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次中東戰爭都是阿拉伯國家輸了?

任性得姑涼


猶太人自從決定在巴勒斯坦建國伊始,就註定會給中東這片土地帶來流血和戰火。以色列建國的第一天,阿拉伯人已經向新生的以色列進攻。當時以色列只有數萬戰鬥力不強的民兵,為了生存,以色列向美國求援,獲得了大量先進的武器。以色列的高官到美國“化緣”,在第一年就要到了5億美金的援助,這筆錢可謂是解了燃眉之急。以色列用這筆錢將民兵改造為正規軍,戰鬥力大幅提升。

大家要注意,雖然說以色列每次面對二十幾個阿拉伯國家,但是每次直接交手的也就最多二三個國家,除了游擊隊性質的“巴解組織”,以色列主要是與埃及、敘利亞、約旦交火。最主要的對手在早期就是埃及。當時埃及是阿拉伯國家的“盟主”,很多阿拉伯國家團結在埃及高舉“重建阿拉伯帝國”的大旗之下,以埃及馬首是瞻。所以,當以色列打敗埃及之後,阿拉伯國家基本上就啞火了。以色列每次用兵,都是孤注一擲,雷霆出擊,而它的對手,則不能團結一致,往往在關鍵時期內部分裂,這是阿拉伯國家一直居於下風的原因。

此外,以色列的武器裝備一直在中東地區居於“壓倒性優勢”。以色列有強大的軍工研發能力,有的武器比美國還好。這與以色列極其注重科學技術有關。以色列的工程師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為世界第一。而阿拉伯國家更關心宗教,妨礙了科學進步。

以色列也擁有一批又一批名震天下的傑出將領,所有的政府高官都是名將退役。像佩雷斯,沙龍,拉賓這些人,他們之前都是超一流的軍事家。拉賓到美國訪問,被邀請到美國五角大樓傳授作戰經驗,下面坐著一大圈上將中將,都用很虔誠的態度學習。這也證明這些以色列的名將的能力得到了舉世公認,連美國都深為佩服。而阿拉伯國家,還沒有特別傑出的軍事指揮官。


懷疑探索者


阿拉伯國家始終沒有解決為什麼打仗的問題,仇恨以色列最初只是因為一片阿拉伯海洋裡突然出現個猶太國家,感到心裡不服氣,並不是為了巴勒斯坦出頭,匡扶正義。而且阿拉伯國家多反而心不齊,各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再說阿拉伯國家即便輸了也不存在亡國的問題,更沒有拼死力戰之心。

反觀以色列就不一樣,周圍都是敵人,輸了就要亡國,重演千年流亡生活,這種強烈的危機感迫使以色列上下齊心、拼死作戰,並且極力建設一支能打硬仗惡戰的常備軍,同時建立起了極其高效的動員體制。對以色列來說,真正的戰力來自於動員的後備軍,而常備軍主要是在戰爭初期撐住,為後備力量的動員爭取時間。

從國際政治來看,歷次中東戰爭都少不了大國身影,在大國插手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都是玩偶。而以色列後面站著的大國超級強大,這也是阿拉伯國家扳不倒以色列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險些亡國,那時候阿拉伯國家幾乎全來毆打以色列,而且那時候憋在肚子裡的氣最足。但是就在以色列快要扛不住的時候,蘇聯、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卻出奇一致為以色列爭取了停火時間,這給了以色列寶貴的喘息之機,而蘇聯在此期間還放任國內大量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其中很多人都是經過二戰鍛鍊的坦克手、炮手、飛行員等技術兵種人員;蘇聯控制下的東歐國家則提供了很多武器裝備。法國、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也給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反觀阿拉伯國家,在此期間卻受到了西方的斷供。停火期間,以色列組建起了正規軍,理清了體制編制,充實了武器裝備。待停火結束,雙方再次開打時,煥然一新的以軍對阿拉伯國家進行各個擊破,使得缺乏統一領導和統一思想的阿拉伯聯軍一鬨而散。

第二次中東戰爭實際上是英法聯軍圍毆埃及,以色列只是個敲邊鼓的。這次戰爭有沒有以色列都不重要,也是以色列打的壓力最小的一場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空軍的精彩表現,以突然襲擊將阿拉伯國家空軍基本消滅在地上,隨後集中空地力量對阿拉伯國家的地面進行突擊,取得了勝利。這次戰爭是以有備打無備。以色列事先進行了戰爭動員和物質準備,而阿拉伯國家則是猝不及防,輸掉也就正常不過了。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埃敘聯軍對打以色列,但是埃敘戰爭目的不一樣,配合上就掉鏈子。埃軍在渡過蘇伊士運河突破巴列夫防線,收復西奈半島就按兵不動,只剩下敘利亞軍隊在北線進攻以軍。如果埃軍當時不滿足於此,繼續猛攻,和敘軍進行南北夾擊的話,那麼以色列的處境就很難說了。

