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增值稅抵扣?

蘭兒白


理解增值稅抵扣,可以先了解增值稅的定義:增值稅是以商品或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它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

多環節徵收。生產、加工、進口、批發、零售,所有產品或服務的流轉環節都徵收。

增值額計稅。因為多環節徵收,為了重複徵稅,所以,增值稅以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

簡單說就是,在流轉環節,你賺到錢了就徵稅,如果沒賺到錢,那就不徵稅。但是,稅收管理有成本,如果真對某個流轉環節都計算一次賺到的錢,企業和稅務局收稅的成本就太高了,所以,增值稅採用了簡易辦法:抵扣。下家按照銷售總額計算增值稅,上家已經交過的稅,用來抵減下家要交的稅額。也就有了增值稅的重要公式:應納稅額 = 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這樣一來,企業實際承擔的稅額就是你賺到錢的那部分。

比如:貿易企業(假設稅率是16%)採購 116萬的貨,賣了232萬,

那銷項稅額就是:232萬/1.16 *0.16 = 32萬,

進項稅額就是: 116萬/1.16*0.16 = 16萬。

最後應交的增值稅是 16萬,進項稅16萬就用於抵扣了。


以上就是抵扣的原理,其核心目的是,讓企業經濟活動中,所有賺錢的環節能承擔納稅的義務,還不重複徵收。目前,在中國的稅收體系中,增值稅是最重要的一個稅種,尤其是營改增以後。


前面這些,樓上朋友都有提及。我再補充一點增值稅的“前世今生”。

最早實施增值稅的國家是法國,用來取代原有的產品稅,提高徵收效率降低重複徵稅的問題。之後,被很多國家借鑑。

我國最早在1979年開始試行增值稅,取代之前使用了很長時間的產品稅。之後在1993年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增值稅改革,現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就是在那時形成的。

比起所得稅和消費稅,增值稅的徵收管理要複雜很多,成本也高,一些歐洲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徵收增值稅的成本佔到增值稅總額的3-5%,也就是說,徵收100塊的增值稅,其中有4塊是徵收成本。這可能也是美國一直沒采用增值稅的原因吧。我們現在用的金稅系統,其實也是價值不菲的。

增值稅是價外稅,當產品到最終消費者手中時,才停止增值鏈條,也就是說增值稅最終是消費者在買單。這樣一來,反而越是高收入階層,在消費過程中所支付增值稅比例越低,低收入階層支付的增值稅佔比反而越高 。

也是為了避免這種不公平吧,才又有了特殊產品的消費稅。

其實,不管是消費稅還是增值稅,亦或是關稅,最終都是消費者在買單。


康愉子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實質、形式兩個角度來分析:

增值稅屬於流轉稅

商品交易、勞務服務追根溯源,會發現不是一個完整的閉環業務,同時,每個流轉環節都需要繳納一次增值稅。每次繳稅金額,如果按照流轉貨物的銷售金額乘以一定的稅率來計算得話,由於貨物流通無盡頭,那麼就會導致時間越往後推,繳納的稅款結存金額越大。所以,為了保持繳納的稅款最終是以貨物或服務的市價變動總額為基礎來計算的,每次流動都需要按照市價差額、稅率來繳納稅款,這樣不斷累加達到了最終效果。

最終不會導致雪球越滾越大,維持在與市價一定比例的水平之內。


增值稅專票

增值稅專票只有一種,並不存在銷項稅發票和進項稅發票,因為對於銷售方來說是銷項稅,對於購買方就變成進項稅,所以增值稅專票有三聯,即記賬聯、抵扣聯、發票聯。“記賬聯”用於財務做賬,一般會作為憑證附件裝訂於當中,“抵扣聯”記載了採購環節附加的增值稅額,一般我們稱為“進項稅票”,發票上註明的稅額為“進項稅額”,由客戶交給供應商,供應商將進項稅票單獨裝訂成冊備查;"發票聯”記載了對外銷售或服務環節附加的增值稅額,一般我們稱為“銷項稅票”,註明上註明稅額為“銷項稅額”,開具發票方將開具的銷項稅票單獨裝訂成冊備查;

每個月度終了時,按照本期開具的專票上記載的“銷項稅額”扣除收到的專票上記載的“進項稅額“後的淨額,來申報繳納當月應該繳納的增值稅。


不知道我的解釋是否夠通俗易懂,希望對大家工作、學習有所幫助。如有任何疑問,請關注我的頭條號“財經奧迪特”,私信我,點讚我,轉發我,評論我。


財經奧迪特


環環抵扣是增值稅的重要特點之一。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一點:

