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到底做錯了什麼?女媧為什麼會派妲己來迷惑他?

生命的開始陽光燦爛


誠邀,如題,這不是一個歷史話題,所以小編就以《封神演義》中的小說情節來回答這個問題

按照書中所言,應該是在女媧聖誕之日,殷商大小官員進行宗教祭拜時紂王對廟裡的女媧像不但作出了無禮行動,還作了首淫穢的詩,好像是“取回長樂侍君王”這一句觸怒了女媧,而且女媧看當時商王朝通過這麼多年,命脈將盡,但短少一個契機,遂派妲己去利誘紂王,導致起義,建立新王朝。

那麼問題來了,女媧娘娘乃上古正神,有大功德於天地,在書中是與玄門最高領袖鴻鈞老祖一個級別的人物,那麼女媧為何不直接做法滅掉殷商呢?

有一種說法是女媧不想染上因果,但是書中明確寫道,太上,元始,通天都是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滅,不沾因果,更何況地位還在其之上的女媧了。其時小編以為,紂王是人世帝王,方位無比崇高,是六合選的人皇。有句話叫天命所歸,不能強求,即便是女媧,也不能隨意干與人世,只要人世帝皇失德,才幹遭到六合賞罰,更何況,當時封神榜已成,紂王消亡僅僅時間問題,女媧何必跟一個死人過意不去,所以僅僅派女妖迷惑紂王,加快他消亡算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根據《封神演義》的說法,紂王去女媧廟祭祀的時候,看到女媧神像貌美,色心大動,於是寫了一首詩:“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侍君王”當然就是想納了女媧娘娘。女媧娘娘覺得被凡人調戲了,那還得了,於是就派狐狸精附身妲己,去引導紂王一步步走向歪路,最終自取滅亡。

當然,這只是明清小說的情節。這首七律明顯不可能是商代會有的。看看《詩經》就知道,當時的詩還是四言為主。妲己在歷史上確實有這個人,《尚書》中周武王羅列紂王的罪狀就說“聽信婦言”。當然,紂王和妲己的妖魔化都是後世慢慢積累起來的。在漢代《列女傳》中,妲己就和紂王一起做了很多壞事。而宋元《武王伐紂平話》中,妲己就是九尾狐變的了,《封神演義》就是直接取材於《武王伐紂平話》。

關於調戲女媧的情節,大概是取材於唐人杜光庭《集仙錄》。裡面說的是秦始皇見到驪山老母,色心大動。被驪山老母吐了一個唾沫,臉上長了個暗瘡慢慢發爛。沒辦法只好去認錯求饒,驪山老母才弄出個溫泉,秦始皇去洗洗就好了。這就是驪山溫泉的由來。而驪山老母本來是秦國祖先神,算是秦始皇的老祖奶奶了,但是後來和女媧漸漸等同了,今天去驪山還有女媧娘娘廟呢。


林屋公子


真知堂說上古史:

這個問題本來不屬於筆者的回答範圍,講的是《封神演義》裡商紂王進香寫詩調戲上古之神女媧娘娘,女媧娘娘大怒,命九尾白狐和玉石琵琶等妖精前往朝歌惑亂紂王之事。

但筆者研究夏商曆史,發現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情節的安排也不是空穴來風的。

我們先來了解幾個主要人物;

商紂王,即商朝末代的亡國之君帝辛。名受。據說帝辛就是因為寵信婦人,唯妲己之言是從而作為一大罪狀被周武王率領諸侯討伐的。

女媧,上古時代大神,傳說中三皇之一。和太昊伏羲氏為兄妹,後來和伏羲結合繁衍人類,又傳說是繼伏羲之後為天下主。商紂時期的女媧,已經成了被供奉和祭祀的對象,成了神。

妲己,又名蘇妲己,有有蘇國國君之女,貌美。商紂伐有蘇,有蘇戰敗請降,獻女妲己給帝辛。小說中妲己在古廟被九尾狐狸吞吃,九尾狐利用了妲己的肉身去迷惑帝辛。

九尾狐,即九尾白狐。古籍中的九尾狐,就是山東青丘地區的神物。一般史料上九尾白狐出現乃祥瑞之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青丘白淺就是九尾狐。

