘出來。

2018年6月23日,被稱作“最後的袍哥”的羅明先去世,享年94歲。從此,土城鎮再也看不到那位穿著袍服、頭戴圓頂小帽、拄著柺杖在街上溜達的老人的身影。

敖永剛說,如果早幾個月來,你就能看見“最後的袍哥”了。當地有一個說法,到土城看不到袍哥,就等於白來了,因為袍哥作為土城一個有生命的文化符號,一直受到每一個外來者的尊崇。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最大的摩崖石刻漢字“美酒河”

“見一個人,看一個館”,就不會把遺憾留在土城。見一個人指“最後的袍哥”的羅明先;看一個館指位於土城鎮獅子山宋窖遺址的宋窖博物館。這是由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宋池老窖酒業有限公司興建的酒文化博物館。宋窖博物館分室外陳列、室內陳列、千年宋窖遺址三個部分。室外陳列通過酒肆、船幫、鹽號、茶坊、戲班等各個行業的景觀縮影,展示了宋代時期土城的經濟文化;室內陳列收集了地方歷史文物、當代名人書畫及赤水河流域不同時期酒廠的名酒和老酒;宋窖遺址則是參觀、體驗、觀摩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流程的場館。宋窖博物館有宋窖國際畫廊,那些宋窖酒瓶上的畫作特別吸引人。

2016年,土城鎮第一次湧入多名來自歐洲的藝術家,宋池老窖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智勇向他們介紹赤水河,一起品茶、喝酒、交談,自然、真誠且友好,一箇中國酒企董事長很快和眾多歐洲藝術家成為朋友。中國酒企董事長說,想在宋窖的酒瓶上畫油畫,歐洲藝術家欣然提筆在白色的酒瓶上畫了起來。事後,譚智勇在畫冊《我們在宋窖作畫》的序言裡寫道:讓·路易·巴蘭朵同我成了好朋友,阿蘭·弗若蒙託同我成了好朋友,卡特琳娜·羅謝同我成了好朋友……這是中西方文化相交的創新,是宋窖酒面向未來的一次創舉,是中國酒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昇華。

宋窖博物館、宋窖國際畫廊連同另外一處藏書閣,在某種程度上說,宋池老窖酒業有限公司已經打破了世人對酒企的認知,它好像不是在生產酒,而是在生產酒文化。有熟悉譚智勇的一位當地居民說,20多年前的千里赤水河行考察赤水河源,為譚智勇倡導開發赤水河留下了伏筆,他今天在千年宋窖所做的一切,只不過這個伏筆的延續。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今日推薦

● 白鶴灘水電站,有這3項“世界級”紀錄!

● 溯河而上 千里考察的“源”結果|赤水河源密碼(二)

● 永善黃華苕絲糖『兩代人的匠心堅守』

文圖/昭通日報記者 汪 舒

編審/李仁安 校對/李曉溪 編輯/馬 杏

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昭通 域內鐵粉群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