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荔城区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密布,木兰溪下游经过境域。该区紧紧围绕我市“六大体系、十八项工程”的定位,结合打造“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全力打好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城市黑臭水体是发展的“顽疾”,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严重影响人居环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西天尾镇吴江村的保洁人员正在企溪打捞清理水面漂浮物。(翁国城 摄)

2018年,荔城区全面开展内河整治专项行动,已完成下戴河上游老居民区截污和周边卓德芳小区、锦峰花园小区、凤达雅苑小区生活污水收集等工程;护城河完成东里巷涵洞截污、辰门兜截污、马宫截污等工程;下磨溪支流完成南侧居民区生活污水收集等工程;海源沟完成周边新日财富广场污水出口改造工程。

对黑臭水体进行系统治理工程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该区又开展新一轮整治行动,攻坚战再次打响。那么如何破题呢?“欲流之清者,必截其污。”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控源截污是核心。

为此,荔城区全面开展城区排水户、排污口和排水管网普查建档。对建成区所有河道排口、排水户、排水管网进行拉网式排查,并以此建设排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化、信息化管理。

2019年已完成下磨溪及支流、阔口渠、海源沟等4条河道排查工作。如下磨溪支流南侧居民区、下磨溪陆霞寺段生活污水收集、阔口渠东梅路公交公司修理场和垃圾转运站污水收集等。

目前正在排查南郊河沿河排水口分布并进行污水溯源。

对中心城区排查出的103个问题,研究制定103处源头分流改造措施,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从源头将污水收集到位。护城河完成截污5处(东里巷军分区涵洞排放口截污提升、北河末端涵洞截污、双池巷末端截污提升、马宫截污、辰门兜小区截污提升),下戴河完成截污3处(下戴河上游截污提升、三路鞋厂周边老居民区截污、胜利北街东侧老居民区截污),雨污分流改造4处(宏利花园、卓德芳自建房片、凤达雅苑、锦峰花园)。

城区的地下管网极为复杂,特别是老城区,暗渠多、污染源数量多、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我们打起了黑臭水体治理‘地道战’,半年来起码翻了几千个井盖。”该区住建局干部回忆。

走进小西湖示范段,每天早上,这里游人众多,休闲运动,其乐融融,燕子掠过,水花阵阵。

原来的小西湖流域城区的内河,由于疏于管理,存在污水废水排放、乱搭盖等行为,昔日美景,不复再见。该区下决心整治这一片区,围绕“引湖拓河,拆违植绿,建廊插花,水景相映,四季花开”规划设计,先后实施清淤清障、景观改造、河道拓通、内河引水、生态修复、污染源治理等系列工程,而今,“小西湖”华丽“变身”,流水潺潺,花红柳绿,风情婉约,俨然一处“小江南”!

阔口社区半桥沟长650米,原来居民污水直接排入河沟,又缺少上游水冲,慢慢形成了一条黑臭水沟。在环境污染整治“百日攻坚”战中,镇海街道高度重视,组织街道、社区干部群众投入到整治工程中,实行“一河一策”,采取“清淤硬化、收集污水、引水换水”方法,具体为:整条河沟分成3段进行截流施工,先清淤,后片石填底硬化,河两边砌石墙;安装污水收集管道,100个排污口连接收污,最后通到城市污水管集中治理;在阔口渠修建一座抽水站,铺设一条管道到半桥沟,随时可以对沟底进行清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几年前建成的绶溪公园,更是荔城区一张名片。漫步延寿溪下游,在绿树掩映下,河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吸引了不少市民在这里尽情享受绿色生态福利。

河相交、湖相通、水相连。随着内河河道的拓通及这些泵站的运行,荔城区内河基本实现活水流动,“水清岸绿、景美城韵”的“水城”徐徐呈现。(翁国城)

党员带头清理河道

“ 4月1日上午,镇海街道埭里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先锋红旗飘,河道清理在行动”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落实,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爱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活动现场,党员志愿者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拿着扫帚、铁锹、火钳、网兜等工具,清理整治河面及河道周边垃圾,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志愿者还现场分发宣传单,劝导村民不乱扔垃圾,不排放污水,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一些村民也积极参与到清理整治行动中。

近年来,镇海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整治,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全面落实河长制,引导各村居广大干群以实际行动争当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排头兵,积极营造全社会治河、爱河、护河的良好氛围。 (朱崇飞 叶振喜)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开展