埃軍的消極,使得以軍敢於將軍隊調集起來,先北後南,先擊敗敘軍,轉過頭來再收拾埃軍。而且沙龍師在強渡蘇伊士運河反攻埃軍時,則是美國人向以軍提供了衛星情報,在埃軍第二和第三軍團結合部有很大空隙,這才有沙龍師敢於果斷穿插,渡河攻擊,最終反敗為勝。

而在戰場戰爭中,美國給予以色列巨大的情報和物質支持,運輸機穿梭般向以色列進行緊急空運,光是反坦克導彈,幾乎把美軍在歐洲的庫存差不多清空了。

第五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清除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貝卡谷地的防空部隊,而以軍對這兩家是有明顯優勢的,打勝不稀奇,這場戰爭令人稀奇的是以軍勝的比較利落,損失很小。(S)


聯合防務


以色列,800萬人口,25000平方公里,生活在一片不毛之地,沒任何資源,連水都奇缺,甚至這片狹小的土地都不是它的;阿拉伯國家有22個,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4.2億人口;就這兩組數據對比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聯軍先後打了5次中東戰爭,基本上都是以色列出奇制勝,那麼多大款的阿拉伯國家每次打仗都弄得灰頭土臉。

據說世界上兩個國家民風彪悍,一個芬蘭,家家有碉堡,一個以色列,人人背槍上大街。

都說以色列小而強,但中東各國也不弱,它有石油有錢,軍事規模和實力都是以色列的數倍,幾次中東戰爭都是群毆包餃子,但都被袖珍的以色列打敗,除了阿拉伯國家不團結,比如第一次中東戰爭埃及跑路、第三次約旦投降、第四次埃及敘利亞鬧翻等,以歐美為首的聯合國軍支持以色列等外部原因外,究其根本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在國防和軍事教育與建設上的區別。

前4次中東戰爭埃及都是主角,1979年埃以簽訂《埃及和約》後,以色列放開手腳,挑起第5次中東戰爭。

首先國防教育和軍事教育是不同的,咱們平時的軍訓屬於軍事教育,而國防教育的對象是全體老百姓,比如民兵、預備役,教會公民懂得戰略格局、軍事需求、支援國防建設、熱愛軍隊,保衛國家安全等。阿拉伯國家上至政府各個心懷鬼胎,下至軍隊一盤散沙,有事沒事就是聊天打牌一混一天,沒有戰鬥力,懶,組織紀律性奇差,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抓了很多阿拉伯俘虜,把軍官和士兵分開在沙漠上看押,到傍晚拿來帳篷讓軍官和士兵分別搭帳篷過夜,士兵很快搭好了,軍官不會搭不願搭的就在沙漠露宿了幾天,就這樣的軍官如何指揮士兵?

圖片貌似迪莫納核反應堆,以色列可是有核武的,試問阿拉伯國家可有?

猶太人最早遷居以色列地區時,是集體農莊的形式居住,一起幹活吃大鍋飯生活,以色列是在這種嚴謹管理狀態下起起來的,這個民族特別聰明,不管是經濟、科技、軍事戰力以色列都排在世界前列,猶太人拿諾貝爾獎有100多人,快佔到世界諾貝爾獎人數的3分之1。

以色列美女逛街都帶槍,這玩意兒誰受得了?

以色列對每個公民的國防教育培養非常全面,整個公民憂患意識非常高,無論男女、貧富,全兵皆兵,這是以色列法律規定的,義務兵完了後選拔編入預備役,每年都要參加訓練,每個公民從小就知道國家困難,長大後都要報效祖國,大街上背槍的行人很常見,在以色列槍不離身,人不離槍,所以以色列的國防教育就是全民皆兵,把國家安全和每個公民的安全緊緊聯繫在一起。


圖文繪歷史


一句話,中東一群“戰5渣”!不過,具體的還要從猶太人的歷史、特點,以及每次中東戰爭的前後經過來看。

公元135年前後,羅馬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對猶太人進行了針對其反抗的大規模“懲戒”,數以百萬的猶太人死於“懲戒”之中。為了活下去,大批猶太人開始遷往世界各地,猶太人作為巴勒斯坦主體的歷史宣佈終止。但流失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主要在歐洲),一直保持著原有的信仰,成為大眾中的異類。

猶太人有兩大傳統,一個是重視子女的教育,看看一愛因斯坦為首的科學家就知道了。一個是善於經商,特別是善於以錢生錢。英國戲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夏洛克了是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之一。他吝嗇到了極點,為人刻毒、貪婪。猶太人被刻畫成這種形象,一方面是保持傳統與所在的社會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是善於鑽營擁有財富。其結果是,一有風吹草動,這個族群就成為發洩的對。猶太人在全世界被迫害一直就存在,特別是二戰中的猶太人被德國屠殺了600萬,不能不說是個悲劇。