雖然申報繳納增值稅的納稅人是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但是實際負擔增值稅的,理論上是最終消費者。也就是說,從稅負角度來看,生產者、貿易商等的增值稅稅負率是0。這種神奇的效果,就是通過環環抵扣來實現的。

舉個幾個例子,大家來體會一下:

假設老王的鐵匠鋪適用16%的稅率,他撿到一塊鐵礦石後自行完成全部加工過程,製作了一把菜刀賣給小李,不含稅價格是1000元。那麼,老王沒有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需要就1000元的增值部分申報繳納增值稅160元。小李支付1160元給老王,其中的160元就是老王所繳納的增值稅,小李是實際的稅負承擔者。

假設老王把菜刀做好後,以900元的不含稅價格賣給老劉,老劉再以1000元的不含稅價格,將菜刀賣給小李。那麼,老王還是沒有抵扣,需要就900元的增值部分申報繳納增值稅144元,老劉支付1044元給老王。而老劉再賣出菜刀後,銷項稅額是160元,小李依然是支付1160元。由於老劉從老王那裡進貨的時候,已經支付了144元的增值稅,這144元叫進項稅額,可以在繳納增值稅時抵扣。抵扣完後老劉實際需要繳納增值稅16元,這個數字就等於老劉手上菜刀的增值額100元對應的增值稅額。

假設老王只是把鐵礦石加工成鐵塊,從鐵塊到變成菜刀並銷售給小李,中間還存在老馬、小朱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或多或少有一些增值額。那麼,相關的生產者和服務商都應當繳納增值稅,上游繳納的增值稅在下游可以抵扣。經過層層抵扣,這些增值稅加起來的金額還是160元。


沉默的投資者


增值稅,簡單的來講就是基於商品或服務的增值額徵的一種間接稅。

2016年以前,增值稅只適用於商品銷售,服務業繳納的是營業稅,不過2016年5月1日後營業稅改增值稅,故而目前都徵增值稅。

增值稅稅率

從2018年5月1日起,國家將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增值稅抵扣

長篇大論估計很多人聽不懂,我們還是通過一個小例子來分析說明吧。

舉例:

1、服裝廠B因為經營的需要向紡織廠A購買了100元布料,A賣給B的時候,要開具一張增值稅發票,票面金額為116元(原材料成本100元,增值稅:100元*16%=16元),所以B必須要支付116元給A企業,A企業才會發貨(A的實際收入仍然為100元,16元增值稅要繳納給國家),對於B來說這16元為進項稅(買進來的)。

2、B拿到這批布料後,加工生產成為一批衣服,以不含稅的價格300元的價格賣個了C商場,這時候B要繳納的稅收為300*16%=48元,因此B開給C的增值稅發票為348元;但是之前B有進項稅16元,這16元可以抵扣掉,所以最終B實際僅需要再給稅務局48-16=32元就可以,這就叫增值稅抵扣。

當然還可以直接計算增值的部分來計算稅收,結果是一樣的,比如B買進來是100元,賣出去是300元,中間增值了200元,故而納稅金額為200元*16%=32元。

對於C來說,它實際支付了348元,其中48元為進項稅。

3、C商場拿到衣服後,把這件衣服賣給自然人丁,價格為464元(衣服價格400元,稅收為400*16%=64元),如果你去商場買衣服讓商場開票的話,就會看到票上的金額分為2部分,一部分商品價格,一部分是稅負。

當然C賣給你的464元中的64元是要交給稅務局,但是稅務局會返回給C向B購買時支付的進項稅48,稅務局在這個環節實收16元。

總結

在上述幾個環節中,A創造100交了增值稅16,B創造200交了32,C再創造100交了16,合計64元,但實際上,這16/32/16是不計入企業成本的,因為這些錢最終是由自然人丁來承擔的。

所以增值稅的稅收最終承擔者其實是消費者承擔,但是收稅的時候,稅局是從生產商賣到渠道商然後最終銷售給終端用戶的每一個環節徵收(向A收17,向B收32,向C收16),而不是上門去找消費者要。


鯉行者


一、什麼事增值稅

增值稅(間接稅):是對在中國境內銷售貨物 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銷售額,以及進口貨物的金額計算稅款,並實行稅款抵扣制的一種流轉稅。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徵稅沒增值不徵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的收入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徵收,稅收收入中75%為中央財政收入,25%為地方收入。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由海關負責徵收,稅收收入全部為中央財政收入。