木兰溪水质提升全民参与宣传活动

为深入推进木兰溪流域水质治理工作,推广和弘扬爱护环境的新时代文明精神,日前,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在吴江村吴江小学开展“西天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木兰溪水质提升”主题宣传活动。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西天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木兰溪水质提升启动

  活动中,吴江村为河道监督员颁发河道监督员聘书,聘请10位村民担当河道监督员,每天不定时巡河和开展保护流域水环境安全等工作。此外,吴江村还成立了水质提升基金会,5位企业家现场捐款十二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全部用于木兰溪水系吴江段水质提升的工作,同时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来。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随后,吴江小学的学生代表、校长,吴江村民代表、企业家等相继发言,纷纷表达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对水质提升的关切,承诺一定会履行好属于各自的职责,保护环境,促进木兰溪水系吴江段的水质提升。此外,学校内还有水质提升主题书法创作、油彩板报等,吸引不少村民观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村民们表示,将从实际做起,不往河道内乱丢垃圾,不乱排污水,全力支持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保护吴江村河道的干净整洁。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活动最后,全场人员在吴江小学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进行了宣誓,表示一定会积极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当中来,为提升木兰溪水质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天,吴江村对河道蓝线内的乱搭建建筑进行拆除,并种植花木,进一步拓宽河道两岸,扮靓河道两岸景观。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对河道蓝线内的乱搭建建筑进行拆除

  西天尾镇镇长陈智勇介绍,此次西天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木兰溪水质提升活动在吴江村启动,旨在以吴江村为起点,率先开展木兰溪流域水质提升,做好模范作用,并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助推木兰溪水质提升活动再上新台阶。(吴炳端 王伟平 罗安荣 文/图)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莆阳廿四景之一“宁海桥”望远

一座桥,木造的或者石砌的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时独木成篇;今时钢筋水泥,曲直多样。是路途、是行程,经受风雨浪潮的侵蚀。损坏,更新;走过岁月,走出历史,为人世间的美好载风载雨,奉献其身。

宁海桥,久闻其名;也曾多次经过,只是未曾仔细探访,今趁年假得游,幸甚!

踏上宁海桥,用脚步感觉它的脉动,冬日的阳光洒在桥上、我的身上,暖暖的,像我刚才经过吉祥寺时闻到的香。

凭栏纵目,兴化湾、南北洋,深远、辽阔。桥下浪潮滚滚,木兰溪水混着海水的味道,充斥着几分咸涩几分清新,就像这古桥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悲和喜。

桥头两岸,潮涨潮落中不变的滩涂,许多水禽在此觅食,一年又一年;两岸居民,往返与桥上的生活,一代又一代。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古时候,这里是镇前村的宁海渡,所以名为宁海桥。一条河流,能与海沾边,可知其摆渡之艰难,艰难就是苍生的命运和生活。

公元1334年的某一天,龟山寺的越浦大师欲经此渡去南洋化缘,目睹了渡船遇难的事件,在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之后,心生恻隐,发愿募捐构建石桥以利生民出行之安全。

越浦倡议得到广大民众的附和,化缘遍及八闽,并在北岸先建龟山寺下院“吉祥寺”以屯物资和落脚点。所以在涵江流传一句话是“未有宁海桥,先有吉祥寺”,就是指此事;以吉祥之名,启动了越浦大师与百姓的夙愿。

然而建桥非一日之功,历时十六年,费尽千辛万苦,眼看就要建成之时,恰遇狂风暴雨、巨浪而毁于一旦。但越浦毫不气馁,继续筹建,并去泉州开元寺向主持请教,参观了五里桥的建造优势和特点,总结经验,把桥墩建成船形两头尖,能减少涨潮腿潮时狂浪的冲击力,几经春秋,遂再成伟构。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罗列的桥墩,层层叠叠的基石,在浪潮中还是那么稳固。要知道建造此桥是非常艰巨的工程,花巨资,耗长时,难免有些不顺人意的事情发生,比如物资丢失,人心懈怠。越浦大师想到了一个较为婉转的补救办法,在吉祥寺大门口的石柱上写了一副对联,“入吾门不贫出吾门不富,施我物必昌取我物必殃”来警示所有人,以禅的宗旨点化了一时懵懂的人,才得以控制全局,并再历十载,方建成宁海桥,可谓功德无量。