猶太人是慘劇,贏得了世界的普片同情。再加上猶太人自己也感覺,再也不能成為世界流浪者;一個沒有國家歸屬的群體,很容易受到迫害。因此,迴歸故地建立自己的家園就變得很迫切了。

1948年,阿拉伯國家堅決反對聯合國的分治決議。他們認為,猶太人離開故地已近2000年,而阿拉伯人生活於此已近1300年,怎麼能讓出家園;況且猶太人的苦難並非阿拉伯人造成(歷史上歐洲是殘害猶太人的主要場所),所以不能以犧牲阿拉伯人的利益讓猶太人復國。但猶太人衝破阻礙,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宣佈建國。

第一次中東戰爭在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當天就開始了。阿拉伯國家軍隊在數量上比以色列部隊略佔優勢。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約旦“阿拉伯軍團”7500人,敘利亞5000人,伊拉克1萬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軍”和“阿拉伯拯救軍”1萬餘人,合計4.3萬人。阿拉伯聯軍空軍裝備有各類飛機131架,艦船12艘,坦克裝甲車240輛,各種野戰炮140門;而以色列總兵力有3.4萬人,各類飛機33架,艦船3艘,幾乎沒有什麼大炮、裝甲車。可以說是以色列是以一己之力對抗了整個阿拉伯世界。

在力量對比方面,初建的以色列國完全處於劣勢當中,開戰之初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但猶太人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戰爭一開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奔向以色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自己的家園而戰。趁著挺火間隙的整軍備戰,以色列軍隊短短時間已由開戰時的3萬多人發展到6—10萬人。

第一次中東戰爭從阿拉伯出兵開始到以色列、敘利亞、簽訂停戰協定為止,共歷時15個月,以以色列獲勝而告終。此次戰爭,阿拉伯國家軍隊死亡1.5萬人,以色列軍隊死亡約6000人。除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計2萬多平方公里,比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的面積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6萬巴勒斯坦人趕出家園。這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恥辱,也成為歷次中東戰爭的導火索。例數五次中東戰爭,第一次也是以色列建國初始就面臨了巨大的危機,是最危險的一次。

1956年7月26日,埃及的阿拉伯強人納賽爾宣佈對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公司全部財產移交埃及。這引起法英的嚴重不滿,法國邀請以色列一起出兵。以色列早對埃及嚴禁以色列使用蘇伊士運河嚴重不滿,一拍即合下參與戰爭。1956年10月29日開戰前,以色列軍隊共有10萬人、坦克400輛、火炮150門、作戰飛機155架。而埃及總兵力約15萬人、坦克530輛、火炮500門、作戰飛機255架,但僅100餘架能完成作戰任務。

由於英法的介入,力量對比對埃及不利,但在蘇聯和美國的介入下,戰爭很快結束。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英法對埃及的轟炸持續6天,地面戰鬥40餘小時,傷亡300—400人,損失飛機50餘架;以色列傷亡約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傷2萬多人,損失飛機200架,五大城市遭到嚴重破壞,1.2萬幢住宅毀於戰火。在美蘇介入下,以色列雖撤離西奈半島,但解除了埃及對蒂朗海峽的封鎖,亞喀巴灣的航行不再受阻。埃及雖然在軍事上成為輸家,但在政治上卻成為阿拉伯國家的旗幟和對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並是泛阿拉伯主義的根據地。這次是英法和以色列單獨對埃及,是唯一的一次以色列實力佔優的一次中東戰爭。

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後,埃及總統納賽爾正與民眾一同歡呼慶祝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方面稱六日戰爭,阿拉伯國家方面稱六月戰爭,亦稱六五戰爭、六天戰爭。1967年6月初,以色列先發制人創造了一個戰爭的典範。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陣亡900人,傷4500人,3個阿拉伯國家陣亡2萬人,傷4萬人,被俘6500人。以軍損失戰機26架、坦克60輛,卻擊毀了對方400多架飛機、500多輛坦克。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埃及、約旦和敘利亞聯軍被以色列徹底打敗。以色列通過戰爭佔領了大量的阿拉伯國家領土。

