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通天河老龟为何不能脱壳成仙?

用户4474646264


我是刘忙观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阐述一下《西游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大多数人受电视剧和鲁迅、胡适等名人的影响,认为《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即认为此书更多地是荒诞无稽的作品。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西游记》影射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以严嵩为首的执政党和“心学帮”反对党的此消彼长暗潮涌动的斗争。他们认为玉帝是嘉靖,太上老君是严嵩、如来是王阳明,弥勒佛是高拱等。



第三类人,说《西游记》是讲企业管理的。说董事长是如来;总经理是观音;项目经理是唐僧;员工就是我们耳濡目染的4个: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马。这个就是现代人的臆想,真正的企业管理是实践当中的经验,莫名其妙的把名著套上所谓的企业管理理论,我真觉得这些人是吃饱了没事干的。



对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没看懂《西游记》。民国就有人批评过鲁迅,认为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方面有着偏见,而且鲁迅自身在佛学上的学养不足,导致他对《西游记》的认识并不全面。至于普通大众,对佛法缺乏研究和实证,估计连《西游记》里的一些专业名词都看不懂。

因此,我觉得对佛法有所了解的人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通天河、老鼋、灵感大王分别代表什么,这几个名词不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有特别的含义。在《西游记》第四十八回,灵感大王将通天河冻上后,唐僧着急取经,师徒四人冰上赶路,结果冰层破裂,唐长老落水。这一回的结尾,作者给出了两句诗: 误踏层冰伤本性,大丹脱漏怎周全。大丹脱漏怎么解释?道家管遗精叫漏丹。只有修行到一定境界,就是阳气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才会有漏丹的现象发生。所谓通天河,在佛教里叫中脉,老鼋就代表元气,代表成佛的境界,真正成佛的人一定是元气充足,中脉通达的。这不是理论,而是真修实证的经验。灵感大王是一条金鱼,金鱼谐音禁欲,佛法实修中确实要禁欲,禁欲过程中要守海底,才能保证精关不破,因此《西游记》又创造了一个童男子:陈关保,更深入的东西不多说了。



第二、老鼋身上的龟壳代表什么?就是成佛的执念。这个有点禅宗的味道,真正的成佛就是把成佛的境界也打破了。禅宗有种说法:踏破毗卢顶上行,《金刚经》里讲: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圆觉经》也讲,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很多修行的人,要么高推圣境,要么一脸的佛相,满口的佛话,还有的小乘佛教徒,只管自己的成就,而不会普渡大众,其实也是摆脱不了成佛的执念。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只是理论上的探讨,于真实修行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教。


刘忙观点


关于通天河的老鼋(老龟)为什么不能脱壳成仙、唐僧为什么不向如来佛祖询问的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其实不是唐僧忘记了,而是唐僧根本就不会问这个问题,问了如来,只能证明自己修行不够。

今蒙大圣至此搭救唐师父,请了观音菩萨扫净妖氛,收去怪物,将第宅还归于我。我如今团霡老小,再不须挨土帮泥,得居旧舍。此恩重若丘山,深如大海。

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未来之事。我在此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语,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


“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

这第八十一难,是观音菩萨加上去的,人家如来佛祖都没有过问,你观音菩萨什么意思?诡的是偏偏把这新增的一难,又放在了通天河。老师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

唐僧到了西天灵山后,忙于人事之事,意念只在取经,即使想起来了,也是不会问佛祖的,佛家讲究的是,一切随缘、一切有缘。换言之,老鼋能否脱壳得人身,根本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缘分的问题,如果修行未到,再等一千年也未必能如愿。

但是,这又是不能说破的,更不能问。问了就犯忌了,如来就会认为唐僧修行还没到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有搞明白。所以唐僧一时语塞,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告诉老鼋自己没问呢,还是提醒老鼋根本就不该问?

唐僧这一犹豫,老鼋发火了,肯定没有把我的事当回事,于是将身一幌、淬下水去,唐僧师徒连马并经、通皆落水。观音菩萨增加的这一难的意思,不仅是在考验唐僧,更是在度老鼋。

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度老鼋?一是补偿金鱼占老鼋洞府带来的伤害,二是也看老鼋是否与佛真的有缘。如果老鼋得知唐僧忘了替问,仍能心平气和地把唐僧师徒驮过河去,就证明修行到位了,说不定一下子就得了人身。

此时唐僧心中反而必有愧疚,当再次回到西天时,不仅会帮问,还会利用与如来佛祖的关系,帮老鼋早日脱壳得人身。愿望达到以后,老鼋再去感谢唐僧、感谢如来,就可以直接对话如来,再遇到什么事,都能解决。

但是,老鼋却做出了气急败坏之举,不仅让观音菩萨看出老鼋气量很小,不值得去度,而且也让唐僧的愧疚化为乌有,甚至让如来、孙悟空等众恨老鼋损坏了经书。像老鼋这样的胸怀,修行之路恐怕到此为止了。


时过境迁08



陈P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