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沒有任何徵兆,案名公佈:禹洲•璟閱城。

這是集美“地王”——J2016P01地塊,在拿地31個月後,首次公佈案名,揭開神秘面紗。

蓄勢兩年多,集美“地王”的出動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01

拿地31個月後終於公佈案名

清明假期(4月6日),集美“地王”——J2016P01項目在SM一期/萬科裡城市展廳對外開放,並公佈案名:禹洲•璟閱城。

據悉,禹洲•璟閱城由禹洲和聯發聯手打造,項目位於集美灌口片區,緊鄰灌口中學、廈門醫學院和龍湖嘉譽小區。

該項目定位為高端住宅,規劃12棟複式高層產品,總建8.53萬㎡。

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禹洲•璟閱城展廳開放

2016年8月26日,禹洲以28億總價競得J2016P01地塊,樓面價高達32825元/㎡,一舉刷新集美“地王”記錄,並保持至今。

此後,該項目開始了長達2年7個月的蓄勢期。直至今年1月初,我們曾三次對該項目進行了實地探訪。

2017年12月:拿地1年多,項目尚未正式動工,不過地塊已經圍擋;

2018年5月中旬:項目已動工在建,正在進行地下部分施工,即將出地面;

2019年1月初: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進度明顯提高,整體已建至12層左右。


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項目建設進度

按照這個速度,目前項目工程進度已過半。而隨著此次項目城市展廳的開放,接下來距離產品發佈和開盤的時間應該也不遠了。

02

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高成本、高定位、學區房,又是品牌房企聯手打造,這些條件能否給禹洲•璟閱城帶來更高的溢價空間,甚至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從區域房價來看,灌口目前可參考的龍湖首開景粼原著疊墅總價500萬元/套起,陽光城文瀾府高層總價約270萬元/套起。

二手高層住宅價格在2.3-2.9萬/㎡左右,別墅價格折算在2.8-3.7萬/㎡之間。

單從價格來看,和島外其它新城相比,目前灌口房價並不算高。

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當前灌口一二手住宅價格情況

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雖然產品定位高端能帶來可觀的溢價空間,但受地價成本、限價政策等影響,高價地項目入市後市場的接受程度卻並不容樂觀。與禹洲•璟閱城同期拿地的一些高價地項目,甚至還出現了虧本賣房的現象。

因此,集美“地王”項目未來入市,想撼動島外房價格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禹洲•璟閱城效果圖

不過,凡事沒有絕對,不排除接下來市場持續回暖、房企營銷上的突破,以及主推的複式產品(目前灌口沒有同類競品)等,會給項目帶來新的機會。

03

島外“地王”通病:拖延症

集美“地王”時隔31個月後才重回大眾視野,項目進展緩慢,而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島外其他“地王”身上。

2016年8月,融僑以42.18億競得翔安“地王”——2016XP04地塊(融僑鉑樾府),樓面價高達3.83萬元/㎡。不過除了公佈項目案名,融僑鉑樾府在營銷宣傳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動靜。

截至目前,融僑鉑樾府在建樓棟均已封頂,拿地後31個月(今年3月底),項目才迎來首次開盤。

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融僑鉑樾府工程進度(攝於2019年1月)

2016年12月,海投以19.83億總價競得海滄“地王”——H2016P02地塊,隱形樓面價高達3.85萬元/㎡,這也是廈門島外單價“地王”記錄。

拿地27個月,關於該項目的相關信息甚少。我們在今年1月底探訪時發現,該地塊尚未動工。

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海投地塊現狀(攝於2019年1月)

2017年5月,保利以10.08億總價競得同安“地王”——2017TP02地塊,隱形樓面價高達3.47萬元/㎡,這一價格也刷新了同安單價“地王”記錄。

同樣在今年1月底探訪時發現,地塊出讓近兩年,地塊現狀與出讓時基本一致,只是長了一些雜草。

案名公佈!集美“地王”首次面市,能否撼動島外房價格局?

保利地塊現狀(攝於2019年1月)

由此可見,受地價成本、市場大環境、調控政策等因素影響,島外高價“地王”不約而同地患上了拖延症。

那為何當初開發商依然選擇高價拿地?

一方面,廈門每年計劃出讓的宅地都很有限,在樓市最為火爆的2016年,但凡有宅地出讓,房企報名競拍的積極性都很高,於是就形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在本地房企和外來大鱷的激烈搶奪下,土地市場成交持續火爆,地價記錄不斷被刷新;

另一方面,土地市場的火爆很快就傳導至新房、二手房市場,在樓市長遠預期被看好的前提下,房企寧願選擇高價拿地“捂著”,也不願因為缺地而錯過廈門市場這塊蛋糕。

不過,預期的變化往往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史上最嚴調控的出臺,市場預期的降低都讓市場近乎步入“冰點”。在回款壓力之下,高價地項目紛紛降價拋售,“地王”們漫長的“解套”之路也由此開啟。

主編丨謝康 文丨偉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