此联至今也传为佳话,如今的石柱上近看不见刻痕,距离三米开外方可见泛白的字迹,传说是越浦用海水的泡沫所写,略浅白于石色而隐约可见。传说我是不相信的,史料无据可查,以我推断,是石刻经咸性的海风风化后导致的,才是符合常识的,对联毕竟是真实存在的。

人们为了纪念建桥之功,在吉祥寺内还筑有越浦大师的石塔一座。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宁海桥从元代元统二年(1334)至清代四百年间历经六次重建,现在保存的是清代雍正十年(1732)重建的,又是一个十年的工程。

站在桥头以思维翻阅宁海桥建造的初衷和历史,我心有疼痛之感,滔滔不绝的水流,你可知道苍生的苦难?望水兴叹的眉头,渡船翻覆的绝望;所幸,有先民的意志,越浦师父的智慧和八方的支持。

脚下是被过客磨蹭发亮的石阶,石阶上依旧有潮水漫过的痕迹;岸边有潮水带来的破板块、树枝、塑料瓶等等漂浮物,混淆着咸味、腥味,融入炊烟,且统称为生活味吧。

纵观最原始的桥,全长225.7米的长度,十四个桥墩十米的高度,在眼前气势如虹,在流水中雄浑、沉稳,泥沙沉淀处不见时光,似老未老。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退潮时可见河床上横七竖八的石条,应该是属于桥基础的条石,或者是曾经被冲毁的构架遗留下来的,如今在潮水中沉寂、冰冷,曾经也是那些建造者、捐赠者的血汗,依旧透着一份刚毅和执着。

桥头四个形状各异的石狮雕刻,南岸两只略小一点,表情平易近人,像是在迎接过往的行人;北岸两只则生动有趣,一只盘卧做抓耳挠痒的模样,另一只则略有所思,像是在感叹世间的风雨飘摇和古桥曾经的磨难。

古桥头另有四尊石雕桥头将军,高三米,为明代打造的,仅存两尊,有两尊是不久前补做的。雕像各自手持宝剑,身着盔甲,威风凛凛,旨在镇桥,意保安平。

不远处新的宁海桥已基本建成,为的是保护此桥。宁海桥属国家级保护文物,多年前开始只限小型车通行。

流水悠悠,往事如烟。古桥像是民众心中的福祉,关于古桥的逸事趣话也不少。

老人们常说的“走桥要念志”,指的是不忘前人建造之功;成为莆田俗语的“皮比桥兠石还厚”“像桥兠的水,流入无声音,流出哗哗响”。前者形容某人无耻,后者形容某人喜欢占便宜。前者可以看出桥兠石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后者则是人们对溪海交汇的宁海桥的潮汐现象认真观察得出的结论。

俗语深藏哲理,融入寓教于乐的思想,这是从一座桥延伸出来的雅俗共赏的文化。

明代邑人陈经邦《宁海桥记》形容该桥“跨溪海之吭喉,束潮汐之吞吐”。宁海桥使得天埑变通途,功欲千秋。

前人有诗句赞曰:“天鸡催落潮,澎湃撼桥石,破门涌金轮,洗出海天赤”,不愧为莆田名胜之一。

【荔城】扫除黑臭水体,还“水清岸绿、景美城韵”水城

据说最美的观赏时间为端午节前后,太阳轨迹刚好处在木兰溪入海口方位,日出之后直射桥下的激流,浊浪排空犹如金龙翻江,光影倒映在桥身上涌金流彩,因蔚为壮观而久负盛名的缘故。虽然,我未曾临略,或许我还没攒够与奇景一逢的缘分,期待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夕阳西下,一群白鹭飞过,降落在岸边的灌木丛中,它们应是食足投林的归程;几只渔船从东边经过桥涵正在靠岸,渔舟唱晚,应是收获颇丰。

指尖扶过黄昏的桥栏,我裹着一襟风尘缓缓离开宁海桥,回首处那四只被压抑的石狮,希望不久的将来能重见天日,重新沐浴和煦的阳光,与繁华对话,与星辰辉映。

古渡,潮来潮又去,古桥,于时空之中,愿能长存,载物载德。正是:

洲头一望扼长川,已跨兰溪七百年。

十四桥墩平阔堑,五条石板胜轻船。

功成曾集三朝力,资得因筹八面缘,

始于元朝元统事,六圯六建自空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