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經驗探新路 易地搬遷奔小康——威寧自治縣五里崗街道五里崗社區建設改革側記

威寧自治縣五里崗街道五里崗社區是全縣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成立於2017年,位於縣城北部,轄區面積約3.2平方公里,有居民1462戶7442人,其中搬遷戶1340戶68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148戶5851人。2017年以來,社區探索“五個三”工作法,深入推進社區建設改革,帶領搬遷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一、建好“三大體系”,增強社區領導力。重點推進組織體系、工作體系、自治體系建設。一是建立“黨總支+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組織體系。社區及時建立黨總支,依託樓棟組建3個黨支部,明確43名黨員作為聯繫服務群眾中心戶,形成“總支部連支部、支部連黨員、黨員連群眾”格局,達到“樹好總支一面旗、織牢支部一張網、點燃黨員一把火、帶富搬遷一方人”的效果。二是建立“街道幹部+社區幹部+雙樓長”幹部工作體系。明確1名街道班子成員聯繫社區、3名街道幹部包保小區、16名社區工作員任網格長,推選48名機關和社區幹部任工作樓長、48名居民代表任生活樓長。三是建立“社區+樓棟自管委+樓層十戶一體”居民自治體系。選舉樓棟自管委8個,組建樓層十戶一體113個,確保遇事有人辦、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管、就業有人幫、致富有門路。

二、育強“三支隊伍”,增強社區凝聚力。重點選優配強社區幹部、幫扶幹部和志願服務三支隊伍。一是選好社區幹部隊伍。在搬遷群眾中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高素質的標準,推選11名搬遷群眾擔任社區幹部。二是選好幫扶幹部隊伍。在街道幹部中選派1名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社區第一書記,從易地扶貧搬遷辦公室選派12名同志入駐社區開展幫扶工作。三是選好志願服務隊五。目前社區志願者有43名,開展志願服務200餘次,搭建起幹群“連心橋”。

三、暢通“三條渠道”,增強社區向心力。建立幹部聯繫走訪幫扶制度,真正做到聽民聲、解民憂、排民難。一是堅持天天“訪”,民意記於心。社區幹部每天堅持實地走訪,做到“五必知五必到”:困難家庭、弱勢群體必知,不穩定因素、熱點難題必知,訴求期盼、基本民意必知,服務政策、幫扶信息必知,組織設置、群眾住居必知;突發事件必到,矛盾糾紛必到,重大活動必到,黨員困難病重必到,黨員思想波動必到。二是堅持週週“應”,民憂解於行。社區每週召開工作例會辦理群眾訴求,做到“三個一”:發佈一次社情民意處理情況,通過社區黨務、居務公開等平臺予以公開,並及時回覆;上報一次工作情況報告,向上級黨組織梳理上報無法解決的急難點問題;回訪一項典型性問題,派專人重點回訪比較典型性問題。目前,幫助群眾化解矛盾糾紛68件,為搬遷群眾解決問題376條。三是堅持月月“談”,民願成於幹。按月召開社區黨建促進會、民情懇談會、服務交流會等會議,召集轄區單位黨組織代表、志願者代表、社會組織代表等共同研究社區服務工作。

四、搭建“三個平臺”,增強社區公信力。為居民開展全方位服務,打通服務居民“最後一公里。一是搭建服務平臺,傾心為民服務。社區便民服務大廳設立黨建服務、民政事務、社保、綜合治理、衛計服務、群團服務等服務窗口,為搬遷群眾辦理合醫報銷352戶1688人、辦理子女入學438人、遷移戶口387戶、協調縣工會慰問940戶。二是搭建公益平臺,聚力公益服務。樹立“小社區、大社會”理念,整合各方力量,大力培育公益服務類、社會事務類、慈善救濟類等社會組織,用好兒童之家、老年之家、圖書室等,全年365天零距離服務,構建專業化程度更高的社區服務體系。三是搭建共建平臺,同心共辦服務。社區修建幼兒園2所、廣場4個、醫務室2個、農貿市場2個、公交停靠點4個,為居民醫、學、娛、購、行等提供便捷服務。

五、強化“三種保障”,增強社區內生力。著眼搬遷群眾創業、就業,進一步激發穩得住、能致富的內生動力。一是強化兜底保障。評議轉移低保156戶596人,審核新增低保75戶296人,確保應保盡保。二是強化就業保障。全面瞭解群眾就業願望,集中培訓620戶1345人,實現就業1145人。利用“十大員”解決就業209人,通過經開區企業解決就業591人,周邊建築行業解決就業802人,公益性崗位解決就業56人,縣外勞務務工輸出就業1005人。三是強化創業保障。為社區平價農貿市場、商業門面、經開區便民小吃街經商的貧困戶減免一年的租金,為群眾自主創業提供方便,實現172人自主創業。(李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