這次戰爭美國因素開始加大。前兩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的武器並不是以美式裝備為主,但第三次中東戰爭,美國對以色列大量援助,僅1967年3月至5月,就向以色列提供了400多輛坦克、250架新式飛機,並派遣了1000多名空軍人員參戰督戰,使以色列空軍和裝甲部隊戰鬥力大大增強。以色列以空軍偷襲開起了戰爭進程,先打垮了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的空軍,取得了完全的制空權。此次戰爭對以色列成一面倒的有利狀態,戰場完全就是美蘇武器的大比拼。這次戰爭因為美蘇的第第三次干預而結束,以色列也正式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打手,這次戰爭以色列是一對四。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這次戰爭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要收回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開始前埃及和敘利亞採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沒有告知約旦。埃及、敘利亞也先後通過多次的軍事演習麻痺以色列,讓以色列認為戰爭不會在短期爆發。以色列軍方所奉行的戰略是,如果發現戰爭即將逼近,以色列將會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這個戰略是假設在以色列的情報機關能於戰爭爆發前至少48小時察覺危機逼近。這次由於以色列放鬆了警惕,埃及和敘利亞在猶太人贖罪日達成了突然進攻,使得以色列開戰之初處於狼狽不堪的境地。埃及軍隊突破了以色列引以為傲的巴列夫防線,敘利亞也對戈蘭高地的以色列守軍展開了裝甲集團軍的突破。兩個防線以色列人都在苦苦的支撐,幾乎處於滅頂之災中。

好在以色列的快速反應能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其完善的全民預備役動員體制在短短15小時就充分動員完畢奔,人員、裝備奔向各個戰場。進入反攻的以色列,由獨眼龍沙龍帶領一個裝甲師強度蘇伊士運河,完成了對埃及第三軍團的反包圍,最後兵鋒到達距首都開羅只剩下101公里地方。在戰爭開始前阿拉伯世界就開始動用石油武器,開始了石油禁運,導致油價飛漲。歐洲國家基本做壁上觀,只有美國,在以色列面臨開戰之初的危機時,按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講的:“把所有能飛的玩意都飛往以色列”。美國為以色列補充了大量開戰的損耗,美國甚至動用美軍現役飛機,先塗掉美軍飛機標誌換上以色列空軍的標誌後,由美軍飛行員直接飛往以色列,並由以色列駕駛員馬上駕機上戰場。這場戰爭最後還由美蘇干預得以停戰。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以色列巴列夫防線

這場戰爭作戰地點:中東地區,主戰場位於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參加兵力:阿拉伯國家:正規軍57萬人,坦克4000餘輛、作戰飛機1000餘架。

以色列:常備軍11.5萬餘人,預備役20餘萬人。坦克1700輛、作戰飛機500餘架。

戰爭結果:阿拉伯國家:死亡8500餘人,損毀坦克2200餘輛,損毀飛機約440餘架。

以色列:死亡2800餘人,損壞坦克850餘輛,損毀飛機約110餘架。

這場戰爭以色列可以說是慘勝,因為以色列經不起人員的損失。

這場戰爭,事後導致埃及的薩達特面對事實,那就是軍事手段無法打贏以色列。最終,1978年9月17日,在美國的調停下埃及開啟了跟以色列的談判達成了成戴維營協議的達成,以色列撤出了西奈半島和埃及握手言和。但埃及卻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叛徒”,埃及也喪失了阿拉伯的領袖地位,並被驅逐出阿拉伯聯盟,作為“叛徒的薩達特”自己也被極端分子於 1981年10月6日的閱兵式上暗殺。

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時間為1982年6月6日–9月29日。這場戰爭可以說是正規軍對游擊隊性質的戰爭,是以色列不堪其憂,對盤踞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組織進行的一場軍事上的掃蕩。在戰爭中以色列打擊了盤踞在黎巴嫩敘利亞軍隊,期間還發生了著名的貝卡谷地空戰。

(貝卡谷空戰,是指1982年6月9日,以色列空軍精心準備,成功奇襲盤踞在黎巴嫩貝卡谷的敘利亞薩姆導彈陣地。戰鬥短短6分鐘的攻擊,就徹底摧毀了敘利亞和蘇聯苦心經營了10年,耗資20億美元的19個薩姆導彈陣地。在其後兩天的多輪空戰中,以色列空軍利用先進的F15、F16戰鬥機,配合預警機和電子干擾機作戰,以極小的代價擊落了敘利亞空軍大量的飛機。以色列吹噓的是84比零,但到現在解密並沒有這樣懸殊,以色列也有飛機被擊落)。

在這場戰爭中,巴解組織傷亡3000餘人,被擊毀坦克100餘輛,火炮500門,400多座秘密倉庫被佔領。敘利亞軍隊傷亡1000餘人,損失坦克400餘輛,飛機58架。以色列軍隊傷亡2000餘人,損失坦克140臺,武裝車輛135輛,飛機10餘架。

縱觀五次中東戰爭,可以從戰爭中從以下方面進行對比。

一、國家意志的對比。以色列從建國伊始,就全民牢記這個宗旨:猶太人再也不能在世界上任人欺負和宰割。不管是建國之初對敵人的天涯海角追捕,還是後來面對風雲突起的襲擊分子,從來沒有手軟過,都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加倍償還。由於人少,缺少戰略縱深,面對戰爭危險,從來都強調先發制人,主動打擊,毫不手軟。在核武問題上也是如此,伊拉克和敘利亞都先後研發核武,但最後一刻都被以色列定點清除解除了能力,後來的伊朗也會如此;美國不動手,以色列也局不會坐視伊朗擁有核武。

