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下午,在四川木裡森林火災撲救中英勇犧牲的徐鵬龍、趙永一、張帥、康榮臻4名臨沂籍烈士迴歸家鄉。上萬群眾自發前去迎接,沂蒙人民用最樸實的感覺,表達對犧牲烈士的無比感傷與痛惜。
四名烈士的成長擁有深厚的紅色土壤。四個年輕的生命消逝,讓人們感嘆他們生命的短暫,追尋他們的蹤跡可以發現,紅色革命文化浸潤於他們的生涯,沂蒙精神早己深入他們的靈魂。徐鵬龍烈士出生地費縣薛莊鎮同莊村,曾演繹大青山突圍戰,同村犧牲的烈士達10位。康榮臻烈士出生地平邑縣仲村鎮康家寨村,早湧現出5位烈士。趙永一烈士的出生地羅莊區高都街道車輞村、張帥烈士的出生地高新區羅西街道澗溝崖村,原有烈士也分別達到3位。四個年輕人成長的紅色土壤,讓他們的血肉之軀充滿了紅色基因。
四名烈士的心間滿溢愛黨愛軍的拳拳情懷。四個年輕人走上軍人道路,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夙願。2015年徐鵬龍初中畢業時,老師推薦他去讀中專,但他一心想當兵,因年齡不夠,過兩年才報名入伍。趙永一從小就有軍旅夢,上初中時的理想就是當兵,2016年他就報名入伍,被告知年齡不夠,2017年再次報名終於如願以償。張帥張帥從小就想當兵,同村的夥伴退伍,但他依然在堅持。康榮臻的兩個爺爺分別是黨員和軍人,二爺爺家的小叔也入伍,因此他也是從小就想當兵。
四位烈士的背後是沂蒙大地濃濃的擁軍情懷。沂蒙精神在這方熱土的傳承,一直是經久不息。廣大群眾對於黨和軍隊的愛戴之情,讓擁軍成為最赤誠的寫照。近年來烈士用英雄行為詮釋沂蒙精神的壯舉,不時地在上演。其中,有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張楠,在駐索馬里使館安全警衛任務時,因恐怖襲擊中壯烈犧牲;有武警濟南支隊機動大隊特戰中隊排長王成龍,他來自臨沂市莒南縣,在極限訓練中發現貨車衝向隊伍時,推開戰友犧牲自己。如今沂蒙大地又添四位年輕的烈士,但再多犧牲也擋不住人們參軍擁軍的熱忱。烈士的妹妹張帥願意繼承哥哥的遺志,成為一名消防戰士,完成哥哥的遺志,因年齡太小被婉拒。
“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後一個兒,送戰場……”這是經典,會始終在沂蒙延續;這是傳奇,會上演新的故事;這是心聲,會一直傳唱在百姓中。在新時代,沂蒙精神不但不會褪色,而且變得更加光彩耀人。
閱讀更多 臨沂宣傳 的文章