二、關於抵扣增值稅

1、增值稅抵扣:應交的稅費=銷項稅-進項稅

2、抵扣條件

·憑證條件稅法規定的扣稅憑證有: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完稅憑證,免稅農產品的收購發票或銷售發票,貨物運輸業統一發票(或者部分實施“營改增”地區的運輸業增值稅發票)。另外,根據財稅[2012]15號通知,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稅納稅人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支付的費用以及繳納的技術維護費(以下稱二項費用)可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減。因此,取得購入增值稅稅控系統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稅控軟件維護費的地稅發票也可以抵扣。·時間條件一般納稅人申請抵扣的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其他需要認證抵扣的發票,必須自該專用發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認證,否則,不予抵扣進項稅額。進口貨物:一般納稅人取得海關完稅憑證,應當在開具之日起90日內後的第一個納稅申報期結束以前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抵扣,逾期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後開具的海關收款書,應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海關完稅憑證抵扣清單》申請稽核比對,實行“先比對後抵扣”。納稅人取得2009年12月31日以前開具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仍按原規定執行。


環球老虎財經


要理解增值稅抵扣,就得先知道什麼是增值稅,我國是從1994年稅制進行改革,之後開始實行增值稅體制。

增值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的收入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

企業銷售貨物和應稅勞務,都要按著一定的稅率交納稅款,有6%的,有13%的,有17%的等等。

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增值稅抵扣

增值稅抵扣是計算我們應當繳納多少增值稅的方法。

因為增值稅是對流通和交易的每一個環節都徵收,這就需要計算出每一個環節增值的部分是多少。但是在實際中,商品的增值部分是很難準確計算出來的。

國際上普遍採用稅款抵扣的方法,首先根據銷售額計算出商品的銷項稅,在計算出購進商品所支付的進項稅,最後用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就是增值部分應該繳納的增值稅。

我國也是採用這一方法,用進項稅來抵扣銷項稅,可以避免重複納稅。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稅率,

進項稅額=含稅進項價格÷(1+稅率)*稅率。

下面舉個栗子:

傢俱廠生產傢俱,向原木廠購進原木材料,材料價格為1萬元,然後傢俱廠使用原木材料製作出傢俱並銷往商場,價格為2萬元,商場再把這批傢俱賣給了某企業,價格為3萬元。

接下來我們開始計算裡面的增值稅:

原木廠繳納增值稅銷項稅金為1萬*16%=1600,開具專用發票,銷項稅金1600元。

傢俱廠銷項稅金為2萬*16%=3200,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銷項稅金3200元。

原木廠開給傢俱廠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金1600,傢俱廠抵扣1600,傢俱廠實際繳納增值稅1600。

商場銷項稅金為3萬*16%=4800,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銷項稅金4800元。抵扣傢俱廠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金3200,商場實際繳納增值稅1600元。

在這過程中,傢俱廠減掉的1600便是抵扣掉的增值稅,商場減掉的3200也是抵扣掉的增值稅。

“金十數據”,以最獨到的視角揭開天下事、社會事、身邊事的背後真相,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1、收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都需要認證嗎?

不一定的。根據規定,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不需要認證,也就是負數增值稅專用發票不用認證,應直接從當期進項稅額中轉出。

納稅人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設備,也不需要認證。

2、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抵扣期限是多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1號裡規定,自2017年7月1日期,一般納稅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含)以後開具的發票,應在360日內認證,並在規定納稅申報期內申報抵扣進項稅額。

3、增值稅普通發票可以認證抵扣嗎?

不可以,增值稅普通發票不存在認證,但並不是所有的普通發票都不能抵扣。一般納稅人取得的賣方開的增值稅普通發票,有2種情況可以抵扣:農產品銷售增值稅普通發票和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普通發票。

4、增值稅專用發票聯丟失,如何認證抵扣?

根據規定,一般納稅人丟失已開具專用發票的發票聯,

如果丟失前已認證相符,買方憑賣方相應記賬聯複印件及銷售方所在地主管稅務部門出具的證明,經買方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後,可作為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憑證。

如果丟失前未認證的,買方憑賣方相應的記賬聯複印件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認證,認證相符後憑該複印件及賣方所在地主管稅務部門出具的證明,經買方主管稅務部門同意後,可作為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憑證。

5、增值稅發票“抵扣聯”丟失,怎麼處理?

