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籍女教师的“七年之爱”

城市与人,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城市见证人文发展,人物见证城市历程。在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重庆、习水两地,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温润如玉,相距280公里的两个城市,在发展的浪潮中擦出了怎样的火花……从今天起,《微习水》微信公众号将推出系列报道《重庆人眼在习水》,用工作在习水、生活在习水的重庆人的视角来讲诉习水的发展变迁。

青春里,遇见你

2013年,那是谭莉辉第一次认识习水

重庆人在习水 || 重庆籍女教师的“七年之爱”

夏日炎炎,蝉鸣不断,正值毕业季,阳光透过缝隙照耀着校园里每一张青春的脸颊。贵州师范大学里,一场由习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习水县教育局共同主办的招聘会正在进行当中,正是这一场招聘会,将谭莉辉与习水这座城市紧紧地栓在了一起。

可是当时,她还不了解这座城市,只是隐约从习水同学那里了解到这是一个离重庆很近、羊肉很好吃的小县城。测试顺利通过后,她被习水绿洲高中录用。怀着期待的心情,谭莉辉踏上了去往习水之路,可是从贵阳到习水五个小时的路程,却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到达绿洲高中后,谭莉辉才彻底傻眼。学校刚刚修建完成,周围都是荒地,出租车都不会过来。校门口的泥路尘土飞扬,甚至连路灯都没有,出门还需要打手电筒。与想象中的巨大差距,让谭莉辉一度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七年,爱上习水

今年,是谭莉辉在习水的第七年。七年,一个孩子可以从呱呱坠地到踏入学堂;七年,谭莉辉见证了习水的巨大发展。

“江习古高速修通以后,回重庆的路近得多了。以前回家需要一天时间,早上出发,半夜才能到家;现在只需半天,回家还能吃上午饭呢。”说起回家,谭莉辉心中满是欢喜,原本寒暑假才能回家一次,如今归家已是常态。多条高速逐渐修通,习水正逐步成为南北贯通的枢纽城市。

重庆人在习水 || 重庆籍女教师的“七年之爱”

现在,谭莉辉已经越来越喜欢工作的这个学校了。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对教师的培养与成长越发重视……这不仅让学校教师逐渐有了归属感,也让谭莉辉更加坚信自己当初的决定。站在校门口修建好的乌江南路上,谭莉辉满是欣慰。

如今,习水越发重视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加大对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箐山公园、文昌公园、东风湖湿地公园相继建设,将习水逐渐打造成为休闲度假城市。

闲暇时间,谭莉辉喜欢到箐山公园、文昌公园走走,舒缓心情。一呼一吸间,尽是清新的味道,满目绿意。大杉树、飞鸽景区和丹霞谷景区和水上公路的天然宜人景致,更是让谭莉辉放假也舍不得离开。

重庆人在习水 || 重庆籍女教师的“七年之爱”

当初想要回家的念头,也在一次次看见习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逐渐淡去。

你们放心,我很好

去年10月份,谭莉辉的爸爸妈妈来到习水,想了解她工作生活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从“火炉”城市而来的两人身着短袖,到达习水后十分震惊,居然还有不用吹空调和风扇的城市。对于一天要洗三次澡的重庆人而言,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此时,两人才逐渐理解习水这座“旅居城市”的内涵。

前几天趁着天气好,谭莉辉还和老乡们一起去石门烧烤。听说这里气候好,谭莉辉的朋友们也蠢蠢欲动,想来体验一下这凉爽的滋味。

以往脑海中的贵州山区小镇,也在见到希望城城市综合体、红都世纪城、合力超市、东风湖湿地公园等设施后发生改观。

而今,谭莉辉觉得自己已经越发离不开习水了。她想把这里的工作继续下去,还想在这里组建家庭,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生在重庆,活在习水。于谭莉辉而言,这里是第二故乡,是心之所往,是车水马龙中的安心之所;从遇见到爱上,只差一个触摸的过程。

而以后和习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