瞭解了這些人物之後,女媧為什麼要派九尾白狐去惑亂商紂就看得比較清楚了。

《封神演義》是明代小說。自古以來,很多學者一直認為太昊伏羲乃東夷首領,伏羲若為東夷,則女媧也是東夷首領無疑。東夷,是商代商人對於位於山東半島的嶽石文化的部落的稱呼,甲骨文有很多商王討伐東夷的記載。在甲骨文中,東夷被稱為夷方,又稱人方。因東夷人善於使用弓箭,故稱弓人為夷。

而九尾白狐乃山東青丘之地。《山海經》記載:青丘國“曰青丘之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如此,也是東夷之國,九尾白狐聽從女媧調遣自願前去迷惑商紂也就可知了。

而帝辛商紂王,之所以亡國,甲骨文記載他把重兵都調去征伐東夷,朝歌空虛。面對周武王大軍,手裡沒兵,只好臨時把牢裡的囚犯放出來武裝起來。沒想到前徒倒戈,這些前途反戈一擊,紂王兵敗自焚亡國。

帝辛前去祭拜女媧,說明從上古三皇伏羲,女媧,神農氏,到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再到夏禹,夏啟的夏一直延續到商湯建國的商,自古以來一脈相傳。女媧本為華夏人祖,帝辛商紂王做詩調戲女媧大神,可見他把東夷人之最偉大大神完全無視。這就激怒了傳說中本為東夷之祖的女媧,面對商紂的進攻,東夷人想出用美人計,其實就和後世越國范蠡用西施間吳一樣。不過,妲己最後的下場也和西施一樣,作為禍國的紅顏禍水被處理了。

你對筆者的解說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鑑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瓷器鑑定真知堂


三教共同商議並執行封神榜,作為“妖祖”女媧娘娘的得力馬仔——軒轅墳三妖在整個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為顛覆殷商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何女媧娘娘一定要選擇這三個妖精?今天刀叔給大家解讀這個謎團。

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女媧娘娘好久不知道人類發展成啥樣了,於是下凡來監督一番。然後看到……本以為還茹毛飲血的人類,居然有了青銅文明。然後掐指一算,尼瑪紂王還是個有怪力的超人!太師聞仲還是個三隻眼的妖人!當紂王寫下上邊這首詩後,女媧娘娘震驚了——紂王居然會寫唐詩!

當然了,這都是玩笑話。殷商覆滅、鳳鳴岐山的深層次原因,不可能是因為紂王在女媧娘娘面前胡說八道。關於三教為何商議封神榜,刀叔過去提到過,今天不贅述。

女媧娘娘是萬妖之祖,掌管天地妖仙,為何她要從萬千精英中挑選軒轅墳三妖前期禍害成湯江山呢?

軒轅墳三妖分別為九尾狐狸精、玉石琵琶精和九頭雉雞精,女媧娘娘選中這三妖,原因無非三點:

第一,離殷商都城近。

軒轅墳在哪裡?原文中第二十五回曾提到“其日乃是九月十三日,三更十分,妲己侯紂王睡熟,將元形出竅,一陣風聲,來至朝歌南門外,離地三十五里軒轅墳內”。

如果女媧娘娘選擇其他妖精,恐怕未必能夠比軒轅墳三妖更瞭解朝歌的地形與規矩。人方水土養一方人,妖精也不例外,選擇軒轅墳三妖不過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執行任務。

第二,三妖均為女妖。

由紂王題詩得知其好色,女媧娘娘必須選擇女妖。如果選個男妖,也沒辦法迷惑紂王,恐怕還有可能被膂力過人的紂王拍死。另外,男妖入朝為官的話,聞太師可以一鞭打死,紂王連個屁都不敢放。換作是女妖那就不一樣了,即便聞太師天眼一開知道那是妖精,但人家是國母,你敢直接殺死?