一般納稅人丟失已開具發票的“抵扣聯”,

如果丟失前已經認證相符的,可以用專用發票發票聯複印件留存備查;

如果丟失前還未認證,可以用專用發票發票聯認證,專用發票發票聯複印件留存備查。

6、認證抵扣後的“抵扣聯”要保存多久?

根據規定,賬簿、幾張憑證、發票以及其他涉稅資料應當保存10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抵扣聯屬於發票,應該保存10年。

7、已過認證期限的增值稅抵扣憑證還能認證嗎?

根據規定,一般納稅人發生了真實交易但是由於客觀原因未能如期辦理認證的,經主管機關核實,逐級上報,省國稅局認證核查後,相符的增值稅扣稅憑證,允許繼續抵扣其進項稅額。

客觀原因包括自然災害、被盜丟失、司法扣押、經濟糾紛、人員離職等。

8、增值稅專用發票已經認證,但對方公司作廢,如何處理?

這種情況認證後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如果已經抵扣需要做進項轉出處理。納稅人將不符合作廢條件的發票進行了作廢處理,應各自及時向雙方主管稅務機關報告,按照主管稅務機關的要求處理。

9、購入農產品的進項稅額怎麼進行抵扣?

向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購入農產品,應向對方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增值稅普通發票;

向農產品生產者個人購入農產品,可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系統在發票左上角自動打印“收購”字樣)。統一按照增值稅普通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10、哪些發票不能抵扣?

以下情形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抵扣:

希望上面10個增值稅抵扣的問題能夠幫助你!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叔說會計】,可以瞭解更多會計知識!


會計網


增值稅抵扣的那些事

稅收裡的那些事之增值稅抵扣。從2016年5月營改增之後,增值稅和增值稅發票一統天下。不管是企業還是個體戶都要和這兩樣打交道,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繞不明白裡面的內容,你可能會一臉懵逼。藉著這個機會,我們談一談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最通俗的理解:上家交的稅可以作為進項抵扣下家交的增值稅。



1.什麼是增值稅

增值稅,顧名思義是以商品、勞務或服務在流通的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部分進行徵稅,這是典型的流轉稅。商品或服務流通,只要比成本價高,就是有了增值,就需要繳納增值稅。現在增值稅的稅率依據行業的不同,分為6%、11%和17%;增值的的徵收率分為3%、和5%。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稅11%和17%的稅率會被調整為10%、和16%。只有選擇一般計稅方法才可以抵扣增值稅稅款,簡易徵收計稅方法不可以抵扣增值稅稅款。

我們理解了對增值的部分徵稅,也就理解了增值稅的抵扣問題。因為,增值稅的抵扣,就是為了體現對增值的部分徵稅。

2.什麼是增值稅抵扣

增值稅抵扣是計算我們應當繳納多少增值稅的方法。因為增值稅是對流通和交易的每一個環節都徵收,這就需要計算出每一個環節增值的部分是多少。但是在實際中,商品的增值部分是很難準確計算出來的。國際上普遍採用稅款抵扣的方法,首先根據銷售額計算出商品的銷項稅,在計算出購進商品所支付的進項稅,最後用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就是增值部分應該繳納的增值稅。我國也是採用這一方法,用進項稅來抵扣銷項稅,可以避免重複納稅。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稅率,

進項稅額=含稅進項價格÷(1+稅率)*稅率。

講的再好,不如舉個例子:

①電視機生產商銷售一批電視機給電視經銷商,含稅銷售額117萬元,購進含稅70.2萬元相關材料加工這批電視機,生產商應交多少增值稅?計算如下:銷項稅=117÷(1+17%)*17%=17萬元,進項稅=70.2÷(1+17%)*17%=10.2萬元,應交增值稅=17-10.2=6.8萬元。

②電視機進項稅以含稅價格117萬元購進了電視機,以234萬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電視機經銷商應交多少增值稅?計算如下:銷項稅=117÷(1+17%)*17%=17萬元,進項稅=234÷(1+17%)*17%=34萬元,應交增值稅34-17=17萬元。



增值稅抵扣就是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的完整鏈條,所有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因為增值稅發票緊密的聯繫到一塊了,一條繩上的螞蚱。下游企業如果不想多交增值稅,就要監督上游企業繳納增值稅,因為上游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可以作為下游企業的進項抵減增值稅。增值稅的抵扣制度讓上下游企業互相監督,設計的高明之出在此。

