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吹响集结号,中国移动不断创新“解锁”5G行业价值

目前,5G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对于运营商来说只有不断创新“解锁”行业价值,才能在通信行业的下半场中脱颖而出。据了解,中国移动已经围绕七大领域,开展了15项联合创新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动5G的行业落地,为5G商用铺平道路。

5G再度吹响“集结号”

对于移动通信市场而言,即将到来的5G时代无疑是成为了下一个发展的风口。来自移动行业咨询公司Hadden Telecoms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至少有87个国家(和地区)的211家运营商正在投资5G。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显示,预计2020年至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在5G商用初期,5G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到2020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收入合计约4500亿元。

正因为此,我国的三大运营商、华为及中兴等通信行业巨头正在加快部署5G网络,努力抢占国内外的5G部署战略高地。

资料显示,中国移动已经在全国17座城市进行5G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测试,其中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5座城市率先开展规模试验;在北京、成都、深圳、天津、福州等12座城市将开展应用示范。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也相继成立5G创新中心,并各自启动全国17个城市的5G规模试点。

与此同时,华为、中兴也在加快推动5G基站建设。截至今年2月,华为已与全球超30家运营商签订了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突破4万个;中兴也与全球30家运营商广泛开展5G合作,完成了超20个5G承载试商用局和测试。

有专家评价道,“在5G演进中,中国市场蕴藏着变革全球移动生态系统格局的巨大潜力。 一方面,中国厂商的增长速度位列世界前茅,中国在全球移动市场中的占比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市场在各市场层级技术方面正在升级,并且很多中国厂商展开了全球化拓展,中国已经展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

未来,这些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因为5G的集结号再度吹响。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会根据情况年内适时发放5G牌照及推进5G规模商用。

苗圩此前指出,根据IMT-2020推进组日前报告的2018年5G技术的测试情况,目前的系统设备产品基本已经达到了预商用的水平;芯片企业和终端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终端芯片和终端研发。接下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快5G网络的建设进程,加大5G应用的推进力度,争取让广大用户早日享受5G各类应用。”

通信业下半场的“深思”

目前,通信行业进入下半场。从整体发展角度来讲,5G是需要重新思考的一个过程。

据GSMA首次发布《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19》显示,“中国移动通信生态系统将助推经济增长,迈向5G时代,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5G市场之一,预计到2025年底拥有4.6亿5G连接,占连接总数的28%。”

对于运营商如何在下半场持续发力,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给出了答案。“从现在开始,5G应该更多的来关注应用了,因就价值而言,网络只占了5%,而应用占了95%。”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更是指出,“5G产业发展需要芯片、网络、终端和应用四方协同发展。目前唯一滞后的是应用。”

如何挖掘5G应用成为整个移动行业必须思考的课题,而且刻不容缓!

实际上,业内一直有个共识,在5G时代,通信技术将更多的带来社会运营方面的革新,包括交通运输、视频影像、教育教学、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等都将随着5G技术的发展而受益,人们的生活也将大有进步。当然,通信运营商很有可能借助5G时代摆脱管道化的噩梦,在行业应用领域有所收获。

对此,王建宙也表示,行业应用将成为5G早期最大的关注点,而企业专网会是5G最快的一个爆发点。

一方面它强调了在企业内无缝的覆盖,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发挥边缘计算的价值,边缘计算使应用程序在边缘附近发起需求,数据在边缘侧得到分析处理存储,甚至很多数据从基站直接进行分析不需要到核心网去进行分析了,提高了实时性。

此外,王建宙强调,“以前应用服务与网络服务是捆绑的,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后,应用服务已经跟网络服务结耦了,这就是OTT,到了5G时代OTT不会消失,而且这种分开状态还会继续。因此运营商必须做出改变。这个改变就是把网络服务和应用服务解耦。”

不断创新,解锁5G行业价值

5G将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全面开启智慧生活。

据GSMA首次发布《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19》显示,“中国移动通信生态系统将助推经济增长,迈向5G时代,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5G市场之一,预计到2025年底拥有4.6亿5G连接,占连接总数的28%。”

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5G:物联网的成就者”分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表示,5G时代与3G、4G时代不同,因为其技术特性,5G将作为使能者与产业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也深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的转型,构建起一个万物智联的全新时代。

中国移动在2016年便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旨在由4G向5G演进过程中, 联合通信及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融合生态,不断解锁5G行业价值。

2018年,中国移动围绕智慧交通、视频娱乐、工业能源、智慧城市、教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等7个领域,开展网联无人机应用、5G AR/VR互动及视频应用、5G智能远程作业、5G智能电网应用、5G云端机器人等15项联合创新应用研究和示范。

在大视频方面,2018年中国移动就在山东、浙江两地同时发布了5G+8K高清视频的应用,在青岛的8K点播以及在杭州的8K直播和点播情况,初步验证了5G端到端应用于高速率在8K高清视频方面的实践能力。5G+8K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还可以应用到安防监控、赛事直播、远程医疗以及游戏等各个方面。

在远程医疗方面,前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与中国移动与华为公司合作,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本次5G远程手术的成功,是在5G远程会诊、5G远程B超等5G特色应用基础上,实现从医学观察、指导到医学操作的又一次突破。不得不说,中国移动在5G网络上又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车联网方面,中国移动已经制订了相应的C-V2X的整体规划,技术实验方面主要是验证V2X性能,规模试验范围进一步加大,50平方公里以上,车辆的规模超过万级,将在道路安全、交通管理、交通效率等方面进行试验。

在电力能源方面,中国移动调研了电力能源网方面在控制类、集采类的需求特点,全方位进行了实践,并联合南方电网和华为发布了5G助力智能电网应用的白皮书。中国移动与电力行业共同制订了总体方案,包括云、管、端都有方案出炉,5G网络切片能力也将助力实现智能电网的控制和调度。

在工业制造方面,中国移动实践了5G智慧工厂的部分应用,在云管端三个环节,试验了超密集组网方案、基于低时延的工业控制、基于边缘计算的信息本地化、基于切片的安全保障能力等。

在网联无人机方面,通过5G网络可以实现无人机网络化的连接和控制,远程实时控制、低空连续覆盖以及HD和VR视频的应用,高精度的定位等都将加强。还可以实现实时回传4K高清,以及云端的AI智能识别和远程遥控跟踪等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率先宣布开始进行5G投资研究,这也助于中移动发掘5G应用场景和对应商业模式,提升投入产出比,让5G投资“有的放矢”。

写在最后

5G将会让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得到全面释放,并通过各类丰富的智慧化场景应用,为各行业的飞速发展打开全新风口。 面对5G的特性,中国移动一改过去的服务模式,借助不断的创新,解锁5G应用价值,实现了垂直行业应用的多点开花,为5G商用铺平道路。

然而,从创新到真正的实现应用突破,运营商仍需迈出关键一步,那就是改变应用服务的开发模式。或许正如王建宙所言,“5G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仅是我们提供网络服务,而且我们在提供应用服务方面,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5G时代运营商要把网络服务和应用服务结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