再看看阿拉伯國家,貌似和齊心,從以色列建國之初,就一直是多國參與對以色列的戰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先有第四處中東戰爭,埃及和敘利亞對約旦的不信任,後有阿拉伯的領袖埃及都獨自跟以色列握手言和,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叛徒。在後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整個阿拉伯世界分列變成一盤散沙。埃及現在置之身外,前有伊拉克和敘利亞反目成仇,後面又有沙特聯合一幫海灣國必要將敘利亞置之死地,目前阿拉伯對以色列已經形不成合力,一方面的以色列越來越強大,另一方面是阿拉伯世界分列,根本不能產生領頭人,再有中東戰爭,會對以色列更為有利。

二、動員能力的對比。以色列在每次戰爭中(除第二次外)都是以一對多的取得勝利。以色列由於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多,(也就是到現在都不足1000萬)。因此養不起足夠的常備軍,平時只保留十六、七萬左右常備軍,但其全民皆兵,該國年齡滿十八歲就要服兵役。服過義務兵役後,以色列男子轉入國防軍預備役部隊,每年從事幾個星期的軍事訓練。平時一旦面臨戰爭威脅,在24小時內就可以利用完善的全民預備役動員體制,動員起一支接近60萬的常備軍的大軍參戰。這是以色列快速動員能力,非阿拉伯國家可比。阿拉伯國家雖然多,人口也不知道多少倍於以色列,但投入作戰的整體力量遠遠不及擁有的實際比列。

三、武器對比。從武器對比來說,數量上以色列也因為每次戰爭多處於以一對多居多,不管是飛機,坦克,裝甲車還是其他裝備,以色列都處於數量劣勢。特別是第二次中東戰爭之後,美蘇都大力介入中東,雙方都不予餘力的輸出武器支援,從武器性能上阿拉伯國家軍隊跟以色列武器差距並不大。蘇聯援助的武器,比如是蘇制SS−N−2“冥河”反艦導彈,一舉擊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號驅逐艦,是世界上第一次反艦導彈取得戰果。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埃軍由薩姆-2、薩姆-3、薩姆-6、薩姆-7型導彈為主組成的防空體系,在戰爭初期掌握了戰場制空權,給以色列空軍造成了巨大損失,使以軍飛機數日內不敢進入運河空域。埃及軍隊裝備的先進的AT-3反坦克飛彈,也摧毀了以色列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雙方飛機損失的約60%、艦艇損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毀坦克均為各種導彈所擊毀。但以色列往往能立足於其現有武器裝備,開展靈活機動的打擊,在經歷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吸取了教訓,用心揣摩和研究戰法。以色列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就利用無人機和電子戰,一舉摧毀了敘利亞盤踞在黎巴嫩貝卡谷的薩姆導彈陣地,並隨後在對敘空軍的空戰中取得大比分戰果。

又如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坦克已經發展到四個系列,雖然說不上是世界上同時代最先進的坦克,但以色列有自己的作戰理念。以色列認為,1967年的中東戰爭證明“機動防護”的意義不大,在吸取實戰經驗的基礎上,以軍確立了“以防護為基礎、保護乘員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所以在研製新型主戰坦克的初期便確定坦克的三大性能次序是防護、火力和機動性。這就是根據自己實戰的要求打什麼仗就發展什麼樣的武器。但越往後,以色列的武器跟阿拉伯國家的質量對比越拉開差距。因為美國對以色列的扶持不餘遺力,最先進的武器往往優先裝備以色列,美國對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武器的差距都在拉大。

以色列自己的軍工能力也十分了得,比如無人機方面,“費爾康預警機、“鐵穹”系統外,還包括用於攔截中程火箭彈的“大衛彈弓”系統和應對遠程導彈的新型“箭”式反導系統,這些裝備都處於國際先進行列,不是一般國家能研製和生產的。更別說,以色列還是秘而不宣的核國家,裝備的核武器應該有上百枚。

四、人員素質的對比。以色列國防軍的專業素質非阿拉伯國家軍人可比。先講指揮員的素質,以色列的指揮人員的指揮,不拘一格,膽大心細,敢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開打之初完全處於劣勢,但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沙龍的大膽穿插快速反擊,一舉扭轉了戰局。1973年4月9日夜,以色列國防軍特種部隊四十人乘坐快艇來到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海岸,準備刺殺藏匿於此的三位黑九月組織高級人員,為慕尼黑慘案運動員復仇,這之中就有當時男扮女裝的,後來成為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埃胡德·巴拉克。這就是以色列高層人員的素質,都是從戰爭中鍛煉出來的。