不過,當消費品傳到最後一棒消費者手裡的時候,就退出了流通領域,最終消費者是增值稅的實際負稅人且不可以轉嫁。商品流通一次,只要增值就繳稅,流通幾十次只要增值的話,就在每一個環節增增值稅。

文:稅裡稅外~帶你瞭解稅收裡的那些事


稅裡稅外


如果想要理解這個問題,要先了解增值稅的概念與其作用原理:

1.增值稅:增值稅是對一個企業生產的產品增值部分進行徵稅的一種稅。舉個例子; 甲、乙都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

2.第一個流程:甲公司生產A產品,先從乙公司購進了原材料,原材料價格為5000元(不含稅);

說明:第一,在上述過程中,5000元不含稅,指的不包含增值稅;第二,增值稅金額為5000*17%=850元;第三,甲公司在購進原材料時,乙公司會給甲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個發票上的增值稅稅額為850元,乙公司收入為5000元;而850元就是乙公司的銷項稅額(銷售產品應該繳納的增值稅額),而這個850元相對於甲公司來講,其就是甲公司的進項稅額(購進產品取得對方開具發票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3.第二個流程:然後甲公司利用購進的原材料生產出了A產品並對外銷售,銷售價格為20000元(不含稅)。

說明:第一,那麼銷售A產品甲公司應該繳納多少增值稅呢?按照增值稅的理解,應該就增值額部分徵稅,即甲公司在生產A產品時候,增值額部分為20000-5000=15000元,那麼繳納的增值稅應該為15000*17%=2550。

第二,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由於環節複雜、流程過長、不同行業稅率不同等等原因,具體確認每一環節增值額並不是那麼容易確認。因此採用了另外一種方式計算繳納增值稅。即用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第三,實際計算增值稅的過程為:應該繳納的增值稅為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0000*17%-5000*17%=2550.這裡的進項稅額是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有些進項稅額是不可以抵扣的,需要特別關注。

第四,這就理解了,為什麼我們現在去住賓館、購進材料等等都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增值稅專用發票是可以抵扣的,如果你只有銷售稅額,沒有進項稅額,那肯定需要繳納一大筆增值稅。

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那麼點幫助,就動動小手指,關注一下我的頭條公眾號:紅太狼聊財稅。謝謝洛。


紅太狼聊財稅


一、什麼是增值稅?

增值稅的具體定義為:

指對從事銷售貨物或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取得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增值稅是對商品或勞務在流轉過程中或是在產業鏈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新增價值進行徵收的一種稅種。

舉例:甲公司從乙公司購入原材料,在加工之後形成可出售的成品或是半成品,這個過程中之前的原材料就產生了新增價值,而增值稅就是對這部分新增價值進行徵收的稅種。

增值稅產生於1954年的法國,之後被全球各國普遍應用,我國是從1983年之後進行試用,一直沿用到現在,其基本稅率為17%。

增值稅分為進項稅和銷項稅。其中,進項稅就是公司在買入商品的時候需要繳納的增值稅,而銷項稅是公司在賣出商品的時候需要繳納的增值稅。

可能會有人問,既然上面已經說了增值稅是對商品所產生的新增價值徵收的稅種,那麼公司在購入一種原料、半成品或是成品的時候,購入的時候並沒有使得商品產生新增價值,為什麼還要徵收進項稅呢?

這點個人理解是這個和我們平時買東西很像,平時我們作為消費者去商店買東西都會給商店錢,而這個錢中就包含了各種稅,也就是說稅是消費者繳納的,而我們付給商店錢就是讓商店幫我們代繳了。同樣的道理進項稅是上一家賣貨物的公司代下一家買貨物的公司繳納給稅務局的稅款,因為下一家公司在購進商品的時候是作為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的角度。

銷項稅和進項稅是互相轉化的,上一家公司的銷項稅就是下一家公司的進項稅。

二、什麼是增值稅抵扣?

增值稅抵扣=銷項稅-進項稅。也就是一個產品在經過一家公司(也就是產業鏈的一個生產流程)的時候產生的真正價值所徵收的稅。

舉例:

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100件貨品,不含稅價為1000元,但實際上乙公司付給甲公司的金額為1000(1+17%)=1170元。多出來的這170元就是乙公司的進項稅。

乙公司將這100件貨品加工成80件成品之後再度向丙公司出售,不含稅價為1500元,這個時候乙公司會收到丙公司支付的1500(1+17%)=1755元的支付款,而1755-1500=255元就是乙公司的銷項稅。

這個時候乙公司需要繳納的增值稅就是255-170=85元。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