第三,軒轅墳是個護身符。

在整個《封神演義》中但凡能和軒轅皇帝沾邊的,都是“狠角色”。

比如比現在精準制導導彈還精準的乾坤弓、震天箭,超級大自然智能無人駕駛的七香車等等,那都是神器。那麼軒轅墳三妖和軒轅黃帝有沒有關係?

有沒有直接關係,這確實不好說,但軒轅墳三妖能和軒轅黃帝當鄰居,必然是軒轅黃帝默許的。三界之內,就雲中子這個邊緣人物曾對妲己有過直接威脅,還不敢面對面“剛槍”。剩下的沒人見過土行孫鑽到妲己寢宮直接秒殺,也沒見楊戩變成蜘蛛麻雀啥的去直面妲己。為什麼?軒轅墳三妖本領不高,但背景深厚,但凡長腦子的都知道人家帶著任務過副本的,你一股腦全殺了,不說給不給軒轅黃帝和女媧娘娘面子,她們直接全死,大家的任務都完不成。

因此三妖是先後離開紂王,被斬的被斬,被燒的被燒,且均沒有點明直接說這三妖就死了。

那麼,這三妖后來又去了哪裡?刀叔在以後慢慢給大家分析。


刀墓手札


冥冥之中,創世大神早已為每一個生命編排好了劇本。紂王在商容的進諫下,於3月15日去女媧宮進香,也是既定的劇本。商容上奏,紂王行動,都是一個時間點上的彰顯。為此,紂王在女媧宮上香之後,忽被一陣陰風吹開遮掩女媧金身上的帷幕,使紂王看到美貌的女媧娘娘,為此,寫淫詩褻瀆女媧,但那首詩,在現在看來就是一首讚美詩,本沒有什麼,但在當時就是對神的不敬。從而可見,在那個時候,人對神的敬仰,是不容一點褻瀆的。



為此,女媧來到朝歌,想斬殺紂王,但被紂王的兩個兒子殷郊、殷洪身上發出的紅光阻擋住了去路,她看後知道紂王還有28年的氣數,便回到洞中,招來軒轅洞的三妖,讓她們去迷惑紂王,從而拉開了《封神榜》的序幕。


在這裡的問題是,紂王作為人中之王,在人間可以作威作福,但是,對神的不敬,就是最大的罪過,為此招來女媧派三妖去迷惑他、毀滅他。而女媧作為神界最有地位的神祗之一,也是無法阻擋更高層次神的法旨,為此,她也只有看著紂王變本加厲,更加殘暴的為害人間。所以,冥冥之中,自有的天意,是神人無法阻擋的。



昊愚堂夜畫


許仲琳這個人就很厲害,他的一部《封神演義》居然能把佛、道二教的一些主流神仙完美的讓他們產生關聯,並且不少人看過小說居然會把裡面的人物關係當成正統的神話體系去給別人講…首先我們要知道《封神演義》是小說,作者以武王伐紂為背景將其演繹成了神魔大戰,而在第一章女媧作為“首發”大神正式向讀者們拉開了封神的大戲。

話說那日紂王率眾臣去女媧廟祭拜,然後陰風吹來紂王看到了女媧像的真容(注意,只是女媧像),誰能想到紂王讓一尊泥像引得詩興大發,於是當即題詩一首:

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單看此事,無論是韻律還是內涵都比乾隆寫的詩好四萬多倍。老臣商容見罷,大驚,忙對主子說不能褻瀆神靈,紂王不以為然,覺得自己難得寫首贊詩,有什麼關係。詩的內涵大家自己品味(可見當時的雕塑工藝有多麼高超,又或者紂王沒見過美女?),後來女媧下凡大怒,就要報復紂王。

其實都到這我們基本能斷定許仲琳是個女媧黑了,作為女性神靈之首,氣量如此之小,小到令人髮指,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作者為了推動劇情才如此設計的,但如此處理重視有些彆扭。緊接著女媧就準備制裁紂王了,至於怎麼治裁作者沒說,因為他準備出手時才發現紂王氣數未盡,她也不好直接出手。我們可以理解為女媧是正派的神仙,不能隨意奪凡人性命,也可以認為女媧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有真氣保護的紂王造成傷害。

