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磨子山,能磨出金银,有人在这里神秘失踪……

从威远县城往山王方向,走到“五条马路”往山下一看,只见长岭、玉华、象鼻三村交界处,有一座顶部浑圆、上小下大的小山,小山旁有一溜山岭,从“马儿石”往下一直到“烟坡岭”,像一根长长的“枷担官”(木杠),正推着下面的小山“嘀溜溜”直转,当地老百姓叫这山为“磨子山”。


威远磨子山,能磨出金银,有人在这里神秘失踪……


说起这磨子山,当年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唐二爷”,喜欢捉螃蟹、喝酒,最爱唱山歌和讲故事,这个传说故事就是他讲的。

相传很久以前,磨子山不叫磨子山,叫手爬岩。在手爬岩上方有一片土地肥沃的坝子,坝子上有个地主叫黄十千,身材矮胖,眼睛像油皂米一样又小又圆。他家有良田上百亩,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中有七七四十九间房,还有水井、牛圈、猪场、粮仓、加工房,长年请有十多个雇工,每年打下的粮食装满仓,杀猪腌的老腊肉几年都还没吃完,富得直流油。

威远磨子山,能磨出金银,有人在这里神秘失踪……

虽然黄十千非常富有,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吝啬鬼,穿的是最便宜的手工粗麻布衣服,大家背地里都叫他吝啬鬼“黄巴眼”。

一提起黄巴眼家吃饭,帮他的雇工说气死人。他家从不煮干饭,就是犁田打耙、栽秧打谷、逢年过节,都是苞谷出来吃苞谷、红苕出来吃红苕,煮的稀饭那才叫清汤寡水,雇工还编了一首顺口溜:

进入地主黄家门,

稀饭煮起几大盆。

周围团转起波浪,

缸钵中间淹死人!

这群雇工中有一年仅15岁的苦孩子叫二牛,父亲因病而死,母亲实在养不活他,就以三升苞谷卖给黄巴眼当放牛娃。二牛在黄家从没吃饱过饭,住的是牛圈,穿的是洞洞眼眼的烂衣服,脚上从来没鞋,到了冬天冻疮长起串串,冷得实在受不了,就用谷草编了双草鞋,再塞些烂布条,权且过冬。就是这样,黄巴眼还经常打骂他白吃白住,白养了他狗命,气得二牛眼泪汪汪的。

有一年夏天特别热,二牛起早贪黑,全身晒得漆黑,再加又累又饿,瘦得来皮包骨头,只剩下两个眼珠子在转。


威远磨子山,能磨出金银,有人在这里神秘失踪……


这天晚上蚊子太多,二牛睡不着,迷迷糊糊中好像听到一阵 “嚯嚯”推磨声。他爬起来往外一看,一道亮光突然闪过,他立即往外追去,只见那道亮光时远时近、时走时停,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向手爬岩方向走去。

就这样一路来到手爬岩山脚下,只听“嚯嚯”的推磨声越来越大,那道亮光走到一堵石壁前,那石壁像两扇门“轰隆隆”的打开了。二牛跟着走进石门,拐了个弯,爬过一个坡,来到一个大厅,只见大厅中央有一巨大的石磨,上下两扇磨盘正飞速旋转,这“嚯嚯”推磨声就是从这儿传出来的。

石磨二牛可看得不少,可三四人也抱不住的大石磨,二牛还从未见过。更惊奇的是这石磨高速飞旋磨出的东西,不是平常的苞谷、麦粉,而是闪闪发光的金子、银子!

这情景让二牛看得目瞪口呆,他小心翼翼地靠近石磨,用手战战兢兢地拿起一个金元宝,又立马放下,左右看看,四周一人也没有。二牛就这样拿起、放下,犹豫再三,最后挑了一个最小的银元宝藏在身上,快速跑了出去,刚出石门,那石门便“轰”地一声关上了。

二牛回来后,将元宝交给了老长工王三伯,王三伯偷偷用这银子买来馒头,让长工们吃了第一次饱饭。接连几个晚上,二牛悄悄来到石门中,取来银子买吃的,还请长工们打牙祭吃了次回锅肉,长工们高兴得不得了。

不知不觉几天过去了,黄巴眼非常纳闷,以前长工老是喊饿,稀饭一上桌就被抢得精光。而这几天却非常奇怪,连每人一个的苞谷粑也剩下不少。他暗中悄悄观察动静,终于知道了其中的秘密!

“金子、银子……”一想到钱,黄巴眼睛就发亮,怎样才能将这金银弄到手?他眼珠子一转,立马想出了鬼主意。

威远磨子山,能磨出金银,有人在这里神秘失踪……

这天傍晚二牛刚把牛关进牛圈,黄巴眼跑过来假惺惺地对二牛说:“小兄弟,辛苦了,今晚不用守牛棚,搬到房间睡。”

“东家,我习惯了,还是我守吧!”二牛看了看老爷,猜不透他的心思。

“不,我另派人守,你去、你去!”边说边将二牛推到房间躺下,还破天荒地找了床棉被给二牛盖上。

当晚,黄巴眼找来一件非常破烂的衣服穿上,躺在牛棚里瞪大眼睛。果然午夜时分,一道亮光闪过,他立即跳起来,一路气喘吁吁跟着那道亮光进入石门。当他看到巨大的石磨不断磨出金银,高兴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急忙拿出随身带来的两只大口袋,不停地装金子、银子。不一会儿,两只口袋装满了,可石磨还在不停地出金银,他又脱下裤子扎紧裤脚,也装得满满的。

威远磨子山,能磨出金银,有人在这里神秘失踪……

就在黄巴眼肠子悔青了时候,一刻不停的石磨磨出的金子,从地上铺到黄巴眼脚背上,然后堆到他半腰,最后金子银子实在太多,将黄巴眼淹没了,只剩下他两只手在闪闪发光的金子上乱舞。就在这当口,磨子突然一旋,将黄巴眼卷进磨心,随即“呯”地一声巨响,磨子腾空而起,金子银子与黄巴眼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威远磨子山,能磨出金银,有人在这里神秘失踪……

从此以后,大家再也听不到磨子“嚯嚯”的声音,也看不到磨子磨出的金银,只留下“磨子山”,还有这个传说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