作戰精神方面,以色列全民皆兵,參戰是為自己的生存而戰,狹小的以色列經不起一次戰敗,戰敗就餓滅國,所以以色列軍人打起仗來都很英勇。以色列基層指揮員的傷亡率很大,緣由是一句座右銘:“跟我來”。所以,在以色列的哈雷爾旅被阻擊撤退時,留下掩護的都是指揮官。在千里奔襲烏干達機場解救人質的死亡人員中,唯一犧牲的就是帶隊的特戰隊長上校。所以,你看到貴為國防部長的沙龍為了掌握第一手情報親自化妝出馬你不要感到奇怪。以色列的戰機駕駛人員都說百裡挑一,戰機的出勤率都排在世界前列,至於以色列赫赫有名的“野小子“特種部隊的戰鬥力,以及聞名於世的世界幾大間諜機構摩薩德的能力,就不用舉列再說了,阿拉伯國家沒得比,能比的就是現在為ZZ獻身的自爆能力。

著名的以色列野小子特種部隊

五、國家的實力對比。以色列850萬的人口,人均GDP已經高達4.16萬美元,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先進國家。其很多武器可以自產並大量出口,再加上猶太人的富裕和對美國強大的影響力,導致美國不餘遺力的偏袒和支持以色列,先進武器向來優先裝備以色列,以色列的武器跟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在拉開距離。以色列是世界上不多的擁有核武器9個國家之一,在面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不要幻想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抱著核武器自生自滅。

綜上所述,以色列擁有那麼多的有利條件和優勢,歷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還有什麼奇怪呢?就是再往後,再有中東戰爭爆發,贏家毫無疑問一樣是以色列。


晨曦軍情


猶太人,阿拉伯人,基督教徒都是尊奉耶穌基督為聖人,在阿拉伯地區三方都存在千年的征伐,猶太民族相當分散,在世界各地經商發財,千多年來一直受到各國民族的排擠打壓,特別是二戰期間遭受希特勒的毀滅性打擊。於是猶太人在荒僻的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國。
1948年5月,猶太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國家聯合攻擊以色列,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當時的以色列全國只有70多萬人,軍隊4萬多點,阿拉伯聯軍30多萬,主要以埃及,約旦,敘利亞伊拉克等國,沙特等石油國家提供了資金和後勤裝備。以色列士兵殊死抵抗還是落在下風。以色列面臨滅國的危險,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親赴美國求援,並且也獲得了蘇聯的武器裝備的援助。以軍採用各個擊破的戰術,重點打擊最強的埃及軍隊,從埃及軍隊的背後下手,以色列有了新的武器裝備,戰場形勢徹底改變,隨著埃及軍隊的潰敗。以色列站穩了腳跟。



1956年由英法兩國為了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聯合以色列攻打埃及,由此爆發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術靈活,通過佔領的戈蘭高地,有效的打擊了約旦與敘利亞多輪攻擊,以色列對埃及的戰術又是通過空軍傘兵部隊背後的成功偷襲,迫使埃及停止戰爭,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後來在美國,通過《戴維營協議》,埃及退出反以聯盟和以色列交好,埃及才收回了西奈半島和運河權。

三次戰爭,以色列的彈藥即將用盡,美軍的運輸機送來的武器彈藥從飛機上卸下就直接送往前線,有效的保障了以軍的勝利。以軍參謀長沙龍更是在戰爭中贏得了“絞肉機”的綽號。阿拉伯聯軍一聽到沙龍就心裡發怵。

以色列自從在巴勒斯坦站穩腳跟後,早先佔領了耶路撒冷西部,驅逐了大量的巴勒斯坦民眾,讓民眾無家可歸,製造了龐大的巴勒斯坦難民。這些問題多年來一直在聯大討論不休。後來以色列又把耶路撒冷東區也一併佔領。甚至把猶太人居住區擴展到巴勒斯坦河的加沙地帶。以色列的人口從當初建國時的70萬發展到今天的800萬。聯合國的多項決議以色列根本不理睬,因為背後有美國人罩住,所以以色列才敢於無法無天。


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人保衛自己國家的意志非常堅定。聰明的頭腦演化出精彩的戰術。憑藉先進的武器威力,打出了靈活多變,精彩絕倫的戰爭案例。今天的以色列已是中東地區的霸主。許多戰術案例美國也甘拜下風。除了戰爭,以色列的科技也相當發達先進。軍事工業更是世界前五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是通過多次戰爭洗禮奮發努力崛起的,所以以色列的強勢和殺戮經常遭到世人的譭譽譴責是正常的。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謝謝。