後來女媧就放三妖下界,美其名曰成湯氣數將盡,你們下去惑亂君心去吧…

結果呢,紂王和這幾個美人又玩出了不少新的花樣和姿勢…還白白犧牲了不少無辜的民眾,你說女媧出的這是什麼招。

倘若成湯氣數將近,你女媧不放三妖它照樣會滅亡吧。

當然,作者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引出後面的封神大戲,也加速了商朝的滅亡。只是可憐了蘇妲己,被狐狸害了不說,連神都沒封上。


一個名槽點滿滿的報應手段…


邏輯文史游


因為這是“天數“。

看《封神演義》一定要牢記“天數”二字,千萬不要試圖用邏輯分析,因為它太多地方根本就不能邏輯自洽。

比如哪吒閒著沒事把石磯娘娘的弟子射死了,石磯前來理論——僅僅是理論——斥責她以前對李靖有恩,現在李靖的兒子為什麼射死她徒弟。哪吒二話不說,也要把她殺了,結果打不過只能逃去求助自己的師父太乙真人。太乙真人畢竟是德高望重的老仙長,正面人物,得講道理不是,石磯又質問哪吒為什麼殺她徒弟又要殺她。太乙真人也不說什麼你多行不義,也不說她濫殺無辜,上來一句你徒弟的死〖乃是天數〗,接著又把受害者的老師燒死了。


十絕陣先進去一個送死,然後第二個把陣破了,下一個還是這樣,下下個還是,一個個腦子進水了似的都去送死,至於送死有啥意義,為啥不讓強悍的那個直接把陣破了,然燈道人說了〖此乃天數〗。

最扯淡的就是蘇護反商這一段。紂王要納蘇妲己為妃,蘇護就大罵,又rap了一大段紂王是無道昏君他要造反(《封神演義》裡經常如此,打仗前先rap,還說不到重點,又臭又長)。

就算在現代,求婚不成你把人拒絕頂多罵一頓就成啊,犯不著跟人舞刀弄棍的吧。何況在“君讓臣死,臣不能不死的古代”,天子想要你的女兒為妃你就應該送過去,你不願意就好好上表說明。何況,又不是去作奴婢,哪家女兒能成為妃子都是很榮耀的事,看看《紅樓夢》裡元春省親就知道,這是給蘇家面子。當時書裡的紂王並沒有酒池肉林、炮烙、驗孕,還是個明君。可蘇護倒好,直接反了,這在《封神演義》成書的年代絕對是亂臣賊子。

可他因反商是“天數”,仍以正面人物出現。


這樣的例子很多,說起來女媧讓妲己迷惑紂王還是比較有邏輯的。因為,女媧是天神,還是最尊貴的天神之一。你平時見個美女,上來就說“哇塞,小妞身材不錯啊。以後伺候我吧”,人也得說你是臭流氓啊。何況地位比你高這麼多的天神,你還要〖取回長樂侍君王〗。臭流氓被教訓也是理所應當。


待我施為地煞變


上古神女女媧娘娘使用奇寶招妖幡,招來天下群妖,隨即命令修為相對高深的軒轅墳三妖“隱其妖形,託身宮院,惑亂君心。俟武王伐紂,以助成功”。

  女媧這個命令,很是歹毒。若非有軒轅墳三妖中的九尾妖狐化身妲己,魅惑紂王,做下無邊罪孽,商朝絕不至於那麼快人心離散,江山破碎。

  那麼,女媧娘娘為何要下達這個道禍害商朝的命令呢?  

