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环境 山水门源

近日,记者走在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处处彰显着井然的秩序和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路边的绿化带安装了隔离栅栏,让街道看上去更加整洁,走在人流车流复杂的电厂路,以往占道经营的商贩和乱停乱放的车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范的临时农贸市场和指定的停车位。

宜居环境  山水门源

今年来,门源县按照中央和省州关于开展农村环境三年集中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在去年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部门联动、整体推进、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创建文明城市、棚户区改造、大棚房清理、生活垃圾处理、市场环境秩序整治、交通治乱、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拆除乱搭乱建、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迅速行动、积极作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门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创城办负责人王成军介绍,创城工作贯穿于文明城市的素质,提高老百姓的思想认识,让老百姓感受到文明的成果是关键,创城能不能成功是其次。基于这种认识,县委县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引领门源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点来抓。尤其是今年,治理环境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建设适宜的人居环境,提高老百姓的文化修养和阵地建设,以及加强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浩门镇为中心,展开了城中村的整治。

宜居环境  山水门源

王成军说,拿农村牧区环境整治来说,县城好比一个大的小区,县委县政府就是小区物业公司,各部门就是物业公司里面承担的职责的执行单位,我们把浩门镇地区划为11个大片区21个小片区,每个片区由副县级以上干部带队,片区里最难啃的“硬骨头”由四大班子带队负责,重点整治环境卫生、私搭乱建以及老百姓关注的农贸市场、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例如县城电厂路路段人员构成复杂,外来买卖蔬菜的商贩居多,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而且对交通秩序造成安全隐患。为了改善电厂路的现状,3月4日晚上,县委县政府集合相关部门在电厂路一处原本堆满建筑垃圾的空地清理干净后铺平,连夜建成了一个临时农贸市场,3月5日一早市场就开门营业。我们把商贩们集中到临时市场里统一管理 ,免费提供经营场地,不仅道路清爽了,也方便了商贩们经营。

门源县交警大队教导员李伟介绍,为了规范县城主要路段的交通秩序,早晨8点民警提前上岗,在几个重点的路口值守。同时,流动抓拍违停车在街道不间断巡逻,另外还有两个流动检查组,也随时随地抓拍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的违停现象。浩门镇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实行24小时双向禁止停车后,为解决县城停车难的问题,城管、交警、交通、住建等部门在中心城区及周边街道等地规划停车位1800多个,停车场及车位具体位置已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以方便群众停车。通过整治,现在的秩序明显好转。

宜居环境  山水门源

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门源县委书记白顺兴近日在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第三片区督导时说,督察中发现的环境卫生整治仍然存在盲区和死角,违章建筑及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依然存在,各区域负责包片的领导要抓好牵头整改落实工作,督促协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各县级领导和各部门要对所包区域环境卫生认真开展督促整治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抓好整改落实,各乡镇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各村和社区要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层层压责任、抓落实、促整治。

门源县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通过“画好格子、管好摊子、建好场子、改变样子”四种举措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网格式整治责任体系。各责任片区牵头县级领导深入各自片区,详细了解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召开会议,研究制订整治方案,细化整治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职责,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同时,门源县创城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各个体户等要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明确各部门责任,实行星级评定制度。

目前,各片区内的建筑垃圾、积存垃圾等正在清理中,各责任单位清死角、扫盲点,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城中村人居环境整治已初见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