老遊59


歷史上發生的五次中東戰爭可謂是硬碰硬的戰爭,阿拉伯國家並非想象的那樣虛弱。五次戰爭均為以色列勝利,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人,猶太人的團結、凝聚力和勇敢在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戰爭無非是人、金錢和武器上的較量,從人數上講,以色列不過數百萬人,而阿拉伯世界有數億人。從金錢上看,阿拉伯很多國家也不缺錢。從武器上看,阿拉伯和以色列都從歐美和蘇聯處購得了先進的裝備,雙方沒有不可逾越的差距。加上以色列國土狹小,沒有戰略縱深,使其在戰爭中劣勢更加明顯。因此,從整體上說,以色列絕對處於弱勢一方。

但是歷史上不乏以弱勝強的戰例,而以色列能夠數次創造奇蹟,不得不驚歎其過人的戰略智慧和戰鬥意志。五次中東戰爭中最能體現以色列戰鬥精神的是第一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

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猶太人剛從納粹德國的迫害中解脫出來,復國慾望十分強烈,憂患意思也十分強烈,民族團結也是空前的。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就糾集4萬大軍大舉進攻以色列。此時以色列軍隊才3.4萬人,飛機33架,軍事力量十分弱小。以色列剛建國,政府許多職能還未運作,就遭到如此滅國危機。起初以色列軍也是節節敗退,但是以色列軍憑著堅強的戰鬥意志,抵制住了阿拉伯國家的瘋狂進攻,穩住了局勢。

隨後,以色列成功斡旋聯合國獲得了幾周的停火機會,就在這短短几周內,全世界猶太人積極發動了支持以色列的捐助活動,使得以色列軍隊得以恢復和壯大,一舉獲得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

我們知道,以色列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其周邊強敵環伺,鑄就了這個民族的憂患意識和不屈的精神。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戈蘭高地戰役中,以色列的戰鬥精神再一次震驚了世界。

1973年10月,阿拉伯十來個國家和組織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可謂是傾巢出動,重點進攻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以色列沒有想到阿拉伯國家會發動這麼迅速這麼大規模的進攻,因此留在這兩處的兵力不多。其中駐守戈蘭高地的以色列第7裝甲旅遭到敘利亞5倍於己兵力的突然襲擊。以軍拼死抵抗3晝夜,全旅僅剩7輛坦克,每車炮彈僅剩三四發。面對敘軍的再次猛攻,以軍傷員從病床上掙扎起來,操作被緊急搶修好的13輛坦克發起絕地反擊,就是這20輛坦克居然擊退了敘利亞大軍。

勇者無畏,血性無敵。以色列就是憑著這股子戰鬥不息的精神取得了五次中東戰爭的勝利。當然,諸如猶太人團體的資助,美國的支持等也是以色列獲勝的重要原因。

反觀阿拉伯國家,出了名的不團結,教派矛盾、種族矛盾、土地矛盾經濟矛盾層出不窮,很多國家也是內鬥不止,恐怖主義橫行,可謂是一盤散沙,在面對眾志成城的以色列及猶太人團體時,失敗也是必然的。


萌叔觀世界


大家好!我是迷彩派小編,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20世紀40年代末迄今,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和戰爭綿延不息,單是大規模的戰爭就達到5次,分別是1948年的巴勒斯坦戰爭、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1967年的六五戰爭、1973年的十月戰爭和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這五次戰爭以色列全部取得了勝利。據不完全統計,5次中東戰爭共造成10餘萬阿拉伯人傷亡,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很多阿拉伯國家從此背上了沉重的軍費開支負擔,債臺高築,民生凋敝,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

為什麼彈丸小國以色列,以區區幾千萬人口對抗總人口達幾億人的阿拉伯國家,卻所向披靡。其實,這其中是有多個因素造成的。首先,除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外,以色列都得到了西方大國的全力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政治庇護,給予軍火和情報的大力供給。其次,阿拉伯作戰部隊是由多個國家組成,前期又缺乏統一指揮,將領戰略指揮思想落後,沒有大局觀念,各軍種缺乏協調,導致戰鬥力並不強。而以色列軍從裝備保障,戰略指揮策劃和戰術的運用,到官兵素質都比阿拉伯國家強的多,所以戰無不勝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猶太人有錢,所以它才能贏得這場戰爭。但說實在的,有錢確實能買到更好的武器裝備,但這並不是他們贏得這場戰爭的決定性因素。這其中的秘訣只有一個“團結”。看看以色列民間在政府發佈了徵兵和徵人的公告後踴躍的參與,這都對於軍隊的後勤保障和前線的防禦工事的建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他們還在城市建設等方面盡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所以以色列的強大是必然的。