  在原著第1回結尾有這樣一首詩:

  三月中旬駕進香,吟詩一首起飛殃。

  只知把筆施才學,不曉今番社稷亡。

  按照這首詩的說法,導致商朝滅亡的原因乃是因為商紂王在三月十五日到女媧宮進香時,對女媧像題寫了一首淫詩。紂王下筆如流,自以為高妙,其實觸怒了女媧娘娘,最終引發女媧娘娘的報復,下達禍害商朝的命令。

  類似的觀點在書中還有許多,比如宰相商容就說:“女媧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今陛下作詩褻瀆聖明,毫無虔敬之誠,是獲罪於神聖,非天子巡幸祈請之禮。願主公以水洗之。”

  所謂“上古正神”,即女媧並非草根野妖,而是擁有仙籙,受到天庭庇佑;所謂“朝歌之福主”,即女媧乃是商朝的庇護神,商朝帝王的直接領導:有這兩重身份的女媧,那萬萬得罪不起。

  可是,紂王卻寫詩褻瀆女媧,必然會惹得女媧大怒。於是商容勸商紂王將題詩洗去。

  商紂王究竟對女媧寫了一首怎樣的詩歌,以至於天怒人怨呢?原詩如下:

  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

  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

  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全詩四聯八句,第一聯寫女媧宮大殿富麗堂皇,周圍塑像奢華精巧,第二聯遠觀女媧畫像,遠山疊翠,一女子在其間翩然起舞,第三聯近觀女媧畫像,寫女媧容顏嬌美,有傾國傾城之姿,第四聯寫紂王心理,渴望能把女媧能從畫像中走出,讓他帶回宮中常伴自己。

  在原著中,多次用“淫詩”來概括這首詩,其實,我看這首詩歌根本就不淫。不但不淫,還寫得挺含蓄。若這首詩歌是帝王送給某某公主,某某閨秀,當成為一段佳話。

  之所以這首詩歌會成為淫詩,不是因為詩歌本身不好,而是因為商紂王與女媧二者的身份差距。

  用商容的話來說,女媧乃上古正神,朝歌福主,紂王不過是區區人間帝王,怎麼配得上女媧?一位王子給一位公主寫情詩,那叫郎情妾意,天生一對。一位乞丐,一個草根給公主寫情詩,那叫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痴心妄想。

  可是,紂王並不覺得自己是癩蛤蟆,他覺得自己是王子他爸,並且是大國王子他爸。在紂王看來,自己的地位比女媧娘娘還要高。寫詩給女媧,那是看得起女媧,女媧娘娘應當感激涕零,謝主隆恩才對。

  事實上,紂王的地位確實挺高。在他麾下,有許多截教三代仙人,比如太師聞仲、曹州侯崇黑虎。他們見到紂王,都必須三跪九叩,行君臣大禮。即便是二代弟子,比如在仙界地位堪比十二仙首的終南山煉氣士雲中子,見到紂王也躬身行禮,落座時僅僅是“側身而坐”,並不敢和紂王分庭抗禮。

  不過,紂王的地位也就是如此,比十二仙首略高,但是,比起聖人級別的女媧娘娘,還有很大距離。

  紂王對自身的定位錯誤,導致他得罪了女媧而不自知。

  一個人要想認清世界,很難;要想認清自己,更難!

  不過,僅僅是因為商紂王冒昧給自己寫了一首情詩,女媧娘娘就要弄死紂王,毀掉一個人間王朝?若真的如此,女媧娘娘未免太小肚雞腸了。

  事實上,女媧娘娘生氣歸生氣,在下達禍害商朝命令的時候,其實另有考慮。這個秘密,與她在三月十五日前去火雲宮朝拜三皇有關。


葉之秋


這是一個相當浪漫的神話故事,但是其實真的是細思極恐。故事要從紂王去女媧廟上香說起,女媧作為上古之神,對人類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歷代帝王都要定期虔誠的去朝拜她。


紂王也去了,但是別人都是隨便去拜拜就完了,他是個例外。看到女媧娘娘栩栩如生的雕像,他頓時情竇初開,似乎是找到了初戀,於是對大臣們說,此情此景,我想吟詩一首:“啊,女媧真是大美女,娶到家裡來侍寢,娶到家裡來侍寢啊,女媧真是大美女。”

大臣們都勸他在神靈面前不要楞說實話,紂王不以為然。女媧可是快要氣炸了,當即就想滅了紂王。但是一看,紂王還有28年的壽限,所以只能召喚妖狐,來懲罰紂王,讓他不得善終。你不是喜歡美女嗎,就讓美女亡了你的國!