以上只代表本人個人觀點,如果有朋友願意與我交流,請您點贊評論。歡迎您關注迷彩派,我們將與您共同關注軍事話題。


迷彩派軍事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但是原因就是阿拉伯國家聯盟除了人數,別的都沒有優勢,從戰鬥意志來說,以色列不能輸,阿拉伯國家可以輸,以色列輸了就要重蹈覆轍,像2000多年前一樣流亡,這對他們是背水一戰,戰鬥意志上以色列完勝,從外援來說,就是美國和蘇俄的博弈,不同的是美國的援助是一打起來以色列要什麼,美國給什麼,蘇俄呢,一打起來就先想著撿漏,局勢稍微受挫,蘇俄就跑的比兔子還快,從科技裝備,訓練水平上,以色列也強於阿拉伯國家聯盟的總和,阿拉伯國家依然保持著落後的宗教制度,軍隊的戰鬥力十分感人,2伊戰爭讓全世界震驚了,用最有技術含量的武器打了一場最沒技術含量的戰爭,還有就是阿拉伯國家之間各懷鬼胎,互相都想多吃多佔,反以同盟就是紙老虎,一觸即潰。在我看來,外援是否強勁絕不是能不能行的主要原因,當年有全中國鼎力支持的柬埔寨輕而易舉的就被越南幹了,阿拉伯國家故步自封,都21世紀了還把宗教領袖奉為最高領袖,如何贏?想贏以色列首先就需要搞一場宗教改革,打倒神棍,解放思想。


飍忁


這個問題我想用“以色列輸不起”來回答。

以色列不屈的戰爭意志

我們知道,以色列是在二戰之後才在中東建立起這塊小小的猶太人的家園,猶如一根差入伊斯蘭世界的楔子,引發阿拉伯國家強烈的反對。所以多國聯合對以色列行動,以色列沒有退路,以色列的選擇只能是“背水一戰”。而無論是人還是國家,在極端的情況之下潛能都會被爆發,而以色列很幸運的爆發了,並且贏到現在。


實力是最硬的話語權

但是僅僅依靠戰爭意志是無法擊敗強大敵人的,以色列還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和高度的戰備狀況,畢竟拳頭是最硬的話語權。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險些滅國,得虧美國協調雙方停火,在很短的時間內,以色列建立起相當強的抵抗力量,並在日後的戰爭和日常戰備中不斷強化,成為中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在3個小時內將中東大國埃及95%的空軍消滅,還取得過10:451的驕人戰績,以色列軍人過硬的軍事素質令人汗顏。





(圖為第五次中東戰爭示意圖)

阿拉伯聯軍鬆散無能,各懷鬼胎

從敵方來說,則是阿拉伯國家聯軍的無能和鬆散。歷次中東戰爭中的阿拉伯國家聯軍和東漢末年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很類似,鬆散無能還各懷鬼胎,各國軍隊聯繫起來的紐帶無非是納賽爾等人宣稱的泛阿拉伯主義,而以色列在中東就像是天下第一名將——呂布,打的聯軍毫無招架之力。多國聯軍的部隊僅僅佔有數量優勢,其實內部完全是一盤散沙,在戰術、指揮、軍人素質等方面完敗於以色列。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無論是軍事援助還是經濟援助,還是在國際上為以色列發聲,第一次中東戰爭若無美國協調停火以色列很可能被滅國,兩者形成了非常堅強的盟友關係,可以說,即使是現在,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在中東生存空間還是很小。


以色列現在的強大是拳頭換來的,因為“輸不起”,所以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只能贏”,才能擴大優勢,拓展生存空間。


西涼宣撫使


一、中東各國有偉大光榮的歷史感和神秘的宗教感!在歷史上,阿拉伯人、波斯人、奧斯曼人曾經創立過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叱吒風雲的大帝國。普通老百姓有沾沾自喜的優越感,儘管五次中東戰爭都失敗,但是老百姓有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那就是自己國家有秘密武器,我們沒有用秘密武器來對付以色列,如果有一天用秘密武器對付猶太人,猶太人必定被打敗。

二、阿拉伯各國伊斯蘭教信教的分歧。伊斯蘭教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派有許多教法學派。譬如:哈乃斐、馬立克、沙斐議、罕百里等學派;反觀什葉派也有許多學派,他們是:栽德、十二伊瑪目、伊斯瑪儀派等。阿拉伯各國都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這些宗教又在軍隊裡生根,軍隊裡產生了許多學派,軍隊的組織結構有點渙散。

三、由於軍隊的宗教派別紛亂,國家元首隻能任人唯親,用自己共和國衛隊看管其他部隊,其他部隊也是各自監督,整個部隊成為烏合之眾,戰鬥力就免談了。

四、國防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高中端武器研發幾近空白,不得不通過大量的對外軍購來提高軍隊的裝備水平。這些武器從購買到使用,再到耗損和維護,再到升級換代,全部需要武器賣主國提供一條龍服務。所以,軍隊的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總的來說,阿拉伯各國,不管在武器、思想、人的素質、國家元首的個人理念,以後整體國民的心態,大大落後與時代。所以,他們不能戰勝一個小小的以色列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