但是,這個妲己可沒有單單來懲罰紂王,她接連害死了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這些事可不是女媧讓她做的,而她做這些事的時候,女媧又好像什麼都不知道。莫非是離神像太遠,信號不好她收不到?但是作為一個神仙,也不應該,唯一能說得通的就是,那些大臣和人才的宿命本就該如此。


歷史密探


紂王到底做錯了什麼?從封神榜到小說評說、歷史記載,是荒淫無度,還是功過各有?紂王到底有哪些功過是非?小編認為,也許我們要從不同角度去看看。

紂王真那麼無道?眾口背後的尷尬與寬容——《論語》識人辨事驅害

四獸的新軸心時代 2017-09-20 06:30

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國學)

一、識人辨事:可惡之人或有價、眾口背後的尷尬

“什麼?他吸毒?怎麼會這樣!”一瞬間,多年的偶像崩坍了。“嘖嘖,他老婆多漂亮,還在外面亂搞,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這些熱門話題一旦和某人建立聯繫,此人差不多就要被拋棄了。只是做錯了事,就該否定這個人的所有嗎?

舉個例子,商紂王給人印象大多是荒淫無道: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炮烙忠臣……可《論語》是怎麼說的?

子貢說:“殷紂王的無道,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厲害吧。君子最討厭身上有汙名,一旦沾上汙名,天下的種種惡名就都要集中到他身上了。”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而紂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史載:紂王自小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繼位後攻打東夷諸部,把疆域擴展到今天的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沿海,統一了東夷和中原,從這點看是有功的。

轉折在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周武王擊敗商軍,紂王在鹿臺自焚而亡,於是就有了對其褒貶不一的評價。究其原因?除了紂王的昏庸之外,周人為了正名的誹謗也是因素之一。

這裡無意為紂王正名,只想說因為某一方面汙名,而忽視整個人其他方面的價值,顯然不夠客觀,對當事人也不公平。如《史記》:“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當天下之惡皆歸於一人之時,更要全面地瞭解情況,以作正確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

紂王:統一東夷和中原

二、從善如流:勿以惡小而為之、浪子回頭金不換

以上也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好不要沾染上這些汙名、汙行,否則就萬劫不復了。那麼一旦沾染上惡行要怎麼辦?有補救的方法嗎?

子貢說了:“君子的錯誤,就像日蝕月蝕一樣:他犯錯誤時,人人都看得見;他改正了錯誤,人人都敬仰他。”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問題的關鍵是,這個人還有改正錯誤的機會,也就是所犯的錯不是很大,有改正的餘地。若像紂王一般,戰時大批俘虜倒戈相向,國破家亡就沒有退路了。

勿以惡小而為之 / 浪子回頭

到了當代,沾上一點汙名就很難翻身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比如:明星涉毒、或第三者之類的事件,除了成為社會熱點之外,當事人要花很長時間和精力才能改變人們的看法,甚至毀掉了家庭和事業。

所以,《諸葛亮集》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首先是我們自身的潔身自好很重要。

其次,如果一不小心犯了錯誤,也應該及時改正,當然這個錯誤要在合理範圍內,比如一次出軌叫做偶然,多次出軌那就是慣犯和人品問題了,想讓別人原諒也很難。

再次,作為周圍的朋友和親人,也應該給當事人一個浪子回頭的機會,不要一個汙點就把人打死,不管是婚姻還是事業,與人方便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當然,對於屢教不改的慣犯,還是要快刀斬亂麻、敬而遠之,以免殃及池魚。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最後,今天的【倒背論語002】主要有以下兩句,相關名句也給大家做參考。

1、子貢:"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2、《諸葛亮集》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史記》有言:“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3、子貢:“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